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工程条件、水资源禀赋、科技水平及治水理念,论述了山东沂沭泗流域洪水资源利用的可行性;从水资源供需平衡、南水北调经济运行,以及提高山东省水资源保障能力等方面论述了山东沂沭泗流域洪水资源利用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结合山东省正在实施的现代水网建设规划与水利工程布局特点,提出了不同水系实施洪水资源利用的可行方式。  相似文献   

2.
<正>一、金川区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项目进展情况按照《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和《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调整方案》,金川区要在2011—2013年完成所有工程节水改造建设任务,其中:改建干渠2条6.92 km、支渠12条19.4 km,改造节水面积9.38万亩2  相似文献   

3.
陈浩然 《江苏水利》2003,(11):31-31,33
沂沭泗流域位于淮河流域东北部,流域内水系复杂,地面起伏大,主要河道源短流急,洪水峰高量大、陡涨陡落,洪水预见期短;现状工程行洪和蓄洪能力较低。做好沂沭泗流域的洪水调度工作对防洪减灾起着重要的作用。1 沂沭泗流域洪水调度的特点、难点1.1 水系复杂,洪水调度难度大 由于历史原因,沂沭泗流域水系构成复杂,不仅河道多,而且各主要河道相通互联,互相制约,并且涉及省际关系,中下游各河道、湖泊及水  相似文献   

4.
魏蓬 《治淮》2001,(9):29-30
沂沭泗流域位于淮海经济区内,流域资源丰富,交通发达,工矿、企业众多,因此涉及到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建设项目很多。管好这些建设项目,对于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沂沭泗主要河道直管以前,由于法制不健全,一些单位和个人擅自在河道内兴建桥梁、拦河坝、码头、房屋等违章建筑物。这些建筑物有的影响行洪,有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图通过综合整理《淮河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以下简称《综合规划》)中关于沂沭泗流域规划的相关内容,分析当前沂沭泗局落实《综合规划》存在的问题,提出沂沭泗局落实《综合规划》推进流域水利现代化建设的浅显建议。  相似文献   

6.
唐劲松  魏蓬 《治淮》2002,(9):9-10
沂沭泗流域位于淮河流域东北部,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流域,有独立的入海通道。流域内水系复杂,工程标准较低,防洪保安问题突出。为确保沂沭泗地区安全度汛,淮委沂沭泗局立足于防大汛,抗大灾,并从思想上、组织上、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防汛抗旱的角度,论述了沂沭泗流域人水和谐与防汛抗旱的关系,分析了沂沭泗流域防汛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从实现人水和谐的角度,提出了要提高防汛管理和洪水调度水平,并给出了提高防汛抗旱能力的措施和建议,以期对沂沭泗流域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防汛抗旱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于露 《水资源保护》2017,33(S1):155-158
介绍了蒲河流域生态治理规划和流域综合整治具体措施,比较了治理前后蒲河状况,归纳了蒲河生态廊道的建设经验:以沈阳之“虹”作为核心理念,实施蒲河生态系统修复,建设自然景观环境,打造了“一河三湖多湿地、两岸六区十八景”的景观生态河流,在治理中完成增水、扩绿、通路、治污、扩展、添彩6方面的任务。建议下一步继续加强综合整治,着力抓好新城、新市镇建设,不断加大沿线村屯改造力度,最大限度地提升蒲河生态廊道建设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治水理念的不断升华,在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的过程中,山东省海河流域水利管理局作为省属流域机构,在工作重心上作了较大调整,主要完成了“流域防洪规划”、“流域综合规划”、“生态环境恢复规划”、“徒骇河干流治理工程”、“马颊河干流治理前期工作”以及“恩县洼滞洪区安全工程建设”和“黄河三角州开发一林纸项目”的前期工作,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山东省生态流域建设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山东省水科学基地建设的研究内容,对生态流域治理技术提出了研究规划和示范,为流域健康、稳定及和谐发展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1.
治淮与规划     
回顾我省治淮的光辉战斗历程,尤其是山东省淮河流域工程局诞生以来的治淮历史,使我深深感到,治淮每前进一步,都离不开好的治淮规划。因此治淮和规划紧紧相联,二者不可分离。治淮规划是治淮的总体部署,也是流域治理的宏观决策,它和地区规划、工程设计的关系好比是战略与战役、战术的关系。没有好的总体规划部署,就不可能取得全面经济合理的流域治理开发效果。 建国以来对沂沭泗流域多次进行规划,每次规划后都带来了治淮工程的高潮。  相似文献   

12.
为切实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水利部将“强化体制机制法治管理”确定为六条实施路径之一,印发了《水利部关于强化水利体制机制法治管理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主要目标和任务措施,为全面强化水利体制机制法治管理绘就了蓝图。淮河水利委员会沂沭泗水利管理局(以下简称“沂沭泗局”)高度重视强化水利体制机制法治管理工作,将强化体制机制法治管理作为推动新阶段沂沭泗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持续深入学习研讨、狠抓工作落实,努力破解制约沂沭泗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构建更加完善的水法治保障体系,不断提升流域治理能力和水平,当好沂沭泗流域治理管理主力军。  相似文献   

13.
困境中闯出治理路子 沂沭泗流域,地跨苏、鲁两省,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我们同日本鬼子还有后来的国民党反动派在这一带打过不知多少仗。抗战中举世闻名的台儿庄战役和解放战争中的淮海战役,就是在这个地区摆开战场的。这里既是  相似文献   

14.
徐旭  边苏雷 《治淮》2005,(9):9-11
一、基本情况 沂沭泗水利管理局(以下简称沂沭泗局)是淮委在沂沭泗流域的水利管理机构,在所辖范围内行使水行政管理职能,直管管理956公里河道、1725公里堤防、25座控制性闸涵以及南四湖和骆马湖两座大型湖泊等沂沭泗流域的主要防洪工程.沂沭泗直管水利工程(以下简称直管工程)实行三级管理体制,沂沭泗局下设3个直属局,直属局下设19个基层局.工程管理长期存在的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经费短缺、管理粗放等问题,制约着管理工作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流域超标准洪水是一种极端稀遇事件,现有研究严重不足。为认识其规律,以长江流域荆江河段、淮河沂沭泗流域和嫩江流域为主要研究对象,从暴雨、洪水和洪灾3个维度,回顾了历史上发生过的1153,1227,1560,1788,1860,1870年长江流域超标准洪水,1730,1957,1974年沂沭泗流域超标准洪水和1794,1998年嫩江流域超标准洪水,并分述了其特点。研究表明流域超标准洪水具有:(1)雨区广而稳、暴雨强度大、降雨历时长、累计雨量大等雨情特点;(2)空间遭遇恶劣、洪水峰高量大、高水位历时长等水情特点;(3)受灾范围广、灾害损失大、工程水毁重等灾情特点。研究成果对揭示流域超标准洪水内涵、指导超标准洪水"黑天鹅"事件应对、确保江河安澜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6.
王玫  王三虎 《治淮》2001,(9):18-20
沂沭泗闸涵主要指沂沭泗流域内河道、湖泊(水库)上的控制性水闸和位于堤防上的小型闸涵。闸涵一旦出险,危害严重,因此,应加强观测和检查,出现险情,立即进行抢护。下面就沂沭泗闸涵可能出现的险工,提出一些抢险技术方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北运河流域实施“五水共治”方式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北运河流域现状和治理成果,分析了北运河流域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从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和抓节水等5个方面,即五水共治,提出北运河流域的综合治理模式,建议从"五水共治"规划编制、流域系统综合管理、技术手段、政策制度建设、创新资金筹措渠道和加大社会参与力度等6个方面对北运河流域进行综合治理,为实现北运河流域人水和谐提供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坚持流域统一规划推进新阶段海河流域水利高质量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化流域统一规划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十六字”治水思路的政治要求,是推动新发展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路径,是强化流域治理管理的重点任务,以国家发展规划为统领,以空间规划为基础,按照流域单元,以流域综合规划为纲、专业专项规划为目,纲举目张,加快建立健全定位准确、边界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是实现流域系统治理、高效管理和助推流域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沂沭泗河流域治理规划要求和60年来防洪工程建设现状,指出解决沂、沭、泗河中下游洪水出路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目前中下游重要防护区和重要城市防洪标准要求总体达到了50年一遇,但骨干河道上游段堤防矮小、防洪标准不足20年一遇,湖东堤保护区范围内重要厂矿企业区部分堤段防洪标准亦不足50年一遇,另外部分城区段设防标准较低。这些现状与山东沂沭泗河流域作为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体两翼"经济发展战略中的南翼———鲁南经济带的地位不相称,针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对其防洪保障的更高要求,提出了规划设想。  相似文献   

20.
针对淮河和沂沭泗下游排洪工程系统由于历史原因使治水缺少长远规划,防洪形势严峻,出现"中洪水大灾害"的反常现象这一状况,提出浚深新沂河,使其成为淮沂沭泗下游合流排洪入海主河道的规划设想,以替代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和新沂河续建工程.初步估计该规划设想工程可节省投资40余亿元,并可望从根本上治理淮河下游的洪涝灾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