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金正浩  苏萍 《水力发电》1997,(5):18-19,25
莲花水电站技施工设计阶段,在修编初设的基础上,经勘测设计试验论证,进行了大量的设计优化。主要有用砂砾石代替部分大坝堆石大坝垫层、过渡层料设计优化;二坝心墙防渗土料改用大坝坝基开挖料;二坝坝基取消灌浆廊道;溢洪道泄槽段缩窄;厂房尾水管用混凝土衬砌取代钢衬;厂房吊车梁设计优化;引水隧洞进水口布置优化;导流洞洞房由钢筋混凝土衬砌全部改为锚喷支护衬砌;调压井由简单式圆井改为阻抗式双圆弧调压井;厂用电高压系  相似文献   

2.
乌东德水电站为金沙江下游梯级开发的第1个梯级,工程规模巨大,电站具有河谷狭窄、岸坡陡峻、洪水峰高量大、河床覆盖层深厚、建坝岩体条件好等特点。通过对大坝、泄洪消能、电站厂房等建筑物自身布置以及相互协调关系的全面研究,提出适合坝址区自然条件的枢纽布置方案为:大坝为混凝土双曲拱坝;坝身布置5个表孔和6个中孔泄洪;右岸电站进水口与大坝间布置两条泄洪洞;坝下采用天然水垫塘消能;两岸地下电站均靠山侧布置;导流洞均靠河侧布置;左岸电站尾水隧洞出口布置于围堰下游,两条尾水隧洞与导流洞结合;右岸电站尾水洞出口布置于围堰上游,尾水洞与导流洞不结合。  相似文献   

3.
景洪水电站枢纽工程包括混凝土重力坝,左右岸堆石坝,坝后厂房及开关站,通航建筑物。为增加厂房稳定,大坝与厂房采用联合受力设计。大坝布置左右冲沙底孔。航运过坝建筑物,给枢纽布置带来较大难度,枢纽布置主要考虑了河道弯曲与航运要求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广东水利水电》2012,(1):I0002-I0003
本枢纽电站采用地下式厂房,布置于拦河坝左岸坝肩山体内,主要包括进水口、引水系统、厂房洞室、尾水洞及水轮发电机组和闸门、启闭系统等土建、金属结构和机电设备。厂房洞室长123.98m,  相似文献   

5.
大花水水电站首部枢纽由碾压混凝土拦河大坝、泄洪建筑物和电站进水口组成。大坝采用河床拱坝 左岸重力坝的组合坝型,拱坝最大坝高134.50 m,重力坝最大坝高73 m。泄洪建筑物布置在拱坝坝身,为3个表孔 2个中孔的布置型形式。电站进水口布置于左岸重力坝坝身。首部枢纽布置紧凑,而且充分考虑了坝址区河谷狭窄、地形地貌及、存在的地质缺陷,以及泄洪流量大等工程特点。本文重点介绍首部枢纽的布置设计比选过程。  相似文献   

6.
水布垭水利枢纽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高233m,大坝地处狭窄窄河谷河谷系数(2.5)小,施工条件差,坝休高,填筑量大,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开挖利用料的3个主要供应点;溢洪道、地下厂房进水口及马崖高边坡等均位于高程400.00m以上,但距大坝直线距离仅100~200m。若考虑左、右岸建筑物开挖利用料及料场开采的补充料从坝下流运输上坝,运距有6.5~10.0km之遥;同时施工道路布置困难,因此构思了溜井一平  相似文献   

7.
水布垭水利枢纽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高233m,大坝地处狭窄河谷,河谷系数(2.5)小,施工条件差,坝体高,填筑量大,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开挖利用料的3个主要供应点:溢洪道、地下厂房进水口及马崖高边坡等均位于高程400m以上,但距大坝直线距离仅100-200m。若考虑左、右岸建筑物开挖利用料及料场开采的补充料从坝下游运输上坝,运距有6.5-10.0km之遥,同时施工道路布置困难,因此构思的溜井—平洞运输方案,以缩短运距,解决高料低用及施工道路布置困难问题。  相似文献   

8.
一、概述空腹混凝土坝是我国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坝型。如平面上也布置成拱形,则成为空腹拱坝。在一定的条件下,这种坝型具有很多优点,如可将水电站厂房布置在空腹内以解决厂房布置与泄洪的矛盾。空腹还可降低坝基扬压力,节省大坝工程量。空腹坝施工时分前后腿浇注,有利于大坝温控。但由于空腹坝形状复杂,其应力条件亦比较复杂。本文乃通过对国内某空腹拱坝的结构模型试验,研究了该坝的结构应力分布及超载破坏情况,对空腹拱坝的破  相似文献   

9.
龙川江一级水电站采用低坝坝后式开发,由于受地形限制,枢纽布置采用紧凑的布置方式,重力坝两端坝段采用混凝土刺墙;坝后式厂房,设计110kV SF6 GIS升压站为室内式布置,在进水道上部副厂房顶出线,由此缩短了压力管道线;电站进水口采用单吊点快速事故闸门控制进水,可取代电站主阀保护,节省升压站大量管线和两个主阀的费用;大坝溢流表孔采用弧形闸门上设舌瓣闸门解决了漂浮物的问题,工程安全运行9 a多,取得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长顺水电站坝址选在长顺乡东北1kn的峡谷河段。比选了两条坝轴线,下坝线因有利于枢纽布置和工程施工而中选。长顺水电站枢纽由碾压混凝土重力坝、输水道、厂房及升压站组成。溢流坝段布置在河床部位,两侧为非溢流坝段,右侧非溢流坝段向上游偏转30°,以避开右坝肩的溶洞。输水道的进口采用塔式结构,布置在溢流坝段右侧,输水道穿过大坝后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压力管。厂房布置在峡谷出口以下约280m的岸边,升压站布置在厂房后的平台上。在枢纽布置时,考虑了深槽、防渗、大坝深层抗滑稳定等一系列有关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为了适应三里坪大坝坝区河段的地形特点,确定了其引水发电建筑物应布置在右岸的总体思路,且输水线路应采用直线形布置以使线路长度最短。该电站引水发电建筑物包括进水口、引水和尾水隧洞、地下厂房和尾水出口等,介绍了其具体布置和设计要点。结合电站复杂的地形地貌情况,分析了地下厂房洞室群的围岩稳定性,提出在局部塑性区加强支护的措施来保障洞室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棉花滩水电站枢纽包括RCC重力坝、坝顶开敞式溢洪道、泄洪底孔、输水建筑物、地下厂房、洞内配电装置、控制楼、航运过坝建筑物等.工程为一等枢纽,大坝为一级建筑物.RCCD最大坝高110m,坝顶长308.5m;坝顶溢洪道3孔,每孔宽16m;在5坝段设泄水底孔;4条发电隧洞直径均为7.5m,长度为169.8~184.5m;地下厂房129.5m×21.9m×52.08m(长×宽×高),安装4台水轮发电机组.首台机组发电证明枢纽布置设计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3.
余春海  代立新 《水力发电》2007,33(9):28-30,46
布仑口-公格尔水电站是新疆盖孜河段的第一个梯级电站,主要建筑物有首部枢纽、引水隧洞和电站厂房。工程所处地区属高寒地区且地质、地形条件复杂,施工难度较大,为此,对总体布置进行了多方案比选,最终确定了设计方案,即首部坝址选在布仑口湖湖口下游约0.95 km处,坝型为粘土心墙砂砾石坝,引水隧洞选择下线方案,厂房采用地面厂房。  相似文献   

14.
地下厂房在峡谷高坝水电站枢纽布置中的优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近年来在峡谷地区建混凝土高坝时越来越多地采用地下厂房后事实,从施工导流、泄洪消能、泄洪雨雾影响、碾压混凝土快速筑坝、地下厂房施工水平提高及缩短建设周期、节省工程投资等方面,用大量的工程实例,论证了地下厂房相对于坝后厂房布置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方健 《人民长江》2001,32(1):16-18
陶岔枢纽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渠首和取水枢纽,为满足调水需要,必须将已建初期工程加高扩建。加高扩建枢纽建筑物的布置自左至右为左岸非溢流坝段、进水闸坝段、连接坝段、预留电站进水口坝段、右岸非溢流坝段,该方案较好地利用了初期工程的进水闸,预留电站进水口坝段可为适时建设电站厂房提供条件,增设坝内廊道和防渗帷幕,可提高枢纽运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彭水水电站的勘测设计与科研工作始于上世纪70年代初,30多年来,针对坝址地形、地质条件及水文特性,对枢纽布置、坝型及泄水建筑物、电站主厂房轴线、尾水洞体型和通航建筑物型式等主要技术问题开展了多方案研究,确定了长溪坝址及河床泄洪、右岸地下厂房、左岸通航建筑物的枢纽布置格局,以及大坝采用碾压混凝土弧形重力坝、主厂房采用与岩层走向呈0°角布置、电站尾水采用变顶高隧洞、通航建筑物采用船闸加升船机的建筑物型式方案.这些研究较好地解决了彭水水电站设计中的主要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三峡工程主体建筑物有大坝、电站和通航建筑物。大坝的泄洪与消能、厂房1~5号坝段深层坑滑稳定、大坝混凝土设计、电站进水口型式及引水压力管道、蜗壳结构型式及抗振、水久船闸高这坡、水久船闸输水系统及金属结构、知船机承重结构及提升平衡系统等设计中主要技术问题,由设计单位和国内一些高等院校、和研单位多年研究,已基本解决,经主管部门审定后,正陆续实施。  相似文献   

18.
沙沱水电站是乌江梯级贵州省境内的最后一级电站,是国家"西电东送"第2批建设项目之一。坝址位于乌江下游沿河县城上游7km处的狭谷喀斯特地区,枢纽由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坝身溢流坝、左岸取水坝后厂房、右岸垂直升船机等建筑物组成。设计中充分利用地形地质条件进行枢纽建筑物布置,解决了工程建设中的一些关键技术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了适应沙沱水电站工程条件的枢纽布置与关键技术,体现了工程与自然环境和谐一体的设计理念,形成了沙沱水电站独特的枢纽布置格局。  相似文献   

19.
王美斋  陈兴亮  邵颖  罗畅 《水力发电》2020,46(1):24-26,35
苏阿皮蒂水利枢纽建筑物主要包括两岸挡水坝段。发电引水坝段、导流底孔坝段、泄洪底孔坝段、溢流坝段,发电厂房位于左岸发电引水坝段坝后。枢纽布置紧凑合理、结构新颖、技术先进、施工方便,有利于缩短建设工期,节省工程投资。其中,右岸82.5 m高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坐落于极薄泥质粉砂岩/砂岩水平互层地基、173.55 m宽无闸门控制的溢流坝“台阶+底流”消能布置形式等先进的技术方案,为国内外同类工程之首。  相似文献   

20.
百色水利枢纽工程规模巨大,地形、地质条件极为复杂,高坝、大库,泄洪消能功率大。通过细致的勘查、试验、分析、研究和设计论证,大胆探索、积极创新、精心设计,取得了RCC坝工程分散式枢纽布置、大规模应用辉绿岩人工骨料、动态规划法进行大坝优化设计、复杂地基上高重力坝稳定安全评价、宽尾墩联合消能工应用于130 m高坝、碾压混凝土坝温控优化、综合措施提高溢流坝面混凝土抗裂防冲耐磨性能、浅埋大跨度密集型地下厂房洞室群布置、地下水洼槽地区地下厂房渗流控制等创新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