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碱-氧氧化霍林河褐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 L摇动式的高压釜中对霍林河褐煤进行碱-氧气氧化研究,分别考察了反应温度、碱煤比、反应时间及氧初压对煤酸(CA)产率的影响,得到霍林河褐煤碱-氧氧化的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240℃,碱煤比3∶1,恒温时间0.5 h,氧气初压5.5 MPa,在最佳反应条件下的煤酸收率为35.2%(对daf煤),其中苯多羧酸占63.97%.  相似文献   

2.
刘加龙 《腐植酸》2001,(3):9-11
新方法建议在温和条件下,在碳黑气体扩散电极上于水碱电解质中靠阴极氧的还原作用下形成的双氧水来进行褐煤的氧化,形成有机水溶产物的数量与电流强度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3.
龙口褐煤稀硝酸氧解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倪献智 《煤炭转化》1998,21(1):68-72
对山东龙口褐煤进进行了稀硝酸在温和反应条件下氧化降解的实验研究,考察了氧解产物硝基腐植酸的产率,分子结构芳构化程度,羧基和酚羟基含量及硝化煤收率随氧解反应条件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4.
为掌握黄孢原毛平革菌降解光-氧氧化内蒙古胜利褐煤固体残渣的成分、结构和热稳定性的变化规律,以及降解液的主要物质构成,为降解工艺的改进以及降解产物的分离和利用提供参考,对降解所得的固体和液体产物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光-氧氧化煤被黄孢原毛平革菌作用后,煤残渣的水分、灰分和挥发分的质量分数均增加,固定碳的质量分数降低,...  相似文献   

5.
采用热重法(TG)研究了富氧条件下三种褐煤的燃烧特性。富氧气氛采用O2与N2混合气体,氧气体积百分含量分别为21%,30%,40%,80%。根据实验数据确定氧浓度对挥发份初析点、着火点、燃尽点及最大失重速率点的影响。结果表明,富氧气氛可改善褐煤的燃烧特性,使煤粉着火点、燃尽点、最大失重速率点提前,燃烧速度加快。  相似文献   

6.
史惠杰 《广州化工》2013,(14):104-106,129
半焦是煤在较低温度(低于700℃)下热解的产物,具有相对发达的孔结构,有一定的吸附性能力,但未经改性半焦的吸附能力不及普通活性炭,且灰分含量较高,需要对其进行脱灰处理以提高其性能。本文选用白音华褐煤,在500℃制备半焦,利用碱熔融法对半焦进行脱灰实验。其中着重考察了粒度、碱焦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以及酸浸条件对脱灰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褐煤地下气化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以富氧和富氧-水蒸气为气化介质,进行了大雁褐煤的地下气化模型实验.研究了鼓风量和汽氧比对煤气组成、气化稳定性以及煤层气化速率的影响,并进行了富氧-水蒸气地下气化过程的物料衡算.实验结果表明,通过采取合适的气化参数,大雁褐煤的地下气化过程可以稳定进行.  相似文献   

8.
预处理方法对煤的微生物降解效果影响较大,光-氧氧化预处理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煤预处理方式,其在环保性和实际可操作性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为探究经光-氧氧化预处理后,氧化煤微生物降解效果得到提升的原因,利用自制的旋转床光化学反应器对四种褐煤进行光-氧氧化预处理,并比较黄孢原毛平革菌对褐煤预处理前后的降解效果。通过元素分析、工业分析、红外光谱分峰拟合、定量分析、煤的比表面积分析和润湿性表征,探讨了煤在预处理前后的组成、结构特征和物理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黄孢原毛平革菌对四种光-氧氧化褐煤的降解效果均比原褐煤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光-氧氧化褐煤的含氧量和含氢量增加,富氢程度和富氧程度增大,比表面积增大,润湿性增强,这些结构和性质的改变可能是黄孢原毛平革菌对光-氧氧化褐煤降解效果优于原煤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以大唐多伦煤制烯烃项目Shell气化炉为研究对象,基于Gibbs自由能最小化法,通过反应平衡限制和热损失修正,建立了Shell褐煤气化平衡模型,计算结果与运行数据吻合较好。同时,研究了不同操作条件对气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O2载气流量和氧煤比是主要的影响因素,特别是氧煤比可以明显改变气化温度和产品煤气组成,随着氧煤比的增加,气化温度升高,有效气(H2+CO)组成先增加后减小,针对所用气化煤种,分析得出最佳氧煤比为0.76。  相似文献   

10.
以新疆哈密的褐煤为原料,用H2O2在不同操作条件,如不同固液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及不同pH条件下加催化剂氧化,根据所得水溶性产物的产率、碱溶性产物的产率、残煤产率以及产生的气体的组成和气体总量,分析了哈密褐煤在不同操作条件下获得产物产率与操作条件的关系,初步探讨出获得各高附加值产物的最佳操作条件,能为从煤氧化产物中分离有机化学品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利用煤着火点测定仪和热重仪对添加碱/碱土金属盐制的提质褐煤着火点、燃烧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碱/碱土金属盐对其着火点、燃烧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碱/碱土金属盐对提质褐煤着火点有影响,按对抑制作用大小排序:MgCl2〉CaCl2〉Na2CO3〉K2CO3;碱/碱土金属盐对提质褐煤燃尽段有促进作用,可以有效降低碳在灰分中的残余。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不同碱对竹浆氧脱木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碱对脱木素的影响为:NaOH>Na2CO3>NH4OH>NaHCO3;不同碱对氧脱木素纸浆粘度的影响为:NaOH>Na2CO3>NH4OH>NaHCO3;不同碱对氧脱木素纸浆白度的影响为:NaOH>Na2CO3>NaHCO3>NH4OH;不同碱对纤维素单元剪切系数(SFCU)的影响为:NaOH>Na2CO3>NH4OH>NaHCO3。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Fe基载氧体性能以及研究锡盟褐煤化学链燃烧特性,以硝酸盐试剂及CuO粉末为原料,通过共沉淀法制备了不同质量分数CuO修饰的Fe基载氧体且使用固定床制备褐煤焦样,对制得的载氧体进行表征分析,并在小型流化床反应器中进行了褐煤及其煤焦的化学链燃烧实验。结果表明:实验制得的载氧体完成了良好的结晶过程,且经CuO修饰后的载氧体中出现了CuFe2O4;在褐煤化学链燃烧实验中,相比于不经CuO修饰的Fe基载氧体,修饰后的载氧体具有更好的反应活性,具体表现在碳转化率方面,通过对不同质量分数CuO修饰的Fe基载氧体进行实验分析,10%CuO修饰的载氧体褐煤化学链燃烧中碳转化率为94.84%,较不修饰情况下的89.49%提升明显,同时碳转化速率峰值为23.81mol·%·min-1,在相同时间内较不修饰情况提升4.21mol·%·min-1,使用10%CuO修饰的载氧体进行褐煤焦化学链燃烧实验时碳转化率高达95.80%;循环实验中,15次化学链燃烧实验循环后,褐煤化学链燃烧碳转化率为88.69%,对反应后的载氧体表征分析表明,10%CuO修饰的Fe基载氧体仍保持了较为稳定的性能。  相似文献   

14.
瞿东蕙  杨效军  李晶 《广东化工》2010,37(12):95-96
碱渣废水是一种危害极大的炼厂废水,碱渣废水中含有大量的COD、挥发酚和盐。近年来,我国在碱渣废水的综合利用和治理方面进行了许多研究,取得了一定经济效益,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着重介绍了当前几种主要的碱渣废水的处理工艺的特点及应用现状,并对其应用的优缺点进行评述,为我国碱渣废水的处理技术的工业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褐煤是燃烧值低的劣质煤,其腐植酸含量较高。以褐煤为原料,展开了对腐殖酸提取技术和工艺的研究。褐煤腐植酸提取的过程实际上是褐煤的氧化、氨化和磷酸盐处理的过程。褐煤腐植酸产品在农业﹑工业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应用广泛,加上我国褐煤资源丰富,说明褐煤腐植酸行业发展空间广阔。褐煤腐殖酸的提取技术研究对褐煤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绿色工艺产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环己酮生产过程中,影响环己酮产品质量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为显著的是供入氧化反应器的贫氧控制。介绍了环己酮氧化反应器的贫氧控制系统及其特点,即氮气流量和空气流量均构成了闭合回路,贫氧和空气或氮气又构成了串级控制系统,并根据环己酮生产的工艺要求,详述了贫氧控制系统的控制过程。  相似文献   

17.
陈文森 《广东化工》2009,36(2):48-51
介绍了苯二甲酸、苯三甲酸、苯四甲酸等为配体的芳香羧酸配合物的配位模式,如苯二甲酸根据取代位置的不同,有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邻苯二甲酸,与一元羧酸相比,配体中两个羧基的存在使得这些配体的配位模式更趋多样化,从而更有利于构筑高维结构的配位聚合物。综述了近几年芳香羧酸配合物的研究进展,表明芳香羧酸在组装超分子结构和合成配位聚合物方面有着突出的优势,特别是在金属有机配合物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不同用碱量分四段加碱对马尾松硫酸盐浆氧脱木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总用碱量为4.5%时,分段加碱OOOO比两段氧脱木素OO能脱除更多的木素,木素脱除率达到68%~71%,而黏度仅降低26%~28%,纸浆的白度由27.1%提高到46.4%ISO。  相似文献   

19.
以CS2、乙醇和丙酮作为溶剂,对呼伦贝尔褐煤进行连续萃取,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萃取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CS2萃取物主要由长链脂肪烃和芳烃组成,而这些脂肪烃存在于3种溶剂萃取物中。在40℃条件下,用H2O2溶液采用恒温水浴和超声两种方式氧化萃余煤,超声条件下氧化剧烈,并用FTIR分析了原煤、萃余煤、氧化煤的化学结构的变化。氧化后的水溶物用乙酸乙酯萃取后,用GC/MS检测萃取物,恒温水浴氧化可以检测到30种化合物,而超声氧化只检测到14种,且都是以酯类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