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几种乳酸菌的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参与酸泡菜发酵生产的几种代表性乳酸菌:植物乳杆菌、肠膜明串珠菌、发酵乳杆菌和小片球菌的发酵产酸曲线和pH 曲线,并探讨了氯化钠与葡萄糖浓度对乳酸菌的生长与心酵产酸量的影响,以及乳酸菌的生长温度范围与耐乙醇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周伟  李平兰  周康  吕燕妮 《食品科学》2006,27(2):121-125
本试验分析了透析除盐后的植物乳杆菌素L-1的效价和作用方式,测定了在食品加上过程中常涉及到的温度、pH和盐等生化条件对其作用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影响,并初步探索了pH和盐对植物乳杆菌素L-1吸附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透析除盐后的植物乳杆菌素L-1的效价可达1280AU/ml,作用方式为杀菌;低温下144h内可以控制住初始菌数,高温下可以短时间内迅速降低初始活菌数;在pH7.0下,该细菌素的抑菌效果最好;无论是TSBYE培养基中还是磷酸缓冲液中,试验所采用的四种盐对植物乳杆菌素L-1的杀菌作用都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各盐之间和同种盐内不同浓度间差异不显著;对吸附作用的初步研究发现pH对植物乳杆菌素的吸附作用有一定影响,而盐对其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以双歧杆菌和鼠李糖乳杆菌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对不同浓度铅的耐受性和吸附性,对pH值、初始湿菌量以及初始铅离子浓度进行单因素试验,利用热力学及动力学模型对两株乳酸菌结合铅离子的过程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两株菌对铅的耐受性较好,初始铅离子浓度为50 mg/L,吸附最佳条件是pH值6,初始湿菌添加量1g/L,该条件下双歧杆菌和鼠李糖乳杆菌对铅的吸附率分别为97.44%,96.87%;Langmuir-Freundlich模型比Langmuir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更适合其结合铅离子的过程,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比准一级动力学模型更适合,说明两株菌与铅的作用机制为化学吸附和物理吸附。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了发掘植物乳杆菌X7021在食品发酵剂和益生菌方面的应用潜力, 本文研究了该菌株吸附重金属与降解亚硝酸盐的能力 。方法 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Cu2+和亚硝酸盐含量, 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Cd2+和Pb2+含量。探讨pH、温度、吸附时间和离子浓度等因素对植物乳杆菌X7021吸附重金属能力的影响, 以及亚硝酸盐浓度对其生长和降解能力的影响。结果 植物乳杆菌X7021对重金属的吸附率和吸附量均受到吸附条件的影响。首先,吸附量随着金属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而吸附率呈现出先快速下降后趋于平缓的趋势。其次, 吸附率和吸附量均随吸附时间增加而增加, 且植物乳杆菌X7021对Pb2+的吸附量明显优于Cu2+、和Cd2+。第三, Cu2+、Cd2+和Pb2+的最大吸附率分别在pH=7、7和6;且温度为37 °C时, 三种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率和吸附量均达到最大。除此之外, 植物乳杆菌X7021在24 h内几乎完全降解100 mg/L NaNO2, 且可耐受浓度高达700 mg/L的亚硝酸盐。结论 植物乳杆菌X7021能够有效吸附Cu2+、Cd2+、Pd2+等重金属离子, 且对亚硝酸盐有较强的降解和耐受能力, 在发酵食品及益生菌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B7和戊糖乳杆菌(L.pentosus)X8对伏马毒素FB1和FB2脱除作用及影响因素。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荧光检测的方法研究菌体细胞的伏马毒素脱除率。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B7和戊糖乳杆菌X8在37℃吸附1h后对FB1的脱除率分别为52.9%和58.0%,对FB2的脱除率分别达到了85.2%和86.5%。p H、温度、酶影响菌株B7和X8结合伏马毒素FB1和FB2的效果,并且两株菌脱除伏马毒素的作用与其活力无关。两株菌体结合伏马毒素的效率随p H升高而降低。当p H7时,无法检测到两株乳杆菌具有结合伏马毒素的能力。经100℃沸水浴处理后,菌体细胞脱除伏马毒素的效率上升;经溶菌酶处理后,菌体脱除伏马毒素的效率降低。两株乳杆菌具有以吸附方式脱除伏马毒素FB1和FB2的能力,但吸附FB2的效果高于吸附FB1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苹果酸乳酸酶(MLE)酶制剂的生产和果酒的生物降酸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植物乳杆菌R23为材料,研究乳酸菌生物量、培养温度、pH值、L-苹果酸浓度、NAD+含量及供厌氧等环境条件对其产MLE能力的影响。结果及结论:植物乳杆菌R23在对数生长期内,产MLE的量及其活力随着菌量的增加而增加;产酶活力较高的时期是在细菌生长进入稳定期的4~8h内;植物乳杆菌R23最适产酶温度35℃,pH6.0~7.0;适量的L-苹果酸和NAD+以及厌氧发酵对其产酶和酶活力均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对来源于传统发酵乳制品的27株植物乳杆菌对液体培养基内赭曲霉毒素(OTA)的清除能力、清除途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是通过吸附作用清除MRS培养基内的OTA,菌株Lp22、Lp39和Lp4的吸附率分别为54.50%、50.79%和48.80%;菌体细胞吸附毒素形成的复合物不稳定,90%添加到培养体系内的OTA可以通过PBS溶液和乙腈/水溶液回收;活性和热失活菌株都具有结合OTA能力,菌体吸附PTA的能力与培养时间、菌体浓度和培养温度有关。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具有较强钙转化富集能力的乳酸菌(后续用于鱼骨泥发酵),本文研究了七种乳酸菌(植物乳杆菌CY1-1、植物乳杆菌Z7、戊糖片球菌DBY2-5-1、干酪乳杆菌D400、米酒乳杆菌DL10、嗜酸乳杆菌DL12、清酒乳杆菌YP4-5)及其复合菌株的生长能力、产酸能力和钙富集能力,研究了钙离子浓度、生长时间、pH、温度对初筛菌株钙富集能力的影响,并通过原子力显微镜观察菌体富集前后的表面结构差异,研究乳酸菌的形态变化及钙离子吸附机制。结果表明,单一菌株中钙富集量最高的是植物乳杆菌CY1-1,其次为植物乳杆菌Z7。钙富集能力较强的复合菌株为CY1-1+DL12、Z7+YP4-5,富集量分别较单一菌株提高了6.76和21.69 mg/g。试验菌株在稳定期时的钙富集能力优于对数期,最适富集的钙离子浓度为1.2 mg/mL,Z7菌株的最适pH为6,Z7+YP4-5、CY1-1、CY1-1+DL12菌株的最适pH为7.2,Z7+YP4-5复合菌株的最适温度为37 ℃,其余各组菌株的最适温度为40 ℃。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到乳酸菌与钙离子结合后表面结构凸起尖锐,与未结合菌株形态差异明显。上述结果表明,钙富集能力最强的单菌株是植物乳杆菌CY1-1,复合菌株是Z7+YP4-5;乳酸菌能有效吸附钙离子在菌体表面进行富集。  相似文献   

9.
高尿酸血症是一种嘌呤代谢紊乱疾病,表现为血清尿酸浓度异常升高。利用益生菌降尿酸正逐渐成为治疗高尿酸血症的新策略。以尿酸降解率为指标,筛选得到3株具有高效降尿酸能力的乳酸菌,分别为副干酪乳杆菌X11、植物乳杆菌Q7和发酵乳杆菌F40-4。对3株菌的生长特性、产酸特性、疏水性、自聚性、耐酸、耐胆盐、胃肠液耐受性等特性进行了评价,然后研究了3株菌对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生长的影响,优化确定最佳发酵温度和发酵配比,研制具有降尿酸功能的酸奶。结果表明:副干酪乳杆菌X11、植物乳杆菌Q7和发酵乳杆菌F40-4均在10 h后进入生长稳定期,pH稳定在4.20左右。植物乳杆菌Q7在疏水性、耐酸性、胃肠道耐受性等方面的性能最好,对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的生长抑制影响最小;副干酪乳杆菌X11的自聚性、耐胆盐能力最佳。综合分析发酵制得酸奶的pH、可滴定酸度、总活菌数、析水率、质构、感官评价等指标,确定植物乳杆菌Q7可作为辅助发酵剂用于降尿酸益生菌酸奶的研究与开发。  相似文献   

10.
为获得具有良好发酵特性的乳酸菌菌株,选取7种不同乳酸菌单菌及其混菌组合分别发酵南酸枣汁制备南酸枣饮料,对其pH值、总酸、总酚、总黄酮、VC以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1∶1)混菌发酵的南酸枣汁总酸、总酚以及总黄酮含量最高,在5 h时达最大值,分别为2.80 g/L、1.76 mg/m L、0.46 mg/m L;植物乳杆菌(LP)单菌发酵的南酸枣汁VC含量最高,发酵终止时为2.43 mg/100 g;植物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1∶1)混菌发酵南酸枣汁对可溶性固形物的消耗能力最强,发酵终止时为26.82%。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1∶1)混菌发酵在南酸枣饮料中综合发酵能力最优。  相似文献   

11.
以4株乳酸菌肽聚糖(Peptidoglycan,PG)为生物吸附剂,探讨其对丙烯酰胺(acrylamide,AA)的吸附特性。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不同因素(pH、温度、时间、PG浓度、AA浓度及钙离子浓度)以及模拟胃肠环境下PG对AA吸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pH、温度的增大,4株乳酸菌PG对AA的吸附率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当pH为5、温度为37 ℃,4株乳酸菌PG对AA的吸附率均达到最大值,其中植物乳杆菌1.0665 PG的吸附率最大,为87.35%。在6 h以内,4株乳酸菌PG对AA的吸附率随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加(P<0.05),但6 h后无显著性变化。吸附率随AA浓度的升高而减小,且随着PG浓度、钙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在模拟胃环境条件下,不同pH显著影响PG对AA的吸附效果(P<0.05),并且pH为3.5时,PG对AA的吸附率最高;不同的时间对PG吸附AA的能力无显著影响(P>0.05)。在模拟肠环境下,胆盐浓度和吸附时间均显著影响PG对AA的吸附效果(P<0.05),其中0.3%~0.4%胆盐浓度更有利于PG 对AA的吸附。综上,本研究为乳酸菌肽聚糖在生物吸附脱毒方面的应用及机制探讨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研究以新疆阿勒泰地区的驼乳制品为研究对象,筛选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有抑制活性的优良乳酸菌。方法:采用稀释涂布法分离纯化菌株,DNS和pNPG法筛选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有抑制活性的菌株,通过耐酸性、耐胆盐、模拟胃肠道环境耐受性、抑菌性、抗氧化活性实验评价菌株的益生特性。结果:从驼乳制品中共计获得34株菌株,其中6株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有抑制活性,经过形态学和16S rRNA分子鉴定,确定有4株为植物乳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2株为副干酪乳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aracasei。6株乳酸菌对α-淀粉酶的抑制活性都达到50%以上,其中X34对α-淀粉酶的抑制率最高达到88.59%。本实验中筛选的乳酸菌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在11%~16%之间,X31抑制率最高为15.43%。6株乳酸菌在不同pH(1.0、2.0、3.0)和不同浓度胆盐(1、2、3 g/L)的培养基中均可存活。6株乳酸菌在模拟胃液和肠液中的存活率分别达到83%和90%以上。对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超过90%以上,其中X29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最高为92.43%,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最强的是X33清除率达到94.04%。6株乳酸菌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X31对大肠杆菌的最大抑菌圈直径为19.63 mm,X23对沙门氏菌抑菌圈最大达到19.85 mm,菌株X33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最大为19.17 mm。结论:从驼乳制品中筛选到6株具有潜在降糖活性的乳酸菌,对强酸、胆盐和胃肠液有一定的耐受性,抗氧化能力较强,具有抑制致病菌的效果,为后期研发功能性降糖饮品提供益生菌株。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从新疆熏马肠中分离出的植物乳杆菌和唾液乳杆菌在不同环境条件下降解生物胺的效果,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检测两株菌在不同条件下(生物胺浓度、初始pH、温度、NaCl浓度和乙醇浓度)降解生物胺的情况。结果表明:当生物胺浓度在200~300 μg/mL时两株菌生物胺降解能力基本达到最大,而当生物胺浓度大于300 μg/mL时两株菌降解生物胺的能力逐渐下降,但唾液乳杆菌(Lactobacillus salivarius)对生物胺的降解能力显著高于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p<0.05),分别在pH为6.5和7.0时对大多数生物胺具有较高的降解能力;两株菌均在32~37 ℃温度范围内对生物胺有较好的降解效果;当NaCl浓度达到8%,乙醇浓度达到4.5%时,两株菌对生物胺的降解活性被强烈抑制。可见本研究中的唾液乳杆菌相对于植物乳杆菌更适合作为商业发酵剂,具有更好的降解生物胺的特性。  相似文献   

14.
以5 株乳酸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ATCC8014、L. plantarum 1.0665、L. plantarum 806、L. casei ATCC393、L. acidopilus KLDS 1.0307)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其灭活前后对丙烯酰胺的吸附能力,及5 株乳酸菌吸附丙烯酰胺所形成的复合物在无菌去离子水、不同有机溶剂(甲醇、乙腈-水、丙酮)及体外模拟胃、肠道环境中的稳定性。结果表明,5 株乳酸菌的高压灭活组对丙烯酰胺吸附能力均强于其活菌组。其中植物乳杆菌ATCC8014的高压灭活组对丙烯酰胺吸附率最高,为96.53%;5 株乳酸菌-丙烯酰胺复合物在有机溶剂中均可稳定存在;在无菌去离子水中均有少量丙烯酰胺释放;模拟胃、肠环境实验证实pH值、胆盐质量分数、胰蛋白酶及作用时间会影响乳酸菌-丙烯酰胺复合物的稳定性,导致少量丙烯酰胺释放。整体看,高压灭活后的植物乳杆菌ATCC8014与丙烯酰胺形成的复合物在上述环境中具有非常好的稳定性,为食品中丙烯酰胺的毒性抑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分级醇沉香菇多糖的益生活性差异。方法 采用20%、50%和80%乙醇对香菇多糖进行分级醇沉,并研究分级醇沉香菇多糖对植物乳杆菌的增殖作用和体外耐受模拟胃肠液性能。结果 在发酵48 h时,以80%醇沉香菇多糖为碳源时,植物乳杆菌活菌数可达到9.62 log CFU/mL; 50%醇沉(9.21 log CFU/mL)、20%醇沉(9.07 log CFU/mL)和菊粉组(8.67 log CFU/mL)无显著差异,但都显著高于葡萄糖组的活菌数(8.35 log CFU/mL,P<0.05)。发酵液pH表明,在发酵48 h时, 80%醇沉香菇多糖组的pH降低至3.23,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体外模拟胃肠液结果表明,以80%醇沉香菇多糖为碳源培养120 min时,植物乳杆菌在模拟胃液和肠液中的存活率分别为63.37%和96.37%,显著高于葡萄糖组和菊粉组(P<0.05)。结论 以80%醇沉香菇多糖为碳源可以促进植物乳杆菌的增殖,并提高植物乳杆菌在模拟胃肠液环境中的存活率,具有一定的益生元活性。  相似文献   

16.
采用微生物发酵和活性碳吸附两种处理方式对罗非鱼下脚料酶解液进行脱腥去苦的研究。通过不同的考察指标,选取最佳微生物发酵条件、最佳活性碳吸附条件,并通过游离氨基酸含量分析,比较处理前后营养物质的变化,确定罗非鱼下脚料酶解液最佳脱腥去苦方式为干酪乳杆菌Lc、植物乳杆菌Lp菌发酵,发酵条件:发酵比例为1∶1(Lc∶Lp),接种量2%,发酵时间16h,最适温度37℃,该条件下对罗非鱼下角料酶解液脱腥去苦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该研究以桄榔淀粉为原料制备桄榔抗性淀粉(APRS),采用体外发酵考察不同浓度(0.1%、0.2%、0.5%、1%、1.5%)APRS对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LB)和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LP)增殖作用及在模拟人体胃肠道逆环境中的耐受能力影...  相似文献   

18.
对植物乳杆菌MA2的体外和体内降胆固醇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培养基中添加的胆固醇的初始浓度对植物乳杆菌MA2的胆固醇去除率影响显著,当胆固醇的终质量浓度为30mg/dL,不添加胆盐的条件下,菌株MA2的胆固醇去除率达到(55±4.5)%。死菌体和休眠菌体也可去除培养基中的胆固醇,且菌体细胞浓度的影响显著。添加胆盐对菌株MA2的胆固醇去除率影响显著。体外实验表明植物乳杆菌MA2通过吸附胆固醇,进而将胆固醇吸入菌体细胞中来降低培养基中的胆固醇。MA2菌株可显著降低大鼠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的水平,表明其作为降血脂的益生菌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9.
为了确定桑枝低聚糖促乳酸菌生长的优化工艺,分别采用物理超声、化学酸解、生物酶法制备桑枝低聚糖。测定桑枝低聚糖对植物乳杆菌、肠膜明串珠菌、干酪乳杆菌和鼠李糖乳杆菌的促生长作用,发现与物理超声、化学酸解法相比,生物酶法制备的桑枝低聚糖能特异性增殖鼠李糖乳杆菌。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方法,以鼠李糖乳杆菌增殖率为指标,得到生物酶法制备桑枝低聚糖的优化工艺:β-甘露聚糖酶添加量50.00 mg·mL^-1,酶解时间4 h,酶解温度46℃。按照优化工艺制备桑枝低聚糖,测定桑枝低聚糖对鼠李糖乳杆菌的促生长作用,得到鼠李糖乳杆菌的增殖率为396.30%±0.42%,与预测值相符,表明所得优化工艺可行。研究表明,生物酶法制备桑枝低聚糖能显著提高鼠李糖乳杆菌的增殖活性,可为桑枝低聚糖益生元食品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