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了提高紫薯全粉的品质,保留其营养价值,本文以紫薯\  相似文献   

2.
不同干燥方式对紫薯全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资靖  蒋和体 《食品工业科技》2011,(12):359-361,364
紫甘薯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紫薯全粉的开发研究有利于其加工的扩大化和优质化。以紫薯为原料,通过鼓风干燥、真空冷冻干燥、真空干燥三种干燥方法对紫薯全粉的制备进行研究,探讨三种方式对于紫薯全粉基本化学成分、色差、碘蓝值、持水性和持油性、总花青素含量等品质的影响。通过对比实验得出结论,真空冷冻干燥对于紫薯全粉的基本化学成分、色差、碘蓝值、持水性和持油性、总花青素含量等品质的综合影响最小,真空干燥紧随其后。因此,为了保持紫薯全粉的完整性,同时考虑生产成本,在加工紫薯全粉过程中以真空干燥方法为最佳。  相似文献   

3.
胡洋  陈艳  陈金日  叶欣  冉旭 《食品工业》2012,(12):25-28
热烫处理是微波干燥紫薯片的预处理过程,通过测定热烫处理后紫薯片中花色苷的含量、色值、质构以及微观结构,研究不同热烫时间(0 min,1 min,3 min,5 min)对紫薯片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热烫时间为3 min的紫薯微波干燥后花色苷含量最多,体内结构匀称,横断面更好,热烫时间为0 min的紫薯干燥后的硬度,胶黏性与咀嚼性最大,而不同热烫时间处理的紫薯干燥后的黏性,弹性,黏聚性,回复性等物性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4.
采用热风干燥、热泵干燥、真空冷冻干燥和微波辅助真空冷冻干燥4种干燥方式制备紫薯全粉,研究了4种不同干燥方式对紫薯全粉持水力、堆积密度、冻融析水力、微观结构、花青素含量和细胞破损程度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干燥方式对紫薯全粉的物性品质及花青素含量影响显著(P<0.05)。真空冷冻干燥制备的紫薯全粉花青素含量(24.61 mg/100 g)、持水性(9.45 g/g)、冻融析水力(0.10 g/g)均优于其他3种干燥方式。其次是微波辅助真空冷冻干燥,紫薯全粉的花青素含量、持水性、冻融析水力分别为19.69 mg/100 g、9.00 g/g、0.25 g/g,其紫薯全粉的碘蓝值最小为2.74。热风干燥与热泵干燥制备的紫薯全粉色泽明亮但花青素含量低,所得的花青素含量分别为9.91和11.72 mg/100 g,仅为微波辅助真空冷冻的50%左右。扫描电镜结果表明,真空冷冻干燥与微波辅助真空冷冻干燥的紫薯全粉颗粒完整光滑。微波辅助真空冷冻干燥在制备块茎薯类全粉各方面表现仅次于真空冷冻干燥,研究为微波辅助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在块茎薯类全粉制备及其他农产品干燥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6,(10):117-121
采用一种新的闪蒸干燥工艺生产马铃薯生全粉,并与传统工艺生产的雪花全粉和颗粒全粉进行了基本成分、显微形态、加工特性、糊化特性的比较。结果表明:采用闪蒸干燥工艺制备的生全粉,蛋白含量和灰分含量相比较低,分别为8.85%和2.33%,还原糖含量高于传统全粉;从电镜显微图中可见生全粉的淀粉颗粒结构更加完整;加工性能方面,生全粉的糊化度比传统全粉下降超过80%,冻融稳定性优于传统全粉,碘蓝值比雪花全粉下降了45%;此外,根据RVA和DSC实验结果,采用闪蒸干燥工艺对马铃薯全粉中淀粉的破坏程度小,说明其再加工性能好,对于一些需要蒸煮或冷冻的食品如面条,速冻食品等,生全粉的适用性大于传统雪花全粉和颗粒全粉。  相似文献   

6.
以张溪香芋为原料,经去皮切片蒸煮,采用日晒(约35℃)、不同温度(60℃、70℃和100℃)热风干燥四种不同干燥条件进行干燥,以干燥后粉碎所得的香芋全粉的色泽、水分、吸水性、吸油性、含糖量、蛋白质含量和颗粒分散性为指标,研究了不同干燥条件对张溪香芋全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60℃低温热风干燥得到的张溪香芋全粉综合品质最佳,全粉色泽较浅偏白色,颗粒粒径均匀,分散性好,营养成分含量较高,具有较好的吸水性和吸油性。  相似文献   

7.
变温压差膨化干燥法制备紫薯生全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阳  廖卢艳  傅亚平  吴卫国 《食品与机械》2016,32(2):149-153,214
以新鲜紫薯为原料,采用变温压差膨化干燥法制备紫薯生全粉,探讨不同膨化温度、停滞时间、抽空温度对紫薯生全粉彩度指数b值、花青素含量、碘蓝值的影响,运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优化变温压差膨化干燥法制备紫薯生全粉的技术参数。结果表明:3个因素对紫薯生全粉的色泽、花青素含量、碘蓝值的影响各异,其中膨化温度和抽空温度综合影响最大;最优干燥条件为膨化温度80℃、停滞时间5min、抽空温度69℃,在该条件下制得的紫薯生全粉颜色鲜亮,花青素含量及紫薯香味均保留较好。  相似文献   

8.
以新鲜紫薯为原料,研究其热风干燥工艺参数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铺料密度、热风温度、热风风速对紫薯热风干燥特性的影响,得出紫薯热风干燥过程的失水规律;分析了紫薯热风干燥主要工艺参数(热风温度、铺料密度、热风速度)对干燥时间、耗能、色差及其重要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热风温度、物料铺料密度对干燥速率有较大影响,热风风速对干燥速率有一定影响,得到的优化工艺参数为:热风温度90℃,铺料密度为0.1592g/cm2,热风风速为0.6m/s,在此条件下,综合指标为19.5678.  相似文献   

9.
《食品工业科技》2013,(07):265-268
以新鲜紫薯为原料,研究其热风干燥工艺参数。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铺料密度、热风温度、热风风速对紫薯热风干燥特性的影响,得出紫薯热风干燥过程的失水规律;分析了紫薯热风干燥主要工艺参数(热风温度、铺料密度、热风速度)对干燥时间、耗能、色差及其重要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热风温度、物料铺料密度对干燥速率有较大影响,热风风速对干燥速率有一定影响,得到的优化工艺参数为:热风温度90℃,铺料密度为0.1592g/cm~2,热风风速为0.6m/s,在此条件下,综合指标为19.5678。   相似文献   

10.
《粮食与油脂》2017,(9):74-77
采用微波法制备紫薯全粉,分别讨论了微波功率、浸钙浓度、乳化剂添加量、对碘蓝值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微波法制备紫薯全粉的最优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539 W、浸钙浓度0.075‰和乳化剂添加量0.3%,此时碘蓝值为23.6。进一步测定紫薯全粉的加工特性,结果表明:微波法制备紫薯全粉的持水性比持油性好;在酸性条件下,添加糖或盐有助于提高紫薯全粉的胶凝特性,添加盐也能提高全粉凝胶的冻融稳定性,添加蔗糖对全粉的冻融稳定性几乎无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以纯小麦粉面团为对照,通过测定9种紫薯粉面团的粉质、糊化、流变学、水分分布状态特性,探讨9种紫薯粉对小麦粉混合面团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纯小麦粉面团相比,不同品种紫薯粉面团的吸水率、稳定时间、弱化度、公差指数、糊化温度均有所增加;而面团带宽、峰值黏度、谷值黏度、最终黏度、衰减值、回生值均有所降低;储能模量、耗能模量和深层结合水基本呈现增加趋势,损耗角正切基本呈现下降趋势。紫薯粉的添加使得面团稳定性、保水性增加。不同紫薯粉平均粒径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将紫薯粉平均粒径与其面团的粉质及糊化特性进行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发现紫薯粉平均粒径与吸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稳定时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将紫薯粉面团分为三类,第I类包括鄂紫薯12号等7种紫薯粉面团;第Ⅱ类、第Ⅲ类分别为徐紫薯8号、绵紫薯9号。本研究为小麦粉面团专用紫薯粉品种的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紫薯干制品的品质,研究了热风干燥、微波干燥、真空干燥、太阳能辅助热泵联合干燥4种方法对紫薯干制加工过程中理化特性、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干燥方法所得产品在能耗、色泽、功效成分、硬度以及组织结构方面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微波干燥效率最高,但产品色泽和组织结构较差,真空干燥产品功效成分保持率最高,但干燥效率最低、能耗最大,而太阳能热泵干燥所得产品在干燥效率、能耗、色泽及组织结构等方面的综合表现最佳,所得产品质量好。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不同品种紫薯粉鲜湿面条品质特性的差异及紫薯粉的加工适宜性,选取10个品种紫薯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紫薯鲜湿面条色泽特性、烹煮特性(熟断条率、烹煮损失率、膨胀率)、质构特性(硬度、黏聚性、回复性、内聚性、弹性、黏度、咀嚼性)、感官评分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并提取了口感、烹煮、色泽、膨胀特性4项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7.990%。根据主成分综合评价法,总综合排名前4的品种分别是徐紫薯8号(综合得分0.854)、绵紫薯9号(综合得分0.607)、市售紫薯(综合得分0.118)、渝紫薯7号(综合得分0.114),进一步说明徐紫薯8号最适合用于紫薯粉鲜湿面条加工。本文为筛选适宜加工鲜湿面条的专用紫薯粉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紫薯远红外辐射干燥及品质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紫薯远红外辐射干燥特性及品质特性,利用远红外辐射干燥设备,研究辐射温度及辐射距离对紫薯 片远红外辐射干燥特性及总酚、总黄酮、总糖、VC等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辐射温度的升高和辐射距 离的缩短,紫薯所需干燥时间缩短,平均干燥速率显著提高;紫薯片远红外辐射干燥过程表现为降速干燥,说明其 干燥过程为内部扩散控制;紫薯远红外辐射干燥过程的有效水分扩散系数在2.42×10-10~4.64×10-10 m2/s之间,且 随着辐射温度的升高及辐射距离的缩短而增大;辐射温度及辐射距离对总酚、总黄酮、总糖含量及VC的保存率均 有显著影响,在不同辐射距离下辐射温度对各种营养成分的影响规律有较大差异;采用加权综合评分法,确定辐射 温度240 ℃和辐射距离14 cm为较优的干燥参数,对应的干燥时间、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VC含量及总糖含量分 别为270 min、359.62、223.13、11.81 mg/100 g及30.71 g/100 g。将远红外辐射加热技术运用于紫薯干燥,可有效提 高干燥速率和保护产品品质,本研究可为远红外辐射技术在紫薯及其他农产品干燥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制作紫薯生全粉面条时常出现的断条率高、易糊汤、适口性不佳、颜色黯淡等问题,该研究以改善色泽和质构品质为目标对紫薯生全粉面条的配方工艺进行优化,分析阐明了柠檬酸、植酸钠、曲酸、茶多酚、β-糊精等护色剂以及卡拉胶、谷朊粉、魔芋葡甘露聚糖等改良剂在不同添加量下对面条色度、质构以及感官评分的影响,借助mixolab2混合实验仪等设备对比分析不同紫薯生全粉添加量下混合粉的粉质特性和糊化特性。结果表明:紫薯生全粉可影响蛋白网络弱化、淀粉糊化以及淀粉酶水解淀粉的速度,添加量超过10%会减弱面团筋度和耐揉性。紫薯生全粉面条适宜选用护色剂和改良剂分别为0.6%柠檬酸和0.6%魔芋葡甘露聚糖,感官评分较各自参照组分别提升13.56%和11.92%。在此基础上,通过4因素3水平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优配方工艺为紫薯生全粉添加量8%,水添加量32%,柠檬酸添加量0.6%,魔芋葡甘露聚糖添加量0.6%,感官评分为85.48。本研究为后续高品质紫薯生全粉面条的工业化生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研究5个高胡萝卜素甘薯品种(秦薯8、普薯32、南薯010、徐渝薯34、泰中14)的甘薯全粉不同添加量对配粉面团特性及配粉馒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甘薯全粉质量分数的增加,5种甘薯配粉面团的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及粉质指数均逐渐下降,弱化度均升高。添加甘薯全粉后,5种甘薯全粉制作的馒头亮度均降低、色泽均变暗,馒头感官评价得分随甘薯全粉质量分数的增加逐渐降低。同一质量分数下,5种甘薯配粉的面团特性及配粉馒头品质存在品种差异,南薯010配粉馒头感官评价得分最高。制作配粉馒头时,南薯010、普薯32、秦薯8号甘薯粉的添加量可以添加到15%,徐渝薯34和泰中14甘薯粉的添加量不能高于10%。  相似文献   

17.
采用热风干燥、微波干燥、热风联合微波干燥三种方式对甘薯进行干燥,研究三种干燥方式对甘薯干品质的影响.干燥至相同的水分含量所需时间:热风干燥>热风—微波联合干燥>微波干燥;持水力:热风—微波联合干燥>热风干燥>微波干燥;吸脂性:热风—微波联合干燥>热风干燥>微波干燥;色泽、收缩度均为:热风—微波联合干燥优于微波干燥优于热风干燥.热风—微波联合干燥产品品质优良且生产成本较低,可用于甘薯干燥加工的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8.
不同干燥方式对甘薯产品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热风干燥、真空干燥、真空微波干燥、真空冷冻干燥和变温压差膨化干燥5种不同干燥方式对甘薯干燥产品物理性质、营养成分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硬度:热风干燥>变温压差膨化干燥>真空微波干燥>真空干燥>真空冷冻干燥;色泽:热风干燥>真空干燥>变温压差膨化干燥>真空微波干燥>真空冷冻干燥;粗蛋白和粗纤维含量经过干燥加工后无明显变化;5种干燥加工处理均可使甘薯产品粗淀粉含量减少,还原糖含量增加;干燥处理后甘薯β-胡萝卜素和VC都大幅度下降;真空冷冻干燥产品与变温压差膨化样品的细胞结构孔隙较大且均匀一致,呈现出较好的蜂窝状结构;热风干燥与真空干燥产品结构紧密;真空微波干燥产品细胞结构致密,密度较大。综合看来,变温压差膨化干燥产品品质优良且生产成本也较低,适宜于进行甘薯干燥加工的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9.
研究蒸、煮、烤、微波4种不同熟化方法对紫薯的色泽、营养成分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热处理熟化会造成紫薯花青素不同程度的损失,蒸、煮、烤、微波熟化后花青素的保留率分别为90.11%、63.54%、76.95%和88.10%;熟化后紫薯多酚含量均有所增加,分别为鲜薯的151.37%、106.38%、122.98%和147.14%;同时紫薯抗氧化能力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抗氧化活性大小依次为:蒸≈微波烤煮鲜薯。  相似文献   

20.
冯程程  于筠  王春玲 《食品工业科技》2020,41(6):244-249,253
为研究鲜切紫甘薯的褐变条件与机理,本文对不同贮藏温度下(4和12℃)的鲜切紫甘薯的褐变程度、褐变相关酶活力以及褐变底物酚类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贮藏组的鲜切紫甘薯褐变度始终显著高于4℃贮藏组(P<0.05)。贮藏期间,褐变重的鲜切紫甘薯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更高,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更多。2~8 d,不同贮藏温度下鲜切紫甘薯绿原酸和阿魏酸含量显著不同(P<0.05),因此推断褐变相关酶活性、膜脂过氧化程度以及酚类物质含量可能是引起鲜切紫甘薯褐变的关键因素。通过相关性分析,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是引起鲜切紫甘薯褐变的关键酶。绿原酸和阿魏酸是鲜切紫甘薯褐变的主要底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