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新的P2P网络环境下的综合信任模型。明确区分了服务质量和反馈质量,不是简单地将节点的信任度作为推荐权重,而是通过节点推荐可信度来计算节点的推荐信任度,并且通过动态权重因子平衡自身交互历史经验和其他节点的推荐信任来计算节点的综合信任度,同时为每个节点引入信誉积分属性以鼓励节点提供服务和推荐信息,提高节点参与网络活动的主动性,给出了信任模型的实现算法和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信任模型能准确计算节点信任度,并且能抵抗恶意节点的夸大、诋毁、协同作弊等恶意行为,具有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P2P网络信任模型——层次化分布域信任模型HDRTM。该模型基于历史交互信息和信誉推荐,采用量化方法和合成规则方法得到的信任度对P2P网络中的节点信任进行评估,同时引入了惩罚调节因子、合成规则权重因子等加强了信任度的可靠性与真实性。对HDRTM的仿真证明能够有效抵制恶意节点,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与信任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现有对等(P2P)网络信任模型大多假设在一种理想的环境中,很少考虑节点内部和外部环境影响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偏差因子的信任模型(TMDF). TMDF通过引入内部能力和外部能力的概念,构造多维评价向量,参考了社会网络中信任关系的建立方法,分别从2个方面计算节点的可信度,通过引入偏差因子计算推荐节点的推荐可信度,最终根据直接信任和推荐信任计算综合可信度. 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可提供更为真实的信任服务,并对抵制诋毁、共谋等恶意行为具有良好的抗攻击性能.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P2P网络对等节点的安全性,提出了一种基于信任机制的动态信任模型.对模型的算法和工作流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利用该模型可以在2个对等实体间建立高效、可靠的信任关系,有效防止恶意攻击,提高P2P网络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传统的P2P网络信任模型用单一信任无法准确反映节点行为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双信任的非结构化P2P网络信任模型D-Trust。该模型将信任分为服务信任和反馈信任,提出了双信任的存储、计算和更新算法,以及信任传播机制。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有效防御常见的安全攻击,和单一信任相比,更大程度地发挥了节点的服务能力,较已有的信任模型在性能上有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6.
在开放的P2P网络环境中,由于资源类型的繁多,交互双方的需求各异,交互者不能准确选择自己的服务对象,存在交互风险.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资源类型分组的P2P信任模型.该模型引入了角色分组思想,将交易资源类型进行分组,结合全局信任度计算方法,在直接信任度与推荐信任度计算中叠加组内组间因素,评估欲交易节点的可信度以用于交易决策.文中还引入反馈机制来激励诚信节点,惩罚欺骗节点.仿真实验表明该模型可以有效减少与恶意节点的交易次数,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保证交易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针对现有的信任模型对节点行为改变的动态适应能力不足,在研究前人提出的信任模型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分布式环境下的信任模型.该模型通过综合节点之间的交易历史行为和交易评价信息,提出用局部声誉,评价信任度,全局声誉,信任度中用权重因子来概况模型,使该模型更真实化,有效化.仿真实验表明,与已有的信任模型相比,提出的模型具有更好的动态适应能力,能够有效处理动态恶意节点策略性的行为改变和不诚实反馈对系统的攻击.  相似文献   

8.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网络用户数量的海量增长,传统的CDN网络根本无法满足广大网络用户的网络需求。P2P网络的出现,为系统在低运营成本的基础上,实现高可扩展性带来了契机。虽然P2P网络有效地缓解了网络用户海量数据需求紧张问题,但是,由于P2P网络自身的系统设置问题,致使该网络中节点的可信度较低,"搭便车"现象严重,因此也严重地制约了P2P网络的快速发展。信任机制能够对系统中的节点可信度进行有效判断,降低交易风险。文章重点探索P2P网络合作节点信任机制。  相似文献   

9.
基于P2P的混合安全信任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非集中管理认证的,结合局部信任机制以及全局信任机制的P2P安全信任机制.该信任机制结合以往信任模型的优点,既充分利用了P2P中节点自身的交互历史,又有效的考虑了整个网络的交互经历,不仅使安全机制更具有针对性,网络开销变小,还推出了合理的惩罚机制,有效预防冒名、诋毁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P2P网络信任管理中的信任获取问题.从模拟人的行为的角度出发,在Dempster-Shafer理论框架内,提出一种基于证据理论获取信任评价的方法,并设计了仿真实验进行分析.实验表明,该方法具有评价结果稳定收敛,有利于新加入节点融入网络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一种基于D-S理论的P2P网络信任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P2P网络在许多领域的广泛应用,有必要建立P2P网络的信任机制.根据P2P网络中对等体之间的平等关系和松耦合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Dempster-Shafer证据理论的P2P网络信任模型.该模型给出了信任辨别框、基本信任概率分配函数以及置信区间的定义,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P2P网络的信任传递机制和信任聚合机制.把该模型应用于基于P2P的制造资源网络中证明了其正确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在众多相关文献中,P2P信任管理模型设计更多考虑效率,抵抗恶意攻击性等方面,而"公平性"作为影响网络整体性能提高的重要因素却没有得到重视.将影响公平性的行为分类,着重考虑"非恶意行为"所造成的"隐性不公平",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信任管理模型可以在实现负载均衡的同时达到降低无效下栽次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基于P2P的制造资源网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企业需要在网络中搜索制造资源信息,而通用搜索引擎无法很好地满足这种需求。而,P2P网络是一种有效的资源搜索方式。通过分析P2P网络的基本结构和资源共享方式,提出一种基于P2P的制造资源网络(PMRN)模型。PMRN是由制造单元“自组织”形成的分布式、虚拟、动态和松散的纯P2P模型网络。根据PMRN中对等体之间的平等关系和松耦合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Dempster-Shafer证据理论的PMRN信任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信任传递和信任聚合机制。基于P2P的制造资源网络模型可以充分利用位于网络边缘的各种规模的制造资源,形成可观的制造能力。PMRN的信任机制也为企业间的合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对等网络泛洪DDoS攻击的防御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Gnutella协议的P2P网络中DDoS攻击,提出一种分布式的基于节点标识识别和节点流量实时检测过滤的自适应性DDoS攻击防御机制。通过在节点本地构建的信任和信誉机制对恶意节点主动阻断及对消息包的DDoS攻击特征的实时检测策略,实现对DDoS攻击的防范。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机制能有效地隔断网络中75%恶意消息数,节点能阻断80%的恶意消息数的转发,提高了网络抵御DDoS攻击的效能。  相似文献   

15.
针对当前信任模型网络消耗大、交易安全得不到保障的缺陷,改进了一种基于可信群的信任模型TCTM。通过对可信节点关键值的计算,将网络中一些相关的节点加入到特定的可信群中,通过多个参数来选择一个综合性能最高的节点作为超级节点。引入交易时间、交易规模、交易次数和惩罚项来进行信任值的计算。实验表明,该方法能提高交易的稳定性和抗共谋攻击能力。  相似文献   

16.
P2P网络环境下的推荐信任模型方案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P2P网络的匿名性和动态性带来了许多安全问题,传统的信任管理模型并不能很好的适应对等网络环境。提出了一种基于推荐的P2P网络信任模型,将节点提供服务和推荐的能力进行区分,用信誉值表示节点的推荐能力,根据节点的直接信任值、其它节点的推荐信任值和相应的惩罚值来计算节点的信任度,节点依据信任度选择交易对象。仿真实验表明,基于推荐的信任模型能有效的评估节点的信任度,在交易成功率上要优于传统的信任管理模型。  相似文献   

17.
在Internet飞速发展的现状下,人们对各类资源种类和访问速度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此如何提供高质量的网络资源,满足广大人民的网络文化需求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针对网络资源的共享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IPv6和P2P的网络资源共享模型。模型采用分簇网络进行节点间数据通信,减少因节点频繁进出的网络抖动发生。采用Kademlia算法对DHT分布式哈希优化,提高节点的识别准确率。利用TRCBC模型进行系统数据的访问控制,保证系统数据的完整性。模型已于2011年开始在长春理工大学的极光BT平台上应用,实践证明是一种有效的资源共享模型。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系统开发效率,降低成本,建立P2P智能重叠网络中间件模型,将基本的P2P服务从具体业务功能中剥离出来,并封装成独立的P2P服务中间件对外提供服务;该模型采用基于应用层的物理网络拓扑探测技术,改善overlay拓扑,使其与底层物理网络结构趋于"吻合";聚集邻近的节点,形成虚拟的超级节点,作为整体对外提供服务,从而"弱化"peer的动态性对系统性能的影响;采用综合链路评估算法,择优选路,提高网络搜索和传输效率.仿真实验和测试结果说明P2P智能重叠网络中间件模型能明显改善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