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9个品种干辣椒的品质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朝天椒、线椒和角椒3种类型干椒品质差异,对9个特色品种干辣椒(内黄新一代、花溪党武椒和丘北椒三份朝天椒,大方皱椒、沙湾线椒、陕西秦椒和甘谷线椒四份线椒,托县红辣椒和益都红辣椒两份角椒)结构特征值(籽和肉含量)和9项品质指标(粗纤维、糖、脂肪、蛋白质、水分、灰分、类胡萝卜素、辣椒碱类物质和挥发性物质)进行了检测,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进行干辣椒综合品质评价。结果表明:籽、肉干基占比分别为21%~47%和52%~79%,主要成分为粗纤维、糖、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分别为35%~46%、11%~28%、13%~19%和14%~18%。还原糖占总糖77%~99%;含19~27种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80%以上,其中亚油酸为61%~73%;类胡萝卜素含量为73~458 mg/100 g,以辣椒红素为主(37~221 mg/100 g);辣椒碱类物质含量18~206 mg/100 g;共检出11类挥发性物质,总含量1.12~7.65 mg/100 g。主成分分析将9项品质指标简化为3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5.29%,反映了干辣椒品质绝大部分信息。9个品种干辣椒可聚为2类,3个品种的朝天椒为一类、4个品种线椒和2个品种角椒为一类。综合结构特征值及其与品质指标相关性分析发现:籽含量高的朝天椒脂肪、粗纤维和挥发性物质含量高,粗纤维、脂肪含量与籽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角椒和线椒果肉含量高,总糖含量高,且总糖与果肉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朝天椒是制粉和火锅底料等的优质原料,角椒适宜作制酱原料,线椒类胡萝卜素含量高,可作增色调味和色素提取等的原料,本研究结果可为9个品种干辣椒品质评价及加工辣椒品种选择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博辣天剑朝天椒、皱线1号线椒和陶岭三味辣椒株系熟果的品质指标包括果形指数、果肉厚度、果腔大小、色度(L*值、a*值、b*值)、物性指标(硬度、咀嚼性、内聚性、弹性、胶着性)、还原糖、蔗糖、总糖、总酸、可溶性固形物、固酸比、氨基酸态氮进行比较分析,并对上述18项品质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通过主成分分析和主成分因子分析,得出3种辣椒排名依次为博辣天剑朝天椒、皱线1号线椒和陶岭三味辣椒。聚类分析将辣椒的品质指标分为2类。其中,硬度单独聚为一类,而其余17项指标聚为一类。通过18项指标综合分析来看,博辣天剑朝天椒株系综合品质较好,其果肉厚度、硬度、咀嚼性、弹性等方面要优于皱线1号线椒和陶岭三味辣椒。从整体来看,博辣天剑朝天椒可作为较理想的加工型辣椒株系进行推广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对8种不同产地和品种线条辣椒的辣椒红素、辣椒素和挥发性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同品种不同产地的辣椒中,四川剑阁二荆条的辣椒素和β-紫罗兰酮含量高于贵州黔西二荆条,但辣椒红素和苯乙醛较低;甘肃美国红的挥发性组分含量高于内蒙古美国红,但辣椒红素较低。相同产地不同品种辣椒中,贵州新种二荆条与黔西二荆条相比,其挥发性组分种类增加了15种,但含量降低了10.54%。在内蒙古的4种辣椒中,金塔椒的辣椒素含量最高为(0.225±0.004)g/kg,千斤红的挥发性组分最丰富为(98.55±22.10)μg/g,美国红的辣椒红素含量最高为(66.843±0.977)g/kg且与其它辣椒的风味轮廓差异较大。主成分分析表明,产地对美国红类辣椒的辣椒红素和香味组分影响更为显著,而品种是二荆条类的辣椒素和香味组分的主要影响因素。综合认为二荆条类辣椒更适合生产高辣度的豆瓣,美国红类则更适合生产色泽红亮的豆瓣,而风味的多样性可以由多种辣椒的复配实现。  相似文献   

4.
研究超临界CO2萃取法中各因素对辣椒中辣椒油树脂、辣椒素、辣椒红素提取效果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L16(45)方法,以辣椒油树脂得率、辣椒红素色值、辣椒素含量为指标,确定超临界CO2萃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同时研究整粒粉碎细度对辣椒中各成分提取效果的影响,并对不同产地辣椒品种提取辣椒油树脂的品质和得率进行比较。结果:超临界CO2萃取辣椒中多种有效成分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过筛孔径4 mm的整粒辣椒粉,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4 h,夹带剂乙醇质量分数10%,乙醇体积分数95%;此条件下供试辣椒品种中,重庆石柱朝天椒提取的辣椒油树脂得率较高6.7%,香辣味很好,辣椒红素色值E460=26.9,辣椒素含量8.54%,其次是贵州小米辣及河南洛阳新一代辣椒品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新疆主栽辣椒品种的品质差异,并进行干椒样品间的品质综合评价。方法 本研究对25 种新疆主栽辣椒的表型特征和营养指标进行测定,针对品质指标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并对供试样品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各品种辣椒品质指标之间差异明显,不同品种辣椒制干适性存在区别。通过主成分分析可选取4 个主成分代表25 种辣椒的12 个品质指标,且累计贡献率达到82.275%,较全面地表达辣椒品质的综合信息;通过聚类分析将所有样品分为4 类,与样品的谱系关系基本一致。在25 种样品中筛选出综合排名较高的品种为“线椒10号”“长线1号”、“聚源5号”,制干后营养品质较高且色泽较好。同时高得分品种的品质进行分析,可将果形指数、可溶性糖含量、ASTA色度及蛋白质含量作为干制辣椒品质分析的重要指标。结论 该研究为辣椒干制加工适宜性原料筛选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辣椒加工制品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位杰  蒋媛  林彩霞 《食品科学》2018,39(11):69-74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库尔勒香梨及其芽变和杂交的13 个品种(系)果实的主要品质性状 (单果质量、果肉硬度、果形指数、心果比、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石细胞含量、 VC含量、糖酸比、汁液含量)进行了分析,以简化库尔勒香梨及其芽变和杂交品种(系)果实品质的评价指 标。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系)的果实品质存在明显差异,果实石细胞含量和单果质量的变异系数较大,果实汁 液含量变异系数较小,部分品质性状之间存在简单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提取出5 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为 88.964 5%,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概括这些性状的总体信息量;依据不同品种(系)的主成分得分,筛选出的5 个代 表性的品种(系)分别为84-1-1、84-1-15、新梨9号、新梨8号、84-4-72。经聚类分析,可将库尔勒香梨及其芽变和 杂交品种(系)果实品质评价指标简化为单果质量、果形指数、石细胞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汁液含量5 个主 要指标。综合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可以简化库尔勒香梨及其芽变和杂交品种(系)果实品质的评价指 标,有助于库尔勒香梨优良果实性状品种的评价与筛选。  相似文献   

7.
为评价贵州5种代表性品种辣椒风味品质,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coupled with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联用技术,通过主成分分析对5种贵州典型干辣椒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5种辣椒共检出62种挥发性风味物质组分,其中,朝天椒有23种、米椒有33种、平板椒有29种、皱椒有36种、线椒有31种。主要分为烃类、酯类、醛类、醇类、酮类、吡嗪类、其他类化合物。对7类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建立香气品质评价模型,并通过主成分载荷图以及主成分得分图,得出线椒的风味最好,其次是平板椒、朝天椒、皱椒,均优于米椒。不同品种辣椒的香气品质分析结果为企业加工、筛选原料提供相关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贵州主栽辣椒的品质差异,并进行样品品质综合性评价。方法 对25种贵州主栽辣椒的营养指标进行测定,针对品质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 25种辣椒果实的含水量、辣椒红素、还原糖、总氨基酸、粗脂肪、粗纤维、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53 g/g、56.68μg/g、11.08 mg/g、34.86μmol/g、14.95%、22.41%、2.20 g/kg、1.11 g/kg。各个品质在不同材料间的差异明显,其中以二氢辣椒素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达70.24%,最小的为粗纤维,只有13.19%。通过隶属函数分析可知,综合品质最优的品种为黔椒11号。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辣椒红素与还原糖、总氨基酸显著负相关(P<0.05),与辣椒素、二氢辣椒素显著正相关(P<0.05);还原糖与总氨基酸、辣椒素显著负相关(P<0.05),与粗脂肪、粗纤维、二氢辣椒素显著正相关(P<0.05);总氨基酸与粗脂肪、含水量、辣椒素、二氢辣椒素显著正相关(P<0.05);粗纤维与辣椒素显著正相关(P<0.05)。通过聚类分析将所有样品分为4类。第1...  相似文献   

9.
研究云南不同品种辣椒活性成分的差异,能够明确其加工适应性特征,满足加工需求。方法 以49份云南辣椒材料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辣椒材料中总黄酮、总酚、总生物碱、总皂苷、维生素C、降二氢辣椒碱、辣椒碱和二氢辣椒碱的含量,利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法与聚类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主成分分析将8项品质指标综合为3个主成分(Y1、Y2、Y3),其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1.774 %,并建立综合评价模型: F=0.61Y1+0.2Y2+0.18Y3。经综合评价,得分前3位的辣椒品种分别是49号(小米辣,小米辣),35号(川优19,干椒)、43号(晶翠,小米辣),具有较高的综合加工适应性。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可将49份云南辣椒材料分为3类。其中35号辣椒(川优19干椒)、43号辣椒(晶翠小米辣)辣椒、48号辣椒(红油辣)聚为一类,可用于提取辣椒碱、辣椒油树脂等产品。49号辣椒(小米辣,小米辣)为云南本土调味品企业泡制加工用小米辣,被单独聚为一类,综合得分最高,综合加工适应性最佳。结论该研究通过对云南辣椒的总黄酮、总酚、总生物碱、总皂苷、维生素C、降二氢辣椒碱、辣椒碱和二氢辣椒碱等活性成分进行分析与测定,辣椒活性成分的差异会影响辣椒加工产品的品质,因此活性成分可以作为评价辣椒精深加工适用性的指标。采用主成分与聚类分析作为评价辣椒加工适用性的统计学分析手段,能够有效区分不同辣椒品种的活性特征,对进一步开发云南地区辣椒资源、评价云南辣椒的加工适用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对贵州地区5个名优辣椒品种的品质及其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并对果实进行质地分析。5种辣椒的品质成分呈现品种和地区差异性,黄平线椒的水分、粗蛋白及总多酚含量相对较高,百宜平面椒总灰分、可溶性糖、还原糖及还原型VC含量最高,花溪党武辣椒粗纤维及辣椒红素含量最高,大方皱椒总酸、总辣椒碱含量最高。辣椒果实的各质地参数表明,百宜平面椒的硬度、回复性相对最大,黄平线椒的内聚性、黏着性及咀嚼性最高,各质地参数相关性显示硬度与回复性呈极显著正相关(r=0.812),与内聚性、黏着性、咀嚼性呈显著负相关(r=-0.741、r=-0.720、r=-0.600);内聚性与黏着性呈显著正相关(r=0.630);黏着性与咀嚼性呈极显著正相关(r=0.752)。5个辣椒品种共检测出128种挥发性成分,种类最多的是黄平线椒及施秉线椒(93种);5个辣椒品种挥发性成分相对含量较高为萜烯类,为20.57%~48.60%,其次是含硫化合物类,为5.23%~27.02%,不同品种的辣椒果实,挥发性化合物种类及相对含量差异较大,构成了不同的挥发性。综合分析认为贵州地区不同辣椒品种品质成分、质地性状及挥发性成分有一定的差异,百宜平面椒可作为发酵辣椒的加工原料品种,花溪党武辣椒适宜作为干辣椒加工的原料,黄平线椒可作为鲜食辣椒品种,生产企业可根据不同产品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品种进行加工,获取优质的辣椒产品。  相似文献   

11.
目的筛选适宜干制加工用的朝天椒新品种,并进行干椒样品间的品质综合评价。方法测定可溶性糖、辣椒素、二氢辣椒素、类胡萝卜素等主要品质指标,针对品质指标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并对供试样品进行聚类分析。结果相关性分析表明,供试样品辣椒素、二氢辣椒素和斯科维尔指数三者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性;通过隶属函数分析,筛选出高斯科维尔指数(64334.44 SHU)和高类胡萝卜素含量(113.42 mg/100 g)样品1个,编号为T1823;通过聚类分析,将所有样品划分为4种类型,其中较适于干制加工的朝天椒样品5个。结论该研究为朝天椒干制加工适宜性原料筛选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朝天椒干制加工专用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高品质线椒干制加工新品种,本试验对比分析了10个线椒新品种干制加工样品的可溶性糖、辣椒素、二氢辣椒素、类胡萝卜素等主要品质指标,通过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隶属函数分析筛选出综合品质排名最优的品种为红冠4号;通过聚类分析将供试样品分为三种类型,其中高辣、高类胡萝卜素含量品种2个,低辣、较高类胡萝卜素含量品种3个,中辣品种5个。结果表明,隶属函数分析和聚类分析在品种排序和分类上表现出高度一致性。本实验能够为线椒加工品种辅助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不同种源树番茄果实品质比较及综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7个不同种源树番茄果实为试材,对其单果重、横径、纵径、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可溶性糖、维生素C、总酚等指标进行测定和比较,利用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筛选出评价树番茄果实品质的6项核心指标,根据综合得分对7个不同种源树番茄进行排序,并进一步做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地以及不同品种间树番茄果实的品质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两者对其品质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且产地因素的影响程度远大于品种因素;此外,同一品种间单果重、固酸比、糖酸比、总酚和类黄酮含量的变异系数均大于17%,果实横径的变异系数最小;不同品种间,其生物活性成分含量差异程度较大。经主成分分析提取出4个特征值大于1的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2.413%,主成分分析综合得分排名前3的是DH-1、DH-2、BS-2,得分最低的是LC-1;聚类分析将7个不同种源树番茄分为三类。综合分析结果显示DH-1、DH-2、BS-1外观和营养品质较好,可作为鲜食、食品加工原料进行推广,LC-1在风味上更具特色,可考虑作为调料品开发利用,而PE-1、XS-1其维生素C、总酚、黄酮等抗氧化物质含量较高,适合作为保健品的开...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吉林靖宇地区“北陆”“、普蓝51号”“、美登”“、北春”4个蓝莓品种的酿酒特性,对其3个形态指标、9个理化指标进行测定,运用相关性分析与主成分分析(PCA)方法对蓝莓酿酒特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各项指标存在差异与相关性“,北春”果粒稍小,可溶性固形物和单宁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个品种(P<0.05)、总酸含量显著低于其他3个品种(P<0.05),固酸比最高,达到52.2。对蓝莓果实及酒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影响酒质的主要指标依次为果实总酸、酒单宁、果实可溶性固形物、酒总花色苷及酒总酸含量5个指标,对不同蓝莓品种酿酒品质相关性状进行综合得分分析并进行排名,表明蓝莓品种“北春”得分最高,酿造的酒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5个不同产区(高台、宝鸡、安集海、丘北和甘谷)地理标志辣椒果实的品质特点及营养成分。方法 采用食品安全国家相关标准规定的方法测定感官指标和营养品质指标。结果 不同地理标志辣椒的果实长度、果肩宽及果肉厚度等感官特性存在一定差异,其中甘谷辣椒果实最长,丘北辣椒果肩宽和果肉厚度最大。分析营养成分时发现甘谷辣椒中粗纤维、维生素C、反式辣椒红素和不挥发性乙醚提取物含量最高,分别为25.64%、45.76 mg/100 g、17.02 g/kg和7.93%;宝鸡辣椒中可溶性糖、脂肪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分别为0.38%、8.50 g/100 g、63.00%;高台辣椒中总辣椒碱和硒含量最高,分别为0.18%和1.81 mg/kg;;安集海辣椒钙含量最高,达到了1.42 g/kg,丘北辣椒铁和胡萝卜素含量最高,分别为76.40 mg/kg和35.67 mg/100 g。主成分分析发现,提取的前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0.8889%,对果实营养品质影响最大。第一主成分特征向量中载荷较高的营养物质有脂肪、反式辣椒红素、不挥发性乙醚提取物,第二主成分特征的硒、钙、维生素C的载荷较大,第三主成分...  相似文献   

16.
童光森 《中国调味品》2020,(3):83-86,91
为了研究不同品种辣椒对香辣牛肉干调味效果的影响,文章对比分析了四川二荆条等9种常用辣椒制作的香辣牛肉干成品品质指标。研究发现新疆铁皮椒辣椒素含量最高,其制作的牛肉干色度表现最佳;辣度适中的四川二荆条、贵州灯笼椒2种辣椒制作的香辣牛肉干感官评分较高;香辣牛肉干中共检测出45种挥发性成分,贵州灯笼椒制作的种类最多。研究发现辣椒品种直接影响香辣牛肉干的调味效果,选择合适的辣椒品种有利于更好地体现香辣牛肉干的风味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不同品种辣椒品质差异,构建发酵辣椒原料加工适应性综合评价方法。方法 选取46个不同品种辣椒,测定了农艺性状、色泽、质构特性和辣度等指标,通过TOPSIS法和聚类分析对不同辣椒的品质指标进行分析,并评判辣椒品种的加工适应性。结果 不同品种辣椒果实重量、色泽、硬度、辣度差异明显;根据生产用发酵辣椒原料特性,通过熵权TOPSIS法对不同品种辣椒进行评价,综合得分显示朝天椒相似接近度最大的品种是23号万家红,为0.8200;小米辣相似接近度最大的品种是15号云南小米辣10号,为0.7322;是适宜工业化使用的发酵辣椒品种;聚类分析将46种辣椒分为4类,各类别间的差异与辣椒的加工适应性相关。结论 建立发酵辣椒原料综合评价方法,为选择发酵用辣椒品种提供理论依据,助力发酵辣椒加工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不同蓝莓品种果实品质比较与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对山东省引种的22 个蓝莓品种的果实品质进行了比较与综合分析。结果表明:9 个蓝莓品质指标均存在很大的品种间差异,其中单果质量、果实比重、硬度、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有效酸度(pH值)、花青素含量和VC含量变异系数均大于10.00%,品种间差异较大;果形指数和果皮明度指数(L*值)变异系数低于10.00%,是较为稳定的指标。利用相关性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筛选出综合评价不同蓝莓品种品质的核心品质指标5 项,分别为果形指数、硬度、L*值、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和pH值。利用层次分析法对核心指标进行权重赋予,建立蓝莓综合评价数学模型,计算不同蓝莓品种的综合、鲜食和加工评价指数。根据蓝莓主要品质指标,对22 个蓝莓品种进行系统聚类分析。聚类结果与主成分得分对22 个蓝莓品种分类的判定结果较为一致,均可用来分析蓝莓果实品质指标,综合评价不同蓝莓品种果实的鲜食或加工品质的优劣。  相似文献   

19.
不同品种苹果果实品质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国家苹果种质资源圃中的44个苹果品种为材料,研究果实品质指标(单果质量、果肉质量、可食率、体积、密度、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形指数、果心大小、L*、a*、b*值)品种间差异、相关性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12个品质指标在品种间都存在极显著差异性;部分品质指标间存在极显著或显著正(负)相关,部分指标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不显著;主成分分析在特征值大于1时将12个品质指标综合为3个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82.618%,其中第一主成分主要代表果个大小信息,第二主成分主要代表果皮颜色信息,第三主成分主要代表密度、果形指数和果心大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