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2.
在对南酸枣肉和枣皮中营养素含量分析的基础上,以南酸枣皮为膳食纤维来源,正交试验优化高膳食纤维南酸枣软糖配方;采用TPA质构分析法,研究了混合糖浆中麦芽糖浆与蔗糖比例、枣皮、明胶溶液的添加量对软糖质构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多酚、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在枣肉和枣皮中均有较高含量,且枣皮中膳食纤维含量显著高于枣肉(P<0.05);软糖中麦芽糖浆与蔗糖的比例和枣皮添加量对硬度、黏度和弹性均有显著性影响(P<0.05),明胶溶液添加量对硬度、弹性和咀嚼性有显著性影响(P<0.05)。通过正交试验并结合感官评价,确定最佳的软糖配方为:按原料总质量为100%计,麦芽糖浆与蔗糖比例1:1(麦芽糖浆34.25%,蔗糖34.25%),枣皮3.5%,明胶溶液12%,枣肉16%,所得软糖产品口感良好,酸甜适中,南酸枣风味明显。 相似文献
4.
5.
以百香果果汁为主要材料,探讨了百香果果汁果冻的工艺和配方优化等问题。最佳配方为百香果果汁20%、白砂糖14%、复合凝胶剂(卡拉胶∶魔芋胶=1∶1)1.1%,以产品的感官评价为指标,结合糖酸比和维生素C含量,所得百香果果汁果冻的综合评分最高。 相似文献
6.
以钙化海藻酸钠、亚麻籽胶、结冷胶、酪蛋白酸钠、大豆油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实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一种热不可逆复合凝胶配方。以复合凝胶的硬度和弹性为响应值,按5种原料的不同添加量进行单因素实验并响应面优化。结果表明,热不可逆复合凝胶的最优配方为:钙化海藻酸钠浓度5%、亚麻籽胶浓度1.11%,结冷胶浓度1.12%,酪蛋白酸钠浓度1.32%,大豆油浓度15%。此条件下复合凝胶的硬度值为(1323.25±40.098) g,弹性值为(0.856±0.019) g,与预测值的误差均小于5%,说明该响应面模型准确度较高,所优化出的凝胶配方组合具有实际应用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了改善以南酸枣为原料的复合果泥的褐变情况,在感官评价法确定复合果泥最佳配方的基础上,设计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褐变度、色差、pH、抗坏血酸添加量和还原糖含量为指标,研究不同护色工艺对复合果泥贮藏期护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南酸枣复合果泥最佳配方为南酸枣泥50%、苹果泥36%、柠檬汁添加量14%、麦芽糖添加量9%;最佳护色工艺为1.00%柠檬酸、0.70%抗坏血酸、0.01%植酸、85℃灭菌20 min。在此条件下贮藏24 d时,与空白组褐变度(0.399)增长28.30%相比,此时褐变度(0.264)最低增长5.18%,色差值低至3.33,VC保存率最高,为82.65%,有效抑制了还原糖的消耗,此结果对南酸枣相关产品的加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9.
以苹果基料、火龙果和南酸枣泥为主要原料,以感官评分、褐变度A420 nm、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抗坏血酸含量、总酚含量为综合考核因素,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方法优化火龙果南酸枣复合果泥配方,并通过GC-MS方法分析南酸枣复合果泥的风味物质构成。试验优化配方为南酸枣31.2%、火龙果31.2%、苹果15.6%、糖22%(质量分数),以该优化配方所制得的复合样品的感官评分为87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33.22°Brix, pH值为3.17,亮度值(L*)、红绿值(a*)和黄蓝值(b*)分别为31.28,16.40,3.06,颜色桃红诱人,口感酸甜细腻,余味清爽均衡。风味物质构成分析表明,5种果泥的香气成分有烷烃类、醇类、烯萜类、酯类、醛类、酸类、酮类、萘类等挥发性物质,可赋予复合果泥青草、柠檬、苹果、花香和薄荷等香味。南酸枣泥经复合后酸涩的口感和乙醇味显著降低,复合果泥还产生了相对含量为16.08%的异辛醇,可为复合果泥提供淡淡的花香味。果泥复合后解决了南酸枣泥口感酸涩的问题,使果泥产品的香气更加丰富均衡,...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选择最佳辐照方式及辐照剂量处理南酸枣糕。方法:分别采用0~10 kGy梯度剂量60Co-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处理南酸枣糕,测定其微生物负载、蛋白质、脂肪、总糖、L(+)-抗坏血酸、有机酸、pH值及感官品质等指标以及在常温贮藏期间品质的变化。结果:60Co-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对南酸枣糕杀菌作用明显,4 kGy辐照后样品中微生物限量指标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和致病菌限量指标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未检出。不超过10 kGy的60Co-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对南酸枣糕中蛋白质、脂肪、总糖、有机酸(以柠檬酸为主)、pH值及感官品质无显著影响,但辐照后南酸枣糕中L(+)-抗坏血酸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与辐照剂量呈负相关,且60Co-γ射线辐照对其影响效应大于电子束辐照。设定4~10 kGy剂量60Co-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处理南酸枣糕批量产品,在常温下贮藏0~360 d,产品的微生物限量指标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均<10 CFU/g。南酸枣糕的气味、滋味和组织状态无明显变化,但随着贮藏时间延长,其色泽会由于发生褐变而加深,贮藏270 d尚可接受。结论:60Co-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是南酸枣糕杀菌贮存的有效方法,推荐南酸枣糕辐照杀菌的工艺剂量为4~10 kGy。 相似文献
12.
制备黑果腺肋花楸红树莓复合饮料并研究25 ℃贮藏期28 d品质变化规律。以感官评价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法确定最佳工艺与配方;通过电子鼻、激光粒度分布仪、折光仪和流变仪技术分析贮藏期品质变化,判断复合饮料流体类型。结果表明,最佳配方为:黑果腺肋花楸汁55.0%、红树莓汁20.0%、蔗糖9.0%、柠檬酸0.2%、饮用水15.8%,应用此配方,产品感官得分为79.30分。贮藏期间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从16.10%增加至16.57%,略有变化;沉淀率从1.86%增加至2.79%;花青素含量357.30 mg/L降至316.77 mg/L;抗氧化能力也呈现下降趋势;色差变化不明显;粒径分析7 d内粒径分布变化明显,7~28 d粒径变化分布不明显;电子鼻能较好地识别黑果腺肋花楸和红树莓特征物质气味变化情况;流变仪分析出其符合假塑性流体特征。黑果腺肋花楸红树莓复合饮料风味独特,果香突出,色泽亮丽,口感酸甜适中,贮藏期28 d内无明显变化,品质稳定。 相似文献
13.
14.
以感官评价和失水率作为评判标准,通过单因素实验分析、单纯形格子法和响应面优化方法,探究莼菜、菱角粉、葛根粉、马蹄粉、糖浓度和琼脂粉等最佳配比,研制出一种莼菜水馒头新型功能食品。最佳配方为:(100 mL水为标准,百分比皆为占水的比例)莼菜7.29%、菱角粉2.54%、葛根粉0.62%、马蹄粉0.20%、蔗糖6.74%、琼脂1.88%,在此条件下,制备的产品感官评分为78.58,失水率为3.70%,综合得分为0.93。产品口感滑嫩,软硬适中,具有浓郁的菱角和莼菜的香气。 相似文献
15.
为开发一种低钠复合咸味剂腌制大黄鱼的加工技术,以养殖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低钠盐、酵母提取物(yeast extract,YE)及壳聚糖的不同用量组合对腌制大黄鱼鱼片的感官、质构特性、水分含量及含盐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感官评价及含盐量为响应值,通过响应面法优化低钠复合咸味剂的最佳配方参数。结果表明,低钠盐、YE及壳聚糖对腌制大黄鱼鱼片的品质及含盐量有明显的影响。低钠复合咸味剂腌制大黄鱼片的最佳配方为:低钠盐7.57%,YE 0.39%以及壳聚糖1.48%。在此条件下,腌制大黄鱼片感官评分为75.83分,产品含盐量为3.02%,钠含量比对照组减少了23.80%,菌落总数比对照组降低了39.98%,具有良好的风味、减钠、减菌效果。 相似文献
16.
17.
18.
为开发藜麦即冲即食新产品,对炒制、蒸制、喷雾干燥不同制粉方式下藜麦的冲调性开展了研究。通过对藜麦粉的水溶性、吸水性、溶解性、润湿下沉性以及稳定性指数进行比较,选择冲调性好的藜麦粉与南瓜粉、木糖醇、奶粉、木薯变性淀粉、麦芽糊精进行复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设计,以感官评分为响应值,对其配方进行了优选,并测定了成品的营养成分及流动性。结果表明,喷雾干燥制得的藜麦粉水溶性、吸水性、溶解性、润湿下沉性、稳定性指数分别为50.31%±0.56%、3.75%±0.19%、62.20%±2.71%、120.00±7.16 s、40.98%±4.41%,较炒制、蒸制冲调性好;藜麦南瓜复合粉的最佳配方为藜麦粉46.0%、南瓜粉22.0%、木糖醇22.0%、奶粉3.0%、木薯变性淀粉2.5%、麦芽糊精4.5%;成品中能量、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钠分别为1595 kJ/100 g、3.8 g/100 g、9.14 g/100 g、75.6 g/100 g、111 mg/100 g,休止角为24°,流动性好。研究成果丰富了藜麦产品种类,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芜菁和山楂为原料,制备芜菁山楂复合饮料,并考察其对小鼠的运动耐力影响。基于单因素实验结果,采用响应面分析确定芜菁山楂复合饮料的最佳配方后,分别对低、中、高剂量组动物按照0.1、0.2和0.3 mL/10 g鼠重剂量灌胃,探讨复合饮料对小鼠运动耐力的影响。结果显示,该复合饮料的最佳配方为山楂浸提液与芜菁多糖溶液的体积比3:1,赤藓糖醇用量3.4%,柠檬酸用量0.23%,复合稳定剂(m羧甲基纤维素钠:m黄原胶:m海藻酸钠=2:1:1)用量0.06%,所得饮料色泽均一,酸甜适中,具有芜菁与山楂的混合风味,静置后无明显沉淀,感官得分为(88.9±0.4)分。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所有饮料灌胃组均可显著延长小鼠的运动时间(P<0.05,P<0.01),减少运动时体内的乳酸累积和蛋白质或氨基酸分解(P<0.05,P<0.01),并可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P<0.05,P<0.01)的活性,因此有助于提高机体的运动耐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