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筛检出枳椇中解酒保肝的有效成分,本文检讨了枳椇乙酸乙酯萃取物中的4种成分对肝细胞脂肪变性的影响。采用MTT法分析对照组、模型组和四种活性物高中低剂量组的细胞活性,并通过分析乙醇造模后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内的脂滴情况,检测细胞TG以及肝酶ALT、AST的含量。通过MTT检测乙醇诱导细胞的最佳浓度发现,与对照组相比,0.9%乙醇造模48h后的细胞存活率下降,油红O观察乙醇造模后细胞内的脂滴情况更加明显,而且细胞肿胀变圆;四种活性物干预乙醇造模细胞后,与模型组相比,二氢杨梅素和槲皮素干预后,细胞的存活率略有提高;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TG含量以及肝酶ALT、AST的泄漏量显著(p0.05)升高。另外,与模型组相比,0.9%乙醇加二氢杨梅素或槲皮素共同作用正常人HL7702肝细胞48 h后,其TG以及肝酶ALT、AST的含量显著(p0.05)下降。可见,初步确证枳椇乙酸乙酯层中具有解酒保肝作用的有效成分主要为二氢杨梅素和槲皮素,特别是前者。  相似文献   

2.
以葡萄和枳椇子为原料进行果酒混合发酵,通过3因素3水平对酒精发酵阶段进行正交试验.试验表明,当枳椇子与葡萄配比为1:4,加糖量为15%,接种量为1‰,在该条件下酒精产量最高为14.56%vol.利用枳椇子混合发酵进行在葡萄果酒放大发酵试验,对产物进行薄层分析,枳椇子发酵的葡萄酒比单一葡萄发酵成分中多含有二糖和果糖.  相似文献   

3.
枳椇子乙醇提取物对猪油抗氧化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猪油为试验材料,采用烘箱法评价不同添加量枳椇子乙醇提取物对猪油的抗氧化能力,并与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维生素E、特丁基对苯二酚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猪油氧化诱导期,0.1%乙醇提取物与0.02%特丁基对苯二酚有相当的脂质抗氧化能力,说明枳椇子乙醇提取物具较强油脂抗氧化能力;在猪油氧化的发展期,不同添加量乙醇提取物有不同程度的促进氧化的作用。同时对各抗氧化剂的抗氧化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枳椇醋发酵阶段产物的抗氧化活性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液态深层发酵法酿造枳椇醋,以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还原能力、总抗氧化能力为指标,研究枳椇醋不同发酵阶段产物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总酚含量和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在枳椇醋酿造过程中增加;总黄酮含量在酒精发酵阶段减少,在醋酸发酵阶段增加;还原能力发酵前后相当;总抗氧化能力在酒精发酵中增强,在醋酸发酵中略减弱。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好开发枳椇子资源,利用常规分析和仪器分析对枳椇子理化特性和营养成分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表明:枳椇子三维尺寸长、宽、厚分别为4.05 mm、3.66 mm、1.82 mm,千粒重为16.8 g,含仁率为45.66%、容重为765.1 g/L。枳椇子的主要成分质量分数为:粗纤维53.45%、粗蛋白15.79%、碳水化合物10.95%、粗脂肪8.03%、灰分2.08%。枳椇子蛋白中必需氨基酸占29.1%。枳椇子灰分中常量元素(钾、镁、钙、钠)占98.7%,微量元素(铁、锰、铜、锌)占1.3%。枳椇子油的亚麻酸、油酸、亚油酸含量较高,其中亚麻酸质量分数高达45.56%。  相似文献   

6.
7.
黄酒发酵过程分析及关键点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控制黄酒发酵过程中的关键点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测定黄酒前发酵过程和后发酵过程中发酵醪总糖、酒精度、总酸和氨基酸态氮等成分的变化,结合黄酒发酵的生物化学机理,对黄酒发酵过程进行分析,认为总糖呈现先逐渐下降后保持稳定的趋势、总酸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氨基酸态氮含量基本上呈现不断增加之势和酒精度则呈现先迅速升高后小幅波动之势。  相似文献   

8.
以山楂和枳椇为原料,根据果酒酿造工艺酿造枳椇果酒,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优化试验,确定枳椇山楂果酒的最佳发酵工艺,同时测定其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以此评价复合果酒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最佳酿造工艺为山楂果汁与枳椇果汁体积比为60∶100、初始糖度21.0%、接种量2.0%、发酵温度25 ℃、发酵时间9 d。在此条件下得到的果酒酒体金黄,酒香浓郁,口感糖酸比协调,酒精度为11.34%vol、总酸含量为14.69 g/L、总酚含量为280.59 mg/100 mL。抗氧化能力测定结果表明,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均随样品体积的增加而增大,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大分别可达96.3%、96.5%,且山楂枳椇复合果酒抗氧化能力优于枳椇发酵果酒。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枳椇子多糖的提取工艺及其解酒作用。方法:用不同pH值溶液提取多糖,Sevag法去蛋白,活性炭脱色,molish法鉴定多糖,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通过药理实验研究其解酒作用。结果:酸溶液提取率为3.55%,碱溶液提取率为6.61%,蒸馏水提取率3.24%;在药理实验中,枳椇子多糖能明显降低小鼠血中乙醇浓度,激活乙醇脱氢酶(ADH)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活性。结论:pH值9.00的碳酸氢钠溶液提取效果最好,枳椇子多糖具有较好的解酒功能。  相似文献   

10.
以红心火龙果和白心火龙果为原料,测定不同种类和部位火龙果(红心火龙果果肉,red flesh,RF;白心火龙果果肉,white flesh,WF;红心火龙果果皮,red peel,RP;白心火龙果果皮,white peel,WP)发酵液中总酚、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总抗氧化能力、还原能力和羟自由基清除能力),考察酚类物质含量与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种类和部位火龙果发酵液中总酚、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存在显著性差异,且RP发酵液表现出最高的总酚(636.63 mg/L)、总黄酮含量(452.42 mg/L)及最强的总抗氧化能力(相当于VC浓度169.32 mg/L)、还原能力(140.29 mg/L)和羟自由基清除能力(96.65%);总酚、总黄酮含量与总抗氧化能力、还原能力和羟自由基清除能力之间呈正相关,表明总酚类物质是火龙果中抗氧化成分。  相似文献   

11.
为获得枳椇果梗多糖,并进一步评价其自由基清除及抑制生物大分子(蛋白质、脂质、DNA)氧化的能力。以枳椇果梗为试验材料,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结合正交试验及方差分析优化枳椇果梗多糖热水提取工艺条件;对所提多糖清除DPPH、ABTS+自由基能力进行测定;并利用Cu2+/H2O2、FeSO4、APPH分别诱导牛血清蛋白、亚油酸、鲱鱼精子DNA氧化,构建体外蛋白质、脂质、DNA氧化模型,对所提多糖体外抑制生物大分子氧化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醇沉体积分数对枳椇果梗多糖的得率有显著性(P<0.05)的影响,最佳的热水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5 g/mL,提取温度85℃,提取时间1 h,醇沉体积分数80%,此时多糖得率为3.06%±0.181%;且随着浓度的增大,所提多糖对自由基的清除和生物大分子的氧化抑制效果也逐渐提高,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清除IC50分别为1.687、1.824 mg/mL,对牛血清蛋白羰基化、亚油酸过氧化和鲱鱼精子DNA氧化抑制IC50分别为:...  相似文献   

12.
以芡实为原料,研究干酪乳杆菌发酵过程中上清液中活性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通过干酪乳杆菌发酵芡实,对其发酵过程中上清液的pH、可滴定酸、多肽产率、多肽分子量分布、游离氨基酸组成、总酚、总黄酮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并分析各组分与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发酵过程中pH呈降低趋势,而可滴定酸含量逐渐升高,在发酵48 h后分别达到3.97±0.02和2.53±0.04 mL/g;多肽产率呈上升趋势,在发酵结束时达到19.09%±0.42%,其中500~180和<180 Da的低分子量多肽比例显著增加(P<0.05);游离氨基酸总量在发酵过程中增加了5.62倍;总酚和总黄酮的含量持续显著增加(P<0.05),在发酵结束时分别达到18.00±0.20和10.99±0.14 μg/g;发酵芡实上清液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和亚铁离子螯合能力在发酵结束时均显著提高(P<0.05),可滴定酸、多肽产率、总游离氨基酸含量、总黄酮和总酚含量与抗氧化活性具有极显著(P<0.01)正相关关系。综上,干酪乳杆菌发酵可以促进芡实抗氧化活性物质的释放,提高其发酵上清液的抗氧化活性,可以为芡实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研究15 个卷丹居群鳞茎活性成分含量及抗氧化能力差异。方法:测定5 类活性成分含量(总多酚、类黄酮、总黄烷醇、总皂苷、总生物碱)和4 种抗氧化能力(ABTS+•、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铜离子还原能力),分析居群间差异,结合生态因子探究差异来源。结果:各卷丹居群间活性成分含量和抗氧化能力差异显著;5 类活性成分含量最高的居群分别比各居群各活性成分平均水平高32%(总多酚)、29%(类黄酮)、22%(总黄烷醇)、34%(总皂苷)、36%(总生物碱);各卷丹居群中抗氧化能力最强的西藏拉萨居群,其ABTS+•、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铜离子还原能力分别比居群平均水平高70%、25%、17%、29%;各卷丹居群总抗氧化能力平均值为11 757.23 mg/kg,是兰州百合总抗氧化能力的1.62 倍。结论:卷丹鳞茎适合作为功能性食品加以研究利用。而产地生态因子对卷丹鳞茎功能性成分含量和抗氧化能力影响巨大,在进一步研究和利用中应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14.
以封丘金银花为材料,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同时测定金银花不同器官(花、叶、茎)中绿原酸、咖啡酸、木犀草苷3种活性成分含量的检测方法。并以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能力为评价指标,对金银花不同器官的抗氧化活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实现了对3种活性成分的分离,且线性关系良好(R2 ≥ 0.9997),3个器官中3种活性成分的平均回收率在89.45%~102.35%之间。该方法简便、准确,可靠性强。含量测定结果为:绿原酸在花中含量最高,为27.22 mg·g-1,其次是茎(19.68 mg·g-1)和叶(12.80 mg·g-1);木犀草苷在茎中含量最高,为2.31 mg·g-1,其次是叶(1.66 mg·g-1)和花(1.07 mg·g-1);咖啡酸在花、叶和茎的含量分别是1.18、1.05、0.93 mg·g-1。3个器官中,以花的提取物抗氧化能力相对较强,清除DPPH和ABTS+·自由基的IC50分别为0.07 mg·mL-1和0.05 mg·mL-1,茎和叶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两种评价方法均表明,抗氧化能力大小依次是花>茎>叶。  相似文献   

15.
不同品种箬竹叶生化成分及抗氧化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同一地区不同品种箬竹叶资源功能性成分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的差异.方法:以现有的11种箬竹叶资源为原料,对其基本营养成分、黄酮、多糖、多酚、挥发油等功能组分进行含量及醇提取物抗氧化能力进行评价,最后对数据进行权重分析并综合评分.结果:同一地区不同品种箬竹叶的基本营养成分含量差异显著,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四种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测定天麻水提物中营养成分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采集湿天麻,炮制后烘干粉碎,热水回流提取,脱色,冷冻干燥得到天麻水提物干粉,进而测定天麻水提物中水分、灰分、淀粉、粗蛋白、粗脂肪、总多糖、碳水化合物、总多酚、总黄酮、原花青素和天麻素等成分含量,并通过4种方法评价了天麻水提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天麻水提物中水分、灰分、淀粉、粗蛋白、粗脂肪、总多糖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分别是4.60、1.55、40.30、9.21、4.01、38.24、79.80 g/100 g,矿物质中钾元素的含量最高,为25477.45 mg/kg;天麻水提物中总多酚、总黄酮和原青花素含量分别为17.0、9.0、3.3 mg/g,天麻素和对羟基苯甲醇的含量为2.87%和0.64%。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UPLC)检测到7种多酚成分,其中荭草素的含量最高,为161.96 mg/100 g。天麻水提物具有一定的还原能力和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且随着提取物浓度的升高,其还原力和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以剂量依赖性方式增强。在实验范围内其最大浓度的抗氧化活性最强,其中天麻水提物浓度为0.2、10、1、0.1 mg/mL时,总还原力、DPPH·清除率、OH·清除率、O2-·清除分别达到1.05、90%、76%和58%。结论:天麻水提物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开发和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7.
利用植物乳杆菌LJ26发酵蓝莓果汁,利用Box-Benhnken设计响应面试验对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确认最佳发酵工艺为发酵温度37℃、发酵时间24 h和发酵剂接种量3%,获得的发酵蓝莓果汁中活菌数达1×109 cfu/mL。对发酵前后蓝莓果汁中功能活性物质进行检测,发酵后果汁中酚类物质含量增加了43.42%,花青素含量提高了5.88%。通过体外自由基清除试验和Caco-2细胞氧化损伤缓解试验检测了发酵前后蓝莓果汁的抗氧化能力变化,结果发现发酵后蓝莓果汁DPPH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显著提高,缓解Caco-2细胞氧化损伤能力显著增强,证明植物乳杆菌LJ26可以作为提高蓝莓果汁品质的菌株,为蓝莓深加工技术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古茶树叶酵素经模拟胃、肠消化后活性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该研究采用体外模拟胃、肠消化的方法,检测古茶树叶酵素模拟胃肠消化过程中总酚、黄酮、原花青素含量的释放规律,同时对模拟胃肠消化前后茶叶酵素中的5种儿茶素类物质含量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对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规律进行了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古茶树叶酵素在模拟胃消...  相似文献   

19.
研究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发酵对葛根(Pueraria lobata)部分活性物质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对发酵前后葛根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比对,并简单研究了抗氧化活性的变化情况。以葛根为培养基质进行双向固体发酵,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葛根发酵前后总黄酮含量变化;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图谱叠加比对分析发酵前后葛根活性成分的变化,并对葛根的主要成分葛根素、大豆苷和大豆苷元3种异黄酮成分含量进行测定;DPPH法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发酵前后的样品总黄酮平均含量分别为5.08 mg/g和5.29 mg/g,表明发酵后葛根总黄酮含量有所提高;经HPLC检测计算,葛根中3种异黄酮成分葛根素、大豆苷元的含量分别是发酵前的1.6、4.9,而大豆苷的含量则降低了近1/2;而发酵前后葛根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IC50值分别为(2.2177±0.0484)和(0.8359±0.0047) mg/mL,差异显著,说明葛根经发酵后得到的发酵产物具有更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经冠突散囊菌发酵后葛根的主要化学成分变化显著,其体外抗氧化活性也得到极大改善。  相似文献   

20.
陆志科  黎深 《食品科学》2009,30(23):110-113
对不同荔枝核样品采用香草醛- 高氯酸比色法测定荔枝核总皂甙含量,用硝酸铝- 亚硝酸钠比色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用蒽酮- 硫酸法测定多糖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荔枝核样品中总皂甙含量在1.30%~1.40%之间,总黄酮含量在5.78%~6.80% 之间;多糖2.85%~3.34% 之间。以芦丁为对照,从对不同体系产生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和DPPH 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及脂质过氧化的抑制活性等方面研究荔枝核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荔枝核提取物质量浓度为0.8mg/ml 时,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达92.96%,超过同质量浓度的芦丁;质量浓度为0.5mg/ml 时,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达85. 56%,略低于相应对照。荔枝核提取物对脂质过氧化的抑制率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质量浓度为0.5mg/ml 时,抑制率达52.56%,稍低于相应对照。妃子笑荔枝核提取物质量浓度为1mg/ml 时,其清除DPPH 自由基的能力超过同质量浓度的芦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