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迎春 《治淮》2011,(11):20-22
淮河安徽段地处淮河中游,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与历史原因,使得淮河安徽段的治理难度很大,本文就新中国治淮以来的几次规划调整进行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2.
陈祥 《治淮》2023,(4):37-38
为分析水文泥沙、工程建设、采砂等对六坊段河道河势变化影响,本文从1971—2020年河道实测断面、水文泥沙资料以及工程设计规划资料入手,分析了淮河干流六坊段河道演变。经对比分析,淮河干流六坊段河道径流变化不大,总体来水量多年较为均衡;河道来沙量减少较大;河道断面扩大,深泓下切明显;呈现主槽冲刷,岸滩基本稳定,河床除采砂河段外其余段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淮河干流中游正阳关至浮山段河道历史和近期演变分析,认为该段河道整体河势相对稳定,近期主槽略有冲刷,滩地微淤,但局部冲淤变化较大。本文还建议固定河道横断面测量位置,并加强对行洪区行洪流量、流势、流态的观测。  相似文献   

4.
淮河中游历来是淮河治理的重点和难点。根据多年实测资料,分析了淮河中游来水来沙条件、河道基本特性和河床冲淤特性。结合上述研究成果和淮河干流行蓄洪区调整建设,分析了当前中游河道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淮河中游治理对策,并提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黄河聊城段处于黄河下游弯曲性河段的最上端,河道狭窄,地质地貌情况特殊、滩区相对较少,是黄河防洪防凌的重点堤段。分析了该河段河道平面形态及变化特点、河床组成、河床演变情况、水文泥沙特性、险工和控导工程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河道整治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淮河超河段位于凤台县城东北约2km,凤台淮河公路大桥下游约1.7km,淮河主航道超河段全长2.42km,文章对多次实测资料和水文地质等资料作了初步分析,认为该段河道深泓水流动力轴线不稳定,深槽继续向上,下游延伸,向右岸发展等河床演变特点及深槽冲淤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该河段来水来沙特性、河道近期演变情况分析表明,六坊堤河段作为该河段中典型的分汊河段,其左、右汊的冲淤特征将维持较长时期,河段分汊格局不易改变,河道河势变化趋势基本稳定。淮河凤台至淮南段行洪区调整工程的实施将提高淮河干流的行洪能力,增强行洪区调度运用的灵活性,增加了一片宝贵的湿地,对改善淮河水质和维护河道健康等方面都将产生积极的作用,同时对河道的演变不会产生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陈卫国 《治淮》1998,(5):41-41
淮河一级支流史灌河为游荡型河床,河床为上游砂砾石、中游中粗砂、下游细砂。河道中下游地段右岸为砂土湾地,左岸岗湾交替。在50年代前未治理时,河道没有固定的河床,水流呈漫流状态,50年代后两岸群众逐年加固堤防,使水流被锁困,形成固定的河道。但是由于河势走向极不平顺,两岸又有众多支流汇集,尤其河床从山区经丘陵注入淮河只有短短的100余公里,河床比降较大,上游来砂量颇多,而且极不均衡,致  相似文献   

9.
10.
11.
毛世民 《治淮》2012,(7):13-15
王家坝河段是淮河中游最复杂的河段。根据1993~1998年完成的"淮河中游河床演变与整治研究"的成果和整理分析的水文资料,综合介绍河段水文特性及河床演变情况,提出进一步整治的建议,供研究河段整治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刘四中 《治淮》2002,(10):7-8
一、河道现状基本特征 安徽省境内淮河干流河道从洪河口至洪山头,长431km,其中洪河口至正阳关长153km,正阳关至浮山长235km,浮山以下43km。各段河道现状基本特征为: 洪河口至正阳关段,沿淮有7个行蓄洪区。干流河道主槽平滩宽200m左  相似文献   

13.
谢浩 《治淮》2006,(10):14-15
2006年3月8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淮河安徽段部分河道禁止采砂的通知》(皖政明电[2006]2号)颁布施行,并划定淮河安徽段自2006年4月113起禁止采砂的河段。根据省政府皖明电[2006]2号文精神,淮南市于2006年3月22甘划定淮河河道采砂禁采区河段,并及时予以公布。4月份以来,淮南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淮河采砂管理工作,先后多次召集水利、公安、海事、渔业等相关部门联合执法,严厉打击非法采砂行为,  相似文献   

14.
淮河干流蚌埠至浮山河段行洪区调整和建设工程是进一步治淮38项工程之一,治理后的河床稳定性问题是工程成败的关键。以非均匀不平衡输沙理论为基础,运用水沙数学模型,系统分析了工程实施后未来30年的河道冲淤演变及水位变化。研究表明,蚌浮段河道年际间呈冲淤交替变化,一般丰水年多表现为冲刷,枯水年多表现为淤积,冲淤相抵后累计表现为微冲,总冲刷量为128万m~3。随着河床刷深,河道沿程各节点控制水位有所降低,在设计洪水条件下吴家渡站30年后水位降幅为0.18 m。若同时考虑规划中冯铁营引河的影响,蚌浮段河道的冲刷量和水位降低的幅度还会进一步增加。  相似文献   

15.
王庆  李军 《泥沙研究》2000,(1):50-55
淮河中游河床例比降的形成机制有二:⑴淮河入洪泽湖河口形成与地貌演变;⑵洪泽湖湖底淤高。50年代以来,由于淮河中上游大量水库和蓄洪区的兴建、中游地区水土保持,使河流输沙旺和含沙量不断减少,淮 游河床处于侵蚀状态,河诃例比降又有新的发展。在严重的水资源紧缺形势面前,根治例比降的关键措施是洪泽湖反季节运用、下游直流入海。  相似文献   

16.
17.
松花江哈尔滨段河床演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岩  于秀文 《东北水利水电》2000,18(12):21-21,35
河床演变是指河床形态在水流、泥沙作用下的变化过程。文中对河床近期演变状况、河床演变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影响、河床演变成因分析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安徽省淮河河道采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莉 《治淮》2002,(10):28-29
安徽省处于淮河中游,干流从豫皖两省交界处的洪河口进入安徽后,经南照集、正阳关、淮南、蚌埠、五河至女山湖口出境,全长431公里。淮河是一条自然河流,由于历史上黄河夺淮造成大量泥沙沉积,加之汛期暴雨冲  相似文献   

19.
淮河中游河道近期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河道实测资料分析了淮河中游河道的冲淤演变情况。结果表明,淮河中游各河段的冲淤 特点不尽相同,主槽和滩地的冲淤规律也不相同,河道发生的变化与淮河中游的水沙条件密切相关。 河段输沙总差值与断面法计算的冲淤量比较分析显示,近期人工采砂导致的河床变形远大于淮河中游 的自然演变。河道冲刷扩大将有利于增加河道泄量,但无序采砂也将给河道稳定带来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0.
整理分析了松花江流域资料以及松花江中下游江桥至佳木斯河段的实测水文资料,根据套绘的各水文站历年的实测大断面比较图,比较直观地给出了松花江中下游河道河床演变的特性,并进一步简要分析了河道河床演变的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