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针对低渗透油藏开发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选取长庆油田特低渗透油藏为研究对象,通过物质平衡方程的方法,定量研究了低渗透油藏合理压力保持水平、超前注水量的大小和超前注水时机。研究结果表明:超前注水是有效开发低渗透油藏的一个重要手段,有利于建立有效的驱替压力系统,可提高单井产量和最终采收率。超前注水量的定量研究可确保地层维持合理的地层压力,为合理开发低渗透油藏提供保障;合理的注水参数将直接决定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2.
超前注水技术中一些参数的确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超前注水作为低渗透油田提高采收率的一种技术方法,已在我国很多油田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了提高低渗透油田探明储量的动用程度及开发效果,根据低渗透油田的地质特点,借鉴国内外油田开发经验,探讨了超前注水技术开发低渗透油田的技术机理、适应的地质条件、措施实施要求以及相关技术参数的确定方法。研究表明:超前注水技术能够尽快建立有效的压力驱替系统,及时补充地层能量;油井投产后,产量较高且稳定,初期递减小;可以保持地层压力,降低因压力下降而造成的储层渗透率伤害,降低油井含水率;提高驱替压力、驱油效率、波及体积,最终提高采收率。  相似文献   

3.
安塞油田谭家营新区属于低渗透油藏,由于低渗透油藏岩性致密、渗流阻力大、天然能量不足,如果依靠天然能量开发,产量递减快,单井产量低,通过对谭家营新区开展精细地质研究,井网优化技术,配套的储层改造及采油参数优化技术,同时采取超前注水技术,科学编制开发方案实施超前注水高效开发,对于提高油区开发水平和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胡尖山油田H区长4+5油藏为鄂尔多斯盆地典型低渗透油藏,低孔、低渗、低压。长4+5油藏为多期河道叠加复合砂体储层,隔夹层发育、非均质性强,多层合采、多层分层注水。经多年开发及井网加密调整后,注水沿高渗带及诱导缝突进,油井多方向见水,水驱开发矛盾突出,水驱开发效率低。通过梳理影响H区长4+5油藏水驱效率提高的关键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治理对策,达到提高低渗油藏水驱效率的目的。结果表明,影响研究区油藏水驱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为储层砂体连通程度、储层非均质性、水驱后诱导裂缝及高深渗带发育、水驱后储层物性变化及分注井分层注水有效性等。通过采取油水井补孔、单层增注、深部调剖调驱、均衡平面采液、优化分注工艺等治理技术对策,油藏水驱效果得到改善,油藏最终采收率提高,油藏向良性开发转变。  相似文献   

5.
随着绥靖油田进入开发中后期,受低渗透储层非均质性影响,注水矛盾突出,地层逐渐形成大孔道或者高渗带,导致油井见水,调剖调驱已经成为低渗透油藏改善油藏水驱,提高油田采收率的重要措施手段,但随着注入轮次增加,整体效果逐年变差。通过对不同层系、不同类型油藏开发矛盾的深入分析,针对性的优化调剖调驱体系,从而科学指导调剖调驱的实施,提高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6.
低渗透油藏超前注水理论及其应用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低渗透油藏最显著的特征是存在启动压力梯度和介质变形现象,这使其在开发过程中渗流阻力增大、单井产量降低,递减速度加快,稳产难度加大,并降低最终采收率。对低渗储层启动压力梯度和介质变形进行了物理模拟实验,定量描述了两者的非线性变化规律,分析了介质变形对储层物性参数的影响。通过室内实验、渗流理论、数值模拟以及矿场试验研究,建立了低渗透油藏非线性渗流数学模型,提出了在超前注水期运用保持合理地层压力水平、注水压力、注水强度和注水时机的开发技术,在长庆等低渗透油田现场应用后取得较好的开发效果,提高单井产量15%~20%。  相似文献   

7.
注水开发对于砂岩类油藏是一项成熟的补充能量的开发技术,裂缝对火山岩油藏注水开发效果影响较大,牛东火山岩油藏储集层非均质性严重,针对火山岩油藏油井产量高低分布不均、递减快、地层压力下降速度快,衰竭式开采采收率低,为提高对火山岩油藏开发的认识,减缓地层压力的降低,提高牛东区块的采收率,通过对牛东注入水的水驱方向,驱替效率及裂缝对注水开发的影响等问题的研究,分析牛东区块注水能力,提出建议,为牛东后期注水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特低渗透油藏超前注水开发方式具有良好的开发效果。以大庆油田外围特低渗透油藏扶余油层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超前注水的合理压力保持水平、渗透率、应力敏感性和启动压力梯度对开发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特低渗透油藏超前注水的合理地层压力水平应当保持在原始地层压力的120%左右,超前注水初期产液量高、见水早,但对含水率上升有一定抑制作用;储层渗透率越低,最终采收率提升的比例越大,在能够注入的前提下,渗透率越低越适合超前注水开发方式;扶余油层在超前注水开发方式下渗透率恢复率提升4.35%~12.71%,能够有效克服低渗透储层应力敏感性损害;超前注水开发方式能够通过恢复地层压力和克服应力敏感性综合影响启动压力,在现场试验的大井距下能够大幅降低启动压力,减小注水井的工作压力。因此,采用超前注水开发方式开发外围特低渗透油藏扶余油层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塞392区长_6油藏由于受储层物性和天然裂缝等因素影响,油藏开发难度大,表现为油藏剖面水驱动用程度低、有效驱替系统难以建立、见水井不断增多且见水方向不明,已严重影响油藏稳产。通过从储层裂缝、非均质性、射开程度及注水开发方式等分析注水的受控因素,并借鉴油藏工程论证及同类油藏早期开发技术经验,对该区超前开发技术及目前注水开发对策进行探讨,提出有针对性的注水开发技术。为油田开发提供了技术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10.
对储层物性差、欠注严重、地层亏空、油井低能生产,动用程度低的低渗透油田,大港油田探索与实践采用大型泵车组,增强注水补充地层能量,产生和沟通微裂缝,延展开采面积,解决注不进采不出的矛盾;注入水加入表面活性剂提高驱替效率,利用油层孔喉的毛细渗吸作用,提高采收率,在低渗油藏开发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低渗透砂岩油藏注采井网调整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后,注采井网难以满足后续开发需求。应用油藏工程和数值模拟预测等方法,对低渗透油藏合理油水井数比、注采井网调整方式、调整时机以及调整后新、老井合理注水调整方法进行系统研究,形成了低渗透油田井网调整技术。考虑低渗透储集层的渗流特性、启动压力梯度导致油水井地层压力的差异,推导了适应低渗透油藏的油水井数比计算公式。根据储层裂缝发育状况以及剩余油分布特征,选择水驱面积波及系数较高的井网进行调整。敖南油田合理的调整方式是将裂缝不发育井区反九点法井网调整为五点法井网,裂缝发育井区转线性注水。对不同调整时机下的开发效果预测表明,调整越早,效果越好。井网调整后要适当控制老井注水,加强新井注水,使地层压力分布更加合理。研究结果表明,利用上述调整对策对低渗透油藏实施注采井网调整是可行的,可以为低渗透油田井网调整提供新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朝阳沟油田注采系统调整效果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搞好油藏的注采系统调整,是高效开发低特低渗透油田的重要措施。朝阳沟油田是大庆长垣外围油田中开发规模最大的低特低渗透油田,根据油藏数值模拟、数理统计的预测,结合现场试验资料和生产成果,对朝阳沟油田不同类型储集层注水方式的调整方法、效果、时机和水驱控制程度界限值等问题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天然裂缝较发育的储集层适于进行线性注水调整,储集层裂缝不发育及砂体零散分布、断层较多的区块适于进行不规则点状注水调整。进行注采系统调整,能够有效提高低特低渗透储集层的水驱控制程度,通过调整压力场变化,改变注水驱油的液流方向,提高了注入水波及体积和驱油效率。朝阳沟油田注采系统调整所取得的成果对其它低特低渗透油田的合理开发有参考价值。图6参2(陈志宏摘)  相似文献   

13.
针对低渗透非均质油藏空气泡沫驱过程中不同渗透率储层注入参数优化困难的问题,以安塞油田长63组天然岩心为例,采用一维岩心流动实验装置开展空气泡沫驱注入参数优化实验,对气液比、泡沫段塞体积、注入压力、注入速率和注入时机进行优化,获得最佳注入参数,并分析不同渗透率储层空气泡沫驱注入参数优化规律。结果表明:同一组岩心内,随着气液比、泡沫段塞体积、注入压力和注入速率增加,采出程度不断提高,当这些注入参数达到一定程度后,采出程度增幅减小或下降,各注入参数均存在最优值;不同注入参数对采出程度的影响很大,对渗透率较低的储层尤为敏感;渗透率与最优注入气液比、注入体积、注入压力、注入速率均具有较好的指数递减关系,低含水时注入空气泡沫能够获得更高的采收率。该研究结果为低渗透油藏空气泡沫驱分区分层精细化注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SJW油区为带边水的中低渗构造-岩性油藏,边水能量弱,区块油水井均压裂投产投注,目前含水率高,关停井多,采出程度低。本文采用油藏精细描述技术,搞清了砂体展布规律,分析了影响水驱效果的主控因素,目前主力延9油层的井网受效一般,顺河道方向砂体连通性好,为注采主流通道。经过生产动态分析、开发效果评价及开发技术对策论证,提出了3点开发调整策略:采用点状不规则注采井网,增加注水井数,温和注水,恢复地层压力;在油层下部注水泥,形成一定范围的水泥封堵层段,封堵下部压裂缝,同时降低单井注水量,防止油层底部水淹;使用油井转注、换层补孔、控液复产、堵水调剖、提液等油水井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隔夹层发育的陆相低渗透砂岩油藏在水驱后面临亟需采用提高采收率接替技术的难题,综合运用岩心观察、薄片分析、扫描电镜、压汞及突破压力实验等方法,研究了柴达木盆地尕斯库勒油田E31油藏隔夹层类型及特征,明确了注气突破压力规律,分析了隔夹层发育油藏注气提高采收率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尕斯库勒油田E31油藏主要发育泥质和钙质两类隔夹层,以泥质隔夹层为主,钙质隔夹层分布相对较少。隔夹层渗透率以小于0.01 mD为主,与储层相比其物性及孔隙结构极差,呈纳米级孔喉,渗流能力低。在同种饱和介质条件下,突破压力梯度与渗透率呈幂指数关系。隔夹层纵向封隔能力强,泥质隔夹层平均突破压力梯度为储层的103~491倍。气体易选择性驱替原油,同种岩心条件下饱和水后突破压力梯度最大,为饱和油后岩心突破压力梯度的2~4倍。隔夹层将储层分为多个流动单元,有效抑制气体超覆,扩大气体波及体积,有利于陆相低渗透砂岩油藏水驱后注气提高采收率。  相似文献   

16.
东濮凹陷低渗油藏储量丰富,注水驱油开发效果欠佳,亟需新的驱油技术降本增效.在对低渗油藏卫42块开展油藏研究和模拟试验的基础上,优化设计气驱注采比和注气量,在卫42块实施气驱先导试验,对比分析了注CO2前后地层压力、CO2驱油效果和CO2泄漏监测情况.结果表明:低渗油藏卫42块注CO2驱油有较好的效果,地层压力回升,但是...  相似文献   

17.
聚合物驱油层吸水剖面变化规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统计分析大庆油田聚合物驱工业区块油层吸水剖面资料发现,绝大多数井中、低渗透层在注入聚合物溶液体积达0.08~0.2PV时吸水剖面发生返转,低渗透层吸水剖面返转时机先于中渗透层,且在整个聚驱过程中高渗透层仍保持最高的吸水量,对改善油层开发效果不利。数值模拟研究表明:层间渗透率级差及有效厚度比越大、注入聚合物分子量越小,聚合物溶液对低渗透层吸水能力的调整效果越弱;地层产能系数级差是影响吸水剖面返转时机和返转周期的主要因素。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在聚合物驱层系组合时,应避免层间产能系数级差过大,分层注聚合物、优化聚合物分子量及段塞组合方式、注聚合物前深度调剖等措施可改善聚合物驱油效果。图10表2参13  相似文献   

18.
低渗透/致密油藏驱替-渗吸数学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付勇  曾繁超  赵久玉 《石油学报》2020,41(11):1396-1405
在亲水性低渗透/致密油藏注水开发过程中存在驱替和渗吸双重作用开发机理。为定量表征驱替和渗吸作用在低渗透/致密油藏注水开发中的贡献,明确影响低渗透/致密油藏注水开发过程关键因素,基于毛细管束模型,开展驱替和渗吸双重作用下驱油过程力学机制分析,明确驱替压力梯度、孔喉大小、润湿性、油水黏度、界面张力等因素对驱油速度的影响;基于孔喉分形分布特征,考虑束缚水和残余油赋存特征,构建岩心尺度驱替-渗吸数学模型,给出不同驱替压力梯度下岩心尺度驱油流量和采收程度随时间变化关系;构建驱替压力梯度-渗透率双对数图版,将低渗透/致密油藏注水开发分为驱替为主、渗吸为主和驱替-渗吸共同作用3类不同注水开发机理。驱替压力梯度-渗透率双对数图版可以判定低渗透/致密油藏任一点处注水开发机理类型,定量表征驱替与渗吸对注水开发驱油速率的贡献,为低渗透/致密油藏注水开发方案设计与调整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9.
低渗透油藏水驱采收率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验表明,低渗透油藏具有启动压力梯度,因此其渗流规律与中、高渗透油藏不同。通过对低渗透油藏中注水井排和采油井排的压水驱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低渗透油藏水驱采收率的影响因素,包括多孔介质孔隙结构、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启动压力梯度、注入速度和注采井距。分析表明,低渗透油藏的水驱采收率受到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启动压力梯度越大,见水时间越早,产油量和产液量越小,阶段采出程度、无水采上率和驱采收率越低;而增大  相似文献   

20.
郭建春  马莅  卢聪 《石油学报》2022,43(12):1788-1797
针对致密储层"注不进、采不出"的难题,提出"压—注—采"一体化作业的压裂驱油技术。梳理中国国内油田低渗致密储层压裂驱油技术发展的4个阶段:基质渗吸-油水置换采油、裂缝—基质动态渗吸采油、缝网压裂-蓄能增渗采油以及压裂驱油-焖井渗吸采油。明确压裂驱油6个方面技术特征:①细分切割体积压裂,提高缝控程度;②近破裂压力注水,形成大量微裂缝,扩大波及体积;③高压力持续注水,增加孔喉尺寸,改善渗流通道;④前置大液量注入,补充地层能量;⑤焖井渗吸置换,提高驱油效果;⑥添加压驱化学剂,增强洗油效率。综合考虑压驱地质特征、作用机理、工艺参数以及配套设施,深度剖析当前中国致密储层改造面临的地质-工程问题,提出压裂驱油未来4个方面技术攻关方向:①加强地质—工程一体化研究,优化油藏工程注采井网布局;②深化水平井立体改造技术,提高致密储层动用水平;③开展压驱技术作用机理研究,助力压驱工艺参数优化;④完善低成本高效率压驱配套技术,助推致密储层开发降本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