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使用Waring Blender法对7种常见起泡剂的发泡能力和稳定性进行了检测。通过复配增效和抗盐检测,发现常温下(20℃)AOS、AES、AOS+AES的最大泡沫体积都在1 080 mL以上,在含盐条件下稳定性也较好。然后将三者与常见的稳定剂进行复配,发现XC、十二醇能够在前述条件下明显提高起泡剂的稳定性,两者复配加入时效果更佳。在此基础上合成了ZS系列复合驱配方。在矿化度含量NaCl>5 000 mg/L、CaCl2>3 000 mg/L条件下,将该系列配方与两种常见的配方进行了比较,其中ZS-5在常温下(20℃)泡沫体积达到990 mL,析液半衰期3.5 h以上,加盐后泡沫体积仍达到860 mL,析液半衰期2.5 h以上,均远远好于一般常见的发泡剂。  相似文献   

2.
刘文博  张强 《陕西化工》2014,(2):382-383,388
使用Waring Blender法评价泡沫的发泡能力、析液半衰期及泡沫半衰期.结果表明,在温度25~90℃条件下,表现最为优异的是配方ZS-31,80℃时发泡体积达到800 mL,析液半衰期达到2h,发泡能力与稳定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3.
于伟波  张强 《应用化工》2012,(3):415-416
泡沫驱作为一项重要的三次采油技术,在降低气油比、增加原油产量、提高波及效率等诸多方面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对ZS系列泡沫复合驱配方进行了探索性研究,使用Waring Blender法对泡沫复合驱配方的发泡能力和稳定性进行了检测,通过实验筛选出发泡性能好、稳定性强的泡沫复合驱配方。在矿化度NaCl>5 000 mg/L、CaCl2>3 000 mg/L条件下,表现最为优异的配方为ZS-23,在常温(20℃)时,发泡体积达到880 mL,析液半衰期5.3 h以上,加盐后发泡体积达到820 mL,析液半衰期3.5 h以上,均远远好于一般常见的发泡剂。  相似文献   

4.
刘世达  张强 《当代化工》2016,(8):1729-1731
实验采用Waring Blender法,在30℃筛选出了?-烯基磺酸钠AOS,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型AES两种较好的起泡剂并进行复配,确定最佳复配比为3∶2,在最佳复配比基液加入生物聚合物XC,阴离子聚丙烯酰胺(APAM分子量为1 800万),正十二醇作用效果不同的三种稳泡剂,采用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得出强化泡沫驱配方:AOS(0.18%)+AES(0.12%)+AMPM1800(0.04%)+XC(0.08%)+正十二醇(0.04%)。对配方进行抗温性检测试验,得出75℃泡沫性能最好,发泡量为1 140 m L,析液半衰期达到78 min,泡沫半衰期能接近7.7 h。  相似文献   

5.
于伟波  张强 《当代化工》2012,(10):1007-1008,1058
在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研究中,泡沫驱油以其独特的优势越来越受到重视。本实验使用Waring Blender法对强化泡沫驱配方的发泡能力和稳定性进行了检测,并对zs系列强化泡沫复合驱配方进行了探索性研究,试验中常温下的最大泡沫体积都均在750mL以上,在矿化度NaCI〉5000mg/L、CaCl:〉3000mg/L条件下,将该系列配方与两种常见的配方进行了比较,发现其中新型zs-20在常温下(20oc)发泡体积为750mL,析液半衰期达到4.5h;加入矿化物后发泡体积为700mL,析液半衰期达到2.5h;加入原油后发泡体积为700mL,析液半衰期达到1.8h,各方面效果比市面上现有的泡沫驱油剂好。  相似文献   

6.
空气泡沫驱油技术综合了空气驱油和泡沫驱油的双重优势,用泡沫剂作为调剖剂、空气作为驱油剂,克服了空气驱"气窜"的缺点,成本低、安全可靠。而且具有传统的低温氧化和流度控制作用,尤其适用于高含水、非均质严重、存在微裂缝的油藏。因此,注空气泡沫开采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特别是可以进一步解决特低渗、低渗透油藏开采所面临的开发难题。  相似文献   

7.
郭华 《河南化工》2011,(22):54-54
中原油田采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在空气泡沫驱油技术基础上研发的空气泡沫/表面活性剂复合驱油新技术,日前已投入现场使用,预计可提高原油采收率8~10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8.
中原油田采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在空气泡沫驱油技术基础上研发的空气泡沫/表面活性剂复合驱油新技术,日前已投入现场使用,预计可提高原油采收率8~10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9.
10.
李巍 《当代化工》2015,(4):757-759
针对曙127454兴隆台区块开发中暴露出的油层动用不均、周期产量、油汽比降低以及地层能量不足等问题,通过自生气源、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复配形成自生泡沫复合驱油技术,应用于超稠油蒸汽吞吐井生产中,自生气源生成大量气体与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形成高强度活性泡沫,对高渗层位进行有效封堵,同时自生气源生成的CO2和NH3与表面活性剂形成良好的驱油体系,延长油井生产时间,提高油井产量,现场应用18井次,累计增油1.4×104 t,油井采收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1.
电渗析处理后油田污水在聚合物驱和复合驱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电渗析法处理油田污水,研究了处理前后3种水所配制的聚合物溶液的流变性;淡水所配制的聚合物溶液黏度最高;指出矿化度和阳离子是造成3种水聚合物溶液流变性不同的根本原因,淡水可以作为聚合物驱的配注水。通过3种水在不同质量分数碱(0.4%、0.6%、0.8%、1.0%、1.2%)的三元复合体系的界面张力曲线,得出浓水三元复合体系达到超低界面张力时碱的质量分数范围最宽(0.4%~1.1%)。根据现场三元复合体系配方(聚合物质量浓度为1350mg/L,ORS-41的质量分数为0.3%,碱的质量分数为1%)选择了浓水三元复合体系碱的质量分数为0.6%时,两个三元复合体系黏度相近。对两个三元复合体系配方在光刻模型上进行了微观驱油实验,结果表明:浓水低碱三元复合体系也能驱替各种残余油,具有良好的驱油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在油气井开发过程中,虽然对稳泡剂的稳泡效果认识较早,但很少对其耐温性能进行对比研究,随着油气资源找寻方向由浅层油藏逐渐转变为高温油藏、裂缝型以及低渗油藏,聚合物稳泡剂的耐温性能成为重要研究课题。该文对稳泡剂的3个主要施工领域:泡沫压裂液稳泡剂、泡沫驱油稳泡剂、泡沫洗井液稳泡剂的耐温性进行对比分析,阐述了其在油田应用中的优势与不足,针对国内外聚合物稳泡剂耐温性差、稳泡效果不明显、合成过程复杂等问题,提出改进合成工艺、纳米复配、功能性单体自组装等建议,来达到提高聚合物耐温性与稳定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微乳液体系驱油效果,研究了SDBS与DTAB的最佳摩尔比以及复配表面活性剂的总质量分数确定最佳微乳液配方,并将复配的微乳液体系与三元复合驱进行驱油效果对比,说明微乳液驱的驱油能力。实验结果表明,复配微乳液驱油体系最佳配方为:正辛烷5 m L,水5 m L,总质量分数为1.5%的SDBS与DTAB的摩尔比为1∶4,正丁醇的质量分数为4%,Na Cl的质量分数为5.2%。与水驱相比,微乳液驱采收率增幅为6.48%~7.56%;与三元复合驱相比,微乳液驱采收率增幅为0.06%~0.35%。  相似文献   

14.
反相微乳液法合成耐温抗盐聚合物驱油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和甲基丙烯酸十八酯为单体,过硫酸钾(K2S2O8)-亚硫酸氢钠(NaHSO3)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Span60为乳化剂、煤油为分散相进行反相微乳液聚合,合成了驱油用耐温抗盐聚合物。研究了单体的加量、单体的浓度、引发剂的浓度、反应温度、pH值等因素对聚合物粘度的影响,并对产品的耐温抗盐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AMPS加量为20%、甲基丙烯酸十八酯加量为1%、单体的浓度为25%、反应温度为53℃、引发剂浓度为0.4%、pH值为10、反应7~8h时,聚合物的粘度最大,并表现出良好的耐温抗盐性能。  相似文献   

15.
姚店油田属于低孔、低渗、低压、低饱和油藏,前期开发全部采用压裂求产,依靠自然能量溶解气驱开采,由于地层能量得不到及时补充,产量递减较快,稳产基础不稳固。为提高单井产量和稳产能力,在分析采油区地质和开发特征的基础上,本文对氮气泡沫采油技术的应用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并对泡沫驱油剂进行了筛选实验,通过比较实验得出研制的LH—ⅩⅢ起泡剂具有很好的高温性能,并对氮气泡沫采油技术的现场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6.
Experimental studies were conducted to enhance the oil recovery by a surfactant‐polymer binary combinational flooding system. The surfactant‐polymer binary combinational flooding was obtained by mixing the surfactants with the poly(AM‐NVP‐AS)‐1 which was an anti‐temperature and salt‐resistance tercopolymer and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via free radical polymerization using acrylamide (AM), N‐vinyl pyrrolidone (NVP), allyl sulfonate (AS) as raw materials. The initiator was redox system including water‐soluble azo compound (AIBA·2HCl) and sodium bisulfite (NaHSO3). Petroleum carboxylate dodecyl dibasic carbonylic acid sodium (C12DAS) and carboxyl betaine dodecyl dimethyl betaine (C12DB) were selected in this article. Compared with the surfactant‐HPAM, the surfactant‐poly(AM‐NVP‐AS)‐1 binary combinational system showed higher apparent viscosity and lower interfacial tension at high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conditions as the result of a better capacity of anti‐temperature, salt‐resistance, and swept volume. The recovery could enhance over 17% based on the core flooding test under the mineralization of 10,000 mg/L at 65°C. © 2013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Appl. Polym. Sci., 2014 , 131, 39984.  相似文献   

17.
泡沫流体在油田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泡沫流体以其低密度、高粘度及独特的流变特性可以作为理想的钻井、酸化压裂及三次采油等措施的作业流体。介绍了泡沫流体的性质及其表征方法,概述了泡沫流体在油田钻井、固井、酸化压裂、冲砂洗井、调剖及采油等方面的应用现状,并指出了泡沫流体在油田推广应用尚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