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米糠贮藏期间米糠谷蛋白结构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将新鲜米糠贮藏不同时间后脱脂制备米糠谷蛋白,研究米糠酸败对米糠谷蛋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新鲜米糠贮藏时间的延长,米糠谷蛋白羰基、二硫键含量增加,游离巯基含量下降,表明米糠酸败导致米糠谷蛋白氧化。随着新鲜米糠贮藏时间的延长,米糠谷蛋白二级结构中α-螺旋和β-折叠含量下降,β-转角和无规卷曲含量上升,Zeta电位绝对值、表面疏水性和内源荧光强度下降,内源荧光最大吸收波长发生蓝移,并且伴随着蛋白质聚集体的出现,表明米糠酸败使得米糠谷蛋白结构发生变化,逐渐形成氧化聚集体。  相似文献   

2.
米糠谷蛋白干法糖基化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米糠谷蛋白干法糖基化改性的反应条件进行研究,确定最佳反应条件为pH7.8、温度50C、底物配比(米糠谷蛋白/葡聚糖)1:5、反应时间24h、相对湿度79%,此条件下产物的接枝度25.67%,褐变指数0.795。与米糠谷蛋白的功能性质进行比较,发现糖基化产物的溶解性在pH2~11的范围内均有所提高,pH6.5时提高了82.1%;pH<8时,糖基化产物的乳化性明显升高,pH5.0时提高了3.5倍;糖基化产物起泡性改善不明显。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表明:米糠谷蛋白以共价键的结合形式接入了糖分子;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发现:米糠谷蛋白呈颗粒状态,糖基化产物为薄片状结构。  相似文献   

3.
以米糠为原料,采用Osborne连续提取法获得米糠谷蛋白,为改善谷蛋白的功能性,用碱性蛋白酶进行酶解.以溶解度为评价指标,底物中米糠谷蛋白的质量分数、pH值、酶解温度和时间为变量,通过单因素及响应面优化试验,得出最佳酶解条件为:底物中米糠谷蛋白的质量分数28.85%,酶解pH10.76,酶解温度56.79℃和酶解时间2.58h,谷蛋白溶出率理论值可达35.46%,实测值为35.43±0.19%;在此酶解条件下,米糠谷蛋白的NSI值提高了113.85%,EA值提高了76.12%,ES值提高了26.86%,FA值提高了150%,FS值提高了37.38%.  相似文献   

4.
将新鲜米糠在25℃、相对湿度85%的条件下贮藏不同时间得到不同酸败程度米糠,随后脱脂制备米糠谷蛋白,研究米糠酸败对米糠谷蛋白功能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米糠谷蛋白羰基含量随贮藏时间延长而增加,表明米糠谷蛋白在贮藏过程中发生了氧化;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米糠谷蛋白溶解性下降了40%;米糠谷蛋白持水性、持油性、起泡能力、泡沫稳定性、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则随着贮藏时间延长均先上升后下降,其中持水性和持油性分别在贮藏3d和1d后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12.61%和657.25%;起泡能力和乳化性均在贮藏1d后达到最大值,分别为75.06%和76.27m2/g,泡沫稳定性和乳化稳定性则在贮藏3d后达到最大值,分别为69.30%和20.60min。表明米糠短期贮藏可提高谷蛋白功能性质,而长期贮藏则会降低。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阐明大米陈化机理,本研究以荧光和紫外光谱等为手段,探讨加速陈化过程中大米淀粉-谷蛋白混合物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复合物溶解性、起泡性和消化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陈化过程中谷蛋白溶解度和起泡性逐渐下降,且随着大米淀粉的加入进一步降低。紫外及荧光分析表明,陈化过程中,淀粉的加入影响了陈化进程中谷蛋白的三级结构,色氨酸和酪氨酸残基周围微环境发生改变,蛋白质分子与淀粉相互缔合,且随着陈化的进行愈加紧密,造成荧光发射峰红移并产生荧光猝灭,以及谷蛋白与淀粉消化性能的下降。随着淀粉含量增加,谷蛋白的消化率降低速率增大,与此相应,谷蛋白比例增加也迫使淀粉消化率下降。   相似文献   

6.
鞣花酸(EA)是一种具有抗氧化、抗癌、抗突变、抗炎等多种生理活性的天然多酚,鞣花酸与蛋白的相互作用直接影响其在人体的转运与代谢。本文运用多种光谱学方法与分子对接模拟法研究EA与牛血清蛋白(BSA)互作的反应机理。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结果表明:EA通过静态方式猝灭BSA的内源荧光,EA与BSA按1.5∶1比例通过自发的放热过程结合,形成稳定的复合物,初步确定其主要作用力为范德华力和氢键。红外光谱和圆二色谱研究表明:EA的加入对BSA的二级结构影响显著,导致BSA中α-螺旋结构减少,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结构增加,且EA与BSA间可能存在疏水作用力。分子对接模拟进一步验证了上述光谱分析结果,说明主导EA和BSA结合的作用力除范德华力和氢键外,还有一定的疏水作用力。EA在BSA上的最佳结合位点位于亚结构域ⅡA与亚结构域ⅢA间的疏水空腔内,距离site Ⅰ更近。EA与His145、Pro110、Arg458等残基间存在疏水相互作用,与Arg144残基间存在氢键作用。本研究阐明EA与BSA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为EA在体内转运及代谢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采用干法美拉德反应法对米糠球蛋白进行糖基化改性,在此基础上研究糖基化的米糠球蛋白与两种多酚的非共价结合,结合荧光光谱、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仪等对二者相互作用机制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发现,糖基化后米糠球蛋白的微观形态发生改变,抗消化性和抗氧化性均得到了改善。槲皮素与白藜芦醇均能导致糖基化蛋白的荧光淬灭,且白藜芦醇使糖基化蛋白的荧光发射波长发生了红移。在这种非共价结合中氢键/范德华力起主要作用。荧光拟合数据表明糖基化蛋白可同时结合白藜芦醇和槲皮素,结合位点数和结合常数分别为0.014 7 和0.002 23,其结合能力小于分别单独结合白藜芦醇和槲皮素分子。糖基化蛋白及糖基化蛋白-多酚非共价复合物的粒径均高于米糠球蛋白,且当糖基化蛋白同时与两种多酚结合时,粒径最大。此外,糖基化蛋白与两种多酚非共价结合后能显著提高蛋白的热稳定性及抗氧化能力,并介于糖基化蛋白单独结合白藜芦醇和槲皮素分子之间。  相似文献   

8.
肖志刚 《中国油脂》2022,47(1):48-52
米糠中蛋白质含量丰富,蛋白的必需氨基酸组成也比较完整,是一种优良的蛋白资源,因其组成成分复杂,难于提取。为了更加有效地提取米糠谷蛋白,采用微波辅助Osborne法提取米糠谷蛋白,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微波功率、微波时间、微波温度对米糠谷蛋白提取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确定最优提取条件,同时研究了微波处理对米糠谷蛋白结构和功能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微波功率800 W、微波时间15 min、微波温度40℃的条件下,米糠谷蛋白提取率为73.1%。微波处理后,米糠谷蛋白的α-螺旋和β-转角向β-折叠转移,β-折叠含量明显提高。经过微波处理后,米糠谷蛋白的溶解性提高了8.12百分点,持水性提高了0.89百分点,起泡性增加了20.41百分点,乳化稳定性增加了5.50百分点。随着微波功率的增加,米糠谷蛋白表面疏水性总体增加。适当的微波处理能有效地增加米糠谷蛋白提取率并改善米糠谷蛋白的部分功能性质。研究结果为米糠谷蛋白的工业化制备及在各种食品配方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以脱脂米糠分级去除清、球、醇溶蛋白后的残渣为原料,以植酸去除率为评价指标,以酶解温度、酶解p H、酶解时间和植酸酶添加量为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实验。在此基础上,根据Box-Benhnken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原理,设计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优化实验。在分析各个因素的显著性和交互作用后,得出去除植酸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植酸酶添加量2.5 U/g,p H5.6,酶解温度48℃,酶解时间3 h,此条件下,模型实际值为85.47%。在最优植酸酶解条件下,米糠谷蛋白的提取率和纯度分别提高了24.53%和10.16%,与此同时,谷蛋白中植酸含量降低了93.2%,溶解性也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10.
花色苷可作为饮料等食品体系中的天然着色剂,但其易受到食品中抗坏血酸的影响而降解,在饮料中加入壳聚糖可起到增稠的作用,但会对花色苷稳定性造成影响。探讨了不同质量浓度的壳聚糖对模型饮料体系中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分析了芥子酸的添加对壳聚糖存在时花色苷稳定性的改善作用。利用加速储藏实验和降解动力学方法对不同体系中黑米花色苷稳定性进行分析,并借助分子动力学模拟分析芥子酸改善壳聚糖体系中黑米花色苷稳定性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在7 d加速储藏实验中,单一的壳聚糖会导致花色苷颜色稳定性降低。芥子酸能显著提高含壳聚糖的模型饮料中黑米花色苷的颜色稳定性和含量保留率。降解动力学分析显示,在壳聚糖质量浓度为5 mg/mL时,加入芥子酸能使壳聚糖实验组花色苷半衰期t1/2提高2.3倍,并使其降解速率常数K减小0.152 3 d-1。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显示,游离芥子酸的存在,能促进更多的花色苷分子靠近壳聚糖-芥子酸复合物,并形成更稳定的结合。在含壳聚糖的模型饮料中加入芥子酸可实现对花色苷的保护作用,希望为酚酸的应用和含功能性壳聚糖的模型饮料的研究优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考察复合米糠蛋白(rice bran protein,RBP)-卵白蛋白(ovalbumin,OVA)的起泡特性,并分析在特定pH值与NaCl浓度下溶液与泡沫中不同蛋白质的物化性质,以阐述两种蛋白之间相互作用对起泡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 4.0条件下,两种蛋白质在起泡能力上可以产生协同作用,且当RBP-OVA质量比为3:1时,添加1% NaCl后RBP-OVA复合蛋白的起泡能力和泡沫稳定性均显著增加;而在pH 7.0、无NaCl的情况下两种蛋白在起泡特性上没有表现出特别明显的协同作用,当添加1% NaCl后二者在起泡能力方面反而表现出一定的拮抗作用。通过对pH 4.0、1% NaCl条件下溶液与泡沫中蛋白质的物化性质进行分析可知,因两种蛋白质在物化性质方面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可通过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从不同的物化性质角度改善RBP-OVA复合蛋白的起泡能力与泡沫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采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和米糠蛋白(Rice bran protein,RBP)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EGCG对RBP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为且动态和静态混合淬灭。EGCG与RBP在290、300、310 K时相互作用的表观结合常数分别为1.322 8×10~6、1.504 2×10~6、1.817 6×10~6 L/mol,对应的结合位点数分别为1.387 8、1.327 0、1.377 0。同步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表明EGCG主要影响RBP色氨酸残基空间结构的微环境,使其周围的疏水性下降。热力学参数表明EGCG与RBP结合的主要作用力为疏水相互作用。根据F?ster非辐射转移理论计算了不同条件下EGCG与RBP结合距离r为0.800 4 nm。建立了不同温度下EGCG与RBP结合率的理论模型,发现RBP的结合率随着EGCG浓度增大而减小,温度对两者的结合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在酶固定化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了解酶与壳聚糖衍生物在分子水平上的相互作用机制,对相关生物催化剂的设计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南极假丝酵母脂肪酶B(CaLB)与壳寡糖(OCTS)的相互作用,并对脂肪酶与催化底物进行分子对接研究脂肪酶催化活性中心和底物结合构象和结合亲和力.结果表...  相似文献   

14.
该研究探讨了绿原酸与植物源铁蛋白的相互作用,结合荧光光谱、圆二色谱、透射电子显微镜、动态光散射等对二者相互作用机制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显示,绿原酸能与重组大豆种子铁蛋白(rH-2)发生相互作用,引起铁蛋白三级/四级结构的变化,而对其一级/二级结构无影响。荧光结果表明绿原酸并没有改变铁蛋白的特征发射峰330 nm,且随着浓度的升高,铁蛋白荧光强度下降,在这种非共价结合中氢键/范德华力起主要作用。在25、37、55 ℃下,二者的结合常数K分别为1.7×104 (mol/L)-1,1.4×104 (mol/L)-1和1.04×104 (mol/L)-1,结合位点数n分别为156.8、132.1和93.9,表明随温度的升高,绿原酸与铁蛋白的相互作用强度呈下降趋势。动态光散射结果显示加入绿原酸前后粒径分别为7.61 nm和7.67 nm,未发生显著变化,表明绿原酸不能诱导铁蛋白之间的聚合。铁蛋白-绿原酸复合物(FCAs)中绿原酸的抗氧化能力得以保留但略有下降。研究结果进一步提高了对不同食物组分尤其是铁蛋白和酚酸相互作用机制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蛋白质谷氨酰胺酶(PG酶)对米谷蛋白的分子结构及功能性质的影响。方法:采用zeta电位仪、体积排阻色谱(SEC-HPLC)及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研究米谷蛋白及其酶法脱酰胺样品的zeta电位、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和二级结构变化。研究不同pH值条件下酶法脱酰胺样品溶解度的变化。结果:随着酶解时间的延长,米谷蛋白的脱酰胺度逐渐增大,当反应时间48 h时,DD值为52.29%;zeta电位逐渐增加,体系中蛋白质聚合体部分逐渐减少,α-螺旋结构有所降低;米谷蛋白在中性溶液中溶解度显著提高(达96.99%)。结论:酶法脱酰胺使蛋白质分子所带负电荷增加,分子间静电排斥作用增大;在中性pH条件下米谷蛋白的溶解度上升。  相似文献   

16.
高酸值米糠油的生物精炼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郭达 《中国油脂》1994,19(6):14-16
通过生物精炼(酶法脱酸),大大地降低了高酸值米糠油中的游离脂肪酸含量,为高酸值米糠油的利用带来令人鼓舞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Incubation time and temperature, moisture content, and pH were examined to determine the conditions necessary for the hydrolysis of phytic acid in rice bran. The extent of hydrolysis increased with increase in moisture content, and autoclaving for 1 hr at 121°C destroyed a significant proportion of the phytic acid at high moisture contents. Maximum hydrolysis of phytic acid occurred by heating at pH 4.5. Incubation of rice bran slurry for 24 hr at 55°C, pH 5.1 reduced the phytic acid level by approximately 80%.  相似文献   

18.
利用荧光猝灭光谱、8-苯胺基-1-奈磺酸(1-anilinonaphthalene-8-sulfonic acid,ANS)结合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圆二色光谱法研究了谷蛋白(rice glutelin,RG)与亚油酸复合体系的结构变化、荧光特性、结合机制及热力学特性。荧光猝灭实验结果表明:亚油酸可使谷蛋白发生荧光猝灭,猝灭机制为静态猝灭,且亚油酸与谷蛋白之间主要相互作用为疏水性相互作用。ANS结合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圆二色光谱法实验数据表明:亚油酸的加入会使谷蛋白的二级结构及三级结构发生变化,α-螺旋结构含量明显增加,蛋白质稳定性增强。两者相互作用的研究可为实际生产高纯度蛋白质及新型蛋白产品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