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8 毫秒
1.
青海青稞、燕麦、藜麦营养品质及抗氧化活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 要 以青海青稞、燕麦、藜麦3种杂粮为原料,比较分析其营养品质、多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青稞、燕麦、藜麦的营养品质差异显著(P<0.05),其中青稞粗纤维(5.86%)及β-葡聚糖(3.61%)含量最高,燕麦抗性淀粉(18.39%)及直链淀粉(23.29%)含量最高,藜麦蛋白质(13.04%)及灰分(2.6%)含量最高。参试青稞、燕麦、藜麦均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必需氨基酸有7种,燕麦的必需氨基酸含量最高,达529.3 mg/g,青稞达421.6 mg/g,藜麦达513.6 mg/g。酚类物质含量也存在较大差异(P<0.05),青稞总酚含量最高,达414.55 mg/100g,藜麦次之(393.92 mg/100g),燕麦最少(230.99 mg/100g);总黄酮含量顺序依次是燕麦>青稞>藜麦,青稞中黄酮类物质以结合型为主,燕麦和藜麦中黄酮类物质以游离型为主;青稞游离型酚类提取物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强于结合型酚类提取物,燕麦、藜麦结合型酚类提取物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强于游离型,青稞、燕麦、藜麦游离型酚类提取物均具有较强的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FRAP?铁还原能力。此结果为高抗氧化活性青稞、燕麦及藜麦的筛选、评价及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有效富集藜麦和黑大麦中多酚和黄酮的含量并提高其生物有效性。本研究以多酚和黄酮为响应值,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植物乳杆菌发酵藜麦和黑大麦复合谷物的工艺条件;通过体外模拟胃肠消化实验,明确复合谷物发酵对酚类物质的释放、生物有效性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藜麦-黑大麦复合谷物发酵富集多酚和黄酮的最优工艺条件为:原料比(藜麦:黑大麦)1:2.4(g/g)、料液比1:8.9(g/mL)、接种量2.0%、发酵时间36.7 h,发酵温度30℃。在该条件下,复合发酵谷物组中多酚和黄酮的含量分别为364.90和264.36 mg/100 g,显著高于未发酵复合谷物以及单独发酵藜麦或黑大麦组(P<0.05);体外模拟胃肠消化实验结果表明,发酵复合谷物中游离酚和总酚释放量、总抗氧化活性和羟基自由基清除活性较未发酵谷物和单一谷物发酵组显著增加(P<0.05);抗氧化活性与游离酚和总酚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本研究表明,复合发酵藜麦和黑大麦较单一谷物发酵更有利于多酚和黄酮的富集,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发酵谷物中酚类物质的生物有效性,并提高谷物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酶制剂对藜麦馒头中酚类物质、馒头色泽、弹性和口感等品质的影响及其对营养功能的作用效果,试验以藜麦为原料,采用木聚糖酶、真菌淀粉酶、果胶酶、木瓜蛋白酶酶解后混合30%谷朊粉制作藜麦馒头,测定质构、游离酚、结合酚、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酶处理的藜麦馒头物性数据均有所提升,其中真菌淀粉酶组的硬度、弹性、咀嚼性分别提高87%、8%、96%;木瓜蛋白酶组的硬度、弹性、黏聚性分别降低30%、20%、26%。在多酚含量方面的影响,木瓜蛋白酶组总酚含量提高99.23%,但果胶酶组结合多酚提高约32.67%。木聚糖酶组游离黄酮的含量增加25%,而结合黄酮含量降低17.98%。木瓜蛋白酶处理藜麦馒头的游离和总多酚提取物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增加96.67%、61.60%,而游离多酚铁离子还原能力增加32.30%。真菌淀粉酶增强藜麦馒头的硬度、弹性、咀嚼性,木瓜蛋白酶处理释放出更多的游离酚,木聚糖酶释放更多结合多酚,从而发挥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4.
党斌 《食品工业科技》2019,40(17):30-37
为了明确青海藜麦资源酚类物质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差异,筛选出酚类物质和抗氧化活性高的藜麦资源,采用化学法分析了90份藜麦资源中游离酚类、结合酚类含量,通过DPPH·、ABTS+·清除力及FRAP铁还原力指标评价各组分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不同藜麦酚类物质含量均存在较大差异,且结合酚类物质含量差异较大,游离酚类物质含量相对较小,游离酚类和结合酚类物质在清除DPPH·、ABTS+·、FRAP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结合酚类具有较强的清除DPPH·、ABTS+·能力,分别达4732.56、3371.97 μmol Trolox Eq/100 g DW;游离酚类的FRAP还原能力相对较强,达1408.64 μmol Trolox Eq/100 g DW。白色、黄色藜麦的结合酚类物质清除DPPH·、ABTS+·能力显著高于红色藜麦,分别达4657.41、5065.66 μmol Trolox Eq/100 g DW,3532.37、3350.72 μmol Trolox Eq/100 g DW;红色藜麦的酚类物质FRAP铁还原力最强(3264.42 μmol Trolox Eq/100 g DW)。聚类分析表明,参试的大部分青海藜麦资源结合酚类物质含量较低,DPPH·、ABTS+·清除力较弱,但FRAP铁还原力较强,其中有6个藜麦资源的结合酚类物质含量最高,5个藜麦资源的抗氧化活性最强。此结果为功能性藜麦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优质资源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分别以秘鲁黑藜麦、红藜麦、白藜麦为原料,研究其发芽过程中生物活性物质(γ-氨基丁酸、表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皂苷和多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经72h发芽处理的黑、红、白藜麦中的γ-氨基丁酸含量有所增加,最高可分别达110.10,157.40,135.70mg/100g;表儿茶素含量增幅最大,分别增加了7.11,5.32,1.32倍;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含量分别增加了4.23,2.79,3.29倍;此外,3种藜麦的皂苷含量和总多酚含量均随发芽时间的延长而增加;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铁离子还原能力的升高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发芽能提高藜麦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综上,通过发芽处理可有效提高藜麦中有益生物活性物质含量和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6.
以灵芝作为固态发酵豆渣的菌种,对发酵过程中的活性成分(多酚、异黄酮、三萜)及抗氧化特性(总还原力、羟自由基清除力、DPPH自由基清除力、ABTS+自由基清除力)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豆渣经灵芝发酵后,三萜及多酚含量升高;糖苷型异黄酮在发酵前期(第1天~第5天)转化为苷元型异黄酮,发酵中后期(第5天~第11天),4种异黄酮含量降低;发酵后,菌质的抗氧化能力发生变化,其中发酵后菌质的DPPH自由基清除力、羟自由基清除力、总还原力提高,ABTS+自由基清除力下降。灵芝发酵豆渣后,豆渣的活性成分及抗氧化活性得到提高,可以作为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7.
筛选不同颜色藜麦营养价值较高的品种并揭示藜麦品种间抗氧化性质的差异。以红藜、白藜、黑藜三种不同颜色种类的藜麦为原料,对其进行固态发酵,从总糖、总酸、氨基酸态氮、pH值四个方面评价藜麦固态发酵产物的营养价值,对总酚含量进行测定,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率、铁离子的还原能力等为外抗氧化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探究不同颜色的藜麦品种对固态发酵产物抗氧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大米为参照,在相同发酵条件下,大米的总糖含量明显高于藜麦(P<0.05),不同颜色的藜麦总糖含量存在差异;黑藜和红藜的总酸含量明显高于白藜(P<0.05);藜麦的氨基酸态氮含量高于大米(P<0.05),且黑藜与红藜相近略高于白藜;黑藜的DPPH清除率高于红藜与白藜;藜麦的铁离子还原能力远高于大米,且红黑藜的还原能力较强。在三种藜麦中,黑藜与红藜的抗氧化性较强,营养价值也更高,白藜在总糖与总酸上更为均衡化。  相似文献   

8.
藜麦被誉为"营养黄金"、"超级谷物",是一种全营养食物资源,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元素,而且含有多酚、多糖、皂苷等多种功能性成分,其中酚类物质是藜麦中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之一,具有抗氧化、调节糖脂代谢、抑菌、抗病毒、抗衰老等多种保健功效.介绍了藜麦中酚类物质的含量、组成、存在形式,综述了藜麦酚类物质的生物活性和...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提高馕的抗氧化物质的含量和提高其抗氧化特性, 方法 通过添加不同量的杂粮谷物粉以增加馕的抗氧化物质的含量和提高其抗氧化特性,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利用Box-Behnken试验优化馕的口感得分制备条件。结果 馕的最优工艺为藜麦全谷物粉添加10.34%、高粱粉添加11.41%、小米粉添加9.97%、酵母使用量为0.96%、水分加入量为51.81%、发酵时间为85.94 min, 在此条件下制备的复合谷物粉馕的感官评价平均得分为80.43, 黄酮含量为1.2 mg/g、多酚含量为61.26 mg/g, 分别比纯小麦粉馕的感官得分、黄酮和多酚含量提高了3.4%、9.1%和16.46%; DPPH●自由基清除率平均值为58.83%, ABTS●+自由基清除率平均值为51.58%, 还原力平均值为10.67 mg/g, 分别比纯小麦粉馕的DPPH●、ABTS●+自由基清除率和还原力提高了22.05%、15.39%和10%。结论 以藜麦全谷物粉、高粱粉和小米粉混粉制备馕, 可以显著提高其黄酮含量、多酚含量及其抗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桑叶资源利用效率提供科学依据,比较不同的干燥处理方式对桑叶活性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采取自然晾干、冻干、烘干和发酵后烘干4种方式处理桑叶样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多酚和黄酮含量,用薄层色谱法分析1-脱氧野尻霉素(DNJ)的含量,并采用DPPH自由基的清除试验评价样品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自然晾干、冻干、烘干及发酵后烘干样品多酚含量分别为18.40, 2.96, 6.03和8.67 mg·g-1,黄酮含量分别为57.21, 30.86, 54.82和70.13 mg·g-1, DNJ含量分别为1.72, 1.80, 1.83和2.30 mg·g-1, 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86.40%,57.99%, 40.54%和71.73%。不同干燥处理方式会影响桑叶中多酚、黄酮和DNJ的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其中,自然晾干有利于提高多酚的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发酵后烘干有利提高DNJ和黄酮物质的含量,生产中应根据不同的目的选择适宜的加工方式。  相似文献   

11.
The bioprocessing of pineapple wastes into value-added bioproducts is a sustainable solution. This study examined a novel alternative for producing bioactive compounds using Aspergillus niger GH1 for solid-state fermentation (SSF) of pineapple peel and core.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pineapple waste was suitable for use in SSF. During the first 32 h of the SSF, free phenols increased by 72.31% and were positively related to antioxidant activity as measured by DPPH (2,2-diphenyl-1-picrylhydrazyl). ß-Glucosidase and cellulase activities were increased by the SSF and were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free phenolic acids such as 5-caffeoylquinic aci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confirmed mycelial invasion in pineapple waste. Analysis of free and bound phenols by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HPLC-MS) showed more conjugated phenols in the unfermented than fermented waste. These results provided a broad overview of the chemical compounds with antioxidant capacity that are generated from the growth of A. niger.Industrial relevanceThe market for polyphenols and enzymes is expected to grow exponentially in the coming years. In response to this requirement and to the circular economy that seeks to take advantage of waste by generating new products, solid-state fermentation is applied, which produces in a short time polyphenols with antioxidant capacity and enzymes with possible application in the food industry from the fermentation of organic waste such as pineapple waste.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乳酸菌发酵对螺旋藻功效成分的影响,本研究选用植物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和凝结芽孢杆菌分别对螺旋藻进行发酵处理(发酵条件为37℃,72 h),分析了四种乳酸菌发酵处理后的螺旋藻发酵上清液和发酵固形物醇提液的主要功效成分的含量变化,并对其进行了抗氧化活性测定。研究表明,利用各菌种进行螺旋藻发酵后的上清液中总酚含量显著增加(P<0.05),其中植物乳杆菌处理增幅最高可达39.8%;干酪乳杆菌处理上清液中总黄酮含量显著增加(P<0.05),增幅为41.3%;不同菌种发酵固形物醇提液中总酚、藻蓝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下降(P<0.05),其中总酚下降幅度为22.5%~30.1%,藻蓝素为97.5%~99.5%,类胡萝卜素为86.9%~94.5%,然而发酵上清液对DPPH·的清除能力提高了5.6%~6.5%,发酵固形物醇提液对DPPH·的清除能力提高了7.4%~8.3%,表明发酵过程中可能产生了新的抗氧化成分。此外,不同菌种之间发酵上清液和固形物的主要活性成分和抗氧化活性均具有明显差异,表明乳酸菌菌种对于螺旋藻发酵代谢产物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研究以黑曲、米曲、红曲分别发酵薏苡仁,然后对发酵液中多肽、总糖、多酚、DPPH 自由基清除率进行测定,以考察不同曲霉发酵过程中,薏苡仁发酵液中的各种物质含量及抗氧化性变化。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多肽含量、总酚含量、蛋白质水解度、DPPH 自由基清除率都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加。以黑曲霉发酵时各指标分别达到6.14mg/ml、0.10mg/ml、24.9%、10.2%;以米曲霉发酵时各指标分别达到2.58mg/ml、0.089mg/ml、31.1%、10.4%;以红曲霉发酵时各指标分别为2.93mg/ml、0.086mg/ml、14.7%、18.9%。发酵过程中总糖的含量黑曲霉组、米曲霉组均上升,各达到84.0mg/ml、76.1mg/ml;而红曲霉发酵后总糖含量下降明显,降至8.5mg/ml。  相似文献   

14.
本文旨在运用响应面法优化银杏果的酶菌协同发酵工艺,以期得到一种抗氧化活性高的银杏发酵粉。通过单因素实验探讨了料液比、复合酶制剂添加量、糖化酶和α-淀粉酶添加质量比、酶解时间、混合发酵剂添加量、植物乳杆菌和酿酒酵母添加质量比、发酵时间对银杏发酵粉可溶蛋白含量和DPPH自由基清除效果的影响;并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通过响应面分析对银杏果酶菌协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复合酶制剂添加总量0.3 g/100 g,酶解2 h,发酵12 h的基础上,银杏果酶菌协同发酵最佳工艺为:料液比1:6 g/mL,糖化酶和α-淀粉酶添加质量比2:1,混合发酵剂添加总量3.12 g/100 g,植物乳杆菌和酿酒酵母添加质量比1:1,测得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69.7%±1.1%,与模型预测值基本一致。由最佳工艺制得的银杏发酵粉(GFP)与未处理的银杏粉(G)相比,DPPH自由基清除率增加了257.4%;可溶蛋白含量4.47±0.13 g/100 g,增加了330%;黄酮含量0.15±0.01 mg/g,增加了50%;多酚含量2.49±0.04 mg/g,增加了118%;银杏酸含量2.96±0.32 μg/g,脱除率达85.4%。说明酶菌协同发酵能显著(P<0.05)提高银杏果的抗氧化活性,制得的银杏发酵粉中可溶蛋白、黄酮、多酚等抗氧化成分含量显著(P<0.05)增加、有毒成分银杏酸含量显著(P<0.05)降低,为银杏果的精深加工提供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以树莓、石榴复合果汁为原料,采用自然发酵、单一添加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单一添加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及同时添加嗜热链球菌和干酪乳杆菌发酵四种方式制备酵素,并对其发酵过程中的pH值、总酚、总黄酮及抗氧化能力(·OH、O2-·及DPPH自由基清除率)变化进行研究,以评价不同制备方式对树莓-石榴复合果汁酵素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混菌发酵方式优于单菌发酵和自然发酵方式,能增加树莓-石榴复合果汁酵素中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并提高其抗氧化能力。混菌发酵72 h时,总酚含量(0.57 mg/mL)、·OH清除率(67%)及O2-·清除率(54%)最高;发酵60 h时,总黄酮含量(0.41 mg/g)及DPPH自由基清除率(94%)最高;pH值变化最小,利于发酵进行。  相似文献   

16.
以藜麦为固体培养基,利用香菇菌丝体将其发酵,通过正交试验设计探讨碳源、氮源、碳氮源添加比例、时间等因素对发酵产物中粗多糖含量的影响,测定最适发酵条件下发酵产物中粗多糖抗氧化活性。最终得出以粗多糖为目标产物的最适发酵条件为:碳源为淀粉,氮源为牛肉膏,碳氮源添加比例5:1,发酵时间15 d;在此条件下,香菇与藜麦的发酵产物中粗多糖含量达(58.89±1.33)mg/g,较未发酵藜麦提升了31倍;且其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均表现出较好的体外清除效果,当粗多糖浓度为20 mg/mL时,其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均达到最高,分别为76.57%与60.16%。利用香菇菌丝体发酵藜麦后,能够大大提升藜麦培养基中多糖的含量,且发酵后的粗多糖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为发酵产物作为功能性食品的可行性提供一定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7.
为更好的利用龙眼核,使用灵芝对含有不同重量龙眼核的固体基质进行发酵,用60%乙醇提取灵芝发酵后和未发酵基质中的活性成分,并检测了提取物中的多酚类、黄酮类、糖和三萜类物质的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龙眼核经过灵芝真菌固体发酵后,多酚类和黄酮类含量显著性降低(p<0.05),糖类显著性增加(p<0.05)。发酵龙眼核提取物总抗氧化活性、总还原力、Fe3+还原能力、清除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能力均比未发酵提取物降低,但仍然具有一定抗氧化活性。结论:灵芝固体发酵龙眼核产生的菌质物质可以开发为食用或饲用资源。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分析了不同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及料液比对麦麸水溶性多酚含量的影响,并比较了麦麸水溶性多酚的组成和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和酿酒酵母菌混合发酵可以提高水溶性麸皮多酚含量,在液料比为1:1、发酵温度37℃、发酵时间84 h条件下,水溶性麸皮多酚含量达(13.41±0.10)mg/g,较发酵前提高了294.41%。发酵可提高游离型和结合型阿魏酸含量,分别达20.22、1160.6 mg/kg,且水溶性麸皮多酚主要以结合型阿魏酸形式存在。抗氧化活性研究表明,微生物发酵处理后,麸皮多酚的还原力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均得到显著提高(P<0.05),但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却出现下降。因此,微生物发酵可以提高水溶性麸皮多酚含量,改变其组成,增强抗氧化活性,为麦麸中多酚类物质的有效利用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