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工业生产东北红松松仁油副产物松仁粕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松松仁粕抗氧化肽酶解工 艺进行了优化研究。 结果表明,碱性蛋白酶是制备松仁粕抗氧化肽的最佳蛋白酶,其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为底物质量分数15%,酶添加 量为10 000 U/g,酶解pH值9.0,酶解温度63 ℃,酶解时间为80 min。 在此优化条件下,总还原力为0.69,水解度(DH)为36.23%。 该条件 下制备的松仁粕抗氧化肽有较强的还原力,当抗氧化肽的质量浓度为14 mg/mL时,总还原力达到同等浓度维生素(VC)的71.16%,对 羟基自由基、ABTS自由基、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以坛紫菜为原料,通过酸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胰蛋白酶和纤维素酶酶解制备活性肽,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多肽得率为评价指标,研究坛紫菜水解肽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5种酶的酶解产物都具有抗氧化能力,中性蛋白酶酶解产物DPPH自由基清除率最高,选择它为最佳工具酶。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优化酶解工艺,得到最佳酶解工艺:酶解时间3.6 h、酶解温度47℃、酶用量16362 U/g、底物浓度3.0%、pH7.0。此条件下制备得到的水解肽具有较强抗氧化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率可达(91.83±0.81)%。  相似文献   

3.
利用制备的黄秋葵籽粕蛋白为原料,采用酶解法以获得具有抗氧化活性的多肽,为黄秋葵籽粕的精深加工提供理论依据。首先进行蛋白酶的筛选,选取最佳的碱性蛋白酶对碱溶酸沉法制备的黄秋葵籽粕蛋白进行酶解;以水解度和DPPH自由基清除力为指标进行单因素试验,分别考察底物浓度、酶解时间、加酶量、pH值和酶解温度对制备抗氧化活性肽的影响;然后应用响应面法,以DPPH自由基清除力为响应值,对黄秋葵籽粕蛋白抗氧化肽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确定的最佳制备工艺参数为:底物浓度0.7%、酶解时间3.8 h、酶用量6%、酶解温度50℃和pH 8.0。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制备的抗氧化肽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50.83%。  相似文献   

4.
利用制备的牡丹籽粕蛋白为原料,对其进行酶解以获得具有抗氧化活性的多肽,为牡丹籽粕的精深加工提供理论依据。首先进行蛋白酶的筛选,选取最佳的碱性蛋白酶对碱溶酸沉法制备的牡丹籽饼粕蛋白进行酶解;以水解度和DPPH自由基清除力为指标进行单因素实验,分别考察底物浓度、酶解时间、加酶量、pH和酶解温度对制备抗氧化活性肽的影响;以DPPH自由基清除力为响应值,对牡丹籽粕蛋白抗氧化肽的制备工艺进行响应面法优化,确定的最佳制备工艺为:底物浓度0.7%、酶解时间2 h、酶用量4.60%、酶解温度56℃和pH8.0。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的抗氧化肽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52.49%;经17种水解氨基酸组成分析证明,必需氨基酸占水解氨基酸总量的32.24%,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5.
采用碱性蛋白酶,以水解度以及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以及正交实验优化水牛乳蛋白的酶解工艺,确定碱性蛋白酶制备水牛乳抗氧化活性肽的最佳酶解工艺为:底物质量分数5%,加酶量10 000U/g,酶解pH值为10.5,酶解时间2.5 h,温度为60℃;此时,酶解物水解度达30.46%±0.15%,DPPH自由基清除率达69.13%±1.22%.  相似文献   

6.
以液压压榨澳洲坚果粕为原料,分析了其常规营养成分含量与氨基酸组成。采用碱性蛋白酶与中性蛋白酶催化酶解澳洲坚果粕蛋白制备多肽。以水解度为指标,利用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考察了各因素对澳洲坚果粕蛋白水解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液压压榨澳洲坚果粕中含有32.25%的蛋白质,17 种氨基酸,含量为25.05%。碱性蛋白酶各因素对澳洲坚果粕蛋白水解度影响的主次顺序为: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加酶量>酶解pH值>底物质量浓度,最佳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60 ℃、酶解时间3.5 h、底物质量浓度110 g/L、酶解pH 8.0、加酶量2 400 U/g,在此条件下水解度达到了22.83%。中性蛋白酶各因素影响水解度的主次顺序为:加酶量>酶解时间>底物质量浓度>酶解温度>酶解pH值,最佳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55 ℃、酶解时间3.5 h、底物质量浓度100 g/L、酶解pH 7.0、加酶量3 200 U/g,水解度达到了22.78%。碱性蛋白酶与中性蛋白酶各因素对澳洲坚果粕蛋白水解度的影响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碱性蛋白酶酶解液压压榨澳洲坚果粕制备多肽的效果优于中性蛋白酶。  相似文献   

7.
为了得到脱脂米糠抗氧化肽的最佳制备工艺,研究了胰蛋白酶、胃蛋白酶、中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酶解脱脂米糠蛋白的进程特性以及不同的酶解条件对脱脂米糠抗氧化肽活性的影响。从5种蛋白酶中筛选出最合适的酶,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底物浓度、加酶量、pH、温度以及时间对酶解产物水解度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酶解产物的ABTS自由基清除率为响应值,进行Box-Behnken中心组合实验。结果表明:选用碱性蛋白酶制备脱脂米糠抗氧化肽效果最好;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为加酶量1.8%、温度50℃、时间276 min、pH9.0、底物浓度5%;在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下,所得脱脂米糠抗氧化肽对ABTS自由基清除率可达71.85%。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扁杏仁抗氧化肽的酶解制备工艺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以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和水解度为考察指标,用响应面分析法研究酶用量、底物浓度、温度和p H对扁杏仁抗氧化活性肽酶解工艺的影响。得出优化后的酶解条件为:碱性蛋白酶-风味蛋白酶的复合酶用量6725 U/g(碱性蛋白酶为3645 U/g,风味蛋白酶为2690 U/g)、底物质量分数为3%、温度60℃、p H8.28,在该条件下制备的扁杏仁抗氧化活性肽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和水解度分别为84.18%和20.87%。  相似文献   

9.
以亚麻籽粕蛋白为原料,酶解制备抗氧化肽。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实验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筛选最佳蛋白酶并考察底物浓度、酶添加量、温度、pH及时间等对酶解物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法进行酶解工艺条件的优化。结果表明:采用胰蛋白酶作为最适酶,酶解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底物浓度2%,温度37 ℃,酶解时间3.00 h,加酶量为4000 U/g,pH8.5,在该条件下,1 mg/mL酶解产物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及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63.64%±0.023%)和(19.98%±0.098%),0.5 mg/mL酶解产物的ABTS自由请清除率为(88.11%±0.059%)。说明亚麻籽粕抗氧化肽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0.
酶法制备花生多肽工艺条件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风味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酶解花生粕中的蛋白质,制取抗氧化活性较高的花生多肽,以水解度(DH)和羟自由基清除率(E)为指标,确定了最佳用酶为碱性蛋白酶。考察了底物质量分数、加酶量、时间、温度和pH值5个因素对水解度(DH)和羟自由基清除率(E)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的方法确定了花生粕酶解制备花生多肽最佳工艺参数,条件为:底物质量分数8%、加酶量8070U/g底物,pH7.7,温度55℃、时间3h,该条件下得到的花生多肽羟自由基清除率为62.15%。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元宝枫籽粕为原料,采用碱性蛋白酶法对元宝枫籽粕进行酶解,以酶解时间、加酶量、pH、酶解温度、料液比为考察因素,酶解多肽得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根据Box-Behnken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对元宝枫籽粕碱性蛋白酶酶解多肽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并对优化工艺获得的酶解多肽进行了氨基酸组成、吸水性、吸油性、起泡性质、乳化性质和表面疏水性等功能特性表征。结果表明:最优的酶解制备工艺为:酶解时间3.3 h,pH为10,加酶量为3%,酶解温度为55 ℃。在最优制备工艺条件下元宝枫籽粕碱性蛋白酶酶解多肽得率为40.13%±0.15%。氨基酸组成分析表明酶解多肽所含八种必需氨基酸量高达20.3%,远高于国际粮农组织所建议成人所需必需氨基酸量。此外,酶解多肽的吸油性(4.553 g/g)高于大豆蛋白(2.61 g/g),其表面疏水性(1365.3)与大豆7S球蛋白的表面疏水性相似,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略低于大豆分离蛋白。本研究所获得的元宝枫籽粕碱性蛋白酶酶解多肽具有较好的功能特性,这也表明它可作为一种潜在的功能成分应用于食品中,为元宝枫籽粕的新应用开发提供数据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2.
以草菇为原料提取蛋白质,蛋白酶酶解蛋白制备抗氧化肽。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结合响应面法优化草菇抗氧化肽的提取工艺。通过超滤分离纯化获得不同分子量的肽段,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率、Fe2+螯合率和还原力法测定超滤组分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中性蛋白酶为最优酶解蛋白酶,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为酶解时间3.70 h,加酶量3.81%,底物质量浓度3.11 g/100 mL,在此条件下,酶解产物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69.85%±2.52%。通过超滤分级制备所得分子量最小的肽段F1(<3 kDa)具有最高的抗氧化活性,其DPPH自由基清除率、Fe2+螯合率和还原力分别为78.81%±1.56%、91.05%±1.65%、0.47±0.02。草菇抗氧化肽可作为潜在的天然抗氧化剂来源得到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3.
以高温豆粕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酶解法制备抗氧化产物。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优化,确定超声波辅助酶解处理高温豆粕的最佳工艺条件。超声波同步纤维素酶酶解,最佳条件为超声功率300?W、超声时间20?min、底物质量浓度8.36?g/100?mL、纤维素酶添加量666?U/g、酶解pH?4.1,得到的初步产物中可溶性多肽质量分数为(18.51±0.36)%,可溶性多糖质量分数为(10.83±0.32)%。然后将其水解物进一步用碱性蛋白酶水解,最佳条件为蛋白酶添加量61?900?U、酶解pH?9、酶解时间3?h、酶解温度56.4?℃,其产物可溶性多肽质量分数为(25.47±0.81)%,可溶性多糖质量分数为(13.22±0.49)%。按照最佳工艺条件对超声复合酶解处理后的高温豆粕产物进行乙醇沉淀、DEAE-Cellulose52离子交换层析以及SephadxeG-25凝胶色谱层析分离纯化,同时,对分离纯化后的各产物进行抗氧化活性检测,最终获得高温豆粕抗氧化产物,得率为2.18%,并且当产物质量浓度为1?mg/mL时,其铁离子还原力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分别为(0.495±0.042)mmol/g和(17.02±0.22)U/g。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鳀鱼蒸煮液的最佳酶解工艺条件,并分析所制备水解肽的分子量分布和抗氧化特性。方法:以三氯乙酸氮溶解指数(Trichloroacetic acid-nitrogen soluble index,TCA-NSI)为酶解效率的评价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运用中心组合设计法优化水解肽的制备工艺,并对酶解产物的分子量分布及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结果:鳀鱼蒸煮液的最佳酶解条件为酶解时间45 min、酶解温度54.5 ℃、酶解pH8.2、碱性蛋白酶与中性蛋白酶比例1:1,在此条件下TCA-NSI可达76.51%。所制备的水解肽中分子量低于1500 Da的多肽含量可达81.941%。水解肽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的IC50分别为2.45、1.37和3.45 mg/mL,表明其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结论:采用复合酶法可高效酶解鳀鱼蒸煮液,并获得具有较强抗氧化活性的水解肽,可为鳀鱼蒸煮液高值化利用及活性肽产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可口革囊星虫为原料提取胶原蛋白,以总抗氧化能力和超氧阴离子清除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优化复合酶酶解制备可口革囊星虫胶原蛋白抗氧化肽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选用酶筛选试验中多肽抗氧化活性较高的木瓜蛋白酶、中性蛋白酶、胃蛋白酶和酸性蛋白酶进行单酶和复合酶试验,最佳方案确定为木瓜蛋白酶与中性蛋白酶复合酶解。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确定复合酶添加量(U/g)、酶解温度(℃)、酶解pH、酶解时间(h)为自变量,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并参考实际因素,确定复合酶酶解的最优条件是:复合酶添加量8135 U/g、酶解温度51.6 ℃、酶解pH6.4、酶解时间4.2 h,在此条件下酶解制备的胶原肽总抗氧化能力为(1.333±0.021)μmol/mL,超氧阴离子清除率为78.75%±0.94%。  相似文献   

16.
以奇亚籽粗蛋白为原料,酶解法制备抗氧化肽并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工艺。同时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最佳酶并考察加酶量、pH值、时间、温度等对产物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对酶解工艺进一步优化,同时建立酶解工艺的二次项数学模型并验证其可靠性。结果表明:中性蛋白酶为最适酶,酶解最佳工艺为:加酶量3170 U/g,pH 6.9,酶解时间4.9 h,酶解温度50℃,此时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54.90%、41.03%,与理论值无显著差异,回归模型较可靠,抗氧化能力(oxygen radical absorbance capacity,ORAC)值为(0.53±0.03)μmol TE/mg,表明奇亚籽抗氧化肽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7.
以珍珠龙胆石斑鱼肉为原料,利用蛋白酶酶解制备生物活性肽。以水解度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制备工艺。并采用超滤法对酶解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同时进行抗氧化活性探究。结果表明:珍珠龙胆石斑鱼肉酶解工艺条件为:采用风味蛋白酶,酶添加量1050 U/g,在pH7.0、53℃、料水比1:3.5条件下酶解5.5 h,水解度为9.99%±0.39%。酶解产物与超滤组分均具有较强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其IC50值在0.63~0.88 mg/mL之间;EH-2(5~8 kDa)和EH-3(3~5 kDa)有较强的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其IC50值分别为16.94和16.38 mg/mL;酶解产物与超滤组分均具有还原能力,且酶解产物还原能力最佳。优化的珍珠龙胆石斑鱼肉肽的酶法制备工艺合理且可行,其酶解产物与超滤组分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可作为功能食品的基料应用。  相似文献   

18.
分子量对酪蛋白多肽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酪蛋白酶解产物制备工艺进行优化的基础上,对不同分子量抗氧化肽(>3ku,1~3ku,<1ku)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评价。首先对酶的种类、酶底物比及水解时间进行了单因素实验,最终确定采用碱性蛋白酶,在pH8.0,55℃,底物浓度5%,酶底物比0.192AU/g的条件下,酶解4h所得水解物抗氧化活性最高。经过超滤和凝胶过滤层析分离获得不同分子量的抗氧化肽,并采用2,2′-连氮基-双-(3-乙基苯并二氢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ABTS+.)、羟自由基和超氧自由基清除活性评价其抗氧化性。结果表明,ABTS+.清除活性与分子量呈负相关(r=-0.898,p<0.01),分子量低于1ku组分活性最强(2mg/mL,Trolox当量为2.08±0.05mmol/L);分子量低于3ku的抗氧化肽羟自由基清除活性较高(IC50:1~3ku,4.43±0.03mg/mL;<1ku,4.35±0.06mg/mL);分子量高于3ku组分主要分布在3~5ku,超氧自由基清除活最强(10mg/mL,66.1%±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