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由于大跨隧道具有结构扁平、拱顶不稳定及易出现偏载现象等特点,大跨隧道施工过程中对不良地质带如断层破碎带、节理裂隙发育地带等的超前预报是十分重要的。准确地对隧道前方不良地质构造进行超前地质预报可以及时地做出预警,在施工中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文中简要介绍地质雷达的探测原理,并以威海S201威东线田和至温泉段陶家夼隧道为例,分析了该工程中地质雷达不同类型图谱所对应的不同围岩级别下破碎带及节理裂隙的发育特征,对地质雷达在大跨隧道施工中的运用提供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2.
结合浅埋隧道不良地质段的地质环境特点,对隧道浅埋不良地质段的施工方法优化比较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分析,为隧道施工方法的选择提供了依据,从而有助于我国公路建设的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3.
勾通 《山西建筑》2009,35(10):319-320
通过对重庆地区某隧道工程概况及地质条件的论述,就隧道施工常见不良地质现象的类型、成因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以避免或减少隧道施工中不良地质现象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4.
隧道工程施工中,如果洞口处于不良地质段,会对工程整体施工效果产生直接影响,要求施工单位必须切实做好不良地质段的处理工作,选择恰当的施工技术和施工方法来保证隧道洞口顺利施工。论文结合具体工程案例,从隧道洞口的特点出发,对隧道洞口不良地质段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希望能为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武汉花山大道长山隧道不良地质段主要表现为岩溶和破碎地质带,给施工带来了相当的难度。为赢得时间,利用TSP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对不良地质段做了超前预报,探测表明在K3+180~K3+144段发育有溶洞并伴有少量裂隙水,K3+144~K3+114段为破碎地质带。实际地质情况与预报结果吻合较好,为隧道施工方案和施工措施的选择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建材发展导向》2016,(12):65-67
栋梁坡隧道穿越的复杂地质段有洞口段和浅埋段,不良地质段有破碎带及断层,本文对该隧道穿越复杂和不良地质段围岩的现场施工所采取的一些加固措施进行了总结,为今后类似地质条件下的隧道施工提供量化参考。  相似文献   

7.
《低温建筑技术》2016,(11):121-123
随着公路建设快速的进行,在岩溶地区的公路施工越来越多。本论文以某岩溶地区的公路隧道为例,以收敛仪和经纬仪为手段对隧道变形进行监测,对数据进行分析与对比。重点分析监测信息处理方法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并对不良地质现象进行了评述,为隧道的安全施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冯国卫  蒋亮 《山西建筑》2011,37(1):147-148
通过贵州省崇(溪河)遵(义)高速公路凉风垭隧道施工中,对所穿越的小型溶蚀发育集中段及大型溶洞(季节性暗河)施工方案的比选,总结出在该类不良地质隧道拖工中的一些经验,从而为类似隧道施工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瓦窑坡隧道岩溶地质超前预报综合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瓦窑坡隧道施工地质条件非常复杂,存在岩溶、冲沟浅埋段和破碎带等不良地质现象。其中,岩溶是本隧道施工的最主要地质问题。根据隧道地质、地形条件及不良地质现象,隧址属构造剥蚀中低山区,地表溶蚀强烈,见多处岩溶漏斗,根据瓦窑坡隧道施工的特点,以地质法为基础,以TGP206地质超前预报系统为主要手段,结合地质雷达和钻探等地质超前预报综合技术,进行岩溶地质超前预报。开挖结果证明,瓦窑坡隧道综合地质超前预报技术的应用是基本成功的,值得在同类隧道施工地质预报中借鉴。  相似文献   

10.
陈根锁 《四川建筑》2007,27(6):185-187,190
通过对不良地质地段隧道开挖常用辅助施工技术的分析研究,结合南京九华山隧道不良地质条件,针对性的提出了九华山隧道不良地质地段开挖辅助施工技术,并对隧道开挖支护施工方案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11.
赵世文 《广州建筑》2008,36(1):32-35
本文简要介绍了几种常用的超前地质预报方法,分析了各种地质预报的预报距离及其优缺点,结合地质雷达在实际隧道施工中超前地质预测结果与实际开挖断面岩层的对比,说明在隧道开挖过程中采用科学的、先进的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预测、预报隧道开挖工作面前方的地质构造,能够较为准确地查出隧道掘进方向的围岩性状、结构面发育情况,特别是溶洞、断层、破碎带和含水情况,可以减少隧道施工的盲目性,进而有效地防止工程事故,加快施工进度以及保证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12.
陆泽标 《土工基础》2014,(6):116-119
岩爆是一种世界性的地质灾害,极大地威胁现场施工人员和设备的安全。目前国内外在岩爆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而地应力测试则是进行隧道岩爆及其他灾害预测预报的重要内容。结合官田隧道的施工情况,介绍了该隧道岩爆的产生及其发展特征,并结合地质条件和地应力测试两方面因素探讨了官田隧道岩爆发生的原因,并根据上述原因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了官田隧道在后续施工中防治岩爆发生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3.
岭西隧道在下穿浅埋、地表河流水量大的红线渠全~强安山玢岩地段时,先以超前地质预报对前方围岩状况进行预判,后以洞身超前大管棚注浆预支护、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开挖、全断面径向注浆辅以监控量测,成功穿过浅埋、地表河流水量大的全~强安山玢岩地段,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The paper presents geological and engineering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ra?ina Tunnel along the Bisko-Šestanovac section of the Zagreb-Split-Dubrovnik highway in Croatia.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actual conditions of the rock mass during the excavation with a prediction model that preceded the excavation. From the engineering-geological viewpoint the rock mass in the tunnel was of a significantly higher quality than the prediction model. The specific geological feature of the Stra?ina Tunnel, with its right and left tunnel tube, is the passage of the right tunnel tube through a transgressive contact between Upper Cretaceous rudist limestones and Eocene foraminiferal limestones. Since this is the only tunnel in Croatia excavated through this particular transgressive contact, the geological and engineering properties of the transgression zone were up to now only assumed. Therefore, additional mineralogical, petrographical and engineering geological observations were carried out in order to determine and describe the transgression zone. The results are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In the left tunnel tube the contact between the mentioned litostratigraphical Units is of the fault type. This paper also briefly deals with the significance and cause of the overprofile excavation during tunneling through strongly karstified carbonate rocks. Consequently, special attention was paid to the overprofile during excavation since it can significantly affect tunneling costs.  相似文献   

15.
赵岩 《山西建筑》2014,(19):193-194
以RAMAC地质雷达在二峨山公路隧道中地质超前预报的应用为例,介绍了地质雷达的工作原理与方法,并结合开挖掌子面的详细地质描述,准确预测了开挖前方围岩的节理破碎带和地下水发育区,为新奥法隧道施工提供科学、准确的信息,避免了隧道施工的盲目性,保障了施工安全及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16.
朱中全 《土工基础》2014,(5):102-105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与监控量测是新奥法施工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能够准确预报掌子面前方一定距离内围岩质量的好坏,并实时通过围岩变形的监测与分析检验围岩是否稳定及支护是否合理。结合杉溪隧道工程实例,通过对隧道浅埋段的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得出隧道浅埋段围岩变形速率受施工干扰影响较大,钢支撑内力及围岩压力与围岩断面变形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通过研究隧道浅埋段的围岩变形规律和支护结构受力特征,可为以后类似项目积累经验,提供施工依据。  相似文献   

17.
围岩-支护协同作用是地下工程支护结构设计的核心问题,关乎着地下工程建设的成败。为揭示深埋隧洞围岩与支护结构协同作用机理,以滇中引水最大埋深约1512m的香炉山隧洞为研究背景工程,首次开展复杂地质条件下深埋隧洞衬砌与围岩协同作用真三维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真实再现隧洞开挖与支护的施工全过程。模型试验研究表明:1)不同地质条件下隧洞围岩的应力释放过程不同,硬岩隧洞围岩应力释放速率先慢后快,软岩隧洞应力释放速率先快后慢;2)不同地质条件下隧洞衬砌与围岩接触压力的分布形式不同,硬岩隧洞最大接触压力位于拱肩,软岩隧洞最大接触压力位于拱顶;3)衬砌与围岩协同作用包括两种应力释放机制、3个施工阶段和4种承载状态;4)不同地质条件下隧洞衬砌施作后围岩和衬砌承担的荷载比例不同,硬岩隧洞围岩平均承担约85%的荷载,衬砌约承担15%的荷载,软岩隧洞围岩平均承担约25%的荷载,衬砌承担约75%的荷载。  相似文献   

18.
赵金华 《山西建筑》2012,(35):208-210
就武广客专大断面软弱或破碎围岩隧道的开挖方法和支护措施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适用于大断面不同地质情况低级别围岩隧道的快速开挖和支护技术,指出大断面客专隧道选择开挖方法时应结合具体地质条件,施工技术和现场管理水平决定。  相似文献   

19.
 突涌水事故是山岭隧道穿越各种破碎带时遭遇的主要地质灾害,建立隧道施工许可机制是减少损失和控制风险的有效途径。隧道施工许可机制是一个基于涌水量预测、地质预报、封堵加固措施、开挖方法、施工组织管理和综合评价的风险控制机制,是一个动态调控机制,只有当许可评价的风险在可接受的范畴内才可以施工,否则应调整施工措施,避免灾害的发生。首先,基于经典地下水理论建立涌水量计算模型,实现对隧道穿越破碎带可能涌水量的超前预测;针对待开挖的隧道,基于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技术体系,实现对掌子面前方待开挖破碎带的规模、空间展布和岩体特征的精确预报;然后,将地质预报和涌水量预测结果同拟采用的封堵加固措施、开挖方法、施工组织管理等因素共同构成施工许可的评价指标,通过综合评价方法判定施工的风险,确定施工的安全性;最后,将此方法应用于泰宁隧道穿越F2破碎带的施工中,根据评价结果,确保隧道安全通过此破碎带。基于破碎带涌水预测的施工许可机制在隧道突水预测与灾害控制方面具有明显作用,其分析结果相对准确可靠,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