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双壳贝类不仅是中国重要的经济水产品种,因其营底栖和滤食的生活习性,常被作为海洋生态系统的指示物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0Ps)具有持久性、易蓄积、难降解等特点,对生物造成消极的影响。生物标志物因对污染物响应灵敏,在生物受到严重损害之前即可显示出明显变化,在环境监测领域应用广泛。本文关注了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进展,系统介绍了贝类中的POPs生物标志物、主要类型及其相关技术,并对其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发展的趋势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4.
海水双壳贝类的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海水双壳贝类的质量控制进行了综述,指出了现今双壳贝类出现的各种质量问题,详细介绍了影响质量的四大方面的因素,即有机物污染、微生物污染、毒素污染和重金属污染,并探讨了国内外对贝类的质量要求和控制手段。 相似文献
5.
6.
目的:分析淄博市市售双壳贝类中诺如病毒检测结果,了解其污染情况,为开展食品中诺如病毒风险评估及采取有效防控措施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集2018—2022年淄博市市售双壳贝类样本155份,提取病毒核酸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分别进行诺如病毒GI型和GII型检测。结果:2018—2022年采集市售双壳贝类155份,检出诺如病毒阳性29份,总阳性检出率为18.71%。GII型阳性检出率(10.97%)高于GI型阳性检出率(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季度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第一季度检出率最高(50.00%)。结论:淄博市市售双壳贝类中存在诺如病毒污染现象,以GII型为主,第一季度检出率最高,需加强监测,开展相关风险评估,以降低诺如病毒引起的食源性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7.
8.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方法,测定双壳贝类样品中9种腹泻性贝类毒素(DSP)。方法样品经100%甲醇提取过滤后,经ACQUITY UPLC BEH C_(18)(2.1 mm×100 mm,1.7μm)色谱柱分离,乙腈-0.01%氨水为流动相,流速为0.2 ml/min,柱温为30℃,采用电喷雾电离和正负离子分段扫描,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测定游离态的毒素(原多甲藻酸1、原多甲藻酸2、原多甲藻酸3、大环内酯类扇贝毒素2、软海绵酸、鳍藻毒素1、鳍藻毒素2、虾夷扇贝毒素和类虾夷扇贝毒素)。当软海绵酸、鳍藻毒素1或鳍藻毒素2任一种或多种毒素呈阳性时,须采用碱水解将酯化的软海绵酸、鳍藻毒素1和鳍藻毒素2转化为游离态形式后,用UPLCMS/MS测定其水解态毒素含量,外标法定量。结果 9种DSP在3个添加水平的平均回收率为85.9%~95.3%,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76%~4.18%,检出限(LOD)为4.4~9.9μg/kg,定量限(LOQ)为14.7~33.0μg/kg。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适用于DSP的日常检测。 相似文献
9.
大肠杆菌作为各种食品的粪源性污染细菌学指标,是国际上公认的卫生检测指示菌。本研究采用3M PetrifilmTM测试法,快速检测青岛市场上三种常见双壳贝类的大肠菌群/大肠杆菌水平,并用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评价大肠菌群/大肠杆菌与当地气温变化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青岛市售双壳贝类中大肠菌群/大肠杆菌的检出具有温度依赖性,其检出水平与当地气温变化呈正相关关系,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分别为ρ=0.481、ρ=0.712。本研究提示在当地气温较高时,贝类受到大肠菌群/大肠杆菌污染情况比较严重,需对贝类产品的贮藏运输及质量控制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广西北部湾水域贝类重金属污染分析与南宁市民贝类食用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产于广西北部湾的四种主要养殖贝类——近江牡蛎、文蛤、翡翠贻贝、华贵栉孔扇贝——中的铜(Cu)、铅(Pb)、镉(Cd)、铬(Cr)、砷(As)重金属残留水平,并利用靶标危害系数(THQs)对南宁市人群贝类食用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近江牡蛎和华贵栉孔扇贝的重金属污染水平较高,铜、镉是近江牡蛎的主要污染因子,铜、镉元素残留量超标率达62.5%、75%.华贵栉孔扇贝的镉、铬元素残留超标率达100%、11.25%.其余两种贝类均未出现重金属元素超标现象.南宁市市民在正常的消费量下,摄入牡蛎引起的铜、镉元素、及由扇贝消费引起的镉元素的THQs相对较高,分别为0.823、0.759、0.757,可见食用牡蛎和扇贝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大量消费牡蛎和扇贝时,会富集大量的Cu、Cd、Cr等元素,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