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利用离子交换色谱与凝胶色谱纯化获得刺五加黑木耳酸性多糖(EAP),使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等方法分析其组成结构;通过噻唑蓝(MTT)实验、Griess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一氧化氮(NO)释放量和IL-6、IL-10、TNF-α等细胞因子含量,评价EAP对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的免疫调节作用。结果表明:EAP是一种分子量为925.9 k Da的β型酸性杂多糖,主要由甘露糖、葡萄糖醛酸、木糖、葡萄糖及半乳糖以摩尔比例64.8∶14.7∶14.2∶3.2∶2.0组成。EAP在50~250μg/m L浓度下对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未产生明显毒性,且可极显著提高巨噬细胞的活性(p0.01);在EAP处理浓度为50μg/m L时,巨噬细胞的NO释放量和细胞因子IL-10分泌量极显著提高(p0.01),分别为17.2μmol/L和171.5 pg/m L;当浓度200μg/m L时,EAP可极显著提高TNF-α和IL-6的分泌量(p0.01)。结论:刺五加黑木耳酸性多糖具有增强免疫活性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为分离纯化新疆芜菁果胶多糖,并对其进行组成分析及免疫活性评价。本论文采用水提醇沉法结合不同凝胶柱色谱制备新疆芜菁果胶多糖,理化分析表明:该果胶多糖纯品的总糖含量为78.86%±1.01%、糖醛酸的含量为15.82%±1.05%、硫酸基的含量为0.14%±0.05%,但不含有蛋白质和总酚;经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新疆芜菁果胶多糖纯品为同时含有α-及β-构型糖苷键的吡喃糖;HPGPC测得分子量为838 kDa;PMP衍生化分析发现由鼠李糖与半乳糖醛酸两种单糖组成,其摩尔比为1.94:98.06;通过RAW264.7细胞模型,发现当新疆芜菁果胶多糖浓度在12.5~100 μg/mL时,能显著提高细胞增殖活性与吞噬能力,有效刺激细胞释放NO、TNF-α、IL-1β和IFN-γ细胞因子,且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说明新疆芜菁果胶多糖具有较强的免疫调节活性,可以作为天然免疫调节剂应用于功能食品或者制药工业。  相似文献   

3.
果胶的分类、功能及其在食品工业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果胶是一类结构复杂的天然多糖,是高等植物细胞壁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其单糖组成及分子结构的差异,可分为同型半乳糖醛酸聚糖、I型鼠李半乳糖醛酸聚糖、II型鼠李半乳糖醛酸聚糖、木糖半乳糖醛酸聚糖等类型.果胶结构复杂,生物活性多样,如免疫调节作用、抗肿瘤、抗氧化、降血糖、改善胃肠道功能等.一些特定来源的果胶可作为天然的多功能型...  相似文献   

4.
为比较新鲜和干制龙眼果肉多糖(LPX3、LPG2)免疫调节活性的差异,采用小鼠肠系膜淋巴结细胞和巨噬细胞模型,分析了多糖对细胞增殖和巨噬细胞吞噬以及NO、IL-6和TNF-α分泌的影响。结果显示,LPX3和LPG2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均能显著促进小鼠肠系膜淋巴结细胞和巨噬细胞增殖,促进巨噬细胞吞噬和NO分泌(P0.05)。在400μg/mL时,LPX3和LPG2诱导巨噬细胞IL-6的分泌量分别为空白对照组的27.31倍和31.54倍,TNF-α的分泌量分别为空白对照组的17.67倍和18.42倍。LPG2表现出比LPX3更强地促进肠系膜淋巴结细胞和巨噬细胞增殖,激活巨噬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果胶是一类以D-半乳糖醛酸和中性糖组成的酸性杂多糖,广泛存在于植物的细胞壁中。果胶直接影响植物组织的完整性和坚实度、植物对病原菌的抵抗能力,具有凝胶、乳化、稳定、增稠等功能,以及调节肠道菌群、改善高血脂、预防结肠癌等健康功效。果胶分子结构包含聚半乳糖醛酸、鼠李半乳糖醛酸聚糖Ⅰ型和Ⅱ型、木糖半乳糖醛酸聚糖等结构域单元,它们通过共价键相互连接组成果胶大分子。本文综述了果胶分子主要结构域单元精细结构和果胶分子结构模型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为充分开发柚子产业,进一步提高金柚幼果的利用率,本文以金柚幼果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酶法提取出金柚幼果多糖(PFCP),得率为9.12%。通过扫描电镜、粒径仪、气相色谱、红外光谱等对PFCP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PFCP表面为光滑的多孔网状结构,粒径为101 μm,分子量为3.31 ku,由鼠李糖、阿拉伯糖、半乳糖、葡萄糖、甘露糖和半乳糖醛酸组成的,摩尔比例为0.056:0.138:0.463:0.059:0.186:0.285,是一种酸性杂多糖,主要由-OH、C=O、C-O、C=C和N-H结构构成,其糖链含有苯环和吡喃环。本研究借助小鼠RAW 264.7巨噬细胞模型,发现PFCP在62.5~1000 μg/mL的浓度范围内对小鼠巨噬细胞无明显毒副作用,能显著提高RAW 264.7巨噬细胞表达NO、TNF-α及IL-6细胞因子的分泌量,在1000 μg/mL浓度时细胞因子的表达量最高,NO为42.87 μM,TNF-α为14759.47 pg/mL,IL-6为62.20 pg/mL,表明PFCP具有较强的免疫活性。该研究可为金柚幼果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7.
白莲莲房多糖分离纯化、结构表征及抗氧化与免疫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白莲莲房为原料,采用水提醇沉法获得白莲莲房粗多糖,再采用Sevage试剂脱蛋白、联合脱色和透析法对白莲莲房粗多糖进行纯化,得到白莲莲房多糖。采用红外光谱以及气相色谱对莲房多糖的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通过还原能力测定、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评价白莲莲房多糖的体外抗氧化能力;以小鼠巨噬细胞RAW 264.7为模型,考察白莲莲房多糖对细胞的免疫调节活性。结果表明,所得白莲莲房多糖的得率为5.29%,多糖质量分数为84.58%;白莲莲房多糖单糖组成分析表明,白莲莲房多糖是一个杂多糖,由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组成,其摩尔比为1.28∶2.10∶1.00∶2.20∶2.42∶4.76。红外光谱分析表明白莲莲房多糖呈现出多糖类物质的典型特征吸收峰。体外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白莲莲房多糖具有良好的还原能力和清除DPPH、羟基自由基的能力。免疫活性结果表明白莲莲房多糖显著促进巨噬细胞一氧化氮和炎症因子(TNF-α、IL-6、IL-1β)的分泌,在安全浓度范围内,白莲莲房多糖质量浓度为100 μg/mL时,NO、TNF-α、IL-6和IL-1β的分泌量达到了最大值,与空白组相比,NO、TNF-α、IL-6和IL-1β的分泌量分别增加了29.89 μmol/L、84.24 ng/mL、33.89 ng/mL和45.96 ng/mL。白莲莲房多糖可作为一种潜在的功能性食品免疫调节剂或补充剂。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蛹虫草蛋白质的免疫调节活性和一级结构。方法 过碱溶酸沉法提取蛹虫草蛋白质,并且用阴离子交换层析法和葡聚糖凝胶层析法对其进行分离纯化,获得一种免疫调节效果较好的组分(记为CMP 2b),通过建立小鼠巨噬细胞免疫调节模型对其组分进行活性评价得到活性最佳的组分,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测得其分子量大小,通过蛋白质谱解析出其蛋白质一级结构。通过小鼠巨噬细胞研究其对巨噬细胞RAW264.7增殖活性、吞噬率、一氧化氮(nitrogen monoxide, NO)分泌量、免疫因子白细胞介素-1β (interleukin-1β, IL-1β)、免疫因子白细胞介素-6 (interleukin-6, IL-6)、干扰素-γ (Interferon-γ,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释放量等方面。结果 通过阴离子交换色谱和葡聚糖凝胶色谱分离纯化出一种蛹虫草免疫调节蛋白CMP 2b,由蛋白质谱测得它由196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22.460 kDa;通过建立巨噬细胞免疫调节模型,研究得出CMP 2b对巨噬细胞的增殖能力、吞噬能能力有显著提高,细胞增殖率最高达到了空白对照组的152.91±5.55%,吞噬能力提高了23.34%;并且促进巨噬细胞分泌NO、ROS、IL-1β、IL-6、IFN-γ及TNF-α,其中NO分泌水平分别达到了空白对照组的2.31倍,ROS 分泌水平达到阳性对照组 LPS的 82.33%,TNF-α、IL-1β、IFN-γ和IL-6分泌量分别为空白对照组的5.51倍、17.42 倍、4.18倍和26.75 倍,显著增强了巨噬细胞免疫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以商业菌株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LGG为阳性对照菌,体外评估实验室保藏的5株乳杆菌对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活性、吞噬活性及免疫活性分子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白细胞介素-10(IL-10)分泌水平的影响,以期从中筛选出具良好免疫调节作用的菌株。结果表明,鼠李糖乳杆菌260具有更优的免疫调节作用,在特定乳杆菌活菌浓度时,能显著提高巨噬细胞RAW264.7的细胞活性、吞噬活性及NO、TNF-α和IL-10的分泌水平(P<0.05)。最高细胞增殖率为196.62%;最低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为554.36 U/100 mL;最高吞噬活性为136.86%;最高NO分泌量为5.70 μmol/L;最高IL-10分泌量为15.56 pg/mL,最高TNF-α分泌量为50.98 pg/mL。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白莲莲子皮多糖的理化性质并评价其生物活性,以白莲莲子皮为原料,采用水提醇沉法获得白莲莲子皮粗多糖(LSSCP),再采用Sevage试剂脱蛋白、脱色和透析法对白莲莲子皮粗多糖进行纯化,得到白莲莲子皮多糖(LSSP)。采用红外光谱以及气相色谱对莲子皮多糖的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通过还原能力测定、DPPH自由基和·O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评价LSSP的体外抗氧化能力;通过体外实验评估LSSP对RAW264.7巨噬细胞免疫调节活性。结果表明,所得LSSP的得率为3.72%,多糖含量为86.79%;LSSP单糖组成分析表明,LSSP主要由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组成,摩尔比为2.23:3.47:1.00:3.08:4.27:7.00。红外光谱分析表明LSSP呈现出多糖类物质的典型特征吸收峰。体外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LSSP具有良好的还原能力和清除DPPH、·OH自由基的能力。LSSP可通过刺激巨噬细胞释放NO和细胞因子(TNF-α、IL-6、IL-1β)来增强免疫调节活性,在添加LSSP浓度为200μg/m L时,NO、TNF-α、IL-6和IL-1β的分泌量达到了最大值,与空白组相比,NO、TNF-α、IL-6和IL-1β的分泌量分别增加了48.86μM、98.75 ng/mL、85.64 ng/mL和46.67 ng/mL。结果表明,莲子皮多糖可作为一种新型的功能性食品免疫调节剂,对于莲子皮资源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北五味子是我国传统中药材,近年来因其具有的护肝、安神等多种功效而得到了广泛地关注和研究。本实验提取北五味子多糖并超滤处理获得不同分子质量的多糖组分Sp1(100 ku)和Sp2(10~100 ku),分别按不同质量浓度对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孵育处理,通过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吞噬能力、NO分泌水平及培养基中细胞因子(细胞白介素(interleukin,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含量,并与脂多糖实验组进行对比,评价北五味子多糖在免疫调节方面的作用。结果显示,较低分子质量的Sp2组分活性较强,在500.00μg/m L以上时,可以对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的吞噬能力、NO分泌水平、IL-1β和TNF-α含量有普遍的促进作用,显现出良好的免疫提高潜力,而较高分子质量的Sp1组分活性较弱。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花脸香蘑菌丝体多糖提取工艺及其免疫活性,以花脸香蘑菌丝体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多糖提取条件;将不同质量浓度的花脸香蘑菌丝体多糖溶液作用于小鼠巨噬细胞Ana-1,通过对其细胞存活率、细胞因子TNF-α和IL-6分泌量、中性红吞噬能力以及膜表面蛋白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TLR2和TLR4表达量能力的测定,研究花脸香蘑菌丝体多糖的免疫活性。结果表明,花脸香蘑菌丝体多糖最佳提取条件为浸提温度65℃、浸提时间2.5 h、液料比40∶1(m L/g),提取率最高为15.88%;在0.05~1.6 mg/m L的有效剂量范围内,花脸香蘑菌丝体多糖能够不同程度地促进小鼠巨噬细胞Ana-1的增殖,提高细胞因子TNF-α和IL-6分泌量,增强中性红吞噬能力、膜表面蛋白TLR2和TLR4表达量能力,其中以1.6 mg/m L效果最佳。表明花脸香蘑菌丝体多糖具有优良的免疫活性。  相似文献   

13.
刘玲  李奇璋  周选围  王玉亮 《食品科学》2019,40(23):170-175
真菌免疫调节蛋白具有免疫调节和抗肿瘤功效。巨噬细胞在肿瘤免疫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M1型巨噬细胞具有很强的肿瘤杀伤能力和抗原递呈能力。本研究通过真菌免疫调节蛋白在体外对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经典活化M1型的影响探究其抗肿瘤的作用机制。利用重组黑芝免疫调节蛋白(recombinant Ganoderma atrum immunomodulatory protein,rFIP-gat)干预RAW264.7细胞,用中性红吞噬实验测定细胞吞噬能力,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检测试剂盒测定NO浓度,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的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rFIP-gat以剂量依赖的方式增强RAW264.7细胞的吞噬能力,促进其产生NO,并提高iNOS和TNF-α基因的转录。因此,rFIP-gat可能具有诱导RAW264.7细胞向M1型巨噬细胞分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苗月  任桂红  甄东  赵飞  宋慧 《食品科学》2019,40(9):188-194
多种真菌多糖近年来因其免疫调节活性成为保健食品领域研究的热点。本实验以食药用真菌蛹虫草提取物蛹虫草多糖(Cordyceps militaris polysaccharides,CMP)为研究材料,初步探究CMP对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免疫活性的调节机制。噻唑蓝实验结果显示CMP无细胞毒性,且100、200 μg/mL CMP可以明显增强RAW264.7细胞活性;中性红法、Griess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检测结果表明25~200 μg/mL的CMP以剂量依赖方式增强RAW264.7细胞吞噬活性并增加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和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分泌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100 μg/mL时达到最高值;抑制剂中和实验结果显示当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s 4,TLR4)和甘露糖受体(mannose receptor,MR)受到抑制时,CMP诱导的RAW264.7免疫反应显著降低,这表明TLR4和MR均为CMP激活巨噬细胞的受体;此外,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信号通路也参与CMP诱导的RAW264.7细胞分泌NO、TNF-α和IL-1β。表明TLR4和MR/MAPK信号传导途径在CMP诱导巨噬细胞RAW264.7产生免疫应答时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利用茉莉花叶植物资源,避免资源浪费,探讨茉莉花总黄酮的提取,鉴别以及对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采用超声波乙醇回流提取法从广西茉莉花叶中提取黄酮类物质,对所提取的黄酮类的物质进行鉴别,并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用茉莉花叶总黄酮对羟自由基清除作用进行试验。测得样品中总黄酮的含量C=0.5450mg/mL,回收率为102.5%,其纯度及产率均高。该方法采用全物理过程,无任何污染,是提取茉莉花叶黄酮类物质的有效途径,茉莉花叶总黄酮提取液对Fenton体系产生的羟自由基有很好的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16.
黑木耳多糖的结构组成及其免疫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伟  屈咪  赵迪  常雅宁 《食品科技》2020,(2):205-210
目的:对高温蒸汽浸提法提取得到的黑木耳多糖进行结构解析,并探究其在免疫功能方面的活性。方法:通过气相色谱(GC)、红外光谱(FT-IR)、刚果红实验等对其结构进行分析,建立RAW264.7巨噬细胞的免疫模型以探究其免疫刺激活性。结果:黑木耳多糖主要由鼠李糖、甘露糖和葡萄糖组成,其具有和免疫活性相关的β-构型糖苷键和三股螺旋构象。黑木耳多糖可以促进巨噬细胞的增殖,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显著诱导RAW264.7细胞中一氧化氮的分泌及细胞因子IL-6、TNF-α的释放。结论:黑木耳多糖具有与免疫相关的多种结构,对巨噬细胞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在用作潜在的免疫刺激剂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黑木耳也可作为调节人类免疫力的功能性食品发挥巨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茯苓多糖(Poria cocos polysaccharide,PPS)对脂多糖(LPS)引起的焦虑和抑郁样行为的影响,并分析其机制。方法:BV-2细胞分成对照组、LPS组、LPS+氟西汀组、LPS+PPS(PPS分别为4、8、16μmol/L),处理24 h,二氯二氢荧光素二氢乙酸酯(DCFH-DA)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Griess法检测培养上清液NO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培养上清液中TNF-α、IL-1β水平,Western blot实验检测CD206、CD16/32、NF-κB p65水平。动物实验将小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LPS+氟西汀组、LPS+PPS低剂量组(20 mg/kg)、LPS+PPS高剂量组(80 mg/kg),每组10只,测试抑郁样行为,检测海马组织TNF-α、IL-1β、IL-18的浓度,分析海马组织CD206、CD16/32、NF-κB p65、NLRP3、ASC、Cleaved caspase-1蛋白水平。结果:与LPS组比较,4、8、16μmol/L PPS能极显著降低ROS荧光相对强度(P<0.01...  相似文献   

18.
19.
为探究芋头水溶性多糖的免疫活性功能,本文用DEAE-52纤维素阴离子交换柱层析对由水提醇沉的方法得到芋头水溶性粗多糖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Sephadex G-200凝胶柱层析、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其组成结构。再通过CCK-8试剂法、中性红吞噬实验、Griess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其对巨噬细胞RAW264.7的增殖活性、吞噬能力以及分泌NO和细胞因子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得到的两种芋头水溶性多糖TPS1和TPS2纯度分别为87.4%和81.5%。TPS1主要成分为含有甘露糖的α型中性多糖,TPS2主要成分为含有硫酸基团的β型吡喃酸性多糖。细胞实验表明TPS1和TPS2在25~400 μg/mL浓度范围内对RAW264.7无毒害作用。其中,TPS1能够显著提高该细胞的中性红吞噬能力(P<0.05),吞噬指数最大可达到空白对照组的2.07倍;TPS2则具有更强的促进NO、细胞因子分泌的作用。TPS1和TPS2作用下的NO分泌量分别为空白对照组的3.07倍和4.57倍,TNF-α的分泌量为空白对照组的3.04倍和3.76倍,IL-1β的分泌量为空白对照组的1.37和1.54倍。以上结果表明,TPS1和TPS2均具有免疫调节的功能,有望进一步开发作为免疫调节剂添加到食品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