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探究鲈鱼蛋白酶解物(Lateolabrax maculatus protein hydrolysates,LPH)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及稳定性。方法:采用化学实验测定LPH的抗氧化活性以及分析pH、温度、金属离子(K+、Ca2+、Cu2+、Zn2+)和模拟胃肠道消化对其稳定性的影响,并利用过氧化氢诱导的Caco-2细胞氧化损伤模型探究LPH对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LPH具有较强的自由基清除活性,其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的IC50值分别为2.13 mg/mL和31.53 μg/mL。LPH对pH(2.0~12.0)、温度(25~100 ℃)和K+(0.25~2 mmol/L)稳定,0.25~2 mmol/L的Ca2+和Cu2+能够提升其DPPH自由基清除率,而1 mmol/L以上的Zn2+会降低DPPH自由基清除率。此外,LPH具有良好的胃肠道稳定性。在过氧化氢诱导的Caco-2细胞模型中,LPH能够将氧化损伤的细胞存活率由58.02%显著增加至83.40%(P<0.05),显著抑制细胞内活性氧的释放(P<0.05)并恢复细胞线粒体膜电位至正常水平。此外,LPH能够显著抑制细胞上清中乳酸脱氢酶水平至模型组的19.34%(P<0.05)并显著增加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力(P<0.05)。结论:LPH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及稳定性,在食品保健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利用中性蛋白酶制备榛子肽(<3 ku),探讨环境因素对榛子肽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旨在为榛子肽的生产、贮藏和应用提供参考依据。随温度的升高,榛子肽的抗氧化活性显著降低(P<0.05),在100 ℃处理3 h时,DPPH•、•OH清除能力活性维持率分别为83.61%、76.55%;pH值为6~8时榛子肽的活性可处于较高水平;当NaCl质量浓度在10 g/100 mL时,活性维持率分别为106.33%和100.25%;蔗糖浓度在2~10 g/100 mL的范围内活性维持率达到92%以上;葡萄糖质量浓度为10 g/100 mL时,活性维持率分别达到102.88%和103.39%;柠檬酸质量浓度为0.20 g/100 mL时,维持率分别为89.76%、102.64%;防腐剂在0.20 g/100 mL质量浓度,榛子肽活性能维持原有活性的80%以上;反复融冻10次,榛子肽的活性维持率分别为95.86%、95.15%;榛子肽在K+、Ca2+离子环境中的活性维持率较高;榛子肽经胃蛋白酶处理后的活性高于胃-胰蛋白酶处理。综合分析,为保持榛子肽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应避免长时间高温、强酸强碱及Cu2+、Zn2+离子接触,可添加适宜浓度NaCl、蔗糖、葡萄糖、柠檬酸、防腐剂,可冻融,对胃、胰蛋白酶具有耐受性。  相似文献   

3.
以草菇为原料提取蛋白质,蛋白酶酶解蛋白制备抗氧化肽。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结合响应面法优化草菇抗氧化肽的提取工艺。通过超滤分离纯化获得不同分子量的肽段,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率、Fe2+螯合率和还原力法测定超滤组分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中性蛋白酶为最优酶解蛋白酶,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为酶解时间3.70 h,加酶量3.81%,底物质量浓度3.11 g/100 mL,在此条件下,酶解产物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69.85%±2.52%。通过超滤分级制备所得分子量最小的肽段F1(<3 kDa)具有最高的抗氧化活性,其DPPH自由基清除率、Fe2+螯合率和还原力分别为78.81%±1.56%、91.05%±1.65%、0.47±0.02。草菇抗氧化肽可作为潜在的天然抗氧化剂来源得到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苦荞抗氧化肽AFYRW在生产加工、胃肠消化中的稳定性以及细胞毒性,以羟自由基(·OH)清除率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作为评价指标,研究pH值、温度、反复冻融、金属离子以及胃肠消化对苦荞抗氧化肽AFYRW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以红细胞溶血率评价细胞毒性。结果表明:高温、反复冻融、Na+、Mg2+对抗氧化肽AFYRW的抗氧化活性无显著影响;Ca2+会降低抗氧化肽AFYRW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K+会提高抗氧化肽AFYRW的·OH清除率;体外模拟胃肠消化后或者pH值升高都会降低抗氧化肽AFYRW的抗氧化活性;苦荞抗氧化肽AFYRW对红细胞无溶血作用。综上苦荞抗氧化肽AFYRW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对红细胞无溶血作用,在生产和储存过程中,应避免过碱、接触Ca2+。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星鳗抗氧化肽(Astroconger myriaster antioxidant peptide, CMAPⅠ)在加工贮存贮藏及胃肠消化过程中的稳定性。方法 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和羟自由基(hydroxyl free radicals,·OH)清除活性为指标,通过测定温度、pH值、冻融次数、紫外照射时间、不同食品辅料(NaCl、葡萄糖、苹果酸)和不同金属离子对星鳗抗氧化肽稳定性的影响,同时以体外模拟胃肠消化系统来测定其消化吸收稳定性。结果 CMAPⅠ耐热性较好,温度在60~80 ℃时DPPH自由基和OH-清除率羟自由基分别为70.8%和42.5% 。CMAPⅠ抗碱性较差,当pH为10时,清除率降低了23.5%和16.6%,在反复冷冻解冻和紫外照射下对星鳗抗氧化肽的活性基本没有产生影响。添加NaCl、葡萄糖溶液、苹果酸后,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清除率相比无添加辅料提高了6.8%和10.2%。K+和Ca2+对抗氧化活性基本不产生影响,但随着Mg2+、Cu2+、Fe3+随着金属离子浓度的增大,星鳗抗氧化肽的活性会明显降低。在体外模拟的胃道消化,、消化时间为60 min时,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清除率最高,最高清除活性分别 为81.24%和62.28%,同时,CMAPⅠ在胃中始终能表现较好的稳定性,而进一步转向肠消化后,在肠道消化300 min时,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69.08%、和46.18%。,肠道消化前后相比降低了12.0%和17.2%(怎么是两个数据?是胃、肠么?表述清楚)。 结论 通过研究表明星鳗抗氧化肽具有一定的抗氧化稳定性,对星鳗抗氧化肽的工业生产和应用具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不同加工工艺乳饼抗氧化肽的稳定性,以传统乳饼(TRB)和发酵型乳饼(FRB)为实验材料,超滤分离出不同分子量(3~10 ku和<3 ku)乳饼蛋白肽,以ABTS、DPPH自由基清除率、还原能力RP为评价指标,考察温度、pH、食品原辅料、压力等加工环境和模拟胃肠消化对不同工艺乳饼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加工环境及模拟胃肠消化后,不同分子量的FRB抗氧化肽稳定性高于TRB,且3~10 ku的FRB抗氧化肽活性最高;FRB和TRB抗氧化肽在高温和酸碱环境中活性显著下降(P<0.05);山梨酸钾和超高压加工技术对乳饼抗氧化活性影响不显著;高糖抑制抗氧化活性,但分子量3~10 ku的FRB蛋白肽DPPH·清除率任能维持在84%以上;2%~8%的NaCl有利于提高抗氧化活性。胃肠消化后,不同工艺乳饼蛋白肽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显著降低(P<0.05),ABTS·清除率、还原能力显著升高(P<0.05),其ABTS·清除率高于41.85%,还原能力RP值大于0.12。研究可为乳饼及其抗氧化肽的加工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自由基清除活性和铁还原抗氧化能力(ferric reducing antioxidant power, FRAP)为评价指标,研究不同温度、pH值、金属离子、常温贮存时间及模拟胃肠消化对发酵牛肉香肠肽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牛肉香肠肽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高温不会降低其抗氧化活性;在酸性和中性环境中,抗氧化活性较高,在碱性条件下活性丧失较快;适量的Na+、K+有利于多肽抗氧化活性的提高,Na+质量浓度为200 mg/L,K+质量浓度为150 mg/L时其抗氧化活性最好;长时间室温贮存不利于多肽抗氧化活性的保持;模拟胃肠消化后疏水性氨基酸显著增多(P<0.05),乳化性、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显著升高(P<0.05),多肽的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活性及FRAP值分别显著升高31.86%、18.6%和0.079%(P<0.05)。发酵牛肉香肠肽具有良好的抗氧化稳定性,试验可为食品添加剂或功能性食品的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猪血为原料,依次采用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和碱性蛋白酶水解制备猪血抗氧化低聚肽,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发酵工艺和酶解工艺,最佳发酵参数为:底物浓度59.0 g/L、发酵时间56.5 h、接种量3.22∶100(体积比),此时多肽含量为2.31 mg/mL,·OH清除率为78.94%;最佳酶解参数为:酶解时间3.0 h、pH 9.5、酶解温度60℃、酶底比390 U/g,此条件下制备得到酶解液的多肽含量5.48 mg/mL,多肽含量较单一发酵提高2.39倍,·OH清除率为93.62%。采用超滤分离法,获得分子量分别为0~1 kDa、1 k Da~5 kDa和0~5 kDa的猪血抗氧化低聚肽,采用7种体外抗氧化指标(·OH清除率、·O~(2-)清除率,抑制脂质过氧化能力、还原力、ABTS~+·清除率、DPPH·清除率、总抗氧化力)评价3种不同分子量段的猪血低聚肽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3种不同分子量段抗氧化肽活性大小为0~1 kDa0~5 kDa1 kDa~5 kDa,提示高抗氧化活性的猪血低聚肽的分子量集中在1 kDa以下。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杏鲍菇柄抗氧化肽的制备及其稳定性,以杏鲍菇柄为原料,利用酶解法制备杏鲍菇柄抗氧化肽,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酶解时间、料液比、碱性蛋白酶加酶量,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杏鲍菇柄抗氧化肽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碱性蛋白酶效果最好,最佳工艺条件为:酶解时间为1.59 h、液料比(mL/g)为16.06:1、碱性蛋白酶加酶量为5846 U/g,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55.52%±0.89%;研究表明杏鲍菇柄抗氧化肽在不同温度(20~100℃)、pH(2~12)、金属离子(K+、Ca2+、Zn2+、Mg2+、Cu2+)、食品原料(5.0%的NaCl、葡萄糖、淀粉、蔗糖、乳糖)下表现的抗氧化活性不同。综上,该工艺能很好地制备杏鲍菇柄抗氧化肽,同时在储存过程中要尽量避免与高温、强酸强碱环境及金属离子等这些因素接触,本研究为杏鲍菇柄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通过大鼠肠囊外翻法探讨了<3 kDa核桃蛋白肽模拟胃肠消化产物的吸收特性,以抗氧化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率、ABTS+自由基清除率、Fe2+螯合率)和活性肽吸收率为指标筛选核桃肽在肠道吸收的最优条件,并应用模拟分子对接技术和Nano-HPLC-MS/MS技术对吸收肽组分进行筛选和鉴定,得到能够以完整形式被吸收并发挥抗氧化活性的新型核桃源肽。结果表明:当核桃肽消化产物吸收浓度为6 mg/mL,吸收时间为2 h时,其抗氧化活性最高且在小肠吸收率最高:进一步通过Nano-HPLC-MS/MS鉴定结果表明0.5~1 kDa活性肽数量最多,其中位于C端/N端氨基酸主要集中在Pro、Thr、Leu,鉴定出33条活性肽能够以完整形式被吸收,穿过肠道屏障;最后通过分子对接技术与DPP-Ⅳ相结合,获得三条结合能最低的活性肽NLRFPL、NPDDEFRPQ、KGHLFPN,其结合能分别为-8.8、-8.6、-8.6 kal/mol,其中KGHLFPN抗氧化能力最强。综上,<3 kDa核桃肽模拟胃肠道消化能够释放抗氧化活性更高且能够被小肠吸收的...  相似文献   

11.
采用碱性蛋白酶酶解辣木籽蛋白制备抗氧化肽,通过超滤、Sephadex G-15葡聚糖凝胶柱层析分离纯化辣木籽抗氧化肽,利用LC-MS/MS鉴定其抗氧化肽序列,并分析pH、金属离子、温度对辣木籽抗氧化肽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酶解物、超滤物(<3 kDa)、柱层析纯化物的浓度为8 mg/mL时,对应的还原力吸光值分别为0...  相似文献   

12.
以亚麻籽粕蛋白为原料,酶解制备抗氧化肽。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实验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筛选最佳蛋白酶并考察底物浓度、酶添加量、温度、pH及时间等对酶解物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法进行酶解工艺条件的优化。结果表明:采用胰蛋白酶作为最适酶,酶解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底物浓度2%,温度37 ℃,酶解时间3.00 h,加酶量为4000 U/g,pH8.5,在该条件下,1 mg/mL酶解产物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及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63.64%±0.023%)和(19.98%±0.098%),0.5 mg/mL酶解产物的ABTS自由请清除率为(88.11%±0.059%)。说明亚麻籽粕抗氧化肽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3.
酶解缫丝蚕蛹蛋白抗氧化肽的分离与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酶解缫丝蚕蛹蛋白抗氧化肽的分离和稳定性,为其开发应用提供基础数据。方法:超滤分离酶解缫丝蚕蛹蛋白抗氧化肽,比色法测定其抗氧化能力。结果:超滤分级后得到分子质量为200~3 000 D的酶解缫丝蚕蛹蛋白抗氧化肽对O2-•、•OH、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的IC50分别为18.85 mg/mL、3.13 mg/mL、35.23 μg/mL。该抗氧化肽经过4 h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处理前后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81.05%、82.26%;在pH 4、8条件下处理1 h,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98.02%、11.80%(100 μg/mL);在温度95 ℃条件下处理1 h,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87.11%(100 μg/mL);用浓度为1.0 mol/L的NaCl处理6 h,相比对照组,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由51.58%下降到22.68%(60 μg/mL)。结论:超滤后得到的分子质量为200~3 000 D的酶解缫丝蚕蛹蛋白抗氧化肽的抗氧化能力比酶解原液有一定提高;且在酸性、高温、脱盐处理后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保持较好;胃肠道消化酶对其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影响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4.
以珍珠龙胆石斑鱼肉为原料,利用蛋白酶酶解制备生物活性肽。以水解度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制备工艺。并采用超滤法对酶解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同时进行抗氧化活性探究。结果表明:珍珠龙胆石斑鱼肉酶解工艺条件为:采用风味蛋白酶,酶添加量1050 U/g,在pH7.0、53℃、料水比1:3.5条件下酶解5.5 h,水解度为9.99%±0.39%。酶解产物与超滤组分均具有较强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其IC50值在0.63~0.88 mg/mL之间;EH-2(5~8 kDa)和EH-3(3~5 kDa)有较强的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其IC50值分别为16.94和16.38 mg/mL;酶解产物与超滤组分均具有还原能力,且酶解产物还原能力最佳。优化的珍珠龙胆石斑鱼肉肽的酶法制备工艺合理且可行,其酶解产物与超滤组分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可作为功能食品的基料应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蛋壳膜为研究对象,采用挤压膨化协同酶解工艺制备壳膜多肽。以总氮回收率、D-葡萄糖醛酸提取量及抗氧化性为指标,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挤压膨化温度140℃,螺杆转速100 r/min,水分含量20%,酶解时间6 h,加酶量12000 U/g,温度55℃。在该条件下总氮回收率达60.8%,D-葡萄糖醛酸提取量达12.4 mg/g,壳膜多肽的ABTS自由基清除率为29.46%(0.1 mg/mL),OH自由基清除率为26.58%(5 mg/mL),Fe2+螯合能力为50.25%(0.4 mg/mL),细胞抗氧化活性达65%(10μg/mL)。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结果表明壳膜多肽中主要成分为低聚肽(252~2435 Da),占81.8%。氨基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壳膜肽中Asp和Glu含量较高,与抗氧化活性有关的氨基酸含量为44.70 g/100 g蛋白。因此,蛋壳膜多肽有潜力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应用于食品、保健品或化妆品领域。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刺参肠为原料,利用中性蛋白酶酶解获得酶解物,将酶解物与核糖进行美拉德反应得到刺参肠酶解-美拉德反应衍生物(MRPs-C)。再分别通过5、3、1 kDa的超滤膜进行超滤,得到组分MRPs-Ⅰ(>5 kDa)、组分MRPs-Ⅱ(3~5 kDa)、组分MRPs-Ⅲ(1~3 kDa)及组分MRPs-Ⅳ(<1 kDa)四部分。对比各组分在色度、紫外吸收、荧光强度及褐变程度的差异,并考察它们的ABTS+、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还原能力、Fe2+螯合能力及抗脂质过氧化作用。结果显示,通过比较四个超滤组分的特性,组分MRPs-Ⅰ的褐变程度、紫外吸收及荧光强度分别是组分MRPs-Ⅱ的5.0、2.7及1.1倍,其余组分较组分MRPs-Ⅰ和MRPs-Ⅱ的褐变程度更低,MRPs-Ⅳ对自由基清除能力、还原能力、Fe2+螯合能力及抗脂质过氧化能力最强,其中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达到4.56 Trolox当量/μL样品,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47.56%。上述结果说明,刺参肠酶解-美拉德反应衍生物中大于5 kDa的组分对其褐变程度、紫外吸收及荧光强度有较大贡献,低于1 kDa的组分对其抗氧化能力具有较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分子量对酪蛋白多肽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酪蛋白酶解产物制备工艺进行优化的基础上,对不同分子量抗氧化肽(>3ku,1~3ku,<1ku)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评价。首先对酶的种类、酶底物比及水解时间进行了单因素实验,最终确定采用碱性蛋白酶,在pH8.0,55℃,底物浓度5%,酶底物比0.192AU/g的条件下,酶解4h所得水解物抗氧化活性最高。经过超滤和凝胶过滤层析分离获得不同分子量的抗氧化肽,并采用2,2′-连氮基-双-(3-乙基苯并二氢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ABTS+.)、羟自由基和超氧自由基清除活性评价其抗氧化性。结果表明,ABTS+.清除活性与分子量呈负相关(r=-0.898,p<0.01),分子量低于1ku组分活性最强(2mg/mL,Trolox当量为2.08±0.05mmol/L);分子量低于3ku的抗氧化肽羟自由基清除活性较高(IC50:1~3ku,4.43±0.03mg/mL;<1ku,4.35±0.06mg/mL);分子量高于3ku组分主要分布在3~5ku,超氧自由基清除活最强(10mg/mL,66.1%±1.0%)。  相似文献   

18.
4 个葡萄品种葡萄籽冷榨油的性质与体外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4 种葡萄籽冷榨油脂肪酸组成、总酚含量及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收集单品种葡萄籽榨油,气相色谱法测定脂肪酸组成,Folin-酚法测定总酚含量,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hydrazyl,DPPH)法、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林-6-磺酸)二胺盐(2,2’-azinobis(3-ethylbenzothi azoline-6-sulfonic acid)ammonium salt,ABTS)法、Fenton反应和总抗氧化能力法分析其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4 个品种葡萄籽冷榨油均富含亚油酸(72.77%~77.36%),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8.12%~91.06%;总酚含量为60.77~100.53 μg GAE/g,爱格丽葡萄籽冷榨油总酚含量最高,其次是北冰红、媚丽、赤霞珠葡萄籽冷榨油;4 个品种的葡萄籽冷榨油都有良好的清除DPPH自由基和ABTS+·的能力,且随着葡萄籽冷榨油浓度的增大,清除能力增强,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变化范围为10.19~13.82 mg/mL,清除ABTS+·的IC50变化范围为11.62~19.25 mg/mL;清除羟自由基(·OH)的能力范围为13.18~27.08 U/mL;总抗氧化能力范围为1.08~3.68 U/mL。4 个品种的葡萄籽冷榨油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强弱顺序为爱格丽>北冰红>媚丽>赤霞珠。  相似文献   

19.
为了对比不同方法制备海参肽的组成和抗氧化性质差异,采用内源酶(海参自溶)方法制备海参肽,并与外源酶(中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和胰蛋白酶)酶解制备的海参肽相比较。结果表明,自溶方法制备的海参粗肽水解度从高到低依次为自溶8 h>自溶4 h>自溶2 h,外源酶制备的海参粗肽水解度从高到低依次为胰蛋白酶酶解>碱性蛋白酶酶解>中性蛋白酶酶解;自溶2、4和8 h 产生的海参肽94%以上分子量小于314 Da,酶解制备的海参肽分子量主要分布在1~8.5 kDa;随着自溶时间的增加,自溶制备海参肽的氨基酸种类逐渐增多,且自溶8 h时呈味氨基酸含量较高;自溶2、4和8 h制备的海参肽比酶解法制备的海参肽具有更好的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以及Fe3+还原能力,在浓度10 mg/mL时,自溶8 h羟基自由基清除率为93.4%,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85.8%,Fe3+还原力为0.740。综上,自溶方法制备的海参肽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本研究可为海参肽的制备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