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不同厂家SPECT平面固有性能测试结果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金山  陈次渝 《核技术》1999,22(3):173-175
分析比较了4个不同厂家生产的SPECT的固有泛源均匀性和最大计数率的测试结果。发现在SPECT正常运转的情况下实际测得的平面固有性能有所不同,且有的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
设计了一套基于嵌入式Linux的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探头系统。该系统硬件由探测器模块、数据采集模块、ARM微处理模块、网络接口模块和人机接口模块等几大模块组成。系统软件采用嵌入式Linux,并使用多线程技术。可以实现高速数据采集、实时数据校正和网络化数据通信,从而提高采集速率,减少系统死时间,提高系统的智能化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杜明华  钟瑛  朱丹杰 《核技术》2006,29(10):782-786
本研究是建立阻断股骨头动脉的股骨头缺血模型,通过分别阻断实验兔股骨头旋股内、外侧动脉,观察99mTc-MDP骨显像对于股骨头血流、代谢变化,及组织学改变.将实验兔分成三组:A组,结扎旋股内、外侧动脉;B组,结扎旋股内侧动脉;C组,结扎旋股外侧动脉.所有实验兔在术前均由耳缘静脉注入99mTc-MDP37 MBq,然后于术后两小时至八周应用SPECT检测实验侧股骨头(E头)、实验侧股骨干(E干)、对照侧股骨头(C头)、对照侧股骨干(C干)放射性计数,并计算比值和动态检测股骨头血流量及代谢的改变.结果是A组B组骨显像结果相同,手术当日及术后三日均可见兔实验侧股骨头放射性缺损,于术后一周开始出现放射性浓聚,至术后四周达高峰,术后八周仍有明显放射性浓聚,呈持续性高代谢反应状态.C组各时期三相骨显像结果与A、B组不同,手术当日可见兔实验侧股骨头放射性缺损,于术后三日即开始出现放射性浓聚,术后一周、四周均可见放射性浓聚,于术后八周即完全恢复.①E 头/C头比值:1.020±0.063,C头/C干比值:2.721±0.086.②A组和B组结扎旋股动脉术后两小时和三天E头/C 头和E 头/E 干比值明显下降,术后一周至八周血供重建,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C组E 头/C 头和E 头/E干比值轻度下降,术后三天血供重建,比值增高不显著,与前两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这说明:1.旋股内侧动脉及其分支为股骨头主要供血动脉;2.99mTc-MDP骨显像定量分析是评价ANFH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SOPHY SPECT软件系统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对法国Sopha Medical公司生产的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摄影(SPECT)装置的FORTH软件系统进行了分析。文章在简要介绍FORTH语言的基础上,着重分析Sophy软件系统的整体结构和布局.其中主要包括系统的模块结构,硬盘和内存的分配及系统的运行过程。  相似文献   

5.
在简要介绍SPECT测量脏体积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详细说明了测量的方法和步骤,同时对系统软件功能扩展的原理和方法作了介绍,对动物活体肝脏体积测试的结果进一步证明了上述方法的可靠性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C60(OH)x经呼吸道进入体内后的分布情况,用放射性标记技术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成像技术,研究了99mTc-C60(OH)x经气管滴注后在SD大鼠体内分布、吸收和代谢的情况,及其与纳米颗粒粒径的依赖关系.用99mTc标记了富勒烯多羟基衍生物C60(OH)x(x=22,24),标记率为93%.标记物在体外和体内都有良好的稳定性.比较了99mTc-C60(OH)x和Na99mTcO4经气管滴注后在SD大鼠体内的SPECT成像.结果表明,与水溶性的小分子Na99mTcO4不同,纳米尺度的99mTc-C60(OH)x标记物大多滞留于肺中,且清除缓慢;少部分99mTc-C60(OH)x能迅速通过肺泡-毛细管屏障进入血液,主要分布于肝、骨和脾中,并通过肾代谢排泄,显示了纳米颗粒生物分布的主要特征.由此可见,纳米颗粒穿越气血屏障的能力与颗粒物的粒径相关.研究结果为纳米颗粒的呼吸毒性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许长德  陈绍亮 《核技术》2004,27(2):151-154
探讨了18F-FDG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SPECT)探测心肌活力的原理及显像技术的进展等,并将其与其它显像技术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8F-FDG SPECT可以作为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PET)的替代方法并比其它一些显像方法优越.  相似文献   

8.
ECT是核医学领域的一项新的影象技术。它是一项复杂的新技术,涉及数学、物理、计算机等广泛的知识领域。 ECT的性能测试和质量控制是保证诊断准确性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国际上经常用模型来研究成象系统的性能,其优点是可以排除病人体内因素的变化、客观条件差异等造成对机器性能的影响。当然,模型应尽量模拟病人的生理状况和物理条件。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组织了一些专家进行ECT的性能测试,不久将会有报道。比较复杂和完善的ECT  相似文献   

9.
采用使物-像间均方差最小的方法,选择Metz滤波函数的参数值。结果表明:参数X值和帧计数以及总计数间存在明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邓怀福  胡平 《核技术》2005,28(7):525-529
为了探讨99^Tc^m-TRODAT-1 SPECT脑多巴胺转运体(Dopamine transporter,DAT)显像在帕金森病病情监测中的价值,本研究对20例帕金森病(PD)患者组、14例正常组分别行99^Tc^m-TRODAT-1 SPECT显像,利用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技术计算双侧纹状体与小脑的特异性放射性比值(ST/CB)及两侧纹状体特异性放射性摄取比值的不对称指数(AIPD、AICON),同时对PD患者进行LPDRS评分,以及改良Hoehn-Yahr法分级。结果显示PD患者双侧ST/CB均值与病情Hoehn-Yahr分级、UPDRS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评分呈显著负相关,AIPD与PD病程呈正相关;PD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的不对称指数有显著性差异,前者高,后者低。因此,99^Tc^m-TRODAT-1 SPECT脑DAT功能显像能够监测PD的病情,反映PD病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了SPECT/CT校准体模和重建方法的选择,以用于临床SPECT/CT的准确活度定量。分别对活度已知的点源、大圆柱、小圆柱3种校准体模进行SPECT/CT扫描,然后对每个断层数据依次采用4种重建方法(FBP、OSEM、OSEM+AC、OSEM+AC+SC)进行重建,并据此计算校准因子。将小圆柱作为活度定量的对象进行定量误差计算。OSEM+AC和OSEM+AC+SC的平均相对定量误差均小于10%,FBP和OSEM的平均相对定量误差均大于20%。OSEM+AC的平均相对定量误差在采用小圆柱做校准体模时与OSEM+AC+SC无显著差异,而在采用大圆柱和点源时,分别较OSEM+AC+SC的小3.38%和6.48%(P<0.05)。3种体模的对比中,采用OSEM+AC时差异不显著,采用其他重建方法时差异显著。采用OSEM+AC+SC时,小圆柱作校准体模的定量误差较大圆柱和点源的结果分别小3.92%和6.42%(P<0.05)。结果表明,基于CT和迭代算法的衰减校正可有效提升活度定量准确性,但散射校正的效果不佳;校准体模应尽可能与目标定量对象相似。合理选择校准体模和重建方法,可有效提升SPECT/CT的活度定量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In order to study the image characteristics of motion artifacts and to determine the relations of motion artifacts with varied motion types, and the imaging timings, frames, distances and directions during SPECT acquisition, a myocardial phantom filled with pertechnetate solution was used to simulate the patient motion. In nonreturning pattern, the simulation motion was timed at the 0°, -45° and -90° positions during the rotation of the detector over a 180° arc from ±45° right anterior oblique to -135° left posterior oblique. Simulation motion was performed by moving the phantom ±5mm, ±10mm and ±20mm along X- (from left to right), Y- (from head to caudal) and Z-axis (from back to ventral) respectively. In returning pattern the acquired 30 projection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equal parts. The simulation motion was timed at the middle 1-7 projections of each part and performed by moving the phantom ±5, ±10,±15, ±20, ±25, ±30 and ±50 mm along X-, Y- and Z-axis respectively. Each image was co  相似文献   

13.
卢霞  孟晶晶  解小芬  王蒨 《同位素》2016,29(4):204-208
研究V/Q断层显像半定量分析联合测定血浆D-二聚体早期、准确诊断肺栓塞的价值,尤其在小面积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优势。疑诊肺栓塞来核医学科行V/Q断层显像患者共156例,以CT肺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ic pulmonary angiography, CTPA)检查及临床诊断为分组标准,肺栓塞组患者101例,非肺栓塞组患者55例。比较SPECT V/Q断层显像、血浆D-二聚体测定以及SPECT V/Q断层显像联合血浆D-二聚体测定三种方法对肺栓塞的诊断效能。应用Philips公司Oasis图像后处理软件对栓塞面积进行半定量分析,进一步评估对于肺栓塞面积占双肺容积≤15%的小面积肺栓塞的诊断价值。结果显示,血浆D-二聚体测定对于肺栓塞的诊断有较高的灵敏度(70.3%),但是特异性(61.8%)差;SPECT V/Q断层显像半定量分析对于肺栓塞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5.1%、90.9%;而二者联合应用,诊断肺栓塞效能最高,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1.1%、98.2%。 其中SPECT V/Q断层显像半定量分析对于肺栓塞面积小于15%的小面积肺栓塞诊断有优势。放射性核素SPECT V/Q断层显像联合测定血浆D-二聚体能显著提高肺栓塞的诊断效能,是临床实用、安全有效的肺栓塞疑诊患者诊断策略。  相似文献   

14.
符合线路SPECT-18FDG显像诊断肺癌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苗积生  王火强  潘惠忠 《核技术》2000,23(5):305-307
用双探头ECT进行^18FDG符合线路显像,探讨对肺癌的诊断价值。39例未确诊的肺部病变患者,禁食4h静脉注入37-111MBq^18FDG。静休1-2h在胸部行断层显像,用叠代法重建。检测病灶区与对侧对照区核素的浓聚比值,超过1.3为显像阳性。根据显像结果与肺癌诊断的灵敏度为93%(25/27),特异性83%(10/12),符合率90%(35/39),本显像技术对肺癌诊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