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豆豉优势细菌菌株的酶活、抑菌作用和初步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获得豆豉多菌种发酵的候选菌株,以著名的自然发酵豆豉——黄姚豆豉和天马山豆豉为材料,首先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纯化其中的优势细菌菌株,接着采用透明圈法考察这些菌株对蛋白质、淀粉和纤维素的分解能力,然后采用琼脂平板扩散法考察具有分解能力的菌株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的抑制作用,最后根据形态及生理生化特征对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黄姚豆豉和天马山豆豉各存在3种不同菌落形态的优势细菌菌株,分别命名为HX-1、HX-2、HX-3和TX-1、TX-2、TX-3;分解蛋白质能力最强的是菌株HX-1,分解淀粉和纤维素能力最强的是菌株TX-1;菌株HX-1和TX-1不仅对蛋白质、淀粉和纤维素都具有分解能力,而且对大肠杆菌具有抑制作用,均为枯草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天津耳朵眼炸糕工业化纯种或混种发酵中的优势酵母菌株,以耳朵眼炸糕的沥水米浆和发酵面团为原料,首先采用米浆固体培养基划线分离纯化的方法,获得6株酵母菌。其次对其进行WL培养基菌落形态观察、个体形态显微镜观察、生理生化特征测定和18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发现Y2、Y3菌株为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Y4为西文毕赤酵母(Pichia occidentalis),Y7-1、Y7-2为矮小假丝酵母(Candida humilis),Y8为溶磷白地霉(Galactomyces geotrichum)。最后测定各菌株的产气量、碳源利用率和菌体生长速度,结果显示Y2发酵产气快且产气量最大,发酵结束时发酵液中的残糖含量最低为16.33 mg,快速生长期的OD600为0.149。由此认为Y2菌株为糯米炸糕发酵生产的优势酵母菌,具有作为纯种发酵菌剂生产的潜力,为耳朵眼炸糕的品质控制和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制作糯米炸糕的优势乳酸菌,从传统生产工艺的沥水米浆和发酵湿米粉中分离出7株细菌,经形态学观察、革兰氏染色反应、过氧化氢酶试验,以及葡萄糖发酵试验等生理生化特征考察,并分析菌株的16SrRNA序列。结果表明:菌株B1、B5-2、B7、B8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B2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B5-1、B6为印度尼西亚醋酸杆菌(Acetobacter indonesiensis)。通过测定4株乳酸菌的产酸能力和生长速度,发现菌株B5-2的生长速度和产酸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4.
湘西传统酸豆角优势乳酸菌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湘西传统发酵酸豆角中分离出A、B、C、D、E等5株乳酸菌,经过培养特性、生理生化试验、发酵能力测定,筛选出B、D两株产酸快、发酵风味好的菌株作为优势菌株。经初步鉴定,确定B菌株为肠膜明串株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D菌株为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evies)。  相似文献   

5.
洛口醋醅中优势醋酸菌株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报告了洛口醋中优势醋酸菌株的分离与鉴定实验材料与方法,经菌种鉴定为巴氏醋酸菌属巴氏亚种。  相似文献   

6.
对乳酸菌的分类、应用以及传统发酵乳制品中乳酸菌的分离和鉴定方法进行详述,为今后传统发酵乳制品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进一步纯化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传统芥菜发酵制品中优势乳酸菌种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实验以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芥菜发酵制品为原料,从中分离得到10株菌株,其中优势菌株有两株(分别标为Lact.3和Lact.6)。通过显微镜检、菌落培养特征、个体特征和部分生理生化特征的观察与初步鉴定,Lact.3和Lact.6均为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要鉴定到种尚需进一步的生理生化试验和遗传学检验。  相似文献   

8.
以发酵鸡血为原料,采用微生物法从中分离筛选出细菌60株、霉菌30株,对90株菌株进行透明圈试验、蛋白质含量、氨基酸态氮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测定,再进行综合比较分析,最终筛选出发酵鸡血的优势菌株为细菌A7、A8,霉菌B1、B4,并通过形态学观察、细菌16SrDNA和霉菌28SrDNA对优势菌株进行分子鉴定,最终得到细菌A7为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A8为希瓦氏菌(Shewanella sp.);霉菌B1为青霉菌属(Penicillium citreonigrum),B4为塔宾曲霉(Aspergillus tubingensis)。该实验的研究为畜产物等食品方面的开发和利用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哈萨克族传统发酵乳酪中发酵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探讨新疆哈萨克族(哈族)传统手工发酵工艺制作的乳酪中所含发酵菌的种类。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对乳酪中发酵菌分离纯化,然后结合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和16SrRNA、26SrDNAD1/D2区基因序列分析方法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乳酪乳清中分离到两种有价值的微生物一类为酵母菌,另一类为乳酸菌;分别归属为:单孢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unisporus)、东方伊萨酵母(Issatchenkia orientalis)和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c)。哈族传统发酵乳酪中所含发酵菌的种类与其他地区相比并不完全相同,有其独特的酵母菌资源。  相似文献   

10.
为了获得产乳酸菌种,以制备用于制作聚乳酸的乳酸分子,以四川传统发酵香肠为原料,对其中的优势乳酸菌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Biolog微生物鉴定系统的生理生化鉴定,结合16SrDNA分子生物学鉴定,对所得乳酸菌的种属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从发酵香肠中分离得到3株优势乳酸菌,经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发现,所得3株乳酸菌分别为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 pentosaceus)和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该结果为制备生物源乳酸单体提供了菌种,并为开发肉制品发酵剂及传统肉制品加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定量分析基于不同发酵工艺和食盐用量的发酵芥菜中的细菌结构及其组成类型的差异,采用高通量测序分析技术对3个发酵芥菜组中存在的细菌在16S rDNA序列的V4-V5区上进行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及结构多样性对比分析。结果表明,A、B组样本间微生物多样性相似,而含盐量最低的C组样本多样性要高于A、B两组。3个发酵组在细菌组成上主要的优势菌门为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基于属水平,3个发酵组中的乳杆菌属、棒杆菌属、短杆菌属、不动杆菌属、盐单胞菌属为主要的优势菌属。其中,A、B两组样本的细菌菌落组成基本相同,与C组样本的细菌菌落成分差异较大。为筛选较适用于荠菜直投式发酵的工业化优质菌株,在上述3个芥菜发酵组里共各采集出满足革兰氏菌染色结果呈阳性、过氧化氢酶鉴定呈阴性、不产出芽孢的9株发酵菌株,通过对比菌株的耐酸与耐高盐能力,再筛选出Z-2、Z-6、Z-9三株菌株,其发酵液pH值均在3.7左右在盐浓度为16%的发酵液中OD值仍能达到1.0以上的性状优良菌株,对这3株菌种进行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的测序技术分析,结果表明Z-2为戊糖乳杆菌、Z-6为植物乳杆菌、Z-9为希腊魏氏菌,适...  相似文献   

12.
为实现豆渣的高值化利用,解决豆渣资源浪费以及霉豆渣规模化生产受限的问题。本研究以湖北咸宁传统发酵霉豆渣为材料进行微生物分离鉴定,共得到5种细菌和3种霉菌,分别命名为J1~J8。根据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分析、16S rRNA及ITS测序结果,最终确定J1~J5分别为水生拉恩氏菌属B13菌株(Rahnella aquatilis strain B13)、戊糖片球菌属S1菌株(Pediococcus pentosaceus strain S1)、成团泛菌属NSD菌株(Pantoea agglomerans strain NSD)、肠膜明串珠菌属2020GS202菌株(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 strain 2020GS202)和枯草芽孢杆菌属A10菌株(Bacillus subtilis strain A10),J6~J8分别为层出镰刀菌CanR-8菌株(Fusarium proliferatum strain CanR-8)、黑曲霉DZ-4-3-1菌株(Aspergillus niger strain DZ-4-3-1)和总状毛霉M-22菌株(Mucor racemosus f. racemosus strain M-22)。8株菌产酶能力测定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J5)产蛋白酶和纤维素酶的能力最强,分别达到153.247和66.552 U/mL,其他菌株的产酶能力相对较低。枯草芽孢杆菌、总状毛霉和黑曲霉可能是传统霉豆渣营养与特殊风味形成的主要发酵菌种。  相似文献   

13.
郦萍  陈晓镇  周青青  顾青   《中国食品学报》2020,20(8):140-146
高盐、亚硝酸盐含量超标是榨菜生产中常见的问题。筛选降亚硝酸盐乳酸菌,评价其对发酵榨菜性能的影响,是提高榨菜安全和品质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初步筛选,获得多株具降亚硝酸盐能力的乳酸菌菌株,其中植物乳杆菌ZJ316、LZ227和ZFM228有较强的亚硝酸盐降解能力,降解率高于93%。植物乳杆菌ZJ316在榨菜汁培养基中(含4%NaCl)产酸能力最强,产酸速度最快,培养24 h的发酵液pH值降至4.10,可滴定酸度达0.14%。GC-MS分析表明,植物乳杆菌ZJ316在发酵过程中能产生丰富的醇类和酸类化合物,可赋予榨菜优良的发酵风味。榨菜汁培养基中,植物乳杆菌ZJ316对亚硝酸盐的降解率为95.23%,最适耐受范围0~3.60 mg/mL。植物乳杆菌ZJ316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可望应用于榨菜食品的生产。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九头芥梅干菜乙醇提取物及其石油醚、乙酸乙酯萃取物和萃余物对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黑曲霉的抗菌性能,以及乙酸乙酯萃取物对鲜猪肉的保鲜作用。分别用滤纸片法和连续稀释法测定了各样品对测试菌的抑菌圈大小和最低抑菌浓度。用菌落总数、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值(TBARS)、挥发性盐基氮(TVB-N)和pH值等指标评价了乙酸乙酯萃取物对猪肉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各样品对黑曲霉无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对三种细菌却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其中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抑菌性能最强,其对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0.1、0.1和3mg/mL。浓度为3和5mg/mL的乙酸乙酯萃取物能有效地减缓4℃下贮藏猪肉的菌落总数、pH、TVB-N和TBARS值的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可以延长猪肉的保鲜期3~6d。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梅干菜品质差异,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气相离子迁移谱等,对9个产地的梅干菜的基础组分、游离氨基酸和挥发性物质进行分析,采用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9种梅干菜在水分、粗蛋白、总糖和食盐含量等理化性质上均呈现出显著性差异。9种梅干菜之间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呈味氨基酸等均存在明显差异;各氨基酸之间基本为正相关,绝大部分为显著正相关,其中Thr与Tyr相关性最强,相关系数为0.982。对梅干菜的游离氨基酸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出2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可达90%,能反映原指标的大部分信息。四川、湖北、江西、安徽等地梅干菜游离氨基酸综合评分高于均值,聚类分析结果验证了此结论。基于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构建梅干菜挥发性物质指纹图谱,分析9种梅干菜的风味物质,同时利用NIST数据库和IMS迁移时间数据库共鉴定出123种挥发性化合物,主要为酯类、醛类、醇类和酸类等物质,9种梅干菜的挥发性物质所占比例差异较大,可能与它们采用不同加工工艺有关。其中8种梅干菜醛类物质占挥发性物质总量的30%以上,醛类物质可能对梅干菜总体风味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传统腌制发酵蔬菜制品的菌群多样性,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宁波地区梅干菜半成品、成品和腌制雪菜成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梅干菜半成品、成品和腌制雪菜成品中相对丰度大于1.0%的菌属分别有8、13、5属,其中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在3种产品中相对丰度均较高,分别为31.70%...  相似文献   

17.
针对酒曲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11株细菌和2株真菌,并采用酪蛋白平板法和Arima时间法筛选出了1株产凝乳酶的细菌菌株编号为LB-51。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解淀粉芽孢杆菌,将该产凝乳酶菌株命名为解淀粉芽孢杆菌GSBa-1。该菌株在液体LB培养基中发酵72 h产凝乳酶的凝乳活力为(431.53±15.89)SU/mL,蛋白水解活力为(5.05±0.59)U/mL,所产凝乳酶凝乳活力高而蛋白水解活力低,凝乳酶粗酶单位酶活力为1.54×10~5SU/g。解淀粉芽孢杆菌GSBa-1是分离筛选自酒曲中的一株高产凝乳酶细菌,因此其来源安全,可作为工业化候选菌株进一步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18.
通过微生物分离和鉴定从浙东传统腌冬瓜中得到4株优势菌,分别为植物乳杆菌(Lz151)、发酵乳杆菌(Lz152)、棒状乳杆菌(Lz153)和戊糖乳杆菌(Lz154),通过酶学分析方法对4株乳酸菌的产生乳酸脱氢酶、亚硝酸盐还原酶、酯酶和转氨酶的特性进行研究。实验表明,4株乳酸菌都有乳酸脱氢酶、亚硝酸盐还原酶、酯酶和转氨酶活性,植物乳杆菌和发酵乳杆菌有较高的乳酸脱氢酶活力,分别达到122.34 U/m L和113.56 U/m L;发酵乳杆菌和戊糖乳杆菌有较高的亚硝酸盐还原酶活性,分别为17.62 U/m L和13.42 U/m L,而棒状乳杆菌具有最低的亚硝酸盐还原酶活力,为4.74 U/m L;植物乳杆菌和棒状乳杆菌比其他两种乳酸菌有较高的酯酶活性,达到11.53 U/m L和13.78 U/m L。此外,植物乳杆菌和戊糖乳杆菌有较高的转氨酶活性,分别为25.37 U/m L和23.19 U/m L。4株乳酸菌产酶的最适温度和p H存在菌种间差异,而且同一株菌产生各种酶的最适条件也不同,分离乳酸菌分别在30℃、35℃、40℃产各种酶的能力最高,而发酵乳杆菌、植物乳杆菌的最适产酶p H分别为6.0、7.0。  相似文献   

19.
王远微  张诚民  索化夷  岳华  李键  汤承 《食品科学》2014,35(15):216-220
对川西北部分牧区的10 份传统发酵牦牛酸奶样品进行酵母菌的分离,通过常规形态特征和2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鉴定出16 株马克斯克鲁维酵母菌(Kluyveromyces marxianus)。同源性分析显示16 株分离菌与已知马克斯克鲁维酵母的同源性高达99.3%~100%。16 株分离菌中形成明显的两种序列类型,其中10 株分离菌与另外6 株分离菌相比在扩增片段的第537位点上发生碱基缺失、第554位点上碱基由G突变为A、第564位点上碱基由A突变为T。系统进化分析显示两种序列类型的分离株也形成两个独立进化分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