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松辽盆地南部油田介形类化石组合特征,纵,横向分布规律,建立了地层划分对比的介形类化石标志,为正确划分,对比油层,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延吉盆地介形类化石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发现介形类化石的演化可分为三个阶段,据此将其划分为三个介形类化石带,六个亚带,通过东西部露头与钻井岩心中介形类对比,解决了盆地内东,西部露头对比问题,建立了新的地层层序。  相似文献   

3.
松辽盆地白垩系介形类生物地层和磁性地层学意义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文论述了松辽盆地白垩系介形类化石分布的地层意义和介形类化石的盛衰与磁性地层的关系。认为介形类属是控制地层组的划分标志,介形类种是控制地层段的划分标志。讨论了介形类的盛衰与地层磁性变化的关系,并将介形类的分层与磁性柱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4.
5.
松辽盆地油气资源丰富,盆地北部含油气组合上白垩统嫩江组勘探步伐逐渐放缓,原因之一是对该套地层的层序地层样式认识不够深入造成的。依据地震、岩心及测井资料,应用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对嫩江组进行层序界面识别并建立层序地层格架,同时创新性地建立了不同因素控制下的层序地层成因模式,提出不同模式具有不同的储层发育特点,尝试从一个新的角度为研究区储层预测及油气勘探提供依据。研究认为,嫩江组可以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10个体系域;创新性地认识到嫩江组发育2种独特的层序模式,分别是非海相坳陷湖盆海侵主控层序地层模式与陆相平缓坳陷湖盆层序地层模式。  相似文献   

6.
汤原断陷早第三纪介形类新发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对汤原断陷下第三系中新发现的介形类化石进行了研究。新建了两个介形类化石组合。并对含介形类化石的达连河组和宝泉岭组的地质时代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我国东部主要盆地早第三纪介形虫,可分为五个组合:上渐新统 Chinocythere unicus-pidata-Dongyingia-Cyprinotus-Cyprois 组合;下、中渐新统 Cyprinotus(Heterocypris)jingheensis-Pinnocypris-Austrocypris-Huabeinia-Chinocythere 组合;上始新统 Cyprinotusigneus-Echinocypris fabaeformis-Limnocythere jiangsuensis 组合;下始新统 Sinocyprisreticulata-Limnocythere weixianensis-Cypris decaryi 组合;上古新统 Sinocypris funing-ensis-Eucypris hengyangensis-Parailyocypris changzhouensis 组合;下古新统 Cypridea(Morinina)xindianensis-Porpocypris-Parailyocypris taizhouensis 组合。归纳为四个发展阶段:(1)中、新生代混生动物群阶段;(2)Sinocypris 动物群阶段;(3)Chinocythere动物群阶段;(4)Dongyingia 动物群阶段。  相似文献   

8.
松辽盆地白垩系嫩江组的介形类化石及演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嫩江组的介形美化石类型和数量都很发育,保存完整,壳饰特征明显,分带规律清楚,纵向上将其划分为16个化石带,并将相应的地层划分为17层,对黑帝庙油层的细分层研究很有意义。同时根据介形类化石属、种数量变化、壳饰特征研究了嫩江组的介形类化石的演化特征,及其与沉积环境的关系。认为嫩江组的介形类化石壳饰有两种类型,即:蜂孔—网状类型;小瘤状—刺状瘤—瘤状类型。壳饰的变化,明显地反映了生物生活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利用电子探针(EPMA)等分析手段,对松辽盆地白垩系的10口井23块样品的介形虫化石壳体成分分析资料。表明壳体中镁钙比值与沉积相带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应用X-射线能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热解色谱等分析手段,对介形虫化石内核充填物中有少量氨基酸等有机质存在,并在热演化条件下,可以生成烃类。该项研究将为微体化石的深入研究提供新的途径,为生油研究提供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0.
松辽盆地北部嫩江组一段源岩排烃特征及潜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勘探程度的加深,松辽盆地北部增储上产的难度逐渐加大,其主力源岩层嫩一段排烃特征及资源潜力的研究亟待加强。依据排烃门限理论,利用生烃潜力法对松辽盆地北部嫩一段源岩排烃特征进行详细研究并对其资源潜力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嫩一段源岩排烃门限深度为1000m,在1450m达到最大排烃速率38.35mg/(g.100m),地质过程中累计排烃量为142.04×108t,主要排烃期为明水组和泰康组沉积时期,嫩一段源岩远景资源量为56.8×108~85.2×108t,平均为71.0×108t。因此,嫩一段作为松辽盆地主力源岩层具有良好的资源勘探潜力,齐家古龙凹陷和三肇凹陷2个排烃中心周围区域具有很大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1.
松辽盆地白垩系嫩江组中除含丰富的介形类化石外,还含有丰富的叶肢介、瓣鳃类、腹足类、植物、轮藻、孢粉以及爬行动物、鱼化石等。因此,以某一门类化石为根据曾对其地质时代作过详细论述(表1)。多数研究者主张将该组归于晚白垩世,少数主张归于早白垩世,而介形类工作者,多数主张归于早白垩世。我们认为嫩江组的地质时代划为晚白垩世早期为宜,其理由为(表2):(1)含有一定数量的晚白垩世标志化石 Talicypridea=Cristocypridea。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姚家组5类8属12种的遗迹化石研究,划分出Scoyenia、Skolithos、Planolites和Gordia 4个遗迹化石组合,并分析了每个遗迹化石组合代表的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3.
松辽盆地北部地层水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论述了松辽佃地北部地层水的物理化学性质、化学组成和主要离子组合特征,研究了地层水无机组成中阳、阴离子和r、I、B3种特征元素及微量金属元素的分布特征,探讨了地层水的类型、分布及水化学成分和纵向上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4.
松辽盆地砂岩中成岩次生矿物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砂岩在成岩过程中,次生矿物多达20余种。次生石英、钠长石、方解石和浊沸石等的形成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砂岩的储集物性。形成次生石英的SiO2主要来源于碎屑长石的溶解粘土矿物的转化。次生长石与长石的钠长石化过程有关,斜长石钠长石化始于成岩早期,而钾长石的钠长石化则需较高的成岩条件才能进行。次生方解石主要为成岩早期的无机CaCO3沉淀。浊沸石则是晚成岩阶段的稳定矿物,并与成岩晚期钠长石化有关。   相似文献   

15.
松辽盆地无机成因气富集规律研究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文章通过松辽盆地无机成因气类型、分布规律及成藏特征研究,认为松辽盆地无机成因气的富集主要受两方面因素控制:即热流底辟体、壳内岩浆房、火山岩和区域深大断裂制约着无机气分布区;无机成因气主要分布在莫霍面埋藏较浅部位,并与深大断裂、壳内岩浆房、火山岩和热异常相伴产出。松辽盆地共有4期无机气释放时期:即断陷期、坳陷期、构造反转期及新生代释放期,后3期为主要成藏时期,具有晚期成藏的特征;火山岩圈闭和气源断层控制的位于区域性盖层之下的圈闭为无机气聚集的有利目标区。  相似文献   

16.
通过岩心观察、相标志和测井相研究表明,松辽盆地安达地区泉头组四段主要发育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2种亚相,进一步划分为分流河道、分流河道间、决口扇、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和席状砂6种微相。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和方法,把安达地区泉头组四段分为1个长期旋回、6个中期旋回和10个短期旋回层序。K1q4-sq1和K1q4-sq2层序中主要发育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K1q4-sq3层序中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综合分析D25,DS401等7口钻井资料认为,该区主要储层为分流河道和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上覆沉积的青山口组一段泥岩构成良好的烃源岩和盖层。  相似文献   

17.
针对海坨子地区勘探存在沉积体系、沉积相带及砂体展布对油气控制因素不清等问题,综合利用岩心、录井、测井、地震和各类化验分析资料,采用现代沉积学、层序地层学的研究方法,对海坨子地区姚家组二、三段开展沉积微相精细研究,搞清了骨架微相砂体类型和几何形态,总结了不同时期沉积微相平面时空演化规律,确定岩性尖灭带位置,分析沉积相带对油气的控制作用,指出有利油气聚集相带及优质储层发育带,为在该区寻找隐蔽性油气藏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松辽盆地北部生物气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前生物气资源占世界天然气资源总量的10%~20%,中国已发现了一些生物气田。文章统计了松辽盆地北部生物气的主要分布地区和层位,针对主要分布生物气的3个地区进行地化特征对比,分析其成因类型。研究结果表明:松辽盆地北部生物气主要分布在西部斜坡区的萨尔图油层和高台子油层、长垣-古龙地区的黑帝庙油层和朝长-王府的葡萄花油层以及扶余油层;各地区生物气组分和同位素特征有各自的特点;其成因主要有3种:①传统的甲烷生物气;②原油菌解生物气;③亚生物气。  相似文献   

19.
该文根据布海合隆地区泉头组河流相及其各层序地层单元在露头、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中的发育特征,从他生旋回和自生旋回的角度分析了3种河流类型形成机制的差异,并根据他生旋回的控制因素———基准面的变化情况,划分出了本区的层序地层格架,建立了河流相层序地层学模式:低水位体系域以侧向加积为主,以发育辫状河为特征;水进体系域以垂向加积为主,以发育网状河为特征;高水位体系域以侧向加积为主,以发育低能曲流河为特征;水退体系域以侧向加积为主,以发育高能曲流河为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