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静电层层自组装的方法制备亚麻籽油多层乳状液,确定二级乳液的组成为质量分数5.0%的亚麻籽油、质量分数0.45%的浓缩乳清蛋白、质量分数0.2%的果胶;三级乳液的组成为质量分数2.5%的亚麻籽油、质量分数0.225%的浓缩乳清蛋白、质量分数0.1%的果胶、质量分数0.2%的壳聚糖。同时结果表明亚麻籽油多层乳状液具有缓慢释放的效果和提高亚麻籽油消化吸收效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脂溶性功能因子的包埋、释放及稳定性研究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利用层层自组装技术将聚合物电解质沉积在带电油滴表面形成多层乳液可提高其贮藏稳定性和消化吸收率。本文综述了层层自组装技术及制备多层乳液所需电解质种类,介绍了多层乳液在脂溶性功能因子中的应用及其结构表征,并提出了目前需重视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针对紫苏油在贮藏过程中极易氧化的特点,以大豆分离蛋白、壳聚糖和海藻酸钠为乳化剂,采用静电层层自组装技术对紫苏油进行包封,使紫苏油保持良好的物理稳定性,并能达到油脂缓释的目的。分别对紫苏油单层乳液、双层乳液和三层乳液微观形态和稳定性进行考察,建立体外模拟消化模型,通过气相色谱测定3 种乳液消化前后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壁材质量分数为大豆分离蛋白1.0%、壳聚糖2.0%、海藻酸钠1.5%时制备的3 种乳液粒径较小、电位较高,具有良好的理化稳定性。在酸性条件下的多层乳液能够更好保护多不饱和脂肪酸,随着包埋层数的增加,紫苏油的氧化速率越慢。体外模拟消化结果表明三层乳液较单层和双层乳液具有更好的缓释效果,多层乳液可以保证油脂中脂肪酸有效释放。本实验阐明不同界面层对紫苏油消化和脂肪酸释放特性的影响,为指导油脂缓释体系加工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番茄红素油多层乳状液的制备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番茄红素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的天然类胡萝卜素,它不溶于水,且结构特殊、不稳定。将番茄红素油制成多层乳状液,有望改善其溶解性和稳定性。本文以大豆分离蛋白、果胶和壳聚糖作为聚电解质,采用静电层层自组装的方法制备番茄红素油多层乳状液,探讨聚电解质浓度、pH、乳化速度等因素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以确定制备番茄红素油多层乳状液的最佳条件。研究表明,在pH3、乳化速度15 000 r/min、番茄红素油含量0.5%、大豆分离蛋白含量1%的条件下,制备的初级乳状液乳层保留率为90%;在pH3、番茄红素油含量0.25%、大豆分离蛋白含量0.5%及果胶含量0.05%的条件下,制备的二级乳状液乳层保留率达到92%;在pH3、番茄红素油含量0.125%、大豆分离蛋白含量0.25%、果胶含量0.025%及壳聚糖含量0.05%的条件下,制备的三级乳状液乳层保留率达95%。制备番茄红素油多层乳状液可以显著提高番茄红素的稳定性,本研究为提高番茄红素的溶解性和分散性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针对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Epigallocatechin gallate)稳定性差、易氧化降解的问题,采用层层自组装技术对其进行包载,建立EGCG稳态体系的制备工艺,并对产品微观形态及离心稳定性进行考察,进而通过喷雾干燥对其微胶囊化包埋,得到了粒径均一、稳定性较好的EGCG微胶囊。结果表明:在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SSOS,sodium starch octenyl succinate)添加量70.0 g、水相油相比8:1 (g/g),剪切速率9000 r/min,剪切时间3 min条件下制备EGCG单层乳液,其离心稳定性系数可达0.138;在阿拉伯胶浓度15%,9000 r/min剪切3 min条件下,进一步制备而得的EGCG多层乳液稳定性较高。经喷雾干燥所得微胶囊的粒径在1~10 μm,其包封率达53.5%±0.5%,呈表面有褶皱无裂痕的椭球状,具有较好热力学稳定性。本研究为提高茶多酚稳定性,拓宽茶多酚产品应用领域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张云  贾彦荣  邵建中 《印染》2012,38(17):1-4
以聚乙烯亚胺(PEI)溶液和SiO2溶胶为前驱体,采用静电自组装法构造结构生色多层膜.研究了基板材质、提拉速率和PEI前驱液浓度对组装多层膜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负电性高、亲水性大、粗糙度小的基板上SiO2粒子分布较为均匀,形成的多层膜颜色均匀性较好;提拉速率为1.27 cm/s,PEI质量分数为0.5%时,SiO2粒子能相对均匀地分布在基板上.以此为条件,在PET基板上构造SiO2多层膜,不同周期数的多层膜呈现不同的颜色,且同一多层膜的颜色随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7.
脂质体作为载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等优点,在药品和化妆品等领域中应用广泛,但由于脂质体的贮藏和消化稳定性较差,限制了其在食品中的应用。利用层层自组装技术将聚电解质沉积在脂质体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是提高其贮藏和消化稳定性的有效手段。本文从层层自组装过程的影响因素、薄膜表征手段以及薄膜对脂质体的保护作用等方面综述了层层自组装在脂质体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静电层层自组装技术制备多层乳液,添加玉米糖浆作为壁材填充剂,结合喷雾干燥技术,制备多层微胶囊以提高亚麻籽油的氧化稳定性。通过测定多级乳液的粒径和Zeta电位,结果显示随着聚合电解质的加入,乳液粒径变大,Zeta电位发生转变,说明聚合电解质被吸附到液滴表面;通过包埋率和扫描电镜的结果显示,多层乳液制备的微胶囊粉末油脂比单层包埋的要好;脂肪酸分析表明,包埋过程对亚麻籽油脂肪酸组成没有显著影响,不会降低亚麻籽油的营养价值;60℃加速贮藏试验表明,多层包埋的亚麻籽油过氧化值和酸值变化速率较慢,通过多层包埋的微胶囊可以明显提高亚麻籽油的氧化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以鱼油为芯材,鱼骨明胶和褐藻多糖为壁材,利用层层自组装技术制备多层鱼油乳状液,通过喷雾干燥法制得多层鱼油微胶囊并研究其贮藏稳定性。根据Zeta电位的大小确定制备多层乳状液所需的最适壁材浓度。采用正交试验确定多层鱼油微胶囊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时间10min,超声温度25℃,均质时间4min,均质速率5 000r/min,鱼油微胶囊的包埋率达82.03%。过氧化值的结果表明微胶囊化可明显提高鱼油的贮藏稳定性,且3层鱼油微胶囊的氧化速率最低。  相似文献   

10.
张哲  崔慧斐 《食品与药品》2010,12(9):351-354
静电自组装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成膜技术,具有制备简单、成膜物质丰富、厚度可控、稳定性好等优点。本文综述了静电自组装技术的影响因素和在医药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提出了采用层层自组装(LBL)法制备单壁碳纳米管(SWNTs)有机导电薄膜.首先采用过硫酸铵(APS)水溶液改善SWNTs的水分散性,使其表面含有大量的羟基(O-H)、羰基(C=O)和少量的羧基(COOH)基团.然后采用APS水溶液和受限光催化氧化法在BOPP薄膜和PET薄膜表面引入带有负电荷的硫酸根.以BOPP和PET为基材,以聚烯丙基胺盐(PAH)或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胺(PDDA)为聚阳离子,以APS氧化改性后的SWNTs为聚阴离子,依靠聚阴离子与聚阳离子间的静电吸引作用和氢键作用进行LBL组装,从而在PET和BOPP基材表面获得SWNTs的透明导电薄膜.同时,详细分析了影响SWNTs吸附量以及薄膜导电性的诸多因素,包括高分子种类(PAH和PDDA)和SWNTs改性程度.紫外可见光谱和方块电阻测试结果表明,将经10%APS水溶液70℃氧化处理4h的SWNTs配制成0.05mg/rnJ的水溶液,与0.5mmol/ml的PDDA水溶液进行LBL组装时,能获得最佳组装效果;LBL组装层数为20双层时,所得的SWNTs导电薄膜的电导率分别为4.57S/cm(PET基材表面)和2.12S/cm(BOPP基材表面).  相似文献   

12.
研究以吐温-80、十聚甘油单硬脂酸酯为乳化剂,单独或复配后加入95%乙醇,制备五味子籽油乳液,以乳液粒径大小及分布评价乳化效果。结果表明:当吐温-80∶十聚甘油单硬脂酸酯∶油=2∶2∶10,再加入95%乙醇,乳化效果最好,中位径为0.499μm,体积平均径为0.502μm;还考察放置8 d、加热、加入不同浓度NaCl溶液、不同浓度五味子多糖等对乳液稳定性影响,结果表明:放置8 d对乳液没影响;加热、加入多五味子多糖都使乳液颗粒尺寸变大,稳定性变差;NaCl浓度小于1%,能使乳液颗粒尺寸减少,粒径范围变小,大于1%,随NaCl浓度增大,乳液粒子变大。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利用载体材料纤维素纳米晶(CNC)、木瓜蛋白酶(papain,PA)以及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non-ionic polyacrylamide,n PAM)的表面电荷特性,制备了新型的固定化木瓜蛋白酶,利用Zeta电位分析,探寻固定化过程中的静电作用机制;并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固定化PA的组成成分和各物质的相互作用。通过对固定化过程中的各因素进行研究,得到了制备该固定化酶的最优条件,分别为p H 5.0,CNC和PA质量比为36:1(CNC/PA),n PAM(5%质量分数)的添加量为0.3 m L,酶层自组装时间30 min;在此条件下酶活回收率达85.8%。随后,对游离酶和固定化酶的动力学参数研究显示固定化酶的Vmax/Km值(1.40 min-1)明显高于游离酶(0.80 min-1),表明所制备的固定化PA具有更高的催化效率、更广的最适p H范围和温度范围以及操作稳定性,在重复使用5批次之后,相对酶活仍在96.5%以上。可见双层自组装技术是一种进行固定化酶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为制备含玉米低聚肽的紫苏籽油微胶囊,选择阿拉伯胶、可溶性大豆多糖、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HI-CAP 100)、酪蛋白酸钠和大豆分离蛋白5 种乳化剂,并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玉米低聚肽制备紫苏籽油乳状液,筛选出制备紫苏籽油乳状液的最适乳化剂及最佳的玉米低聚肽添加比例;进而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高载油量的玉米低聚肽紫苏籽油微胶囊,筛选和评价高载油量玉米低聚肽紫苏籽油微胶囊的壁材。结果显示:HI-CAP 100制备的紫苏籽油乳状液的液滴粒径主要分布在0.1~2 μm之间,并且玉米低聚肽添加量为5%时,乳状液的不稳定性指数为0.275,粒径为(0.76±0.02)μm;以HI-CAP 100为壁材经喷雾干燥制成的目标微胶囊(载油量≥50%)表面油含量为3%,表明HI-CAP 100对紫苏籽油的包埋效果较好,并且微胶囊粒径分布均匀,表面较光滑适合作为高载油量玉米低聚肽紫苏籽油微胶囊的壁材;通过加速贮藏实验证明玉米低聚肽与茶多酚棕榈酸酯复配,能提高紫苏籽油微胶囊的抗氧化性。  相似文献   

15.
利用谷氨酰胺转氨酶,以壳寡糖与乳清分离蛋白交联作为乳化剂,制备含薏苡仁油的双层乳液.通过人工模拟胃液和肠液,研究该双层乳液在体外的释放行为.结果 显示:以壳寡糖为内层且壳寡糖与乳清分离蛋白的质量比1∶4,或者以乳清分离蛋白为内层且壳寡糖与乳清分离蛋白的质量比1∶5时,制得的双层乳液稳定性较高,均高于仅用单一乳清分离蛋白...  相似文献   

16.
"云麻一号"大麻籽仁油粉末油脂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云麻一号"大麻籽仁油的乳化工艺进行了优化,并对喷雾干燥得到的粉末油脂进行了理化特性及贮藏稳定性评价.大麻籽仁油的最佳乳化条件为:乳化剂配比为蔗糖酯:单甘酯=9:1,乳化剂的HLB值为13.48,壁材用量为6.7%,明胶/麦芽糊精比为4:6,乳化剂用量为0.9%、大麻籽仁油与壁材比为3:4,在此条件下微胶囊化效率达到91.24%,粉末油脂产品含油率35.97%,表面含油3.15%,产品呈现乳白色表面光滑的球状,具有良好的贮藏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摘要:为提高大豆分离蛋白膜的性质,制备以大豆分离蛋白(SPI)为原料的O/W乳液膜,采取单因素实验法比较O/W乳液膜与SPI膜的差异性,探究不同SPI质量浓度(20、30、40、50和60 mg/mL)对O/W乳液膜性能及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O/W乳液膜的遮光性、机械性能、耐水性及热稳定性要优于SPI膜。随着SPI质量浓度的增加,O/W乳液膜的拉伸强度随之增加,断裂伸长率降低。蛋白质量浓度为60 mg/mL时,O/W乳液膜的抗拉强度达到最大值为7.19 MPa,比蛋白膜的抗拉强度高出33%。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差式扫描量热仪(DSC)对O/W乳液膜蛋白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乳液膜的Tg为100 ℃,且红外光谱中酰胺Ⅲ带和1630 cm-1峰值发生了变化,表明共混组分之间的作用力增强,蛋白质形成了致密且稳定的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