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CP7491色谱柱气相色谱法FID检测器测定土壤中石油烃(C10~C40)。用快速溶剂萃取仪,二氯甲烷-丙酮混合液(1+1)提取,经平行浓缩仪浓缩,弗罗里硅土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后,CP7491色谱柱分离FID检测器检测,可在15min内实现土壤中石油烃(C10~C40)含量的测定,外标法定量。石油烃(C10~C40)在曲线浓度范围0~9300mg/L相关系数大于0.9997,检出限2.2mg/kg,测定下限8.8mg/kg,样品加标77.5mg/kg回收率为88.6%,样品加标310mg/kg回收率为96.1%,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6.9%和0.9%。  相似文献   

2.
利用棒状薄层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TLC-FID)可实现对土壤样品中石油烃组分的分离测定。通过对一系列馏分油样品进行TLC-FID分析,发现该方法对沸点大于300℃的馏分具有较好的适用性,而低沸点馏分则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损失,样品损失主要发生在一次展开阶段。此外,结合TLC-FID分析结果和石油烃(C10~C40)总含量的测定结果,研究石油烃污染土壤在经不同量的过硫酸钠化学氧化处理后各类烃组分含量的变化,发现过硫酸钠主要作用于土壤中的饱和烃和芳烃,而对胶质和沥青质没有明显的脱除效果。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法对柴油抗磨剂中Na、K、Mg等9种元素含量的测定。采用煤油直接稀释进样的方法,确定最佳的测量条件,得出各个元素的检出限。通过重复性试验和加标回收试验,考察了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结果表明:各杂质元素含量在0~8 mg/kg时有较好的线性,相关系数均在0.999 0以上;分析柴油抗磨剂中杂质元素含量的最佳氧气流量为0.03 L/min;此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回收率在95%~105%之间。  相似文献   

4.
在小型固定流化床装置上考察了3种组成差异较大的C4催化裂解反应性能,以及催化剂性质对C4催化裂解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C4中烯烃的含量越高,转化率、乙烯和丙烯产率越高;催化剂具有更高的活性、更大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更高的酸量及较低的金属含量有利于C4烯烃的转化,并生成更多的乙烯和丙烯。在催化裂解过程中,只需考虑C4烯烃的转化及其对乙烯和丙烯的贡献。C4烯烃低聚生成的C8碳正离子先裂解生成1分子丙烯和1分子戊基碳正离子,戊基碳正离子与C4烯烃进一步发生低聚反应生成C9碳正离子或不再发生反应,使得产物的丙烯/乙烯摩尔比大于2。对C4进行预处理或开发其他反应与催化裂解耦合的新技术,能够有效提高C4的利用率以及乙烯和丙烯的产率。  相似文献   

5.
以1-癸烯为原料,采用AlCl_3-H_2O催化体系催化1-癸烯齐聚反应,考察催化剂体系中水与AlCl_3用量、AlCl_3粒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聚α-烯烃合成油(PAO)收率及黏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原料中水含量为80μg/g,用原料质量分数3%的AlCl_3,其中AlCl_3粒度为180μm,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3h,产品聚α-烯烃合成油收率达98%,黏度指数达150。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离子液体催化体系中1-癸烯齐聚制备聚α-烯烃合成油的反应,考察了离子液体中三氯化铝摩尔分数、反应条件对聚α-烯烃合成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三氯化铝摩尔分数大于0.57、温度低于60℃条件下,离子液体对1-癸烯齐聚反应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效果,合成油100℃下具有40 mm2/s以上的运动黏度;试验发现反应温度是影...  相似文献   

7.
用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BMIM][BF4])萃取脱除氧化柴油中的砜类化合物,考察了萃取时间、萃取温度、离子液体与氧化柴油体积比、萃取级数对[BMIM][BF4]离子液体萃取脱除砜类化合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直接萃取脱除柴油中的含硫化合物相比,[BMIM][BF4]对氧化柴油中的砜类含硫化合物表现出更佳的萃取性能。在萃取温度30℃、[BMIM][BF4]/氧化柴油体积比为0.5时,经[BMIM][BF4]萃取3次,氧化柴油的硫质量分数从125.1 μg/g 降至6.2 μg/g。与传统的萃取剂N,N-二甲基甲酰胺(DMF)相比,[BMIM][BF4]的萃取脱硫率略低,但柴油回收率较高,且柴油的性质基本未变。  相似文献   

8.
成功合成聚酰胺-胺型(PAMAM)树枝状镍催化剂(PAMAM-Cat)和PAMAM功能化接枝碳纳米管负载镍催化剂(CNT-PAMAM-Cat)。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光电子能谱等手段对2种催化剂进行表征,系统考察温度、助催化剂用量、压力、时间对其催化乙烯齐聚制备低碳α-烯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佳聚合条件(温度25℃、Al/Ni摩尔比500(PAMAM-Cat)和700(CNT-PAMAM-Cat)、压力0.7 MPa、时间0.5 h)下,2种催化剂表现出优异的乙烯齐聚反应活性(5.75×104和3.75×104 g/(mol Ni·h))和低碳α-烯烃选择性,CNT-PAMAM-Cat催化剂经过3次重复实验后的反应活性不变;基于灰色关联分析得出,压力是影响2种催化剂催化乙烯齐聚生成低碳α-烯烃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采用固定床反应器考察了HY分子筛、活性氧化铝以及活性白土3种不同载体,三氟甲烷磺酸、AlCl3等不同活性组分及添加量,反应温度对C10烯烃低聚反应的影响。选择浸渍法将质量分数5%AlCl3负载到活性白土上,制得C10烯烃低聚反应催化剂。吡啶红外光谱表征催化剂酸性,N2吸附-脱附分析催化剂比表面积和孔径,采用气相色谱分析产物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在体积空速6 h-1、反应温度190 ℃、反应压力1 MPa条件下进行反应,二聚产物收率为40.9%,三聚产物收率为21.7%。白土作为载体相比纯活性组分作催化剂提升了活性组分的利用率,减少污染,产物与催化剂更易分离,从而降低了催化剂分离的成本。  相似文献   

10.
利用热解参数S1(游离烃含量)对页岩油进行资源评价时存在轻烃和重烃损失的现象,导致计算资源量偏小。针对重烃损失,将相同泥页岩样品经抽提前、后热解实验所得的S2(热解含量)进行对比,二者之差即为S1损失的重烃含量。针对轻烃损失,基于未熟泥页岩样品Rock-Eval和PY-GC实验以及对原油进行的金管实验,根据化学动力学原理求取各动力学参数,结合Easy Ro模型计算出不同成熟度时生成的C6-13与C13+的比值,将此值作为烃源岩内残留的C6-13与C13+比值,并在经重烃恢复之后的S1基础上进行轻烃恢复。使用轻烃与重烃恢复前、后的S1作为页岩油资源评价参数,在资源量计算方面差别较大。以渤海湾盆地大民屯凹陷E2s4(2)段为例,其恢复前资源量为2.26×108t,恢复后资源量为6.47×108t,恢复后资源量为恢复前的2.86倍。因此在利用S1对页岩油进行资源评价时,对S1的轻烃和重烃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页岩含油性评价受限于游离烃蒸发损失的难题,并考虑页岩含油性评价目的和井场快速分析的需求,在结合井场低温密闭粉碎技术、改进传统岩石热解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岩石密闭热释方法定量评价岩石中游离烃含量的方法。对四川盆地侏罗系自流井组大安寨段页岩进行方法对比分析表明,岩石热解方法获得S0值为0.001~0.046 mg/g,S1值为0.165~4.648 mg/g,而密闭热释方法获得S0值为0.026~0.984 mg/g,S1值为0.113~5.989 mg/g;密闭热释方法获得的S1值与岩石热解方法获得的S1值基本相等,而S0值提高了1~2个数量级。通过改进升温程序,井场密闭热释方法分别获得不加热条件下、90℃以前、90~300℃时单位质量岩石中的烃含量,这不仅获得了更加丰富的含油性数据,而且缩短了检测周期,满足了井场快速分析的需求。结合泥浆气测、页岩地化参数、储层流体性质等参数,评价了研究井大安寨段页岩含油量“甜点”,为页岩油含...  相似文献   

12.
以兰州石油化工公司石蜡裂解α-烯烃(AO)为原料,以发烟硫酸为磺化剂,制备了α-烯基磺酸盐(AOS)。确定了最佳磺化工艺:n(S03):n(AO)=1.3:3,m(稀释剂):m(AO)=2:l,磺化温度≤6℃,考察了原料AO精制处理前后的主要组分含量,测定了AOS的质量指标,并考察了其使用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石蜡裂解AO为原料可以生产AOS,其产品与市售AOS(采用乙烯齐聚α-烯烃合成)相比较,色泽深、未磺化物含量高,但产品具有与市售AOS相当的溶液表面张力,且发泡性能优于市售AOS。  相似文献   

13.
原油裂解气与干酪根裂解气差异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取自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的一块湖相未成熟I型烃源岩,应用分步裂解生烃、抽提与族组分分离、配分的实验方法,获得了同一母质来源的合成油(S-油)和似干酪根(P-干酪根)样品.应用黄金管限定体系,对2个样品进行生烃热模拟实验,测定2类热解气体的成分与碳同位素值.研究结果表明,2类气体性质明显不同.与P-干酪根相比,S-油裂解气具有以下特点:在裂解早期阶段,C2-C5重烃含量高,湿度大;C1-C3气体碳同位素轻,两者差值最大可达10‰(C1),14‰(C2)和9‰(C3);(δ13C2-δ13C3)值较大,受成熟度影响大.在实验条件下获得的(δ13C2-δ13C3)-δ13C1和(δ13C2-δ13 C3)-ln(C2/C3)图解能有效区分这2类裂解气.本研究成果为地质条件下原油裂解气与干酪根裂解气的判别提供了理论指南.   相似文献   

14.
为准确测定硫酸样品中微量硒含量,建立了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HG-AFS)测定硫酸样品中微量硒含量的方法。样品经HCl消解后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外标法定量。方法在0.03~100.0μg/L范围内线性回归方程为IF=106.971×C-32.542,线性相关系数R2=0.9995。方法最小检出限为0.01μg/L,方法加标回收率为94.0%~108.4%,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5.0%。采用该法对20份浓硫酸委托样品中微量硒进行测定,结果硫酸样品中硒含量为0.332~2.576 mg/kg。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检出限低,适用于硫产品中微量硒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5.
页岩油资源评价过程中,常用热解参数S1(游离烃含量)与氯仿沥青“A”含量反映含油性。但由于实验流程的原因,所测得的S1存在着轻烃、重烃的损失,氯仿沥青“A”含量存在着轻烃损失。为了更准确地对页岩油资源进行定量评价,通过对松辽盆地北部青山口组泥页岩有机质成烃动力学研究以及对样品抽提前、后的热解参数进行对比,对氯仿沥青“A”含量进行轻烃补偿校正,对S1进行轻烃、重烃补偿校正,以获得泥页岩总含油率参数。结果表明,松辽盆地北部青山口组泥页岩校正后S1约为校正前S1平均值的4.2倍,校正后氯仿沥青“A”含量约为校正前氯仿沥青“A”含量平均值的1.2倍。校正前S1仅为氯仿沥青“A”含量的0.28倍,校正后S1与氯仿沥青“A”含量基本相同。可见在页岩油的资源评价过程中,对S1与氯仿沥青“A”含量的补偿校正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FRIPP)创新开发了双参数控制热氧化工艺技术,控制有机物浓度控制小于爆炸下限的25%、氧体积分数控制小于6%(氮气稀释)或8%(烟气稀释)。列举了两个应用实例,应用NDPC-CO(氮气双参数控制催化氧化)工艺技术处理苯、甲苯、二甲苯等储罐和含油污水池废气,入口废气氧体积分数小于6%,总烃浓度小于爆炸下限的25%,出口净化气总烃质量浓度小于15 mg/m~3,苯、甲苯的质量浓度小于1 mg/m~3、二甲苯的质量浓度小于3 mg/m~3。应用FDPC-CO(烟气双参数控制催化氧化)工艺技术处理含油污水池废气和重整催化剂再生烟气,控制进口废气有机物浓度小于爆炸下限的15%、氧体积分数基本小于8%,出口净化气苯、甲苯、二甲苯浓度低于检出限,非甲烷总烃的质量浓度大多小于30 mg/m~3,符合GB 31570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7.
针对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西南部烃源岩层系多、非均质性较强等特点,开展了烃源岩干酪根显微组分、元素分析、岩石热解、气相色谱等地球化学分析测试,在沉积相的约束下对比了ΔlogR系列方法、多元回归法、BP神经网络法预测有机质丰度参数的优劣,优选BP神经网络法进行烃源岩总有机碳含量、裂解烃含量的单井预测,进而计算得到氢指数预测曲线,结合总有机碳含量进行有机相分析,定量刻画各层系烃源岩的有机相,分析烃源岩的优劣和展布特征。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法的预测精度相对较高,东营组二段下亚段烃源岩主要为Ⅱ2型干酪根,氢指数为125~400 mg/g,总有机碳含量基本小于3%,其有机相主要为BC相、C相和CD相;东营组三段烃源岩主要为Ⅱ1—Ⅱ2型干酪根,沙河街组沙一二段、沙三段烃源岩主要为Ⅰ—Ⅱ1型干酪根,这三套烃源岩的氢指数为250~650 mg/g,总有机碳含量为3%左右或大于3%,其有机相主要为B相、BC相和C相。沙河街组优质烃源岩主要发育于研究区中南部,是下一步勘探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8.
柴西原油正构烷烃分布多呈偶奇优势(CPI<1),而烃源岩样品则多呈奇偶优势分布,只有少数呈偶奇优势分布。从正构烷烃分布模式出发,结合单体烃碳同位素分析,对柴西原油和烃源岩进行对比,以确定柴西原油形成的主力烃源岩。研究表明,柴西深层主力烃源层为E23,次要烃源层为E1+2和N31;浅层主力烃源层为N1,次要烃源层为N2。从生烃性能角度看,正构烷烃分布呈偶奇优势的烃源岩样品,其有机碳、氯仿沥青"A"、总烃含量、转化系数等都比呈奇偶优势分布的样品高,生烃性能较好,应为柴西主力烃源岩。   相似文献   

19.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油品中的共轭二烯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亚贤  张龙   《石油化工》1999,28(10):326
在化学反应- 气相色谱法联合测定含烯汽油中共轭二烯烃质量分数的基础上,建立了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油品中的共轭二烯烃的含量。用化学反应- 气相色谱法测定用作标准油样的共轭二烯烃的质量分数。在共轭二烯烃最大吸收波长236 nm 处绘制该标准油样的ΔA- c 标准工作曲线(ΔA 为油样吸光度与油样化学反应后吸光度之差,以消除芳烃干扰) 。测定未知油样的ΔA 后,可在标准工作曲线上得到共轭二烯烃的质量浓度,由此,计算出测试样品中共轭二烯烃的质量分数。该方法分析一次只需40 min ,比化学反应- 气相色谱法少20 min ,是UOP- 326 法分析时间的1/10 。  相似文献   

20.
选择盐酸作为消解液并利用微波消解法处理催化裂化烟气硫转移剂样品,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样品中铈的含量。建立了微波消解前处理样品,ICP-AES法测定催化裂化硫转移剂中铈含量的方法。考察了消解液种类、配比以及消解温度对消解效果的影响,优化了微波消解程序,考察了ICP-AES分析过程中的元素间干扰,确定了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性。结果表明:采用12 mL 36%~38%体积浓度的盐酸可使0.05g样品完全消解, ICP-AES测量溶液中铈含量的方法检出限为0.01 mg/L,标准曲线线性范围为0.01 mg/L~10 mg/L,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95,测定结果相对标准偏差(测定6次)小于4%,方法加标回收率在93.1%~101%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