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王晨  钟赛意  邹宇晓 《食品科学》2019,40(3):338-347
肠道菌群通过宿主与饮食交互作用在机体的脂质代谢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食物中广泛存在的膳食纤维及肠道菌群代谢的产物可选择性地改变肠道菌群组成,进而提高肠道短链脂肪酸水平、降低炎性因子表达水平、影响饥饿禁食诱导因子表达,从而改善机体的脂质代谢水平。膳食纤维这种通过改善肠道菌群组成来调节机体脂质代谢的生物活性作用,为预防和治疗脂质代谢紊乱等相关疾病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本文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对膳食纤维经肠道微生态途径调节脂质代谢的活性作用及其机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植物多糖与肠道微生物互作机制的研究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 植物多糖在调节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并与肠道微生态或稳态间存在相互作用, 进而可影响人体的健康状态; 植物多糖也成为了肠道微生物群、饮食和宿主代谢因果关系研究以及个性化营养策略建立的重点研究对象。本文主要对植物多糖对肠道菌群的调节机制、肠道菌群对植物多糖的降解利用机制、植物多糖与肠道菌群互作对代谢综合征的影响作用、基于植物多糖与肠道菌群互作的饮食干预策略进行了概述, 展望了植物多糖与肠道菌群互作作为完善精准膳食干预策略或生物医学理论基础研究的前景和发展方向, 以期为植物资源的开发和高值化利用提供一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肠道菌群作为机体微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人类的正常生理活动及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对肠道菌群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紊乱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食药用真菌作为一种独特的天然资源, 其主要活性物质—多糖类成分,因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受到国内外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多糖发挥各类生物活性与其调节肠道菌群之间的联系逐渐被揭示。因此,本文对近年来食药用真菌多糖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发挥各类生物活性进行综述,旨在为食药用真菌多糖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食药同源理念在我国有上千年的发展历史,现代研究发现从食药同源植物里提取的多糖成分能够影响肠道免疫和肠道微生态组成,从而发挥调控肠道稳态并改善机体病症的作用。随着植物多糖活性研究的深入,食药同源植物多糖的生物活性及其作用机制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根据理论研究利用食药同源植物多糖研发出有益于人体健康的食品及医药产品具有广阔前景。本文基于机体中肠道免疫与肠道菌群的关系,重点分析了食药同源植物多糖可通过保护肠道黏膜、抑制肠道内炎症因子、维持肠道菌群平衡、改善肠道菌群代谢产物,发挥修复肠道黏膜、改善肠道炎症、预防肠道肿瘤等多种作用;论述了食药同源植物多糖研究现状的不足之处;展望了食药同源植物多糖在食品行业、医药行业的应用前景,以期为该类多糖的研究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猴头菇多糖是从食药真菌猴头菇(Hericium erinaceus)的子实体、菌丝体或发酵培养液中提取的一类活性大分子。近年来,关于猴头菇多糖通过改变肠道菌群来调节免疫、缓解炎症性肠病、影响神经系统及代谢性疾病的研究日益增多。猴头菇多糖可通过促进肠道益生菌增殖、抑制致病菌生长、增加短链脂肪酸生成、增强肠道免疫及激活特定信号通路发挥健康促进作用。这些生物活性与猴头菇多糖的结构有关。该文总结了不同来源猴头菇多糖的结构特征及对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综述了猴头菇多糖通过调节肠道菌群促进健康的积极作用及可能机制,并列举了其在多领域的应用和开发前景,为猴头菇多糖调控肠道微生物稳态的深入探索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猴头菇多糖类益生元制剂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黑木耳及其多糖的降血脂作用和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以5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为试验对象,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对照组、黑木耳干预组和黑木耳多糖干预组,干预饲养6周。期间测量大鼠体重、摄食量、血清生化指标,并于解剖后收集肝脏、盲肠内容物及粪便进行病理学和肠道菌群分析。结果表明,黑木耳及其多糖的干预均能够显著降低高脂饮食大鼠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提高高密度脂蛋白含量,促进肝脏脂质代谢,减轻脂肪在高脂饮食大鼠肝脏内堆积,其中黑木耳的干预更为显著。黑木耳及其多糖的干预均显著增加了盲肠内短链脂肪酸的含量,推测可能通过上调副拟杆菌属和拟杆菌属等产短链脂肪酸菌群丰度来产生对机体有益的短链脂肪酸以促进血脂代谢。二者还显著提高了大鼠粪便菌群中紫红球菌科或非消化糖杆菌属丰度,显著下调了促炎菌普雷沃菌属丰度,缓解高脂饮食摄入造成的肝炎及其它炎症和疾病。黑木耳调节了与肥胖有关的瘤胃球菌科的丰度,可能是其对高脂血症预防效果更为显著的原因。本研究从调节肠道菌群方面阐明了黑木耳及黑木耳多糖降血脂作用的机理,为通过饮食干预调节肠道菌群,从而改善血脂代谢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7.
肠道微生态是人和动物体内最为复杂、最为主要的微生态系统。双歧杆菌是肠道微生态存在的一种益生菌,在防治肥胖、代谢综合征等多个疾病领域呈现出潜在应用前景,成为食品补充剂、保健食品等多个领域研究的热点。双歧杆菌能够通过调节饮食结构与能量摄入,肠道菌群微环境、微生物-肠-脑轴及肠道免疫等途径调控大鼠肠道菌群,保护肠道黏膜屏障,并能通过对碳水化合物利用途径、抵抗炎症应激途径、调节脂肪分解途径、基因途径、胆汁酸盐共沉淀与菌体同化胆固醇途径等调控脂质代谢,同时肠道菌群与脂质代谢之间具有双向调节作用。但双歧杆菌对肠道菌群、脂质代谢的效果,因应用领域、配方、添加数量而异,仍需要更深度控制研究和临床验证来确立配方、添加数量等。且应用于食品领域时,可能通过与宿主自身肠道菌群交流遗传物质途径,导致肠道耐药基因转移或耐药病原菌传播。本文就双歧杆菌调控大鼠肠道菌群及脂质代谢多种途径和机制进行综述,并对相关问题进行展望,以期为双歧杆菌相关领域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海藻多糖作为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膳食纤维,被用作益生元来改善慢性代谢性疾病,而肠道菌群是海藻多糖发挥功效的潜在靶点。肠道菌群在调控宿主的健康、营养、代谢和免疫稳态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多种海藻多糖不能被人体内消化酶降解,但可以被肠道菌群降解和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SCFAs),作为肠道微生物的能量来源,并通过调节菌群结构与宿主肠道稳态,影响肠道微生态环境。此外,SCFAs和肠道菌群的改变与代谢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海藻多糖与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以及对代谢综合征的影响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人体肠道菌群参与体内糖、脂等多种营养素的代谢,与多种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肠道菌群与Ⅱ型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程度也有很大关系,该文主要介绍了肠道菌群与Ⅱ型糖尿病的相关性,重点从膳食诱导、炎症因子、调控脂质代谢和食欲相关因子等方面阐述了肠道菌群对Ⅱ型糖尿病的调节机制,为Ⅱ型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提出了更为科学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灰树花是一种食、药兼用的蕈菌,含有多种对人类有益活性成分,其多糖是一种功能性多糖,具有独特的结构和多种生理活性,可以改善高热量饮食所造成的脂肪代谢异常,在调节脂肪代谢作用中具有毒性小、作用广和靶点多等特点。脂肪代谢紊乱是血液和组织中脂质及其代谢产物发生异常,由高脂饮食、缺乏运动以及代谢综合症等因素诱发其发生和发展,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脂肪代谢障碍会导致血脂异常、动脉硬化和肥胖等代谢相关疾病,严重影响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近年来,许多天然多糖可以作为益生元,通过调控关键基因的表达以及肠道微生物群来预防代谢紊乱。灰树花多糖可以作为功能性食品用于治疗或预防高脂血症、动脉硬化以及肥胖等疾病。该研究将从调节甘油三酯和脂肪酸、胆固醇以及肠道菌群结构等方面探讨灰树花多糖对脂肪代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羊肚菌是珍稀的药食两用真菌,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多糖是羊肚菌主要的大分子活性物质,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氧化和抗衰老等生物活性。本文主要从羊肚菌多糖提取纯化、多糖组成分析、生物活性和构效关系等方面论述羊肚菌多糖。为羊肚菌多糖进一步研究与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短链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s, SCFAs)作为肠道微生物的重要代谢产物,将宿主饮食与肠道微生物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有机地联系在一起。SCFAs是近年来微生物代谢产物与人体健康科研领域研究热点,SCFAs不仅作为肠道上皮细胞的重要能源物质,也是游离脂肪酸受体的天然配体,因此发挥着多种健康作用,如调节脂质代谢、免疫、炎症反应和食欲等。阐述了肠源性SCFAs前体物质的主要食物来源,详细探讨了参与SCFAs生成的肠道微生物及代谢途径,并提出了肠源性SCFAs的饮食调控策略。从化学结构上看,SCFAs是一类碳原子数小于7的挥发性有机酸,肠源性SCFAs主要包括乙酸、丙酸、丁酸,它们主要是由SCFAs前体物质在肠道菌群的酵解作用下转化生成。SCFAs前体物质的食物来源多种多样,不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是SCFAs的主要食物前体,包含抗性淀粉、非淀粉多糖、低聚糖等。肠道中的多种微生物能够通过不同代谢途径独立或者协同利用SCFAs前体物质产生SCFAs。补充富含SCFAs前体物质的食物,不仅能够影响肠源性SCFAs的含量,还可选择性地促进肠道中有益菌的生长,从质和量上维护肠道微生态稳态、直接或者间接地调节机体多种生理功能,促进人体健康功能。希望可为预防和治疗相关代谢和免疫疾病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多糖、肠道微生物与免疫之间的相互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糖具有免疫活性,也可调节肠道微生物菌群,而肠道微生物对宿主的多糖代谢与免疫功能起到重要作用,同时机体免疫又对肠道微生物产生影响。本文综述了多糖、肠道微生物与免疫之间相互影响的相关研究进展,为探究多糖、肠道微生物、免疫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及作用机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The gut microbiota appears critical in the metabolic health and anti-disease activity. In this review, we discuss three brown seaweed polysaccharides (alginate, laminarin, fucoidan) for their structural information, the digestive behaviour and the effects on gut microbiota. Bioactivities are associated with various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ike solubility, viscosity, hydration properties, molecular weight, monosaccharide composition, and so on. Brown seaweed polysaccharides can be completely utilised by microbes in the large bowel, and they can regulate the gut microbiota. The ultimate metabolite of these polysaccharides is mainly short-chain fatty acids, which are able to regulate the ecology of the gut microbiota by increasing the growth of beneficial bacteria and inhibiting the growth of some harmful bacteria. In addition, this article also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ructure and activity of modulating the gut microbiota. Results show that polysaccharides with low molecular weight are more conductive to modulate gut microbiota.  相似文献   

15.
Various dietary sulfated polysaccharides (SPs) have been isolated from seafoods, including edible seaweeds and marine animals, and their health effects such as antiobesity and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ies have attracted remarkable interest. Sulfate groups have been shown to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the bioactivities of these polysaccharides. Recent in vitro and in vivo studies have suggested that the biological effects of dietary SPs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modulation of the gut microbiota. Dietary SPs could regulate the gut microbiota structure and, accordingly, affect the production of bioactive microbial metabolites. Because of their differential chemical structures, dietary SPs may specifically affect the growth of certain gut microbiota and associated metabolite production, which may contribute to variable health effects. This review summarizes the latest findings on the types and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SPs,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processing techniques on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health effects of SPs, and the 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role of gut microbiota in the health effects of SPs. These findings might help in better understanding the mechanism of the health effects of SPs and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ir application as functional food.  相似文献   

16.
真菌多糖具有抗肿瘤、抗病毒、免疫调节、抗衰老、降血脂等多种功效,较高的食用、药用和商业价值,在生物学、医药学、食品科学等领域受到广泛关注.对微波和超声波在真菌多糖提取中的作用机理、应用及其影响因素等进行了阐述,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7.
研究低聚果糖对力竭运动所致脂质代谢紊乱的调节作用。采用Balb/c雄性小鼠,并将其随机分为3组,即正常组,力竭运动组和低聚果糖干预组。本研究采用小鼠转轮式疲劳仪力竭运动模型,力竭运动组和低聚果糖组小鼠给予力竭运动干预,而正常组保持静止。连续喂养16 d后,测定血清血脂指标并无菌收集小鼠粪便,进行肠道菌群的宏基因组分析。结果显示:力竭运动导致小鼠脂质代谢紊乱,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甘油三酯(TG)水平显著降低(p0.01)。同时,低聚果糖能显著改变力竭运动小鼠肠道菌群结构以及菌群功能。总之,低聚果糖可靶向调节肠道菌群结构,改善肠道菌群脂质代谢通路,调控脂肪酸氧化和脂质合成相关酶,进而缓解力竭运动导致的脂质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8.
食(药)用真菌多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食(药)用真菌是一大类有大型子实体的高等真菌,俗称蘑菇或蕈,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多种营养成分,如:真菌多糖、腺苷、黄酮、牛磺酸、有机酸等。20世纪70年代,日本学者率先证实了香菇多糖的抗肿瘤活性,从此食(药)用真菌多糖引起了生物学、医学、药物学、食品科学等领域的广泛关注,被称为"生物反应调节剂"。食(药)用真菌多糖由于其独特的生理活性,目前正成为国内国际众多学科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食(药)用真菌多糖的生物活性、构效关系、应用与开发前景等方面的内容,旨在为真菌多糖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