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视眼是由于眼屈光系统的后主焦点与眼的感光层(视网膜)两者之间的相互位置不适应所造成。如果因眼的屈光力量太强,而眼球的前后轴长仍正常.称为屈光性近视;如果眼的前后轴太长.而眼的屈光力正常者则称为轴性近视:  相似文献   

2.
2.2.3.2屈光性屈光不正眼矫正时像大小的变化 屈光性屈光不正时,眼轴长度虽属正常或基本正常,但眼的屈光能力与标准正视眼不同,矫正镜和屈光不正眼同轴间距联合后的总屈光度为标准正视眼的58.64D。换言之,此时矫正眼镜在眼第一主点处的有效镜度加上眼本身的总屈光力,等于标准模型眼的屈光力(故眼本身屈光力虽不能直接测得,但可由已知的矫正眼镜屈光度来推算)。屈光性屈光不正者戴矫正镜后像不变化位置就是眼的第一主点(图7)。  相似文献   

3.
正了解人眼屈光发育的规律,有助于分析儿童屈光发育档案,对预判近视的发生发展非常重要。1角膜曲率、眼轴、晶状体屈光力对屈光状态的影响眼的屈光状态由角膜曲率、眼轴、晶状体屈光力决定。其中任何一项的变化都会造成屈光不正(图1)。角膜曲率、眼轴、晶状体屈光力对屈光状态的影响如(图2、图3、图4)。眼轴增长使眼球屈光状态向近视化漂移(正常情况下,眼轴不会缩短);角膜曲率平坦化使眼球屈光状态向远视化漂  相似文献   

4.
近视,即由于眼球的屈光力过强或眼轴过长,远处平行光线通过调节静止的眼屈光系统后在视网膜前形成焦点,而在视网膜上所成像模糊不清,因而远视力降低、近视力尚正常[1].当近视屈光度>-6.00DS时,即为高度近视[2].高度近视容易引发的相关性并发症包括:并发性白内障,脉络膜萎缩及新生血管,伴有或不伴有视网膜脱离的黄斑裂孔,...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近视是学生视力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青少年近视发病率逐年增加,近视的成因及近视眼屈光度的影响因素越来越受到眼科界的广泛关注。近视的屈光度与眼轴长度、角膜屈光力的大小有关,据报道,眼轴加长是近视发展的主要原因。目前常使用A型超声测量眼轴长度,主要包括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以及玻璃体腔。  相似文献   

6.
<正>近视是指眼处在静态屈光时,无限远点成像在视网膜之前。近视在成年之前是一个不断发展、逐渐加深的过程。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近视患病率不断攀升,近视患者在升学、参军和工作方面都会受到限制。然而,传统理论认为,近视眼按屈光因素可分为轴性近视、曲率性近视及屈光指数性近视~([1])。也有人认为角膜曲率和眼轴长度的改变与屈光不正密切相关~([2])。近年来,相关报道已很多~([2,3]),同时,眼的屈光状态受很多因素影响,其  相似文献   

7.
目前,人们已经普遍接受这样的结论:儿童的近视发展主要是由于眼轴的增长无法被角膜和晶状体屈光力的下降所代偿所致。大量的屈光与生物统计学资料调查也作出如下结论:玻璃体腔延长是引起近视的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最近动物模型的研究与人类眼动文献的结合,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眼动机制与眼轴增长有关。对多种动物的研究表明,早期发育的异常视觉经历会干扰正常眼各成分间的协调而出现屈光不正,目前的动物研究动向是鉴别影响正视化过程的环境因素的作用机制。这类研究主要受Wiesel和Raviola经典实验的影响,他们发现未成熟的猴子眼缝合后会…  相似文献   

8.
人眼的屈光成分是由角膜、晶体和轴长起重要作用。角膜屈光力占整个眼屈光力的3/4,是确定眼屈光状态及屈光程序的重要成分。在屈光治疗中改变角膜曲率的方法很多,并取取得很好效果,但对超过-13.0D的超高度近视,效果较差。在屈光系统的三个单元中,想通过巩膜缩短术缩短眼轴来达到降低近视屈光度很困难而且非常危险。在白内障手术不断完善的现在,又重  相似文献   

9.
<正>1眼轴测量在不同领域的应用眼轴长测量仪是一种测量仪器,可以测定眼轴长度、前房深度、角膜曲率半径等参数,这些参数在验光配镜以及医院的白内障手术等方面均有重要的应用价值。1.1在验光配镜中的应用目前在眼镜店,我们通常不能做眼轴测量,因此,眼轴长测量仪是未来高端验光配镜的一种必备仪器。通过眼轴测量可以帮助验光师大致分析出近视形成的原因是轴长还是调节因素。若再结合角膜曲率值,基本上可以分析出近视眼的性质。比如,如果眼  相似文献   

10.
<正>远视指在调节静止状态下,外界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后聚焦于视网膜感光细胞层后的一种屈光状态。其由于各种病因导致眼球的眼轴相对较短或眼球屈光成分的屈光力下降,病因可以是生理性的,如婴幼儿的远视;也可以是病理性的,如影响眼轴长度的眼内肿瘤、球后新生物、视网膜脱离等,或者影响屈光力的扁平角膜、糖尿病、无晶状体眼等。远视与调节紧密联系,调节对于远视患者相当重要,所以,远视根据调节状态可分为全远视、隐性远视、显性远视、绝对性远视、随意性远视。理论上,远视者视远不清、  相似文献   

11.
一、近视与近视眼及分类 平时人们常把近视眼与近视混为一谈,其实两者的含义并不相同,前者是调节作用静止时,平行光线入眼后,在视网膜前聚成焦点,而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弥散圈,不能结成清晰影像的眼,称近视眼。近视指在常态调节情况下远视力降低,近视力正常,检影为近视性  相似文献   

12.
散光概论     
屈光不正包括近视、远视、散光三大类。其中近视与远视的患眼,屈光系统表面各子午线的屈折力是完全相同的,屈光不正主要表现在屈光力与眼轴之间的不相适应,平行光线通过该屈光系统后能汇聚于一个点,其中近视患眼其焦点在视网膜之前(如图一);相反,远视患眼汇聚于视网膜之后(如图二)。如果屈光系统表面(主要体现在角膜上)各子午线的屈折力不一致,则经过这些子午线的光线就不可能汇聚于同一焦点,这种屈光不正称为散光,一般人的散光,多是规则  相似文献   

13.
缤纷WEIBO     
正协和医院近视矫正医生-李莹【近视度数增长眼镜不背"锅"】很多家长认为孩子近视增长是因为戴眼镜的缘故。这样看来,眼镜确实有点儿冤。近视度数加深与戴眼镜没有关系,其原因是由于孩子生理发育眼轴不断增长,再加上用眼负担的加重,以及不正确的用眼等因素。戴镜后视觉质量提高,用眼疲劳改善,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近视的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调节反应的测量,探讨调节滞后对近视的影响以及调节滞后与屈光度的关系.方法:近视患者127例(254眼),采用TopconVT-10综合验光仪,在双眼远调节平衡的基础上,用融合性交叉柱镜(FCC)注视十字网格视标,测定调节反应.结果:在测定127例(254眼)近视眼中,调节滞后79例,占62.2%;调节反应等于调节刺激33例,占25%;调节反应大于调节刺激15例为11.8%.结论:近视眼的调节反应普遍存在调节滞后,调节滞后量与屈光度进展成正相关,视网膜上的模糊像,可能会造成眼轴的增长,对近视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了观察后巩膜加固术治疗儿童近视性弱视的疗效。方法 用同种异体巩膜做加固材料对26例(45眼)儿童近视性弱视患者行后巩膜加固术。结果 术后一年,71.11%术眼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31.11%屈光度有下降,91.11%术眼眼轴稳定,图形视觉诱发电位的振幅较术前提高。结论 后巩膜加固术对儿童近视性弱视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如果你了解发生近视的生理原因,你一定很容易理解,体质不良与青少年近视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如果婴幼儿或青少年体质差或患有急性、慢性传染性疾病,以及高热、营养不良的,往往喜静不好动。有的人不喜欢体育锻炼,而善于看书画图;有的喜欢无节制地看电视等。这样,眼睛经常处于调节紧张状态,加之体质衰弱,眼球巩膜等组织弹性减弱,抵抗力减低,就容易近视或促使眼轴伸长,并有可能由调节性近视形成轴性的近视。  相似文献   

17.
目前.人们已经普遍接受这样的结论:儿童的近视发展主要是由于眼轴的增长无法被角膜和晶状体屈光力的下降所代偿所致。大量的屈光与生物统计学资料调查也作出如下结论玻璃体腔延长是引起近视的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眼的调节域与明视域是一个概念的两个方面。调节域是指眼在调节休止时能看到无限远处和眼在最大调节时所能见到的最近点处。而明视域是指把眼的焦点集合起来能清晰见到目标的范围之内。近视患眼的明视域与调节域相同一致,而远视患者则刚好相反。  相似文献   

19.
假性近视是由于过多用眼后,眼部处于调节痉挛状态,引起远点近移的现象。假性近视眼的理论基础是青少年由于长时期近距离用眼,使调节痉挛(睫状肌疲劳,灵活性减退,视远时不能充分松弛,因而远视力减退,出现假性近视)。时间一久,眼轴延长,变成真性近视眼。真、假近视之间“还有一个移行并存阶段”,既混合性近视。笔者通过以下几个特殊病例,  相似文献   

20.
为了更好地观察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在控制青少年近视方面所起的疗效,本文选取了10~18岁的近视患者113例(226眼),其中研究组63例(126眼)配戴角膜塑形镜,对照组50例(100眼)配戴框架眼镜,通过观察两组患者戴镜前、戴镜后1年的裸眼视力、等效球镜、角膜曲率、角膜厚度、角膜内皮细胞及眼轴的变化。最终分析得出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裸眼视力明显提高、等效球镜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角膜曲率、角膜厚度、角膜内皮细胞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眼轴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眼轴长度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角膜塑形镜在治疗青少年近视方面疗效确切,与框架眼镜相比,可明显减少近视增长,有效控制眼轴变长,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近视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