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了解湖州市市售食品中沙门菌的污染状况,为预防与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2015—2021年5类1 463份样品按照GB 4789.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对沙门菌进行检验,对分离到的沙门菌进行血清分型、抗生素敏感试验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子分型(PFGE)检测,结果用Excel、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5—2021年共检测5类1 463份食品样品,检出沙门菌菌株47株,总检出率为3.21%(47/1 463)。不同食品类别中生畜肉检出率最高,为6.61%(23/348)。共检出19种血清型的沙门菌,其中优势血清型为鼠伤寒沙门菌。不同食品中检出的沙门菌血清型有差别。对2019—2021年分离到的20株沙门菌进行药敏试验和PFGE检测,结果显示分离株对氨苄西林和四环素耐药性较强,耐药率分别为70%(14/20)和60%(12/20)。分子分型显示,经Xba I酶切后,19株沙门菌产生11个PFGE带型,多态性较高。结论 2015—2021年湖州市市售5类食品中均有检出沙门菌,其中两类为即食食品(中式凉拌菜和散装熟肉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辽宁省2016—2020年食源性疾病监测中沙门菌分离株的耐药情况及分子分型特征,为沙门菌引起感染性腹泻的防控、临床抗生素使用提供可靠科学依据。方法 对辽宁省2016—2020年临床腹泻病例分离的90株沙门菌进行血清学鉴定,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分子分型,采用BioNumeries 7.6软件对菌株间的相似度进行聚类分析,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 90株沙门菌分为13种血清型,以肠炎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为主。PFGE聚类分析得到54种带型,各带型间相似度为51.4%~100%,每种带型包含1~10株菌,同一血清型菌株的PFGE带型相似度较高,且存在多次聚集现象。药敏结果显示90株沙门菌呈现36种耐药谱,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66.7%,60/90),其次为萘啶酸(62.2%,56/90),头孢西丁全部敏感。多重耐药率达48.9%(44/90),其中鼠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多重耐药率分别为87.5%和45.8%。结论 辽宁省沙门菌引起腹泻病例呈散发态势,菌株多重耐药趋势明显,且耐药率较高,耐药谱广泛,应进一步加强分子溯源及耐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安徽省近年来沙门菌(Salmonella)的血清型分布及耐药特性,为本省沙门菌引起腹泻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5—2020年来自安徽省16个地市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腹泻病例中分离出的980株沙门菌进行血清分型,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物敏感性实验。结果 980株沙门菌分为82种血清型,优势血清型为肠炎沙门菌[31.43%(308/980)]、鼠伤寒沙门菌[26.22%(257/980)]、阿贡纳沙门菌[7.35%(72/980)]、汤卜逊沙门菌[6.63%(65/980)]和伦敦沙门菌[3.37%(33/980)]。沙门菌对氨苄西林(AMP)、萘啶酸(NAL)、四环素(TET)、氨苄西林/舒巴坦(AMS)耐药率较高,分别为62.35%、47.96%、47.86%、43.16%;对AMP、AMS、NAL、头孢西丁(CFX)、阿奇霉素(AZM)耐药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P<0.05)。沙门菌耐药性呈现区域性特点,皖北地区耐药情况较皖中、皖南更加严重。多重耐药率达40.41%,鼠伤寒沙门菌、伦敦沙门菌多重耐药严重。结论 2015—2020年安徽省腹泻病人沙门菌血清型主要为肠炎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阿贡纳沙门菌、汤卜逊沙门菌和伦敦沙门菌。菌株耐药情况较严重,且对多数抗生素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多重耐药水平较高。需密切关注并持续对本地区沙门菌的耐药情况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2021年河南省市售食品中沙门菌污染状况、血清型、耐药性和分子分型特征。方法 参照2021年度《国家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在河南省内36个监测点采集市售食品,对采集的食品样品开展沙门菌检测。结果 共采集市售食品样本2 074份,总检出率为1.40%(29/2 074)。各食品类别中,肉及肉制品检出率最高(6.21%,20/322)。各采样环节中,农贸市场中沙门菌检出率最高(2.61%,11/421)。所有沙门菌均在散装样品中检出,预包装样品中无检出。冬春季(0.83%,3/360)与夏秋季(1.52%,26/1 714)食品中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08,P>0.05)。检出的30株沙门菌分属于7个群,鉴定为20种不同血清型,B群占比最多(43.33%,13/30),其中占比较高的血清型别为阿贡纳沙门菌10.00%(3/30)和德尔卑沙门菌10.00%(3/30)。76.67%的沙门菌均出现不同程度耐药,70.00%的沙门菌为多重耐药,有4株菌对10种及10种以上抗生素耐药,占所有耐药株的17.39%,最高出现了对13种抗生素耐药。30株沙门菌共产生29种PFGE带型,相似度为49.5%~100.0%,PFGE图谱100%相似的菌株仅有两株。结论 河南省市售食品中沙门菌污染率较高,且耐药性比较严重,出现了大比例的多重耐药情况,但无明显优势耐药谱。河南省沙门菌血清型别呈多态性,不存在明显优势血清型。PFGE带型呈现多样性,没有明显的优势带型,说明河南省食源性沙门菌存在高度散发的流行特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温州市食源性腹泻患者沙门菌的血清学、耐药性和分子分型特征,为食源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和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从温州市2017—2021年食源性腹泻病例中分离出的567株沙门菌进行病患信息整理以及血清分型,使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15种抗菌药物进行敏感性试验,运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对菌株进行分子分型。结果 567株沙门菌腹泻患者含男性326人,女性241人,分别占57.5%和42.5%,多为6岁以下的儿童,共分离出119株,占21.0%;其次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共分离出111株沙门菌,占19.6%。567株沙门菌共分为50种血清型,其中位居前两位血清型是鼠伤寒沙门菌(33.5%,190/567)和肠炎沙门菌(23.6%,134/567)。567株沙门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为73.5%(417/567),其次四环素为63.3%(359/567);鼠伤寒沙门菌对四环素的耐药率最高为84.2%(160/190),而肠炎沙门菌对萘啶酸的耐药率最高为95.5%(128/134)。多重耐药率为62.6%,共产生178种耐药谱,其中最多的耐药谱为AMP-AMS-CFZ-CT-NAL。201株鼠伤寒沙门菌及其单相变种产生70种带型,带型差异度较大,相似度在1.5%~100%之间;127株肠炎沙门菌产生32种带型,相似度在35.8%~100%之间。50株伦敦沙门菌共产生24种带型,相似度在40.0%~100%之间。结论 温州市食源性沙门菌呈现广泛的血清型分布,并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及多重耐药趋势。为了有效防控沙门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应加强对食源性腹泻患者沙门菌的监测,及时了解温州市血清型分布趋势和耐药特点,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2017—2020年江苏省无锡市沙门菌报告病例的血清型特点和抗生素耐药性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方法 收集分离自 2017—2020年无锡市食源性疾病哨点监测医院腹泻病例(住院和门诊患者)标本中的216株沙门菌菌株,采用玻片凝集法对216株菌进行血清型鉴定及分析,并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沙门菌对13种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结果 216株沙门菌分为42种血清型,优势血清型分别为肠炎沙门菌28.70%(62/216)占比,鼠伤寒沙门菌26.39%(57/216)。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216株沙门菌对美洛培南、阿米卡星、阿奇霉素和头孢他啶高度敏感,高敏菌株占比均高于90%;所有沙门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达到68.06%,对美洛培南的耐药率最低,仅0.46%;沙门菌在2017—2020年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且每年沙门菌分离株对氨苄西林耐药性最高;共130株菌株产生了多重耐药性(60.19%),耐药菌株数最多的耐药谱为AMP-TET-STR,占比5.56%(12/216),优势耐药谱不明显。结论 无锡市沙门菌的流行血清型以肠炎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为主,且沙门菌耐药性形势严峻,应该尽快建立高效的管控机制, 加强药敏监测, 优化治疗方案, 避免抗生素滥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河南省市售生禽肉中沙门菌污染状况,并对分离株进行血清型和分子分型研究,为河南省食源性疾病溯源数据库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沙门菌检测及血清分型、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分析参照国家食品及食源性疾病监测网工作手册。结果 165份生禽肉样品中检出41株沙门菌,分属13个血清型,优势血清型是科瓦利斯沙门菌、肯塔基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及达布沙门菌。经Xba I酶切,获得30种带型,每种带型包括1~5株菌株,相似度为47.5%~100%。部分不同血清型沙门菌PFGE型相似。结论 河南省市售生禽肉沙门菌污染严重,沙门菌血清型和基因型呈现多样化,基因型有一定的地区聚集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温州市食品中沙门菌的污染状况,分析分离的沙门菌血清型分布、耐药性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特征。方法依据GB 4789.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进行菌株分离鉴定及血清学分型,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PFGE法进行分子分型。结果 6类食品2 039份样品中,37份样品检出沙门菌,检出率为1.8%,其中生禽肉和生畜肉检出率较高,分别为6.9%(20/290)和3.4%(10/290)。37株沙门菌分属16种血清型,居前三位分别为鼠伤寒沙门菌、德尔卑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81.1%(30/37)的菌株对17种抗生素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呈现24种耐药谱,多重耐药率为56.8%(21/37)。PFGE图谱分为31种PFGE带型,呈多态性。结论沙门菌在温州市食品中存在一定的污染率,耐药情况形式严峻,PFGE图谱的聚集性与沙门菌的血清型有一定的联系,与耐药谱之间的关联性并不明确。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绍兴市2017—2019年沙门菌病人分离株的分子分型特征及耐药情况。方法 收集245株分离自绍兴市食源性腹泻病例中的沙门菌,进行血清学分型,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检测,使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分离株进行分子分型,利用BioNumerics V7.1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245株沙门菌可分为60种血清型,优势血清型为鼠伤寒沙门菌(32.24%)、肠炎沙门菌(10.20%)和伦敦沙门菌(6.94%)。225株分离株对25种抗生素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其中氨苄西林(77.14%)、四环素(73.88%)和链霉素(66.53%)的耐药率较高,且多重耐药率达76.33%。Xba Ⅰ酶切后的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和伦敦沙门菌分别含48种、11种和12种不同PFGE指纹图谱。结论 绍兴市沙门菌血清型种类繁多,PFGE指纹图谱呈多样性,抗生素耐药呈现较集中且主要为氨苄西林-四环素-链霉素(AMP-TET-STR)。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2008—2018年四川省阿贡纳沙门菌(Salmonella agona)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型别分布和耐药状况,为阿贡纳沙门菌引起的暴发预警、溯源调查及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经过生化和血清学鉴定的61株阿贡纳沙门菌进行PFGE分子分型分析,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14种抗生素对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 61株阿贡纳沙门菌分离株共分为41个PFGE型,从不同年份、不同地区临床病例中分离到的部分菌株具有相同的PFGE型别,1株猪肉分离株与部分临床分离株具有相同的PFGE型别。28株阿贡纳沙门菌对14种抗生素均敏感,其余33株菌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其中四环素耐药率最高,为47.54%(29/61);多重耐药株共16株,占比为26.23%(16/61)。全部分离株均对亚胺培南敏感。结论 2008—2018年四川省阿贡纳沙门菌分离株PFGE型别呈多样性,在四川省为散发流行状态。耐药情况较严重,耐药性存在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明确枣庄地区市售猪肉中非伤寒沙门菌(NTS)的血清型分布、药物敏感性情况和分子分型特征。方法 利用玻片凝集法对NTS分离株进行血清学分型,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分离株对14种抗生素的耐药性,使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PFGE)对分离株进行分子分型并采用BioNumerics 7.6软件聚类分析。结果 30株NTS分离株共分为15种血清型,主要为里森沙门菌26.67%(8/30)和德尔卑沙门菌16.67%(5/30)。NTS分离株对四环素耐药率为80.00%、氨苄西林76.67%、复方新诺明63.33%,多重耐药率为66.67%,有46.67%的菌株对氨苄西林、四环素、氯霉素和复方新诺明4种抗生素同时产生耐药。PFGE带型具有多态性,无明显的地域聚集性,里森沙门菌带型最为集中。结论 枣庄地区市售猪肉中的NTS分离株以里森沙门菌和德尔卑沙门菌为主,对四环素、氨苄西林和复方新诺明等抗生素耐药率高并且出现严重的多重耐药现象,分子分型图谱呈现多态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一种基于PCR技术的沙门氏菌快速血清分型试剂盒效用,并与传统血清学分型鉴定方法进行对比,为研究人员提供一种更高效、简便的沙门氏菌血清学鉴定分型方法。方法 从本实验室菌株库中选取59株沙门氏菌,分别采用沙门氏菌血清分型PCR试剂盒和传统血清凝集法对所有菌株进行分型鉴定,比对两种分型方法的符合率。结果 59株沙门氏菌均通过传统血清凝集方法完成分型,分型率100%。59株菌株均通过沙门氏菌血清分型PCR试剂盒成功分型,分型率100%,两种方法鉴定沙门血清型符合率100%。结论 沙门氏菌血清分型PCR试剂盒能达到较高的分型率,大大缩短检测时间,减少常规血清分型的工作量及昂贵的血清消耗,节约成本,可以作为一种沙门氏菌快速血清分型方法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预包装熟肉制品生产加工过程各环节中沙门菌污染状况,并分析分离株的分子特征及耐药性。方法 按照国家《熟肉制品(预包装)生产加工过程监测工作手册》采样要求,2015—2017年在德州某预包装熟肉制品厂采集环境样品和熟肉样品共460份,依据现行有效的GB 4789.4—2016进行沙门菌分离鉴定;用血清凝集法对沙门菌进行血清分型;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法对沙门菌进行分子分型分析;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15种抗生素进行耐药性检测。结果 460份样品中沙门菌检出率为5.65%(26/460),2016年沙门菌的检出率最高(7.65%,14/183),不同年份沙门菌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2,P>0.05);中间产品中沙门菌的检出率最高,不同样品属性沙门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16,P<0.05);仅在生制品加工车间检出沙门菌,不同车间沙门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08,P<0.05)。26株沙门菌共分为6个血清型,肠炎沙门菌最多,占53.85%(14/26)。26株沙门菌经PFGE分型后获得12种带型,以S4型为主;经MLST分型共获得5种ST型,ST11为优势型别。26株分离株中有22株对不同的抗生素有耐药性,耐药率最高的是氨苄西林,为73.08%(19/26),多重耐药率(耐3种及以上抗生素)为73.08%。结论 熟肉制品加工过程中沙门菌污染主要集中在加工过程的原辅料和中间产品环节,产品蒸煮后污染状况可被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4.
综述沙门菌分子血清分型的鉴定方法与研究进展。介绍了沙门菌编码3种抗原(O、H、Vi)的相关基因及其表达机制,阐述了以血清型特异性标记基因为靶点进行沙门菌分子血清分型鉴定的方法及应用进展。本文回顾了沙门菌血清分型的鉴定方法及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开展沙门菌分子血清型鉴定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温州市食品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的分子分型及分布特征。方法 4 ℃增菌后用选择性培养基对食品中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进行分离鉴定,分析阳性菌株的生物型、血清型、毒力基因型、耐药性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型别。结果 采集6类食品,共676份样品,其中68份样品检出69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检出率为10.1%(68/676)。调理肉制品检出率最高(20.5%,9/44),其次为速冻食品(17.2%,11/64)。95.7%(66/69)的分离株为生物1A型,生物血清型以1A/O∶5(29.0%)为主,其次为1A/O∶8(14.5%);88.4%(61/69)的菌株仅携带ystB基因,检出1株4/O∶3型菌株携带毒力基因ailystAyadAvirF。分离株对14种抗菌药物的敏感率达到94%以上。32株血清已分型菌株,分为29种PFGE带型。结论 温州市食品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污染,且检出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菌株耐药率处于较低水平,分子分型提示菌株呈高度遗传多态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湖州市感染性腹泻患者分离沙门菌的血清型分布、耐药情况及分子分型特征,为沙门菌引起腹泻性疾病的防控、预警、溯源及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湖州市2021—2022年6家监测哨点医院分离出126株沙门菌,采用玻片凝集法、微量肉汤稀释法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法,分别进行血清学分型、抗生素最小抑菌浓度测定和分子分型。结果 126株沙门菌可分为28种血清型,优势血清型为鼠伤寒沙门菌单相变种(32.5%,41/126),肠炎沙门菌(24.6%,31/126)及鼠伤寒沙门菌(15.1%,19/126)。不同血清型沙门菌对15种抗生素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鼠伤寒沙门菌单相变种对四环素耐药率较高,分别为73.3%(44/60)其次氨芐西林和磺胺甲??唑的耐药率为56.7%(34/60),鼠伤寒沙门菌对四环素和磺胺甲??唑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68.4%(13/19)、52.6%(10/19),肠炎沙门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最高为54.8%(17/31),其他沙门菌对四环素的耐药率最高为51.4%(18/35),总体多重耐药率达62.7%(79/126),呈现出20种多重耐药谱。鼠伤寒沙门菌单相及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经Xba Ⅰ酶切后分别获得46种和15种不同PFGE指纹图谱。结论 湖州市沙门菌感染优势血清型以鼠伤寒沙门菌单相变种和肠炎沙门菌为主,沙门菌多重耐药现象严重,PFGE带型既有多样性又具有优势带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