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高温煤焦油为原料,在高压釜中进行悬浮床加氢裂化小试试验,对催化剂质量分数、初始氢气压力、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助剂等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在优化的条件下进行了中试试验.结果表明:在催化剂质量分数为2.0%,初始氢气压力为10 MPa,反应温度为450℃,反应时间为90 min,油酸钠助剂质量分数为0.5%的优化条件下,... 相似文献
2.
3.
以煤焦油常压渣油(T AR)为原料,分离出了正庚烷沥青质(T AR HI),通过元素分析、XPS、FT IR手段对该沥青质的表面官能团进行了表征,同时考察了不同助剂作用下T AR悬浮床加氢裂化反应过程中的生焦行为,进而分析了不同助剂对T AR沥青质的稳定作用机理。结果表明,T AR HI表面官能团以C-C、C-H、C-O为主;杂原子中O含量最高,杂原子官能团以含O官能团为主,其中醚类结构(C-O-C)占大多数;含N官能团主要为吡啶、吡咯和胺类,此外含有少量亚砜等含S官能团。表面官能团中,中性官能团总相对浓度为79%,酸性官能团为001%,碱性官能团为147%,沥青质表面呈弱碱性。SDBS、OA、CTAB 3种助剂对T AR沥青质的稳定作用依次降低,稳定作用主要取决于沥青质表面官能团与助剂之间的酸碱作用和氢键作用,其中酸碱作用影响较大。宜选取具有酸性基团的阴离子型双亲分子作为T AR悬浮床加氢裂化的助剂。 相似文献
4.
选取一种典型的高温煤焦油A,采用元素分析、~1H NMR、SEM等手段对高温煤焦油A及其加氢产物中高于360℃的馏分进行表征,研究了催化剂的载焦行为,并与一种石油渣油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高温煤焦油A芳香度高且各组分在数量和相对分子质量上分布连续,有利于沥青质的稳定分散,沥青质含量虽高但较轻质化,生焦倾向小;经加氢裂化后,体系中高于360℃重油收率下降20.1百分点,明显轻质化,是很好的回炼油;催化剂作为载焦中心吸附了生成的焦炭,体系中无壁相焦生成,液相焦产率仅为2.1%。 相似文献
5.
通过红外光谱及紫外可见光谱分析了悬浮床加氢裂化助剂对辽河常压渣油沥青质的作用。结果表明,辽河常压渣油沥青质的单元芳香片主要含3~4个芳香环,共轭芳香环的排列形式主要为"线性排列",即渺位缩合。助剂可吸附在沥青质上,其头部磺酸基官能团与沥青质表面的羟基和氨基中的H形成分子间氢键可能是其中的一种作用方式;而尾部的疏水链则能形成稳定层,可将沥青质分子包裹起来,从而能使部分沥青质增溶在正庚烷中。 相似文献
6.
辽河减压渣油悬浮床加氢裂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在4 ̄22MPa,410-480℃,添加10μg=g钼分散型催化剂的条件下,考察了辽河索子里混合稠油的减压渣油另氢裂化性能。采用了效率因子来衡量反应条件的优劣。结果表明,尽管辽河减压渍不易转化,但在高温、高压和短反应时间的条件下,可以达到较高的转化率。在22MPa,480℃,5min的反应条件下,渣油画卖座经为低于538℃产物的转化率可达到86%以上,甲苯不溶物收率低于7%。而在常规另氢条件(10 相似文献
7.
8.
摘要:采用釜式反应考察了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悬浮床加氢裂化反应的作用。结果表明,阴、阳离子活性剂复配后对悬浮床加氢裂化反应的抑焦作用会发生显著变化;改变阴、阳离子活性剂的复配比例,生焦率先减小后增大,C7-ASP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则先增大后减小,在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形成复合物且有部分阴离子活性剂剩余时出现转折点。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后,以复合物和阴离子活性剂单体2种形式存在于反应体系,复合物以双链尾结构游离在沥青质间的溶剂化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单体的极性头官能团则吸附在沥青质的极性部位,两者共同对沥青质的缔合形成空间阻碍。 相似文献
9.
采用高压釜对轮古稠油和某煤焦油的混合油进行各种类型的反应研究,考察了反应条件以及催化剂浓度、稠油与煤焦油配比、供氢剂和蜡油循环对产物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氢气和分散性催化剂存在下的悬浮床加氢裂化反应较之热裂化及临氢裂化反应有效地抑制了生焦及气体产率,增加了中间馏分油收率。较适宜的反应条件为:温度430℃、时间60 min、压力7.0 MPa;催化剂含量150 μg/g;稠油与煤焦油配比3:1。从生焦指数来看,镍催化剂的催化加氢性能优于铁催化剂。添加供氢剂以及蜡油循环均可抑制进料的裂化反应和生焦量,最大限度地提高反应转化率。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以煤焦油为原料,在高压固定滴流床反应器中,以工业NiMo/Al2O3为催化剂,考察了360-380℃范围内煤焦油的产物分布,基于此建立了5集总煤焦油加氢裂化动力学模型。动力学模型的集总包括:未反应的煤焦油、柴油、汽油、气体和焦炭。通过对实验产物与模型预测产物的对比数据,发现本文所建立的动力学模型可以用于煤焦油加氢裂化过程。同时,基于动力学模型,进一步分析了煤焦油的加氢裂化机理:在整个煤焦油加氢裂化过程中,柴油馏分可作为反应中间组分。 相似文献
14.
15.
以委内瑞拉常压渣油为原料,分别采用3种加氢裂化反应产物(>500℃馏分、>400℃馏分、>350℃馏分)作为循环尾油,在高压釜中进行了425℃、14 MPa下的悬浮床加氢裂化尾油循环反应研究,考察了循环尾油馏程以及尾油外甩比对循环反应体系生焦量、沥青质含量和液体产物分布的影响,并采用SEM、1H NMR测定了焦炭形貌
和沥青质结构参数,以探索重油悬浮床加氢裂化尾油循环工艺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相对于一次通过反应,尾油循环反应能有效提高原料转化率;采用>500℃馏分作为循环尾油时,体系生焦量随循环反应次数的增加而持续增加,而采用>400℃馏分或>350℃馏分作为循环尾油时,循环反应4次后,体系生焦量、焦炭形貌、液体产物分布、沥青质含量和结构均基本保持不变。说明当选择合适馏分作为悬浮床加氢裂化循环尾油时,重油悬浮床加氢裂化尾油循环工艺可行。此外,当反应温度和压力一定时,降低循环尾油的初馏点或减小外甩尾油比可提高原料的转化率,同时会使新鲜原料空速降低。因此,为保证较高的新鲜原料空速和转化率,必须采用合适的循环尾油馏程和尾油外甩比。 相似文献
16.
以重油悬浮床加氢常用的鼓泡床和环流反应器为研究对象,选用欧拉两相流模型和RNG k ε 湍流模型对其在重油 氢气实际操作体系和工况下进行计算流体力学(CFD)模拟,考察不同表观气速下(001~01 m/s)2种反应器内整体气含率、气含率和液速径向分布的异同。结果表明,2种反应器内均形成了液相循环流动,但环流反应器的流动特性优于鼓泡床反应器,因此在模拟工况下环流反应器更适合重油悬浮床加氢工艺。 相似文献
17.
18.
《石油化工》2016,45(9):1062
以煤焦油低于360℃的馏分油为原料,采用Ni WP/γ-Al_2O_3商业催化剂,在500 m L高压釜反应器中进行油品加氢实验,通过对原料油及加氢产物的GC-MS分析,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及反应时间对煤焦油馏分油加氢产物分布及油品性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煤焦油原料油中萘类和酚类的含量(w)最高,分别为23.66%和30.12%;加氢反应过程中,高温不利于萘类向烷基四氢萘的转化,但高压却有利于此过程,并且萘类的加氢反应主要发生在第一个环上,加氢产物主要为苯烯烃和烷基四氢萘;高温高压均有利于酚类的加氢转化,加氢产物主要为烷基苯和环烷烃;加氢后产物的饱和度提高,杂原子物质含量减小,油品得到轻质化。 相似文献
19.
《石油化工》2016,45(8):932
对中温煤焦油中各种类型的Fe进行分离,采用ICP测定煤焦油中各种类型Fe的含量,利用SEM、EDX、FTIR、XRD、元素分析等手段对煤焦油中甲苯不溶物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煤焦油中甲苯不溶物Fe含量占总Fe含量的66.64%(w),油溶性Fe含量占总Fe含量的33.03%(w),水溶性Fe含量总Fe含量的0.33%(w)。表征结果显示,煤焦油中甲苯不溶物芳构化程度较高,有机物多为稠环芳烃类物质,Fe可能与含有硫、氮、氧等杂原子的稠环芳烃类物质相结合;甲苯不溶物中少量的Fe存在于黏土类矿物质中,这部分无机矿物质可能来源于煤炼焦时带入的灰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