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油莎豆凝胶淀粉的理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与玉米淀粉和油莎豆淀粉相比较,系统研究了油莎豆凝胶粉的理化特性,包括:粘度的测定;热粗与冷糊的稳定性;不同PH值及电解质(NaCl)和非电解质(蔗糖)存在下的粘度曲线;凝胶强度;冻融稳定性。结果表明:油莎凝胶淀粉比天然淀粉具有优良的热糊与冷糊的稳定性,电解质(NaCl)和非电解质(蔗糖)的存在,对油莎豆凝胶淀粉的热糊与冷糊的稳定性基本上无影响。凝胶强度高,冻融稳定性好,尤其是耐酸能力强,可作为凝胶剂而广泛应用于各种食品加工体系。  相似文献   

2.
刘雷  陈丽娜  陈星 《粮油加工》2009,(11):40-42
以油莎豆为原料,研究利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油莎豆油脂的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了超声波辅助提取油莎豆油脂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提取油莎豆油脂工艺的最佳条件是超声温度60℃、料液比1∶18、超声时间20min,在此条件下油脂提取率高达92.57%。各因素对油莎豆油脂提取率的影响依次为超声温度、料液比和超声时间。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油莎豆淀粉的提取工艺。以淀粉提取率为指标,探讨料液比、浸泡时间、石灰水浓度对淀粉提取率的影响,并采用正交实验确定油莎豆淀粉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影响油莎豆淀粉提取率的因素主次顺序为:料液比>浸泡时间>石灰水浓度。最适宜的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4,浸泡时间4h,石灰水浓度0.5%,淀粉提取率为89.9%。  相似文献   

4.
以油莎豆为原料,采用浸泡工艺提取油莎豆淀粉,并对油莎豆淀粉的溶解度、膨胀度、透明度、沉降体积、老化值、冻融稳定性、蓝值、黏度、颗粒形貌等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莎豆淀粉具有典型的二段膨胀过程,属限制型膨胀淀粉。冻融稳定性和老化性优于玉米淀粉;蓝值显著高于马铃薯淀粉;沉降体积小,形成凝胶能力强;透明度、溶解度、膨胀度较低,淀粉起糊黏1度为75℃,在90℃时达到峰值黏度为1300mpa·s,油莎豆淀粉颗粒呈卵形或球形,表面光滑,粒径范围2~15μm。  相似文献   

5.
《粮食与油脂》2017,(12):29-33
研究了脱皮油莎豆压榨饼中提取淀粉的工艺条件以及所得淀粉的理化性质。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pH 10、浸泡时间70 min、料液比1∶6(g/m L)、浸泡温度20℃,该条件下压榨饼淀粉提取率为77.61%,淀粉含量77.54%。将油莎豆压榨饼淀粉与油莎豆原料淀粉和玉米淀粉进行理化性质对比发现:油莎豆压榨饼淀粉与油莎豆原料淀粉无较大差别,颗粒范围是2~18μm,具有相对光滑的表面结构且淀粉粒度均小于玉米淀粉。油莎豆压榨饼淀粉的凝胶质构特性(硬度、弹性、黏聚性、胶着性、咀嚼性和回复性)均明显优于传统玉米淀粉。  相似文献   

6.
以油莎豆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溶剂法提取油莎豆中的油脂,考察超声温度、超声时间、超声功率、料液比对提取率的影响,以油脂的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Box-Benhnken的中心组合设计原理及响应面分析法,确定超声波提取油莎豆油的较佳工艺为温度39℃,超声时间20.5 min,超声功率128W,料液比1∶10(m∶V),油莎豆油提取率达92.14%.  相似文献   

7.
采用油莎豆豆粕作为原料制备油莎豆淀粉,在110℃下对不同含水量(20%、25%、30%、35%)的油莎豆淀粉样品进行2 h的湿热改性处理。分析湿热处理对油莎豆淀粉理化性质、结构及体外消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湿热处理,油莎豆淀粉表面形貌发生明显变化,随着处理含水量的提高,油莎豆淀粉溶解度与膨润力呈现逐渐下降趋势,粒径大小和直链淀粉含量逐渐升高,体外消化率在HMT-25时最低,为78.45%。同时,湿热处理没有改变油莎豆淀粉原有的A型晶体结构,相对结晶度和糊化焓值(ΔH)的大小与处理的含水量呈负相关。湿热处理能够有效改变油莎豆淀粉结构和理化性质,提高其热稳定性,降低淀粉体外消化速率。  相似文献   

8.
丰年虫油的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丰年虫为原料,利用超声波辅助法进行提取,筛选提取丰年虫油的最佳溶剂,选择超声波功率、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4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L27(313)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提取丰年虫油的理想溶剂为乙酸乙酯,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波功率150W、料液比1:10(g/mL)、提取时间40min、提取温度60℃,在该条件下丰年虫的出油率可达84.83%。超声波辅助提取与溶剂法相比,有提取时间短、油脂品质较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以油莎豆淀粉为原料,用压热法、酶法和压热-酶法制备油莎豆抗性淀粉(分别记为A-CRS、E-CRS和AD-CRS),研究其结构特征和体外消化特性。结果表明,油莎豆淀粉颗粒光滑饱满,形状不一,而抗性淀粉的形态发生显著变化,结构不完整,外观粗糙。油莎豆淀粉为A型晶体结构,三种抗性淀粉为C+V型结构。与原淀粉相比,三种抗性淀粉的平均粒径增大,RS含量、结晶度和热稳定性均显著提高,而平均聚合度降低, 其中AD-CRS的结构最紧密,结晶度最高。体外模拟消化显示A-CRS、E-CRS和AD-CRS的消化速率均小于原淀粉,其血糖指数(GI)分别为39.86、39.84、39.83,属于低GI食品(GI<55)。综上所述,油莎豆抗性淀粉的结构较紧密,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消化能力和调控血糖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用响应面法优化了超声辅助酶提取油莎豆ACE(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抑制肽工艺,并通过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抑制实验选取了最佳辅助酶。结果表明,底物浓度3%、超声处理20 min、酶解温度45 ℃、加酶量5000 U/g、超声功率180 W、酶解3 h是超声波辅助酶法提取油莎豆ACE抑制肽的最佳工艺条件,最佳辅助酶-碱性蛋白酶,在此条件下ACE抑制率为74.16%。本研究为提取油莎豆ACE抑制肽提取了一定理论依据,为进一步研究油莎豆ACE抑制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为增加油橄榄叶多糖的开发利用价值,以油橄榄叶为实验材料,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油橄榄叶多糖(OLP)的提取工艺,高效凝胶渗透色谱-多角度激光光散射仪联用(HPGPC-MALLS)测定分子量,PMP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OLP的单糖组成,并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OLP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7.5g/mL,温度95℃,提取时间3.5 h,在此条件下OLP的得率为2.75%;OLP的重均分子量(Mw)为25.36 kDa,数均分子量(Mn)为19.32 kDa,多分散系数为1.313;OLP主要由葡萄糖(Glc)、半乳糖(Gal)和氨基半乳糖(GalN)组成,还含有鼠李糖(Rha)、阿拉伯糖(Ara)、木糖(Xyl)、甘露糖(Man)和氨基葡萄糖(GlcN)等单糖,各单糖的相对摩尔比为56.2:15.9:10.3:8.3:5.9:2.6:0.5:0.3;抗氧化活性实验结果发现,OLP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对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422、0.302和0.268 mg/mL。本研究所得油橄榄叶多糖的提取工...  相似文献   

12.
为考察发芽对油莎豆营养成分及油莎豆多糖体外抗氧化、降糖活性的影响,采用近红外光谱分析仪、氨基酸分析仪分析了发芽前后油莎豆淀粉、脂肪、蛋白质、纤维、灰分、氨基酸的含量,蒽酮硫酸法分析多糖含量;利用DPPH·、ABTS+·及总抗氧化能力评价油莎豆多糖抗氧化活性;采用PNPG法,以阿卡波糖作对照,分析油莎豆多糖体外降糖活性。结果表明,发芽对油莎豆各营养成分影响有一定差异,发芽后油莎豆的脂肪提高了8.22%,淀粉、蛋白质、纤维、灰分含量分别降低了11.75%、11.09%、10.31%和7.69%,氨基酸总量增加了8%;发芽后油莎豆多糖的得率增加了9.23%,同时发芽提高了油莎豆多糖的抗氧化、降糖作用等生物活性。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HPAEC-PAD)技术分析结果表明,发芽改变了油莎豆多糖的单糖组成比例,产生了更多的抗氧化活性较强的单糖(鼠李糖)。相关性分析表明,油莎豆发芽后强的抗氧化能力、降糖作用与高的多糖含量呈极显著相关性(P<0.01,r=0.985~0.997),研究为油莎豆的深加工和功能化产品的开发提供重要的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3.
膳食纤维(Dietary Fiber,DF)具有很多生理功能及突出的应用前景,而可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SDF)的生理特性要优于不溶性膳食纤维(Insoluble Dietary Fiber,IDF)。为提高油茶粕DF中SDF的得率,以SDF得率作为评价指标,采用超声辅助酶法,通过单因素实验对酶添加量、超声时间、超声功率、料液比四个因素进行研究,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响应面优化试验,并对得到的DF进行理化性质及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酶添加量0.2%、超声时间31 min、超声功率210 W、料液比1:23 g/mL,SDF得率为12.43%,此时IDF得率为68.39 %。油茶粕总膳食纤维(Total Dietary Fibre,TDF)的持水力为4.36 g/g、持油力为3.67 g/g、膨胀力为6.83 mL/g,胆固醇吸附率在pH2时为5.79 mg/g,pH7时为8.38 mg/g,葡萄糖吸附率为11.49 mg/g。通过结构表征的分析推测油茶粕TDF中含有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及糖类物质,TDF表面疏松多孔、凹凸不平,粒径为50.699 nm。本研究提高了SDF得率,证明油茶粕TDF具有较好的理化性质及结构,为提高油茶粕的附加价值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开发优质果胶资源,利用超声辅助柠檬酸法从百香果果皮中提取高酯果胶,采用单因素实验探讨了料液比、pH、提取时间、超声功率对果胶得率的影响,应用正交试验确定果胶的最优提取工艺,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提取过程中各因素对果胶得率的影响大小为:提取时间>料液比> pH >超声功率;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40...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黑木耳蛋白提取率,采用超声波-酶法提取黑木耳蛋白并对其在不同pH下的功能特性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结合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和Box-Behnken试验设计,确定超声波-酶法提取黑木耳蛋白最适提取工艺,并在不同pH下对所得蛋白功能特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黑木耳蛋白的最适提取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88(g/mL)、超声时间30.5 min、酶解pH8.5、酶解温度65.8 ℃,在该条件下,蛋白提取率为57.11%±0.12%。pH对黑木耳蛋白功能特性的影响显著。pH3.5时蛋白泡沫稳定性最好,达到74.90%;随pH增大(3.5~9.5),溶解性、起泡性、乳化性、乳化稳定性、持水性和吸油性显著提高(P<0.05),泡沫稳定性显著(P<0.05)下降。本研究结果为黑木耳蛋白的提取利用和综合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奇亚籽为原材料,利用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对奇亚籽胶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筛选。结果表明,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45(g/mL)、浸提温度90 ℃、pH8.2。对奇亚籽胶理化性质的研究结果表明,奇亚籽胶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能,其优异的持水/油、乳化、起泡等性质使其在肉制品、烘焙产品、乳制品等领域的应用前景较广。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西番莲果皮废弃物的利用率,以西番莲皮可溶性膳食纤维(Passion Peel Soluble Dietary Fiber,PSDF)得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分析料液比、酶解温度、超声功率、混合酶量(淀粉酶和木瓜蛋白酶比例为1:1)对PSDF得率的影响,结合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并对西番莲果皮粉(Passion Peel Flour,PPF)和PSDF的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超声辅助酶法提取PSDF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6 g/mL、酶解温度70℃、超声功率250 W、混合酶量0.6%,PSDF得率为14.82%。与PPF相比,PSDF溶胀性和持水力极显著增加了52.29%、19.66%(P<0.01);堆积密度显著下降了24.18%(P<0.05);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结合力分别增加了1.97%、8.4%(P>0.05);模拟胃环境(pH=2.0)和肠道环境(pH=7.0)的胆固醇吸附能力分别显著增加了16.15%、10.47%(P<0.05)。红外光谱表明,PPF和PSDF均具有典型的多糖特征吸收峰。  相似文献   

18.
以玉木耳为原料,考察液料比、超声功率、超声温度和超声时间对多糖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提取工艺条件,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多糖结构进行初步表征,并通过测定玉木耳多糖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能力、铁离子还原能力(FRAP 法)和氧自由基清除能力(ORAC 法)研究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法提取玉木耳多糖最优工艺为:液料比40∶1 mL/g,超声功率210 W,超声温度62 ℃,超声时间29 min,此工艺条件下玉木耳多糖的得率为7.43%;玉木耳多糖显示出多糖的典型特征吸收峰,是以β-糖苷键为主的吡喃型多糖;玉木耳多糖清除DPPH自由基IC50值为1.445 mg/mL,FRAP值和ORAC值分别为35.14±0.16 mmol Trolox g-1和0.627 mg Trolox mg-1,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可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应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响应面Box-Behnken分析法优化茶叶籽淀粉提取工艺,并对其理化性质和形态结构进行表征。以茶叶籽淀粉提取率为指标,考察超声功率、超声时间、液料比及超声温度对茶叶籽淀粉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曲面分析法确定茶叶籽淀粉提取工艺。结果表明茶叶籽淀粉最佳提取工艺为:茶叶籽粉处理量10 g、超声功率120 W、超声温度50℃,超声时间30 min、液料比6∶1(ml/g),在此条件下茶叶籽淀粉提取率达到98.28%,比传统的水提法提高了16.35%。在最优条件下提取的茶叶籽淀粉蛋白质含量为0.54%,灰分0.17%,溶解力22.19%,膨胀力40.75%;SEM图像表明,茶叶籽淀粉颗粒呈规则的球形,平均粒度大小为1718 nm;红外光谱分析发现,茶叶籽淀粉处于缔合状态的氢键较多。  相似文献   

20.
以龙爪粟为原料,利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实验和响应面分析法,对龙爪粟淀粉的提取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并进一步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等对龙爪粟淀粉的结构和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龙爪粟淀粉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6,酶解温度51.55℃,酶解时间4.23 h,pH 9.99,此条件下龙爪粟淀粉提取率为76.41%。龙爪粟淀粉颗粒较玉米淀粉小,平均粒径为7.7μm,属于C型淀粉晶型;其溶解度与膨胀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属于典型的二度膨胀淀粉;凝沉性及冻融稳定性较玉米淀粉差;龙爪粟淀粉的糊化起始温度及糊化焓变均显著高于玉米淀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