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研究制备山楂黄酮纳米微胶囊的最佳工艺并揭示其理化特性和体外消化性质,探索山楂黄酮高值化利用新途径。以山楂黄酮为芯材、壳聚糖为壁材,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山楂黄酮纳米微胶囊,应用单因素和响应面法优化山楂黄酮纳米微胶囊制备工艺,并分析其理化性质、体外模拟胃肠消化特性。结果表明:山楂黄酮纳米微胶囊最佳的制备工艺为壳聚糖浓度2.5 mg/mL、多聚磷酸钠浓度1.5 mg/mL、山楂黄酮浓度0.048 mg/mL;在此条件下,微胶囊的平均包埋率为91.722%,山楂黄酮纳米微胶囊形态完整、表面光滑、结构致密;微胶囊水分含量为2.195%,溶解度为75.24%,平均粒径0.515 μm;体外释放试验表明6 h 后微胶囊在胃液中累计释放率为14.38%,18 h 肠液中累计释放率达到84.83%,微胶囊在模拟肠液中释放性能优于模拟胃液。  相似文献   

2.
以红树莓籽黄酮为芯材,明胶和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壁材,通过单因素及响应面试验优化复凝聚法制备红树莓籽黄酮微胶囊工艺,并对黄酮微胶囊化前后理化性质和体外胃肠消化释放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黄酮微胶囊最佳制备工艺:芯壁比1:4.6(w:w)、壁材浓度1%、反应温度46 ℃,此条件下黄酮包埋率92.38%,水分含量5.26%、休止角31.3 °、溶解度91.54%、粒径546 nm、玻璃化转变温度145.75 ℃,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稳定性。模拟胃消化2.5 h,黄酮包埋前后释放量分别为77.31和21.88 mg/g;肠消化3.0 h,黄酮包埋前后释放量分别为158.48和112.51 mg/g,表明黄酮微胶囊可提高黄酮稳定性和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3.
玉米须黄酮微胶囊制备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制备玉米须黄酮的微胶囊,以提高玉米须黄酮的稳定性。实验以β-环糊精为壁材,研究了研磨法制备微胶囊工艺中不同因素对玉米须黄酮微胶囊化包埋率及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研磨法制备微胶囊,芯材与壁材的最佳配比为1:14,研磨最佳时间为35min,β-环糊精的最佳浓度为10%,微胶囊化的最佳温度为48℃。在此条件下,产品微胶囊化效率达到85.6%。  相似文献   

4.
田龙 《食品科技》2024,(2):250-254
为开发一种制备薏米黄酮微胶囊的新工艺,以获得稳定的黄酮天然产物,利用β-环糊精对薏米黄酮进行分子包埋。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方法优化薏米黄酮微胶囊的最佳制备条件。结果表明,薏米黄酮微胶囊制备最佳工艺参数为:芯壁质量比1:2.4、搅拌时间41 min、壁材浓度10.0%(w/V),该条件下的包埋率为53.8%。此微胶囊较为稳定,且在模拟胃液中释放特性良好。  相似文献   

5.
通过制备洋葱皮黄酮微胶囊,以提高洋葱皮黄酮的稳定性。实验以β-环糊精为壁材,研究了分子包埋法制备微胶囊工艺中不同因素对微胶囊化包埋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芯材与壁材的最佳配比为1∶11.49,搅拌时间60.6min,搅拌温度61℃。在此条件下,产品微胶囊化效率达到41.26%。  相似文献   

6.
通过制备洋葱皮黄酮微胶囊,以提高洋葱皮黄酮的稳定性。实验以β-环糊精为壁材,研究了分子包埋法制备微胶囊工艺中不同因素对微胶囊化包埋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芯材与壁材的最佳配比为1∶11.49,搅拌时间60.6min,搅拌温度61℃。在此条件下,产品微胶囊化效率达到41.26%。   相似文献   

7.
以红枣黄酮为芯材,β-环糊精为壁材,采用分子包埋法制备红枣黄酮微胶囊。研究β-环糊精的浓度,芯材和壁材的配比,搅拌时间以及搅拌温度4个因素对红枣黄酮微胶囊包埋率的影响,最终利用正交试验来确定其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包埋法制备红枣黄酮微胶囊的最佳工艺为:芯材与壁材的配比为1∶1.5(质量比),搅拌时间为50 min,β-环糊精浓度为14%,搅拌温度为30℃,经试验验证包埋率可达到45.2%。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山茱萸黄酮的稳定性和生物活性,应用喷雾干燥法,以乳清分离蛋白和阿拉伯胶作为壁材制备山茱萸黄酮微胶囊,以山茱萸黄酮包埋率为评价指标优化包埋工艺,并对微胶囊颗粒理化特性、热力学行为、微观形态、结构进行综合分析。优化得到的山茱萸黄酮微胶囊包埋工艺为:壁材质量分数9.34%、壁材添加物比例[m(WPI)∶m(GA)]1.07∶1、芯壁体积比1∶10、进料温度170℃、pH 3。在此条件下制备的山茱萸黄酮微胶囊呈现球形,表面光滑且结构完整,其包埋率可达到90.34%,平均粒径为23μm。差示扫描量热仪测示结果显示,微胶囊粉末具有良好热性能,可在室温贮藏。微胶囊红外、荧光以及紫外光谱分析表明,山茱萸黄酮完整地封装在胶囊内,保证其生物活性,同时具有良好感官价值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潘明  王世宽  郭脉玺  刘璐 《食品科学》2009,30(12):94-97
目的:探讨冷冻干燥法制备鼠曲草黄酮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黄原胶和β- 环状糊精作为鼠曲草黄酮微胶囊壁材,通过冷冻干燥进行微胶囊化。结果:选用黄原胶和β- 环状糊精(1:15,m/m) 作为鼠曲草黄酮的微胶囊壁材,芯材与壁材的配比为1:10(m/m)时,能达到较好的微胶囊化效果;最佳冷冻干燥工艺条件为:冷凝器温度- 40℃,物料厚度8mm,搁板温度40℃。结论:得到的产品微胶囊化效率达90% 以上,包埋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蒋红  邹峥嵘 《食品科学》2009,30(22):101-103
目的:研究鄱阳湖野生藜蒿中黄酮苷类化合物的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方法:采用超声辅助溶剂提取法提取藜蒿中的化学成分;采用聚酰胺柱层析法分离藜蒿中的黄酮苷元和黄酮苷类化合物;采用凝胶柱色谱法分离纯化藜蒿中的黄酮苷类单体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特征鉴定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结果:藜蒿提取物中的黄酮苷元和黄酮苷类化合物得到较好的分离,同时分离并坚定了两个黄酮苷类的单体化合物——柯依利素-7-O- β-D- 葡萄糖苷和槲皮素-3-O- β-D- 木糖苷。结论:采用微波辅助溶剂提取结合聚酰胺柱层析可以充分提取并有效分离藜蒿提取物中的黄酮苷元和黄酮苷类化合物,采用凝胶柱色谱分离法可以分离制备藜蒿黄酮苷类单体化合物。  相似文献   

11.
山核桃油微胶囊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复凝聚法和分子包埋法对山核桃油微胶囊的制备进行了研究。在复凝聚法中,最佳条件是:海藻酸钠质量分数为2.5%,壳聚糖质量分数为2.0%,氯化钙质量分数为3.0%,壁材:心材比例为1:2,pH为5.0。在此条件下微胶囊的包埋率为97.74%。在分子包埋法中,最佳条件是:超声时间20min,壁材与心材比例为1:8,超声温度为40℃,超声功率为320W。在此条件下微胶囊的效率为66.01%。  相似文献   

12.
《食品工业科技》2013,(06):275-279
以大蒜、花椒、生姜、丁香四种复配精油为芯材,β-环糊精为壁材,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微胶囊制备工艺为:M精油∶Mβ-环糊精=1∶10,M精油∶M乙醇=1∶10,包合温度50℃,包合时间1h。用Avrami’s公式和一级动力学对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释放性能进行对比研究,建立微胶囊产品在20℃条件下的释放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3.
以明胶和CMC(羧甲基纤维素)为壁材,采用复凝聚法制备黄酮类化合物微胶囊。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影响制备黄酮类化合物微胶囊主要因素,经实验确定最优工艺条件为:壁材浓度1.5%、明胶∶CMC为8∶1、芯壁比1∶5、复凝聚pH值4.6、复凝聚温度40℃;在此条件下,黄酮类化合物微胶囊平均包埋率可达78.2%。  相似文献   

14.
选用HI-CAP、CAPSUL和CAPSUL TA三种OSA变性淀粉与蔗糖和麦芽糊精1:1:1的复配溶液为壁材,以薄荷香型烟用香精为芯材,采用喷雾干燥工艺制备薄荷香型烟用微胶囊;并采用顶空制粒工艺,制成颗粒应用到卷烟中。应用SEM扫描电镜和热重分析对微胶囊产品进行了表征,并测试了微胶囊颗粒的包埋率、储存稳定性与释放特性。结果表明:利用OSA变性淀粉作为壁材所制备的微胶囊颗粒具有连续、致密的结构。其中,使用CAPSUL变性淀粉包埋的微胶囊颗粒包埋率更高,达到了95.26%,其对薄荷香精保留和延长时间的效果优于HI-CAP和CAPSUL TA变性淀粉,储存30 d后薄荷油保留率在92.76%,在保温温度为80 ℃条件下,薄荷醇释放率达到51%。应用到卷烟中可以提高薄荷香型特征烟用香精的释香时间,改善卷烟感官质量。  相似文献   

15.
以菠萝粉为芯材,阿拉伯胶和麦芽糊精为壁材,菠萝粉中总胡萝卜素的包埋率和Vc保留率为主要考察指标,通过乳化、均质、喷雾干燥等工艺,制备菠萝粉微胶囊,探讨喷雾干燥法制备菠萝粉微胶囊的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的工艺条件为:进风温度180℃,壁芯比8:50,壁材内部的配比(阿拉伯胶/麦芽糊精)1:12,入料流量15mL/min,所得微胶囊产品的包埋率为89.01%。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黑枸杞花青素的稳定性,对其进行微胶囊化,同时采用包埋率、DPPH清除活性、花青素含量和水分活度为评价指标对微胶囊喷雾干燥工艺进行优化。并对微胶囊的理化性质进行分析,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对微胶囊化颗粒的结构、结晶度、表面形貌和热性能进行了综合研究。研究发现微胶囊的最佳制备工艺为:壁材浓度6%、温度157℃、进样泵速6%。在该工艺条件下,黑枸杞花青素微胶囊的包埋率为93.4%、DPPH清除率为45.41%、花青素含量为63.04 mg/L、水分活度为0.49。微胶囊中芯材与壁材包埋成功并形成了淀粉-花青素-明胶聚合体,呈圆球形,无裂纹或孔洞,热稳定性提高。微胶囊化是一种提高花青素稳定性的有效技术,为花青素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蒋毅  严成  刘雪婷  付秀珍  黄欢  范国刚 《食品工业科技》2020,41(16):150-155,162
利用魔芋胶和阿拉伯胶作复配壁材;用橄榄油作微胶囊芯材;应用乳液聚合-冷冻干燥技术制备橄榄油微胶囊。采用响应面实验设计,以微胶囊包埋率、产率和芯材载量为评价指标,通过模糊变换,建立模糊综合评价体系,优化橄榄油微胶囊包埋工艺。实验结果表明:橄榄油微胶囊最佳工艺参数为:壁材中魔芋胶含量74%、阿拉伯胶含量26%、乳化温度40℃、壁芯比5.7:1。在此条件下得到的橄榄油微胶囊包埋率为64.8%,载量为13.3%,产率为94.0%。橄榄油微胶囊在电镜下呈颗粒均匀、较为饱满的近似球形,粒径0.2~0.3 μm。橄榄油微胶囊化可提高其利用率和储存稳定性,同时可扩大橄榄油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8.
杨平  霍瑞亭 《纺织学报》2013,34(4):94-97
本文以纳米二氧化钛(TiO2)为芯材,明胶和阿拉伯胶为壁材,研究复凝聚法制备TiO2微胶囊的工艺。以微胶囊的平均粒径、包埋率和粒径分布方差作为评价工艺优劣的指标,利用正交试验法研究反应溶液pH值、反应温度、搅拌速率和壁材质量分数对微胶囊成囊效果的影响。通过优化工艺,获得最佳的工艺参数:溶液pH值为4.2、壁材质量分数为2%、反应温度50℃、搅拌转速为750r?min-1,在上述条件下,所得微胶囊平均粒径为90.1μm,包埋率超过86.2%,粒径分布方差1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