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寒地校园因为地域气候的因素,使得寒地的校园广场设计要考虑众多因素。本论文研究在调研分析寒地高校校园案例的基础上,提出加强寒地高校校园广场的设计方法,充分发挥寒地校园广场的功能作用和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2.
高校博览建筑过渡空间设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高校文化建设背景环境下,高校博览建筑作为高校文化传播的窗口与展示教育中心逐渐受到关注。文章的关注点在于高校博览建筑这一校园精神性空间与周边城市、校园等物质性空间的过渡设计方略,以及高校博览建筑过渡空间自身的独特性、文化性、趣味性等。并通过对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博物(图书)馆的设计讨论,对高校博览建筑过渡空间的设计策略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总结。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气候适应性对于寒地建筑设计的重要意义,以充分利用有利气候元素、规避不利气候元素从而实现建筑、环境与人的平衡关系为出发点,从气候适应性的角度探讨寒地建筑中庭空间形态设计中布局趋光、体形控温、空间紧凑和热稳阻尼的适寒策略.  相似文献   

4.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寒地高校开始大量建设。步行作为高校学生校内主要出行方式,步行空间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日常的出行体验。寒冷气候和机动车交通严重影响着高校步行空间的使用,如何通过有效的方法塑造高品质的步行空间,对现阶段提升寒地高校的整体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步行者的角度,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提出步行安全性、空间适寒性、体验多元性的优化设计原则及具体设计手法,为我国寒地高校步行空间的优化设计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真正的绿色建筑设计不是多种硬技术的叠加展示,而是根植于当地具体的气候条件基于被动式设计策略展开的,寒地绿色校园设计也是如此。本文在对绿色建筑内涵整体理解的基础上,探讨了被动式策略与寒地绿色校园设计的关联机制并从群体形态布局、单体形态设计、交往空间建构等方面阐述了被动式策略导向下的寒地绿色校园适寒设计方法,最后提出了回归建筑设计本体的寒地绿色建筑创作观。  相似文献   

6.
提升寒地城市过渡季节的气候舒适状况对于延长户外季节时间、提升寒地城市宜居性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既往研究中确定的过渡季节区间范围内,选取两处哈尔滨市典型住区的公共空间进行过渡季节的微气候环境与受访者使用状况调研,并在分析调研结果分析的基础上,得到若干提升寒地城市过渡季节气候舒适性的规划启示。  相似文献   

7.
水体是现代大学校园景观营造不可或缺的元素。寒地高校水景空间的营造在理念上要尊重寒地环境的自然特性,继承和发展地域和校园文化特色。针对寒地高校校园水景空间设计的特性,以东北师范大学净月校区水景改造设计为例,综合运用多种艺术手法营造具有浓郁地域和校园文化特色,满足师生亲水天性和空间交往需求的特色水景空间,为寒地其他高校水景设计提供理念和方法上借鉴。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生态建筑的概念,在保护环境与合理利用资源的前提下,结合寒地气候特点,就如何处理好寒地城市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进行论述,并探讨了寒地生态建筑设计的方法途径,从而创造出适合寒地城市特点的可持续建筑空间模式,进而将其纳入寒地城市的规划实施和管理框架中,使人、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  相似文献   

9.
非正式学习空间日益成为高校校园空间不可缺少的部分,受到高校师生喜爱,成为校园活力场所.文章结合作者参编的《新时代高校优秀校园规划图集》及高校优秀校园空间调研案例,从规划、建筑、景观等层面归纳出相关设计策略,以期为高校非正式学习、交流空间创新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对日本枯山水庭院的特点和寒地高校校园景观设计要点进行了简要分析,从运用枯山水庭院造园要点解决寒地高校校园景观营造方面进行了论述,指出枯山水庭院造园要点有助于寒地高校校园景观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
佟壬秋 《建筑结构》2021,51(2):后插5-后插6
作为高校校园具有代表性的物质文化载体,高校校园建筑承载着提供特定空间区域以及展示学校形象的作用,是建筑工程技术和校园人文艺术相结合的物质财富。因此,应当重视高校校园建筑设计。基于仿生学设计的校园建筑。建筑是用材料做出来的,从某种角度而言,校园建筑没有必要成为一件具有艺术特色与视觉美感的"作品",不应当只是墙与柱子之间的组合,其价值也可以源于与本土文化与环境的结合.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讨论我国寒冷地区公共空间设计的策略分析,结合寒地气候特征,总结气候对寒地城市空间设计的影响,对寒地气候公共空间状况详细剖析,从而提出相适应的解决策略.本文从公共空间的空间形态、城市景观以及环境机理的角度入手,从多方位提出相应的改善策略,打造适应当地气候的城市风貌,塑造寒地城市文化生命力,提升寒地城市公共空间环境品质,展现寒地公共空间艺术的魅力.  相似文献   

13.
真正的绿色建筑是根植于当地具体的气候环境而展开的,寒冷地区特殊的气候环境特征使得该地区绿色建筑不能照搬一般常用的绿色建筑设计策略,而应该针对寒冷地区严酷的气候环境进行适应性设计。本文探讨了寒地气候环境与寒地绿色建筑设计应变的关联机制并结合设计实践,从形态、空间、表皮三个层面,构建了寒地绿色建筑的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并提出了具体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4.
对寒地建筑表皮的气候适应性进行分析,提出通过采用适宜的墙体蓄热材料及新型墙体保温系统、双层幕墙及太阳能光伏与建筑一体化设计可以增强建筑表皮的气候适应性,减少由于北方严寒地区气候条件造成的建筑能耗,对建设节约型校园和发展绿色建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高校巨构建筑与当代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云倩  钟祺  郑志 《南方建筑》2006,(10):49-51
中国高校教育建筑进入一个新的快速增长时期,很多新高校对校园进行整体化设计.出现一种巨构建筑,体量巨大,不按系设馆,主体是交流交往的长周期空间,各种标准化的通用房间联系在主体上以利于灵活使用、资源共享.这种建筑的出现有许多原因.其中当代教育的资源共享、学科交叉、校园快速建设和网络化校园是促成其出现的部分主因.  相似文献   

16.
以当代寒地建筑形态地景化创作兴起为背景,运用整合手法应对寒地极端气候特殊的空间和景观环境,结合国内外相关案例的分析,提出了寒地建筑形态嵌入式融合、叠合式重构和体验式营造3种地景化创作策略。  相似文献   

17.
高校体育建筑外广场作为一个过渡空间,是建筑的基本组成部分,它既要符合建筑自身的功能需求,又要与所处校园环境的空间连续与协调。笔者试图积极探讨高校体育建筑外广场的功能与空间形态,为新建高校体育建筑外广场设计提供参考i,  相似文献   

18.
基于对高校教学楼建筑设计的研究,总结高校建筑设计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顺应时代的设计思路。通过加强建筑与环境的联系、注重建筑的可持续性、塑造校园文化、丰富建筑空间使原有的问题得以解决,以此推动校园建筑设计,提高校园品质。  相似文献   

19.
金辰  李玲玲 《当代建筑》2023,(S1):115-118
高校室外体育场地作为与在校人员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运动场所,是高校校园重要的空间。因此,创造高质量的高校室外体育场地环境对提升整体校园空间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KANO-IPA法对寒地高校室外体育场地环境满意度进行研究,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等方法综合考量了16个环境要素对环境满意度的影响,从而获得各环境要素在室外体育场地环境需求中的优先序列,进而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环境满意度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20.
提升户外活动环境品质与其使用水平是促进城市宜居性建设的重要过程.寒地气候对户外活动影响显著.作为最具吸引力的户外活动空间,城市滨水广场的建设需要重视对气候的回应.为探讨寒地城市滨水广场热环境如何指导户外活动空间设计,选取哈市两处滨水广场,采用微气候实测、问卷调查与记录等方法,研究其过渡季与冷季各类使用特征与局地热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