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魏珏 《制冷》1993,(1):90-92
长期以来,制冷机行业的蒸发器与冷凝器几乎都使用管束式和套管式热交换器,很少采用板式热交换器。或许认为:板式热交换器作为制冷机的热交换器,有诸如耐压性、气密性、价格等方面的问题。在几年前,把板式热交换器作为一般制冷机用的热交换器确实有些问题。但是如今由于已经开发成功钎焊紧凑型板式热交换器(以下略称CB—PHE),作为制冷机用热交换器显示出  相似文献   

2.
新型板式热交换器瑞典斯塔尔制冷公司利用单螺杆压缩和三个板式热交换器,分别代替冷凝器、油冷却器及蒸发器组成的氨制冷系统,比使用氟利昂系统提高10~20%的  相似文献   

3.
《制冷技术》2009,(1):I0001-I0001
我公司是专业研究、开发、生产家用和商用空调全铝微通道热交换器(MCHX)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与美国Maryland大学、Illinois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技术合作,引进国际上最先进的全铝钎焊式热交换器生产线和性能试验室,可充分满足国内外大中型风冷冷凝器和蒸发器制造的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4.
丁玉炎  姚孟栋 《制冷》1991,(4):90-92
滚动转子式全封闭制冷压缩机提高制冷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是在运转过程中注入中压制冷剂气体。制冷循环系统除蒸发器、冷凝器外,还需在这二热交换器的中间配置气液分离器—接通气液分离器与设置在下轴承座上的注入孔,经气液分离器分离的中间制冷剂气体,经注入孔进入压缩腔。  相似文献   

5.
本文确定了设计计算参数下小型太阳能气泡泵吸收式制冷机制冷循环中各状态点参数,进行了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溶液热交换器的热负荷计算和加热热水、冷水、冷却水、稀溶液等循环介质的流量计算.进行了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溶液热交换器等换热设备所需的传热面积计算.根据求得的传热面积确定了各换热设备的传热管数,计算了热水进出口配管、冷却水进口配管、冷媒水进口配管的内径尺寸,为开发小型吸收式制冷机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6.
本发明属于低温分离技术,用于低温动力装置范围和从空气中制取氧气、氮气和惰性气体。现有的空气分离装置包括透平压缩机、蓄冷器、净化吸附器和干噪器、上下精馏塔、透平膨胀机、冷凝器、蒸发器、热交换器和截流调节阀。这种装置采用空气冷凝法使氧气在冷凝蒸发器内进行蒸发,空气压力可以降低  相似文献   

7.
从改善舒造性和节能等观点出发,对空调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相应地希望提高热交换器的性能。本文为提高汽车空调器交换器制冷剂侧的性能,探讨了管内设有多个凸起(凹坑)的传热强化措施,通过分析和可视化测试,确认椭圆体凸起的传热系数转好。测定了椭圆体凸起管群的传热系数和热交换器性能,与通常的管子相比较,传热系数约提高了一倍。该凹坑管适用于冷凝器和蒸发器。冷凝器的热交换量提高约15%,蒸发器中用凹抗管替代内肋板(由平板和波形板叠置而成),在换热量相同时,重量可减轻10%。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空气源热泵热水器的结霜特性,分析了热泵热水器化霜时与空调器不同的特征,提出了采用检测冷凝器温度与水温的差值来判断室外蒸发器是否结霜、检测室外热交换器盘管温度来判断除霜是否完成的两器盘管温度综合判断除霜法。  相似文献   

9.
目前在LiBr吸收式制冷机设计中,在计算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溶液热交换器的传热温差时都无一例外地使用索柯洛夫公式[1]。本文对索柯洛夫公式进行了分析和比较,认为目前该公式使用的意义已不大,直接用对数平均温差计算即可。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介绍了目前汽车空调换热器铝材的基本情况。由于汽车空调换热器的技术发展(如冷凝器和蒸发器),导致了原材料铝热传输材料的技术变化。同时指出了错误的原材料合金搭配,会给热交换器带来的不良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1.
在许多制冷系统中都采用热交换设备,使蒸发器出口的冷的气体制冷剂和冷凝器出口的高温液体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但是采用这种吸气一液体热交换器在某些情况下可改善系统的性能,而在另一些情况下,则使系统性能恶化。以前已经有研究人员研究过吸气一液体热交换器,但本研究与这些研究有三点区别。首先是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无因次组,以表明吸气一液体热交换器对性能的影响。其次是本文延伸以前的研究,将新的制冷剂包括在内。第三,分析了吸气一液体热交换器的压力降对发性能的影响。可以表明,借助于简单的分析技术可能导致在吸气一液体热交换器对性能的影响方面作出错误的结论。从详细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吸气一液体热交换器在低压侧具有较小的压力降时对R507A、R134a、R12、R404A、R407C、R600和R410A系统有良好的作用。吸气一液体热交换器对R22、R32和R717系统是有害的。  相似文献   

12.
何应强  马军 《制冷》1992,(1):1-4
众所周知,提高空调机热力循环过程中制冷剂的蒸发温度、降低其冷凝温度均能提高空调器的制冷系数。但是随着冷凝温度的降低和蒸发温度的提高,空调器的传热温差将会随之降低,蒸发器和冷凝器的传热条件恶化。虽然增大蒸发器、冷凝器的换热面积能解决这一矛盾,但是由此必然导致空调器体积增大、能重比降低。解决这一矛盾最为明智的方法就是利用现有的传热强化技术、强化冷凝器和蒸发器的传热实现空调机蒸发器、冷凝器的低温差传热。本文将简要介绍强化传热技术及几种能在空调设计中应用的强化传热管。  相似文献   

13.
杨帆  董德平 《低温工程》2011,(3):34-38,54
总结了两类加快低温环路热管(CLHP)主蒸发器降温速率的措施,并且介绍了一种新颖的驱动措施:取消次蒸发器,修改冷凝器的设计,将螺纹槽道添加到冷凝器的设计中,使新的冷凝器兼具有类似于次蒸发器的功能.基于这种设计思路,设计了使用氮作为工质的低温环路热管,并且在实验中验证了这种设计具有加速主蒸发器降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简要介绍冷冻空调设备冷凝器用微通道热交换器的应用现状,根据JB/T11967—2014《冷冻空调设备冷凝器用微通道热交换器》标准的制定,主要从产品型式、测试工况及方法、可靠性设计等方面对标准进行解析,以期为冷冻空调设备冷凝器用微通道热交换器的设计、生产与检测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王生软 《制冷》2011,30(3):13-17
蒸发器、冷凝器是冰箱中重要的部件,本文针对230K温区自复叠双温冰箱在混合工质R600a/R32(70/30)的最佳配比下,进行了蒸发器以及冷凝器的设计。  相似文献   

16.
加压液氧蒸发器中烃的浓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回顾了作者对压缩气体协会(CGA)组建的国际任务小组所作出的贡献。该小组的任务是研究加压液氮在钎焊的铝板翅式热交换器中汽化成高压氧产品时的安全性状况。在冷凝器和蒸发器中,铝的最实际的潜在点火源是烃的燃烧,因此,对蒸发器中来源于空气的烂的累积作出了评估。对加压蒸发器的操作者来说,其结果是个好消息:在较高的液氧压力下,由于随着液氮沸腾温度的升高,烃的挥发度及溶解度也随之提高,因此,烃累积的可能性是降低的。但即使如此,能除去乙炔、乙烯和C3+的有效方法仍然是值得认真推荐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一种西德发明的按多层布置的冷凝蒸发器,它特别适用于双级精馏塔。在空分装置中,将多个热交换器按上下两层配置的冷凝蒸发器的缺点是,随着液面非常激烈的波动而造成的液面上引,将使液氧槽下部的温度显著升高,从而造成下层热交换器  相似文献   

18.
对冷凝器和蒸发器内漏的原因进行科学分析与判定,能够提高铜管生产及冷凝器和蒸发器的制造水平,有效降低内漏率,减少企业经济损失。本文针对空调冷凝器和蒸发器内漏的原因,通过金相分析的方法对铜管缺陷部位进行分析,结合退火前后铜管金相组织的差异,达到判定损伤是发生在铜管生产阶段还是两器生产阶段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R245fa传热性能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蒸发器和冷凝器的传热性能是影响制冷机组和双工质发电机组做功效率的关键因素,为了提高中低温余热在热泵机组和地热双工质发电系统中的利用效率,本文选用R245fa循环工质,对满液式蒸发器和冷凝器进行实验研究,分别讨论热水温度进口温度对蒸发器和冷凝器的传热系数、蒸发压力和冷凝压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工质流量和冷却水流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蒸发器传热系数随着热水进口温度和温差的增大而减小,冷凝器的传热系数随着热水进口温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蒸发器传热系数可以达到2500 W/(m2?℃);蒸发器压力和汽轮机前后的压差随着热水出口温度的增加而增加,热水流量对蒸发压力和冷凝压力的变化浮动较小。  相似文献   

20.
蒸发器和冷凝器的传热性能是影响制冷机组和双工质发电机组做功效率的关键因素,为了提高中低温余热在热泵机组和地热双工质发电系统中的利用效率,本文选用R245fa循环工质,对满液式蒸发器和冷凝器进行实验研究,分别讨论热水温度进口温度对蒸发器和冷凝器的传热系数、蒸发压力和冷凝压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工质流量和冷却水流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蒸发器传热系数随着热水进口温度和温差的增大而减小,冷凝器的传热系数随着热水进口温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蒸发器传热系数可以达到2500 W/(m2·℃);蒸发器压力和汽轮机前后的压差随着热水出口温度的增加而增加,热水流量对蒸发压力和冷凝压力的变化浮动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