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拉曼光谱技术是一种基于拉曼光谱特异性的快速无损检测方法,在食品无损检测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对拉曼光谱的原理及其特点进行系统论述,同时列举几种拉曼光谱分析技术,并对拉曼光谱在食品成分检测、食品真伪和掺假检测检测、药物残留检测、食品添加剂及有害成分检测的应用进行重点阐述,根据拉曼光谱技术发展情况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技的发展,食品检测技术也越来越成熟,拉曼光谱技术就是其中之一,该技术具有检测灵敏度高、操作方法简便以及可以对样品做无损分析等特点,普遍应用于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本文主要讲述了拉曼光谱技术在农药残留检测和食品成分检测等食品安全检测方面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3.
文章阐述了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技术的应用,重点介绍了不同土壤样品制备条件和仪器检测条件对X射线荧光光谱检测的影响,以及解谱技术与模型优化的应用,并展望了X射线荧光光谱检测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近红外光谱技术作为一种快速、高精度、无损、无污染的分析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成分检测领域。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可对食品中的蛋白质、糖类、脂肪等成分进行快速检测,对食品质量控制有着重要意义。文章综述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食品成分检测中的应用现状,并对其今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王海波 《食品工业科技》2019,40(15):322-329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surface 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SERS)是一种新型光谱分析技术,其原理是基于被测分子吸附在某些经过特殊处理、具有纳米结构的金属表面具有极强拉曼散射增强效应的分子振动光谱技术,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原位取样、无损检测等优点,故广泛应用于食品品质安全检测。本文综述了SERS技术在食品中药物残留、防腐剂、色素、甜味剂等方面的研究,SERS技术还可结合化学计量学、量子力学理论、光学等领域知识对某些物质进行定量和定性研究,简要概述了SERS技术在大分子构象方面的研究,以及诸如生物毒素、掺伪掺假等其他方面的研究。SERS信号相对较弱,易受食品基质以及荧光效应的干扰,故SERS技术与其他分离技术的整合,是未来的重点方向之一。SERS技术研究食品加工过程中某些物质的转化产物、代谢物、反应物以及杂质,也将是SERS分析的热点之一,故SERS是食品检测一个极具潜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6.
拉曼光谱技术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拉曼光谱技术作为无损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介绍拉曼光谱的原理及其优缺点,同时列举几种拉曼光谱分析技术,重点综述其在食品主要成分——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水和微量成分等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并根据拉曼技术目前发展情况展望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着重介绍了食品添加剂中有关于重金属检测的前处理方法以及采取的相应检测方法,通过对其进行详细的分类总结与分析,提供了目前所采用的几种主要检测技术:显色技术、光谱技术、荧光技术、以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要介绍了荧光光谱技术的基本原理,并对其在食品检测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综述,重点阐述了荧光光谱检测方法在几种常见食品污染物中的应用,包括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非法添加物等。通过对比传统检测方法,分析了荧光光谱技术的优势,如快速、灵敏、无损等。最后,展望了荧光光谱技术在食品检测领域的发展前景,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建议,以期为保障食品安全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分子荧光光谱技术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安全事故经常发生,要求人们研发快速检测技术。分子荧光光谱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的分析检测技术,具有分析时间短、样品预处理少、非破坏性、无污染及成本低等特点,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从分子荧光光谱原理入手,概述了分子荧光光谱技术在控制食品质量、鉴别食品真伪、分析食品种类、追溯产品来源、检测药物残留等领域中的应用,旨在为推动分子荧光光谱技术的发展、完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脂肪酸是食品质量控制中的重要指标,快速对其测定对于食品品质鉴定具有重要意义。分析脂肪酸的传统方法如色谱法及色谱质谱联用法的定量准确性较高,但前处理繁琐、费时,消耗大量有机试剂且对样品具有破坏性。近年来,我国对食品安全极为重视,高通量、无损、快速的检测方法在食品检测领域快速发展,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总结综述。快检法如近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光谱及拉曼光谱与化学计量学、高光谱成像结合被广泛用于脂肪酸快速定量检测及可视化研究。直接质谱分析技术由于具有几乎无需样品前处理的特点,检测脂肪酸时在灵敏度、选择性、高通量及分析速率等方面具备很大优势。该研究介绍了脂肪酸的传统检测方法,并着重综述了光谱分析和直接质谱分析技术在食品脂肪酸检测中的应用进展,进而为食品安全检测、真伪鉴别等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三聚氰胺是一种三嗪类含氮杂环有机化合物,三聚氰胺分子中含氮量达66.7%,一些不法企业将其添加到牛奶、乳制品中,造成粗蛋白质虚高的假相,不仅对乳制品、养殖业等产业产生不利影响,对人类健康也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对乳制品中三聚氰胺的检测方法的研究,在食品安全检测方面早已成为了社会的热点。本文着重论述了近年来乳制品中三聚氰胺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检测方法主要包括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气相色谱-质谱法、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电化学分析方法、红外光谱法和荧光光度法等。随着仪器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开发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方便携带、准确快速、灵敏高效的乳制品中三聚氰胺的检测技术,是今后三聚氰胺技术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2.
磺胺类抗生素具有抗菌谱广、使用简单和价廉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动物抗菌治疗,但抗生素的滥用易导致动物源性食品抗生素超标等食品安全问题。食品中磺胺类抗生素残留检测方法主要为高效液相色谱法,而动物源性食品样品复杂、基质干扰大,色谱分析方法通常耗时较长,费用昂贵,因此开发高效的快速样品前处理技术和快检方法对磺胺类抗生素残留检测尤为重要。本文综述了近十年来动物源性食品磺胺类抗生素残留快速样品前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场辅助加速样品前处理技术和基于材料加速的相分离样品前处理技术,介绍了磺胺类抗生素的多种快检方法如荧光光谱法、化学发光法、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电化学法、免疫分析法和微生物抑制法等的研究进展,并对动物源性食品磺胺类抗生素残留快速样品前处理和检测方法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13.
重金属污染主要指由汞、镉、铅、铬等生物毒性显著的元素引起的污染,随食品进入人体后会导致多种疾病。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不断提高,食品中重金属污染问题受到更多的关注,各类食品中重金属含量和形态的检测需求日益增加,发展便捷高效的重金属检测方法十分必要。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受到广泛应用的食品中重金属检测技术及样品前处理方法,重点介绍了检测技术中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方法原理、应用实例和优缺点。同时,对样品前处理方法中常用的消解技术和重金属富集技术进行了概述,并对目前的研究热点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总结和展望,以期为各类食品中重金属检测技术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农畜产品品质安全光学无损检测技术的进展和趋势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农畜产品品质安全无损检测技术的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在农畜产品检测领域, 发现近红外光谱技术、高光谱成像技术、激光拉曼光谱法和X射线荧光光谱法等主要的光学无损检测技术和方法有广泛的研究和应用状况, 它们在果蔬的品质成分分析、农药残留检测与在线分级分拣; 生鲜肉肉品品质检测、品种鉴别与安全评定; 乳品、茶叶等特种农产品的成分分析、品种分类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农畜产品无损检测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5.
光谱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越发关注,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市场初见扩大和成熟,要求食品安全检测更为准确、广泛、快速。光谱检测技术以无损高效的优势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应用逐渐增多,其中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拉曼光谱检测技术、高光谱成像检测技术、X射线检测技术、荧光光谱检测技术以及太赫兹波谱检测技术尤为突出。因为产生原理和特性的不同,以上几种光谱检测技术在不同的食品安全检测领域有不同的应用,且适用范围受穿透性、准确度、检测速度、对有机物的分辨能力等性能影响。本文阐述了以上几种光谱检测技术的产生原理和特点,对当前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并对光谱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6.
食品安全源头在农产品,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为了从源头守护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急需开发简便、快速且高通量检测方法用于农产品中各类风险因子的快速监测。随着质谱精密度和分辨率的不断提高及数据库的扩大与完善,非靶向筛查技术逐渐成为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定性筛查和分析的有效技术手段。本文综述了非靶向筛查技术(色谱-高分辨质谱)近5年来在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真菌毒素以及多类污染物筛查和检测中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非靶向筛查技术在数据采集模式、筛查策略和筛查方法以及样品前处理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并提出了该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以期促进非靶向筛查技术在农产品中多类污染物残留检测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真菌毒素分布广、污染重、防控难,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均易污染农产品,严重威胁人畜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据统计,农产品真菌毒素的污染中超过75%为多种真菌毒素的混合污染,因此建立高灵敏、高通量的真菌毒素检测技术成为当今食品安全检测领域普遍面临的重大挑战。本文综述了近5 年真菌毒素多重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免疫层析法、化学比色法、电化学法、化学发光法、荧光法、拉曼光谱法等,分析了这些方法在真菌毒素多重检测中的应用与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对其未来的发展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硒具有清除体内自由基、抗衰老、增强人体免疫力、拮抗重金属毒性及抗癌等生物功能。从来源分,富硒食品可以分为地源富硒食品(又称天然富硒食品)和外源富硒食品(也称人工富硒食品)。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富硒食品有富硒大米、富硒茶、富硒酵母和富硒杂粮,主要以农产品为主,存在产品同质化倾向严重、生产技术装备落后、产品品质不高等问题。富硒食品的检测方法有原子荧光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以及原子荧光光度法。本文就硒元素的概况、市场上常见的富硒食品以及富硒食品中硒元素的检测方法进行了介绍,并对富硒食品现有的检测方法进行了概括并分析以及对未来的检测方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