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钢琴家     
佐耳 《视听技术》2003,(8):87-88
以二战为背景的影片已出得够多,近年来好几部获得了奥斯卡的多项大奖,如《拯救大兵瑞恩》、《辛德勒的名单》等。这部《钢琴师》也最终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导演等四项大奖。难道是运气、巧合?故事的题材与《辛德勒的名单》一样,而且影片也是依据真实的故事编写,只是“辛”片主要是写影片主人公“救人”,该片则主要写钢琴家的“自救”。  相似文献   

2.
《音响世界》2008,(8):14-23
《音响世界》杂志120期曾出了“专号”,以纪念走过的10年,其中主编还特别为此写了《音响十年》的纪念文章,其中一段话意味深长“说10年是个不短的日子,是因为静下心来翻看那已出版的119期《音响世界》杂志,老照片、老的记录本及与老朋友叙旧时,会发现有不少事情似乎已经忘却了,一些早年音响领域的开拓者的大名也记不完全了,于是有了一种内疚的心理,也有了少许的年代久已的感觉。受许多读者、朋友“鼓惑”,于是有了写“音响十年”的念头。”  相似文献   

3.
今年三月三日是中国第九个全国爱耳日,爱护、保护、维护听力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之一。我写的《珍惜你的耳朵》发表以后,一些朋友询问:“我们一天到晚同声音打交道,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的听力?”  相似文献   

4.
谈“数字电视”和“付费电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月份,我们刊登了中视联数字系统有限公司段有桥副总经理的一篇文章《数字电视?还是付费电视?》,在读者中引起很大反响。成都康特(电子)集团公司董事长龙永庆先生本期也就这个话题写了一篇回应文章《也谈“数字电视”和“付费电视”》,我们将其刊登在《回声》栏目,欢迎读者将两篇文章对照阅读。  相似文献   

5.
“儒家从来作帝师”这句话出自长篇历史小说《张居正》作者熊召政,他在动笔写《张居正》之前,曾作《怀张居正》抒怀一首:  相似文献   

6.
《广东电子》2014,(9):15-15
15日,76岁高龄的琼瑶在大寿前一天,给广电总局写了一封公开信,举报于正抄袭,指出于正编剧的正在湖南卫视热播的《宫锁连城》,抄袭自己的作品《梅花烙》,呼吁观众不要看于正剧,并称自己“心如刀绞,已经病倒”。于正则迅速作出回应,表示自己是“学习、仰望”,  相似文献   

7.
读编直通车     
本期叮叮当收到的最特殊的读者来信是辽城海城的李全亮写的,他为《数字通信》专门写了一幅对联: 有声有色有影有形三代移动电话掌指之上本领大 教写教看教听教用一流通信杂志言辞之间智慧深 横批:增彩添知 李先生是一位“年近花甲”的老人,他说“杂志丰富了我的生活内容,使我也向年轻靠近了一步,也为我因时代差异所缺少的先进科技知识这一课进行了启蒙和补课”。 这封信出乎叮叮当意料,原来,《数字通信》不光受到年轻朋友的喜爱,也有像李先生这样的长者在长期的阅读中成了《数字通信》迷。当然,我们离“智慧深”的境界还有  相似文献   

8.
晚清重臣、洋务领袖、慈禧走狗、刽子手加卖国贼,这是完全的李鸿章吗?这个乡下秀才如何文武双行、走向权力的巅峰?这个大清国的“宰相”如何被誉为“去中之鹤”,为中华古国的开放迈出了最初的步履?赵焰的这本《晚清有个李鸿章》,以精彩的文笔透射李鸿章的内心世界,既写他的宏图大志,又写他的精明狡猾;既写他的委曲求全,又写他的铁碗毒辣;既写他的风光得意,又写他的的孤独脆弱……这本书把李鸿章这个晚清名臣的人生传奇写得酣畅淋漓。  相似文献   

9.
关于兴趣     
黄彤 《无线电》2009,(1):1-1
明天2009年第1期《无线电》杂志就要开始下厂印刷了,可我还在盯着屏幕傻傻地构思着“卷首语”…… “要低调”,我提醒自己,因为我知道,真正的高手,都是很低调的。我上一次写卷首语,还是在《无线电》创刊第500期的时候,已经过去快5年了。  相似文献   

10.
《IT时代周刊》2008年总第151—152期中有一篇写中兴手机质量的文章(《中兴手机那块未揭开的伤疤》,“见解”2008年5月20日),提到了中兴手机的产品策略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一位《新闻周刊》记者在退出Facebook后,专门写了篇报道,反思自己在Facebook上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忽略了真实世界的好友和更多有意义的事。一位《时代》周刊记者为了阻止“与现实中的自己脱节”,下决心戒除“Twitter瘾”。与此同时,数家国内媒体也相继报道有白领因沉迷开心网等社交网站而导致神经衰弱、人际关系受阻,甚至丢掉工作等。  相似文献   

12.
《高保真音响》2010,(9):116-117
《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是继《第九响曲“自新大陆交”》之后,德沃夏克晚年最重要的作品。可以说,比起“新大陆”来,这首协奏曲更率真,更诚恳。其中饱含着作者本人很多更深、更有质量的人生体验和复杂情感,三个乐章都笼罩在一种贯穿始终的苍凉感之中。音乐是美丽的,却也饱经风霜,有—股烈士暮年的萧瑟之气,令人想起勃拉姆斯晚年的作品。勃拉姆斯本人也曾说过:“我从来不知道竟然可以写出如此精彩的大提琴协奏曲。要是早知道的话,我也许早就会这样写了吧”,这可谓是前辈作曲家对这协奏曲的伟大之处的最大的赞扬了。  相似文献   

13.
同样是写闯关东的故事,《闯关东Ⅱ》事实上与第一部并没有直接关联,故事的主角由朱开山父子,变作了“宋家三姐妹”。王茜华饰演剧中如母般的大姐:苗圃一改往日的淑女形象,变身假小子般的二姐;最溧亮最单纯的小妹妹,则由董璇扮演。十几集后现身,首个镜头即被揍得遍体鳞伤的“超级大绿叶”濮存昕,因为隶属于地下组织因此不能暴露真实身份,  相似文献   

14.
3月29吕晚,余隆率广交在星海音乐厅,出色地演奏了柴可夫斯基《洛可可主题变奏曲》(为中提琴改编版)、布鲁赫《为中提琴与乐队而作的浪漫曲》和马勒《大地之歌》。上半场两曲由年轻的中提琴家里萨诺夫当主角,优雅的风度和乐韵,以及瓜达尼尼中提琴的浓郁音色,给听众极大的享受。为发挥中提琴特性,改编者为《变奏曲》增写了华彩乐段,并在乐曲后部有所发展,使其更为迷人。以往笔者听《变奏曲》时,总有不自然的感觉,这次翻看了一些资料,明白了原因所在。在1878年,德国大提琴家费真哈根改动了原曲,留下了令人通常演奏的”费氏版”。原曲主题后有八段变奏与尾奏,改动后有次序不同的七段变奏。在均为“中板”的第一、二变奏之后,费氏把富有变化和合理发展的第三、四变奏移后,代之以速度上、  相似文献   

15.
“三网融合或将夭折”,中国电信科技委主任韦乐平在“2011年三网融合高峰论坛”上的一句感叹,在国内媒体圈引起极大反响。除了广电、电信、IT、家电等相关行业外,《羊城晚报》、《重庆日报》、《华商报》等平面媒体,人民网、凤凰网等国家级萤谤互联网媒体也均纷纷刊载了这一消息。  相似文献   

16.
好看的微电影都有一个特点就是“选题猎奇”,比如近期我看到的几部微电影:《三人夜》、《活着》、《矿工》、《狗唱》等等。于是学界就有人提出“猎奇性选题应止步”,原因是“靠选题吸引眼球不会是正能量的,会把观众引入“歧途”等等。笔者认为,微电影既然是“大众的”、“草根的”,它的属性就不会完全是“宣教的”,所以我们应该对“猎奇选题”有个公开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对照《十五规划》中“促进电信、电视、计算机‘三网融合’。”有所不同,由“促进”改为“推进”。看似一个字的改动,但这对我国电信业和广电业的走向,明晰出了一个极其重要而敏感的革新征兆。  相似文献   

18.
陈平 《无线电》2012,(9):41-41
从《无线电》杂志1955年第1期刊登“无线电技术发展的展望”算起,时闻己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今天回顾我国无线电界老前辈写的这篇文章,别有一番,风味。  相似文献   

19.
世纪大骗局?美国到底登月过吗? 1976年,一位自称曾在“阿波罗登月计划”中工作过的比尔·凯恩教授,写了一本名为《我们从未登上月球》的书。  相似文献   

20.
在斯大林时代,音乐家因单纯创作技巧问题得咎并不鲜见。比如肖斯塔科维奇就经历过2次大批判(1937、1948),后一次似乎还“揭批”出了一个“形式主义集团”,“主犯”是写过《莫斯科-北京》的穆拉杰里,却捎带上了普罗科菲耶夫、肖斯塔科维奇、哈恰图良和米亚斯科夫斯基等苏联大作曲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