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半乳甘露聚糖是一种中性多糖,具有优异的增稠、胶凝特性。此外,它还具有多种生理功能,例如促进肠道双歧杆菌的增殖,降低血压和血糖,预防便秘、结肠癌、心血管疾病。其性质受到分子质量大小,甘露糖/半乳糖比例及半乳糖基沿主链的分布等因素影响。随着亲水胶体工业的发展,半乳甘露聚糖的改性(物理、化学、酶法)已成为其在食品、制药、生物医学等领域应用的重要研究课题。近年来,国外对半乳甘露聚糖的研究较多,本文概述半乳甘露聚糖的物理性质、生理活性、改性及应用,以期为我国半乳甘露聚糖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苹果膳食纤维中半纤维素的化学组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碱法和二甲亚砜法从苹果膳食纤维中提取出4种半纤维素,分别命名为半纤维素A、B、C和E,通过红外分析和电镜扫描对其化学组成和表面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苹果膳食纤维中半纤维素由木葡聚糖(半纤维素A)、木聚糖1(半纤维素B)和木聚糖2(半纤维素C)以及半乳甘露聚糖(半纤维素E)等组成,4种半纤维素的表面微观各不相同,木聚糖1颗粒表面呈规则的晶形外观,具有成晶性;木葡聚糖颗粒表面具有很多颗粒状结构,具有一定的成晶性;木聚糖2和半乳甘露聚糖颗粒表面呈不规则形状,不具有成晶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半乳甘露聚糖对人血清白蛋白(HSA)光谱特性的影响及它们相互作用的机理。方法:本文利用光谱法判断半乳甘露聚糖和HSA的猝灭方式、结合位点数、结合作用力类型以及二级结构的变化,采用分子对接模拟技术得到结合作用力类型和长度,进一步研究半乳甘露聚糖和HSA相互作用的机制。结果:在半乳甘露聚糖的作用下,HSA内源荧光被有规律的猝灭,猝灭过程是自发进行的,机制为静态猝灭,结合位点数约为1,并且HSA的二级结构中α-螺旋含量减少了7.7%。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半乳甘露聚糖通过氢键和范德华力在HSA的亚结构域IIB中相互作用。结论:半乳甘露聚糖与HSA有较强的结合能力,并且结合是自发进行的。  相似文献   

4.
染苑精粹     
《印染》2015,(8)
<正>羧甲基刺梧桐胶在棉活性印花中的应用2015071从刺梧桐树上获得半乳甘露聚糖胶,并对其进行羧甲基化改性处理。优化了羧甲基化处理工艺,并用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对改性后羧甲基刺梧桐胶进行表征。将该改性增稠剂用于棉织物活性染料印花工艺,发现制备的印花原糊表现为非牛顿假塑性流体,且随反应混合物中氯乙酸浓度的增加,原糊的表观黏度增加。改性羧甲基刺梧桐胶印花织物的K/S值较未改的高,且印花织物手感和各项色牢度均良好。  相似文献   

5.
分别利用纤维素酶、普鲁兰酶及二者联用降解法对胡芦巴半乳甘露聚糖进行改性,并以原胡芦巴半乳甘露聚糖作对照,采用红外光谱(FTIR)、X- 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法(TG)和差热分析法(DTA)对改性产物分子结构、结晶性能、形貌及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不同酶解方法所得半乳甘露聚糖的黏均分子量分别为1.16 × 105、2.19 × 105、5.10 × 104,还原糖得率分别为5.1%、39.5%、43.8%。红外光谱分析表明,随着产物分子量的降低,糖类-OH 特征吸收峰及C-H 的变角振动吸收峰的强度逐渐增强,指纹区吡喃环特征吸收峰的强度逐渐减弱,但峰位置基本不变;XRD 分析表明,酶解作用对胡芦巴半乳甘露聚糖的结晶区的结构有一定的破坏作用,结晶度降低; SEM 分析表明,酶解作用对产物表面形貌影响显著,且对半乳甘露聚糖整体性严重破坏,颗粒粒度减小,表面孔隙减少;热分析图谱结果表明,随着产物分子量的降低,TG 曲线初始失重温度逐渐提高,总失重率降低,热稳定性提高;DTA 曲线放热峰顶温度逐渐降低,且峰强减弱。  相似文献   

6.
本文综述了魔芋甘露聚糖的理化性质、化学结构及改性的研究进展和改性魔芋甘露聚糖在医药、化工、农业及其他行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广谱抗生素及免疫抑制剂在临床被广泛使用,免疫缺陷患者、癌症患者、器官移植患者及血液病患者等感染侵袭性真菌病概率急剧升高。真菌病感染如果不能早期治疗,死亡率极高。其中,曲霉特别是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已经逐渐成为临床上一种重要的致病真菌。目前传统的侵袭性曲霉菌感染检测的金标准是无菌体液培养和组织活检。但传统的分离培养的方法阳性率低、周期长,极大的贻误病情,因此,检测烟曲霉抗原是目前临床公认的快速早期诊断烟曲霉菌感染的有效方法。烟曲霉菌的主要抗原成分是半乳甘露聚糖(Galactomannan,GM),所以血清中GM抗原检测是一种快速、高效、特异性的早期诊断曲霉菌感染的方式。目前国内对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提取纯化的研究不多,本次研究以烟曲霉的菌体为原料,研究了GM抗原的提取工艺及后期纯化的方式。通过液氮研磨、超声等方式对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进行提取,获得粗提物后用无水乙醇以及水肼和亚硝酸处理。并将上述处理得到的溶液用Mono Q层析柱及超滤技术进行抗原纯化,最终获得了GM抗原纯品。通过紫外分光光度及液相色谱等技术对提取的抗原进行验证,发现通过优化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提取工艺制备得到的半乳甘露聚糖抗体的得率较高且纯度较好。  相似文献   

8.
以白菜、萝卜、甘蓝为原料,研究自然发酵过程中分别添加半乳甘露聚糖和酪蛋白磷酸肽对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半乳甘露聚糖和酪蛋白磷酸肽对亚硝酸盐有清除作用,降低了亚硝酸盐对泡菜制品的安全性威胁。  相似文献   

9.
苦豆子半乳甘露聚糖与中草药复合膜的包装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苦豆子半乳甘露聚糖为成膜基质,添加适量的CaCl2和柠檬酸为增塑剂,以甘油为成膜助剂,添加中草药大黄与黄连成分制备可食性复合膜。同时对复合膜中添加中草药黄连与大黄提取成分和可食性复合膜的力学性能、透湿性、透光率及其颜色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草药黄连与大黄成分的添加,可使豆子半乳甘露聚糖可食性膜的机械性能增加显著,使复合膜的抗拉强度升高,断裂伸长率下降,透湿性、透明度、膜的明度值逐渐下降。因此,可以应用到食品和果蔬的保鲜与长途运输包装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食物纤维与糖尿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食物纤维的定义有各种说法。最初,人们把食物细胞壁中纤维素、半纤维素等多糖类及木质素部分称为食物纤维。后来,果胶、葡甘露聚糖、半乳甘露聚糖等贮藏性多糖类及树胶等也被纳入食物纤维范畴。人体内的消化酶不能对上述物质起消化代谢作用。然而这些物质的水溶性不同,纤维素、半纤维素、木  相似文献   

11.
小麦淀粉是小麦中含量最高的成分,约占籽粒干重的75%,但天然小麦淀粉耐热、耐剪切、耐酸能力差,且易老化回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小麦淀粉功能性能及小麦产品的产品品质,因此小麦淀粉改性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淀粉颗粒形态及结构的改变会影响其糊化特性、老化特性、水溶性、消化率等功能特性,功能特性的改变可进一步扩大淀粉的应用范围。本文主要论述了小麦淀粉主要改性方法(物理改性、化学改性、酶法改性及复合改性)的改性机制及改性后淀粉性质的变化,并总结了改性小麦淀粉的相关制品以及改性小麦淀粉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以期为改性小麦淀粉在食品及工业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组织工程用人工支架有着完美的三维结构、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和特殊的药理作用,一直受到生命科学和工程领域专家的重视。人工支架的表面改性研究关系到细胞生长、繁殖及迁移等状态,是组织工程的基础及热点。与普通人工支架相比,改性支架除了赋予细胞更好的黏附、增殖、迁移性能外,还赋予支架药物洗脱性能,使之能促进细胞生长或抑制病变细胞繁殖,为组织工程的设计研究提供了更广阔的应用空间。文章概述组织工程用人工支架表面改性的分类、制备方法、结构和性能,展望人工支架表面改性研究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酸性植物蛋白饮料具有较好的营养价值及广阔的市场前景。基于近年来提高植物蛋白溶解性改性工艺的研究,对物理改性、化学改性、酶法改性及复合改性方法改善植物蛋白在酸性条件下溶解性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进行综述。阐述了对改性后所得到的植物蛋白理化性质和乳化性、起泡性等功能性质的研究进展及其在饮料中的应用。对未来酸性条件下溶解性良好的植物蛋白改性工艺及其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天然果胶多以高酯果胶形式存在,在形成水凝胶时需要强酸性环境和高浓度的糖,且形成的水凝胶属于物理交联水凝胶,在应用过程中存在强度弱、韧性和稳定较差等缺陷。因此针对天然果胶的结构进行一定的修饰,以改善其固有的凝胶性能,从而制备凝胶性能良好的改性果胶水凝胶,使其能够更好地应用于食品和药品领域成为了近年来的研究热点。该研究首先总结了果胶的改性方法及改性果胶水凝胶的构建方法;其次阐述了改性果胶水凝胶在食品及药品领域的应用现状;最后指出了果胶改性及改性果胶水凝胶构建和应用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实现果胶水凝胶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金属纤维材料的改性及应用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当前金属纤维的制造方法及工艺特点、金属纤维的结构及基本物性、金属纤维材料的改性原理与方法等方面概述了近年来金属纤维材料改性的现状和应用的进展,分析讨论了不同改性方法对纤维成形加工工艺、结构和性能的影响,介绍了金属纤维产业应用的新领域及改性方法的最新动向。  相似文献   

16.
白文强  王强  刘丽  刘红芝 《食品科学》2018,39(17):291-297
一些多糖具有提高免疫力、抗肿瘤等功能活性,但因其含有大量羟基,易形成分子内和分子间氢键,难 溶于水,严重制约了其应用;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修饰改性。离子液体作为一种新型绿色溶剂,对多种有机、无 机大分子物质有着较好的溶解能力,可作为介质对多糖进行物理改性和化学改性。本文综述了多糖在不同离子液 体中的溶解性及机理,以及以离子液体为介质的修饰改性对多糖结构和理化性质的影响,并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 问题进行总结,对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展望,旨在为改善多糖理化性质、拓宽其应用领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开发棉纤维在生物医用材料领域中的应用,总结了功能化改性棉纤维技术领域的研究进展,介绍了通过氧化、醚化、接枝螯合等方法改变纤维素结构的工艺技术及产品性能和应用。结果显示,通过氧化和醚化改性后得到的氧化纤维素和羧甲基纤维素钠纤维具有优良的止血和吸湿性能,通过负载多糖、蛋白质、肽、酶、环糊精、脂质、金属离子等生物活性材料的改性棉纤维具有抗菌、抗紫外线、催化、缓释活性成分等功效,在生物医用材料及功能性医用纺织品领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微波辐射下淀粉的响应机制及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新峰  杭华  肖子群 《食品科学》2018,39(13):310-316
淀粉作为绿色可再生生物资源,具有广阔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但天然淀粉结构及性能方面存在的缺陷 限制了其推广应用。因此,采用各种方法对天然淀粉进行改性已成为科技工作者的研究热点。化学法和酶法是淀粉 改性的主要方法,但都存在反应速率低、污染环境或反应过程复杂等问题。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淀粉改性技术—— 微波处理,较全面地综述了微波处理淀粉的作用机制和微波处理对淀粉结构(颗粒形态、晶体结构和化学键)、理 化性质(溶解度、溶胀能力、糊化特性、热学性能、消化特性等)及安全特性等的影响,并对微波技术在淀粉改性 及淀粉质食品中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相似文献   

19.
淀粉是人类饮食中重要的能量来源之一,也是食品工业中重要的原材料。天然淀粉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如温度、pH、剪切力等,加工不稳定,限制了淀粉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因此,需要对淀粉进行改性以提高淀粉的功能性,淀粉常采用物理、化学和酶法改性。近年来,消费者对绿色健康食品的需求增大,研究者正在寻找一种安全、环保、高效的方法。超声改性淀粉具有绿色环保、处理简单、高效安全等优点,是一种很有潜力的物理改性方法,近年来成为了研究热点。采用超声改性淀粉的实验研究很多,但关于超声改性对淀粉影响的相关性综述较少,因此,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超声改性淀粉的研究进展,主要阐述超声改性机理及超声对淀粉颗粒结构、糊化特性、流变特性、透明度的影响,讨论了超声与其它方法复合改性对淀粉理化性质的影响,对其在食品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为拓展改性淀粉深加工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多糖属于生物大分子,其生物活性取决于结构及理化性质。研究表明,多糖的化学修饰可以使其结构多样性显著增加,提高生物活性,甚至增加新的生物活性。本文系统综述了近年来化学修饰多糖的研究进展,包括常用的化学修饰方法、各类化学修饰对多糖分子量、理化特性或空间结构的影响、化学修饰多糖的生物活性以及化学修饰多糖在医药和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前景及挑战,以期为化学修饰多糖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建议,同时为未来基于人类健康的食品医药开发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