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提高南极磷虾糜的凝胶特性和产品品质,以未漂洗的南极磷虾和南美白对虾为原料,分别在混合虾糜体系中添加0%、0.5%、1%、2%、4%(质量分数)的羟丙基木薯淀粉,研究不同淀粉添加量对混合虾糜3D打印特性、凝胶强度、持水力、流变学性质、化学作用力、蛋白质二级结构及微观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羟丙基木薯淀粉添加量组别均可以显著提高混合虾糜的3D打印特性、弹性模量、凝胶持水力和不易流动水含量。淀粉添加量在0.5%时,虾糜凝胶强度和弹性比对照组显著增大(P<0.05),当添加量为2%和4%时,凝胶强度呈下降趋势。化学作用力结果表明,少量的淀粉能够促进混合虾糜凝胶体系疏水相互作用和二硫键的形成,诱导蛋白质二级结构α-螺旋向β-折叠结构转变。扫描电镜结果表明,添加0.5%的淀粉虾糜凝胶的网络结构更为致密,孔洞更均匀。综上,低添加量的羟丙基木薯淀粉能够提高南极磷虾混合虾糜的凝胶特性,研究结果可为提升南极磷虾糜及其制品的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确定淀粉对南极磷虾及南美白对虾复合虾糜凝胶品质的改善作用,以白度值、持水性、弛豫时间T2、质构特性、凝胶强度、动态流变学特性、微观结构为指标,探究5种淀粉(木薯淀粉、蜡质玉米淀粉、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乙酰化双淀粉己二酸酯和磷酸酯双淀粉)对复合虾糜凝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淀粉添加量的增加,复合虾糜凝胶的白度值、自由水含量显著下降(P<0.05),持水性、凝胶强度、硬度等显著升高(P<0.05)。当淀粉添加量为6%时,对复合虾糜凝胶的改善效果最佳。其中,添加木薯淀粉和乙酰化双淀粉己二酸酯的复合虾糜凝胶强度分别比空白组提高了703.26和580.67 g·mm,特别是添加乙酰化双淀粉己二酸酯使复合虾糜凝胶的持水性提高20.27%,显著改善了复合虾糜凝胶的质构特性并维持了其微观结构的有序性及均一性。综合各项指标,添加6%的乙酰化双淀粉己二酸酯可用于改善南极磷虾复合虾糜的凝胶品质。  相似文献   

3.
为了改善南极磷虾虾糜的品质,该研究以南美白对虾与南极磷虾为原料,按照不同质量比例(0:1、1:1、3:2、7:3、4:1)进行混合,研究了南美白对虾与南极磷虾不同比例对复合虾糜凝胶质构、持水率、蒸煮损失、色泽、流变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纯南极磷虾虾糜形成凝胶能力差,南美白对虾与南极磷虾比例从1:1到4:1,复合虾糜的硬度、凝胶强度和持水率分别增加了18.28%、168.64%和5.55%,储能模量(G'')和损耗模量(G")显著提高;白度值和蒸煮损失分别降低了4.92%和22.81%。扫描电镜结果显示,随着南美白对虾比例的提高,复合虾糜凝胶的孔洞逐渐均匀,致密。南美白对虾与南极磷虾以3:2的比例混合所得复合虾糜,其凝胶性能最好。研究结果为南极磷虾虾糜制品的开发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采用等电点沉淀法制备了南极磷虾糜,对其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并与阿拉斯加狭鳕鱼糜复配提高凝胶性能。通过分析复配虾糜的凝胶强度、持水力、感官评分结果,结合差示扫描量热值的变化及动态流变学特征,来确定最佳的鱼糜复配比例,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不同功能性外源添加剂及其添加量对复合鱼糜凝胶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南极磷虾糜中,粗蛋白含量为81.01%,氟含量为79.79 mg/kg,必需氨基酸含量达521.5 mg/g蛋白;确定的虾糜与鱼糜的最佳配比为3:7,此复配比例条件下,相较于南极磷虾糜,复合鱼糜凝胶的热相变温度(45.73、108.26 ℃)与南极磷虾糜(19.24、97.56 ℃)相比,显著提升(p<0.05),储能模量(G')上升幅度增加,表明凝胶强度得到了明显提升;功能性辅料中,大豆蛋白、蛋清粉、木薯淀粉和TG酶的添加量分别为15%、15%、20%、0.4%时,复合虾糜的凝胶强度值达到最大,表明复配以鱼糜后,可加入添加剂进一步改善南极磷虾糜的质构特性。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南极磷虾虾糜在热加工过程中的风味变化,采用蒸煮、烘炒热加工方式对南极磷虾虾糜进行处理,通过电子鼻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未经热处理的生南极磷虾虾糜和经热加工处理后的南极磷虾虾糜及其蒸煮液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表明:热加工处理后,南极磷虾虾糜的风味发生了明显变化。其中,青草味、肥皂味、脂肪味、刺激性风味骤减,烘炒处理还产生烘烤香味和肉香味风味物质。生南极磷虾虾糜、蒸煮南极磷虾虾糜、南极磷虾虾糜蒸煮液和烘炒南极磷虾虾糜的样品中分别检测出32、29、34和55种挥发性物质。研究表明,热加工处理后,南极磷虾中总的挥发性成分呈现明显增多趋势,肥皂味、脂肪味、苦味、刺激性气味去除,烘烤香味、肉香味及腥味增加。  相似文献   

6.
以冷冻南极磷虾为原料,制备一种平均氟含量为79.79 mg/kg干重的脱氟南极磷虾虾糜(AKS)。将脱氟虾糜与大豆分离蛋白(SPI)混合物料经双螺杆挤压作用进行蛋白质重组,以组织化度为指标,研究物料水分、机筒Ⅳ区加热温度、螺杆转速以及进料速度等工艺参数对组织化产品特性的影响,并用响应面分析优化工艺,得到虾糜-大豆分离蛋白组织化的最优工艺:混合物料水分为40%(虾糜:大豆分离蛋白=4:5),机筒一至四区的加热温度分别为70、90、120、140℃,螺杆转速为180 r/min,进料速度为30 kg/h,制备得到组织化度为2.18的暗红色条状组织化产物。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用差示扫描量热(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法评价了南极磷虾抗冻蛋白的热滞活性 (thermal hysteresis activity,THA)并进行了优化实验。以纯化的南极磷虾抗冻蛋白为研究对象,采用DSC法研究 了样品的升降温速率、样品质量浓度、冰晶含量、缓冲体系等对南极磷虾抗冻蛋白THA的影响。结果表明,南极磷 虾抗冻蛋白分子质量约为76 kDa,THA为1.76 ℃。通过优化实验确定以DSC法评价南极磷虾抗冻蛋白的THA升降温 速率为1.00 ℃/min,样品质量浓度为1.0 mg/mL,冰晶含量为10%~15%之间;不同的缓冲体系对THA也有较大的影 响。因此,DSC法可以用于南极磷虾抗冻蛋白的THA评价,重要参数经过优化后能够有效地评价抗冻蛋白的THA。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PV)、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PM)、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MR)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不同品种虾糜的流变特性、蒸煮得率、保水性、质构特性及感官特性,研究不同品种虾糜的品质差异,以期为虾滑制品的原料选择提供理论...  相似文献   

9.
不同水分含量对南极磷虾烤虾质构和色泽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质构和色泽为指标,并结合感官评定,对水分含量分别为22%、25%、28%和31%的四种南极磷虾烤虾品质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水分含量对南极磷虾烤虾质构有一定影响,水分含量22%的南极磷虾烤虾的硬度、胶粘性、咀嚼性和剪切力与其他水分含量的南极磷虾烤虾呈显著性差异(P〈0.05),水分含量25%和28%的南极磷虾烤虾的内聚性和弹性相对较高,品质较好;通过测定四种烤虾的RG雅,发现四种样品的色泽均属于粉色系,对外观的影响不是很大,随着烤虾水分含量下降,制品的色泽越容易接受。水分含量28%的南极磷虾烤虾的感官评分最高,为8.99±0.05,通过对不同水分含量的南极磷虾烤虾的质构和色泽分析,结合感官评定,认为南极磷虾烤虾的水分含量为28%时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一种适宜南极磷虾干燥且能较大限度保留南极磷虾虾粉营养成分的破碎方式。方法:本文分别采用搅拌方式、绞肉方式、斩拌方式对南极磷虾进行破碎,而后经干燥粉碎筛分制备虾粉,对比分析三种破碎方式和破碎时间对南极磷虾干燥特性和虾粉品质的影响。结果:颗粒度和干燥温度对南极磷虾干燥效率均有明显影响,与完整南极磷虾相比(5~7 cm),颗粒度为0.1~3 cm的南极磷虾,干燥效率可提高30.6%~48.6%,干燥温度由90 ℃逐渐升高至140 ℃,干燥效率可提高43.71%~60.30%。斩拌机对南极磷虾的破碎度较差,均匀性较低,随着破碎时间的增加,54%的南极磷虾被破碎到4 mm及以下的粒度;搅拌机和绞肉机的破碎度和均匀性较好,随着作用时间的增加,90%的南极磷虾被破碎到4 mm及以下的粒度。不同破碎设备适宜的破碎时间不同,搅拌机适宜的作用时间为15 s,绞肉机适宜作用时间是60 s,斩拌机适宜作用时间是90 s。斩拌机破碎90 s制备的虾粉三种营养成分含量均高于搅拌机和绞肉机破碎处理制备的虾粉。结论:综合考虑南极磷虾干燥效率和虾粉品质可得斩拌机破碎处理90 s是一种较好的南极磷虾破碎工艺,此时南极磷虾对应的粒径分布是1 mm及以下占25%,1~2 mm占15%,2~4 mm占14%,4~6 mm占14%,6~8 mm占7%,8~12.5 mm占25%。  相似文献   

11.
南极磷虾酶解液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复合蛋白酶、碱性蛋白酶、风味蛋白酶及木瓜蛋白酶对南极磷虾蛋白进行水解,对所得4种南极磷虾酶解液(krill protein enzyme-hydrolysate,KPEH,分别标记为PKPEH、AKPEH、FKPEH、MKPEH)特性进行比较分析。4种KPEH中均鉴定出18种常见游离氨基酸(free amino acid,FAA),Leu、Arg、Val、Ala和Glu是优势氨基酸种类,疏水性氨基酸含量丰富。KPEH中18种常见FAA总含量(∑TFAA)为21.77~24.94 mg/mL,其中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EAA)8种,EAA含量(∑EAA)在∑TFAA的百分比(∑EAA/∑TFAA)为48.39%~49.74%,高于WHO/FAO标准(35.3%);支芳比(F值)为2.03~3.49。AKPEH中∑TFAA、∑EAA、∑EAA/∑TFAA均最高,其F值为3.28,营养价值最高,而MKPEH营养价值相对最低。4种KPEH中,鲜甜味氨基酸组分含量丰富,Glu对KPEH鲜味的贡献大于Asp,Ala和Gly对KPEH的甜味贡献高,而Arg、His对KPEH海鲜风味贡献较大。KPEH中肽的相对分子质量呈不连续分布,AKPEH中8肽以下的寡肽占比高于其余3种酶解液。以上结果表明,碱性蛋白酶对南极磷虾蛋白的酶解效率最高,AKPEH营养及风味最佳,生物学功能性高于其余3种酶解液,AKPEH可进一步开发为海鲜基料和寡肽的功能食品原料。  相似文献   

12.
南极磷虾粗虾油提取工艺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南极磷虾粗虾油的有机溶剂提取工艺。探讨不同提取剂、提取剂混合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料液比对南极磷虾粗虾油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分析确定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为:以正己烷+乙酸乙酯为提取剂,提取剂混合比71.3:28.7、料液比1:6.6,在57.8℃提取50min;此时粗虾油得率为14.76%。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离子种类、离子浓度和基体浓度对低酰基结冷胶/乳清蛋白混合凝胶力学性质、保水性质、光学性质和网络孔径的影响。研究发现,乳清蛋白浓度对混合凝胶凝胶特性影响较小。混合凝胶的断裂应力、断裂应变、不透明性和保水性随着低酰基结冷胶浓度的增大而增大,混合凝胶网络孔径则随着低酰基结冷胶浓度的增大而减小。离子种类和离子浓度对混合凝胶凝胶特性影响显著,混合凝胶的断裂应力和孔径随着离子浓度的增加出现了先增大后降低的变化趋势,断裂应变和保水性则随着离子浓度的增大而减小。离子浓度增大,混合凝胶的不透明指数随之升高,当离子浓度超过某一定值后,不透明指数则基本保持恒定。相对于钠离子而言,钙离子形成的凝胶更强且用量更少。钠离子和钙离子在诱导凝胶形成上不存在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4.
分别采用空气冻结、浸渍冻结和超声辅助浸渍冻结(ultrasonic-assisted immersion freezing,UIF)猪肉背最长肌,提取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并分析其乳化活性与乳化稳定性、乳液粒径、流变特性、凝胶强度、蒸煮损失率、水分分布与微观形貌变化,研究不同冻结...  相似文献   

15.
Holding in ice before mincing and freezing pink perch, Nemipterus japonicus, resulted in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rotein solubility (PS), emulsifying capacity (EC), water binding capacity (WBC), cook loss, thaw drip and texture scores. Functional properties correlated with protein solubility. Significant variations in PS, EC, WBC, texture scores, and thaw drip values during frozen storage suggested these properties may be valuable indicators for determining alterations in 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fish proteins.  相似文献   

16.
南极磷虾自溶酶性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南极磷虾自溶酶的最适pH值、最适温度以及抑制剂和金属离子对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南极磷虾自溶酶主要含有3种酶,最适pH值分别为3.0、6.0、8.0;各最适pH值条件下最适温度分别为40、50、50~60℃之间。苯甲基磺酰氟(PMSF)和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SBTI)对南极磷虾自溶酶活性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制范围分别在pH3.0~9.0之间和pH6.0~10.5之间。Cu2+和Ba2+对自溶酶活性的抑制作用较强,Ca2+对自溶酶活性几乎没有抑制作用,而Mg2+对自溶酶活性有一定的激活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南极磷虾营养成分随月份的变化,以2016年3~8月份在南极48.1区捕捞的南极磷虾为材料,测定其水分、蛋白质、脂肪和灰分等基本营养成分含量,利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其氨基酸种类和含量,并对其进行评分,利用气相色谱仪测定其脂肪酸含量,系统地分析评价了南极磷虾的营养价值,为南极磷虾的加工与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南极磷虾蛋白质含量范围为13.07%~15.15%,脂肪含量范围为1.13%~4.36%,两者随着月份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并在4月份达到最高。氨基酸分析结果表明,其总氨基酸含量(T)范围为99.83~151.33 mg/g,必需氨基酸含量(E)范围为41.63~64.66 mg/g,六个月份中E/T和E/N值(N表示非必需氨基酸总量)均高于FAO/WHO提出的理想蛋白质条件,但4~6月份T和E值为最高。各月份南极磷虾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均接近1,比例均衡,其中缬氨酸为限制性氨基酸。南极磷虾中共检出29种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有19种,占脂肪酸总量的60%以上,以C16:1、C18:1n9c、EPA和DHA为主,饱和脂肪酸总量(SFA)从3~8月份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增幅为2.34%;ω-3/ω-6值在2.96~4.37,比例合适。综合分析,4~6月份的南极磷虾营养价值更高,可选择此阶段对南极磷虾进行捕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