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广州五山近代高校校园规划建设于1932-1937年间,堪称中国近代大学规划建设的典范。从山水校园空间、校园规划体现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校园建设务实与远见3方面,分析总结了校园规划建设的特点。指出五山校园的规划建设为学校创造了坚实的基础和长足的发展空间,值得当代高校建设以为借鉴。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代教会大学的校园建设兴起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期。伴随着百余年前"西学东渐"的浪潮,近代教会大学的建设从校园形态与建筑样式等多个方面推进着中国近现代建筑的进程。甚至直至今日还影响着当代大学校园的规划建设。该文从教会大学的校园功能组织与空间结构两个角度,对比中国近代教会大学的校园建设过程,分析了教会大学空间结构中的三种布局形式,分类例证其中的典型分区形式与结构形式,探寻教会大学多重功能的组成由来与分区形式差异。  相似文献   

3.
汪晓茜 《新建筑》2006,(1):64-68
中国近代教会大学的校园建设始终伴随着移植和本土化的二重奏,即其格局、建筑形态和技术应用等层面集中反映了中西文化的共同作用。以我国近代最早成立的教会大学之一——东吴大学为例证,通过分析其校园规划和建设特色,一方面为我们解读那段特殊的建筑发展历程和中西文化交流史提供参考,同时为当代校园建设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4.
武汉大学早期校园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上占有独特地位,但因史料缺失,对其存在多种解读,影响其学术价值的完整呈现。基于设计师凯尔斯的教育与职业经历,聚焦19世纪至20世纪初美国校园规划思潮和范式,将建成环境与书面文献进行比照与分析。研究表明美国近代校园规划的环境启迪理念及相关范式在武大早期校园中均有体现,可概括为自然取向和经典遵循两大特征。早期校园由追求理想大学的愿望所塑造,融合了自然品质与经典秩序,并与大学和国家的象征联系在一起,回应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与文化诉求,对当代大学校园建设仍具重要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选取燕京大学的校园空间形态为研究对象,以历史和现状资料为依托,通过调查和比较,分析建筑师亨利.墨菲独特的创作手法与设计思想,揭示其成因以及对近代大学校园规划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比戈大学校园是西方第四代大学校园的优秀案例之一,设计者恩里克·米拉莱斯以景观建筑师的视角,运用其独特的设计手法完成了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融合。文章分别从规划、建筑及景观角度对比戈大学的校园规划进行分析,揭示其背后的设计手法,为当代大学校园建设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王秀静 《华中建筑》2009,27(7):182-184
该文以山西近代扩建的高等学校为研究对象,从建筑历史与理论的角度通过对相关材料进行查阅、整理并分析校园规划和建筑特色,说明近代山西建筑新旧并存、中西交融的设计手法,以期对今后近代学校建筑的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邓明灿 《山西建筑》2012,38(25):5-6
介绍了河南大学近代建筑群包括六号楼、斋房、七号楼、大礼堂和南大门这些校园标志性建筑,主要从建筑细部探讨了这组建筑如何在继承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同时,借鉴西方建筑的一些手法,成为国内罕见的校园优秀建筑群,从而给读者以科学性、学术性的启迪以及精神愉悦和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9.
阳建强 《城市规划》2006,30(7):57-62
坐落于六朝古都南京的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老校区,历史悠久,她们均源于中国20世纪初期创办的国立中央大学、私立金陵大学和私立金陵女子大学,可谓是一脉相承。三个老校区严谨精致的空间格局、富有特色的建筑风格和浓郁的人文气息,堪称中国近现代校园规划的杰出代表,是中国近现代建筑史上重要的文化遗产。本文简述了三个老校区发展演变的历史沿革,剖析了老校区空间格局的形态特征与重要价值,最后从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和城市规划设计角度,围绕如何进行老校区空间格局的整体保护与发展,提出战略性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文章试图爬梳中国教会大学在空间规划上的历史演变,特别聚焦在格罗皮乌斯主持的协同建筑师事务所(TAC)主导的华东大学规划案(1946—1948年)及贝聿铭领军的东海大学规划案(1954—1963年)。这两个规划案涉及了如何将现代的观念置入华人校园,传统中国园林与合院又如何与西方最前卫的观念对话。这是一场不容易的战役,看似是在封闭校园里的战役,其实所呈现的观念在任何华人社群的地方都值得参考。因此,我们试着揭示规划设计背后的历史脉络与复杂性,并分析其不断挑战自身的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11.
In about 1949, there was a large-scale migration of architects from the mainland to Hong Kong, China. Among them were those important figures in the modern Chinese architectural history such as Robert Fan, Su Gin-Djih, and Chu Pin. Their arrival at this colony had changed its architectural practice substantially from professional organization to actually built environment. Their unique contributions to Hong Kong’s modern architecture have been a new research interest in recent years. This paper tells a story about Robert Fan and his design of the Chung Chi College campus in the 1950s with an intention to reveal the multiaspects of the so called “migrant architects” through a single architectural event. The author tries to capture the intertwin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igrant architects and educators through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recruitment process for a campus architect by Chung Chi College and to identify Mr. Robert Fan’s concept of campus planning with reference to his early design experience in the mainland of China.  相似文献   

12.
陈晓恬  任磊 《规划师》2012,28(2):86-93
研究表明,影响中国近现代大学校园形态演变的主导因素是国家政治、教育理念、文化特性,以及建筑、规划思潮,在对中国大学校园形态演变的整体特征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可知,未来中国大学校园形态的演变,上层政治政策结构的变革将成为大学整个宏观结构体系新一轮变迁的动力源,中央政府关于高等教育从外延式向内涵式转变的发展战略以及终身教育理念的树立为大学及大学校园形态生长确立了方向,中国大学多元管理、筹资渠道开辟和国家教育、土地等制度的变革等将为大学校园形态新的生长模式创造基础,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理论及实践的进一步丰富与完善将为未来大学校园形态演化提供充分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武汉大学早期校园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和文化价值,是我国近代大学校园规划和设计的典范,然而关于其校园规划思想的研究却比较匮乏。本文根据设计师开尔斯和莱文斯比尔的设计手稿以及多种关于校园建设的原始文字档案,从时代背景、建校理念用地环境三个方面分析影响早期校园规划和建筑形制形成的因素。旨在全球视阈下解读武汉大学早期校园规划思想,凸显出武汉大学校园规划及建设的全球关联性。  相似文献   

14.
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长清校区景观规划中,通过分析传统中医文化特色和现代大学精神的特征,创造具有中医药特色的现代校园景观。景观规划试图塑造融合传统与现代的校园场所,引导形成特色校园文化。重点介绍了景观规划的理念、手法和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15.
美国建筑师墨菲在中国近代大学校园规划设计中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并以"适应性建筑"思想作为中国设计实践的总结。与其他地区的校园规划比较,墨菲在福建两所大学(私立福建协和大学和私立厦门大学)的校园规划设计皆遇到了翻盘或重大调整。本文归纳了1914-1921年期间,墨菲在校园规划中设计方法的演变:从"长中轴线"到"递进院落"再到"多组团"布局。通过梳理墨菲的教育背景(布扎体系)和当时的历史条件环境,展示中西方校园规划思想的碰撞,对地域性抵抗的自然和社会文化层面进行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16.
在近代中国传统建筑复兴思潮影响下,陈嘉庚先生在集美学校与厦门大学的校园建筑设计中,吸收了西方建筑师“中国化”建筑的设计理念,并融入闽南地方建筑元素与技术工艺。通过深入解读历史资料,从经济实用观念、地方匠师的广泛参与、近代华侨的文化复兴意识等方面,分析嘉庚建筑地域性“民族形式”的成因。  相似文献   

17.
持续与开放--当代高校校园开放式规划的探索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廖彬  傅礼铭 《华中建筑》2004,22(1):80-83
通过对当代我国高校校园规划的现状及发展策略的分析,契合当代高校整合的历史改革时期,希望提出能充分适应当代高校建设的规划思想及持续与开放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8.
以滨海县职中校园为例,介绍了现代校园绿化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从教学区、生活区、体育活动区等方面对校园景观规划总体构思与布局进行了说明,并着重对植物景观进行了论述,为现代校园的绿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