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立足当前城乡遗产保护从"资源保控"向"文化传承"的观念导向转变,聚焦山地历史城镇地域景观基因的保护传承问题。针对传统历史城镇形态保护方法"依形套式、附形失韵"的问题瓶颈,提出基于景观基因"双系统"识别解译的历史城镇空间特征保护与文化气韵传承关联操作方法。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城镇景观的格局关系、簇群形态、街巷空间、建筑风貌和地域文化的哲学基础、发展观念、实践思维、气质品性等方面,系统识别、解译了山地历史城镇的"空间基因"和"文化基因";并据此提出山地历史城镇景观基因配对关联的保护传承措施,以拓展既有遗产保护研究的理论认知,为山地历史城镇地域景观、文化的特征识别与保护传承提供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2.
从对中国当前历史城镇保护的问题分析入手,通过对历史城镇景观表征与文化内涵作用关系的分析,提出以文化为线索组织城镇景观要素的保护思路,并从城镇格局、族群地段、街巷场所、典型地标等不同景观层面分别论述了历史城镇"景观—文化"协同演进的活态保护策略,以期完善我国既有历史城镇保护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方向,城镇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但在这个过程中,忽略了对城镇历史及文脉的保护,导致相当多欠发达地区的历史城镇形成了"开发性破坏"的面貌:原有的历史文化遗产丧失或变味,而新的城镇景观面貌日益趋同,造成"千镇一面"的现象。对于陇城镇的保护研究是对欠发达地区历史城镇保护模式的一种探索。  相似文献   

4.
康守和 《山西建筑》2007,33(19):56-57
对太谷历史文化城镇进行了简介,从保护及整治的原则、保护更新与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相结合几方面阐述了历史文化城镇的整治与保护,指出更新与利用相结合是保护历史文化城镇的重要途径,从而使历史文化城镇的价值得以更完美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空间与物质形态的保护更新已成为许多历史城镇研究的重点.西南地区由于区位弱势、地形阻隔、资源有限、人口流动等使得历史城镇面临严重的物质衰败、社会网络断裂等问题.研究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选取西南典型历史城镇重庆市偏岩镇、中山镇、宁厂镇和西沱镇四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建立社会网络保护评价体系.过程如下:构建历史城镇居民户"点"单元与社会关系"线"联结的语义模型,借助Ucinet6. 0平台构建社会网络拓扑结构;尝试建立由网络结构稳定性、脆弱性与均衡性构成的社会网络保护评价体系,对网络密度,k核和切点等6个指标进行计算比较,确定保护情况.SNA模型的结果显示偏岩镇具有较高的稳定值和均衡值,西沱镇较低;研究结果也表明,居民邻里与地缘关系更加稳定和健康,相对不容易被破坏;最后依据社会网络保护评价体系,从社会网络结构和物质形态规划两个层面提出历史城镇社会网络的保护对策,指导历史城镇的三区划定、重点建筑的识别与保护、公共空间与等级设置、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等规划更新.如按照网络结构"k核"指标划分历史城镇的核心保护区,依据"非k-核"确定建设控制区和环境协调区.综上可知,历史城镇的规划建设和管理要注重社会网络保护和原住民维护.  相似文献   

6.
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历史性城市景观的建议》中"价值关联"与"历史层积"的理论视角出发,将历史城镇的景观对象视为承载城镇发展演进过程内在价值信息的"文本"进行解析:提炼出城镇中建构筑物、人群活动、环境绿化、场所空间等景观叙事的要素语汇以及分别作为"叙事文本"篇、段、句、词的城镇格局、簇群、街巷、地标景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上述"景观文本"关联、组织的"语法结构"及其演进各阶段中延续、调适、更替、融承的层积机制进行了系统梳理与总结,并提出顺应城镇景观"层积叙事"规律的"有机保护"策略,将对历史城镇的保护内化入其自身发展更新的演进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7.
大拆迁时代的保护难题我国历史街区面临时代危机与发达国家成熟和趋于稳定的城镇结构不同,我国城镇正处于快速发展和剧烈转型中。城镇居民和政府对"新"城风貌的向往和关注往往压过"旧"城。可以说,作为快速发展中的国家,我国许多城镇的历史街区正处于一个十分危险的阶段。一方面,历史街区自身就有很强的改建动力。历史街区常位于旧城中心区,人口  相似文献   

8.
正"丝绸之路"最早是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在其著作《中国》中提出来的。丝绸之路中国段作为整个丝绸之路交通线路的起始部分,其沿线城镇发展历时数千年,见证了中外商贸、宗教、文化、政治交流历程,以及若干重大的历史事件,是人类与环境融合的代表性实例。对沿线历史城镇的保护研究涉及到民族安定、区域发展、生态安全等尖锐的现实问题,并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因此,对丝绸之路历史城镇的保护、更新及文脉传承研究对于面对新型城镇化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双重机遇下的沿线城镇发展具有重大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从安居看山地历史城镇的保护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泽新 《规划师》2003,19(2):17-20
通过对山地历史城镇特点的研究,以铜粱县安居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为例,探索古镇保护与城镇发展的关系,从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提出对传统城镇、历史文化街区、重点建筑三个不同层次进行保护的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我国历史文化城镇保护与发展建设的原则,从而启示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途径去开展历史文化城镇的保护与建设发展工作。  相似文献   

11.
徐坚  李冰  周盛君 《华中建筑》2010,28(5):101-103
云南白族诺邓村的景观格局具有典型的山地立体印迹。从不同尺度上,分别表现为"大分散、小聚合"、整体的环境效应、以人为中心的特征,形成具有垂直梯度烙印、对应为"天——神空间层次"、"人——我空间层次"、"地——物空间层次"结构的村落格局。是人居环境和自然长期适应的现实物化和精神体现。  相似文献   

12.
摘 要:胶南市行政广场通过对“琅琊古城”①、“九宫格”、“环形水道”、“锚之原型”、“帆之原型”的理解后形成的外部空间形态,诠释了胶南市行政广场的文化特征.目的在于在广场设计中.广场中景观形态的文化学体现,通过对历史原型②的重构,雕塑造型手法的裂变、扭曲,古代城市在城市广场中规划思想的重新理解及海洋文化在广场中恰当的定位来实现的.广场设计中引入建筑文化学的思维,不仅使城市广场更具有人文主义的色彩,而且可以在城市广场中寻求历史脉络,使人们在游览广场的同时,感受到当地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传统.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某个自然山地的观察调研,关注“非设计”现象及其价值参考,探讨游憩活动本质需求,人与环境使用的互动关系以及多样化高质量公共景观的内在生存语境,并对当前的“回避矛盾”、“割裂关联”、“阻碍修复”等城市公共景观现状有所辨析。  相似文献   

14.
王丽娴  李健  王飞 《住宅科技》2011,31(12):50-53
在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的研究视野下,论述兰亭遗产旅游开发应该为未来的文化景观遗产申报工作奠定基础.基于保护性开发原则,一方面在探讨了国内外保护区规划方法和依据后,阐述了兰亭文化景观遗产保护区划的规划思路,并提出遗产核心保护区域和建设控制范围以及内外交通控制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提出“旅游社区”规划概念,阐述兰亭书法修学游规划思路,提出“修学游”、“修学院”及“修学居”概念,并指出凝聚以书法修学为核心的旅游社区是兰亭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经济共赢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该文以"四渡赤水"太平镇为例,总结太平镇红色人文景观的保护与利用现状,充分挖掘景观特色要素;根据地域差异化发展和当地诉求,从红色人文景观主体的空间格局形态出发,拟定保护与利用的技术方法,并通过建立一个相互促进、综合保障的保护机制,为景观保护与利用构建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最终促进该地区红色人文景观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阐述我国农村社区的概念及基本内涵,回顾总结发达国家农村社区建设发展的经验,建构农村社区单元构造的理念;提出并分析当前我国农村社区单元构造"内生型"、"外来型"和"突变型"3个基本类型和基本特征。结合浙江省安吉县皈山乡的规划实践,从农村社区单元构造的产业经济发展、社会文化发展和物质空间发展3个主要方面,论述了发展的重点内容,作为我国农村社区单元构造的一种规划范式。  相似文献   

17.
郑涛  刘宁波  黄帅 《华中建筑》2014,(8):154-159
山地是一种特殊的地形,广泛存在于营区之中。如何结合山地地形并利用其特点打造现代营区,是规划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在现有"山水城市"构想的启发下,该文提出"山水营区,生态院落"的理念。以沿海某山地营区规划设计为例,分析其山水环境现状,并从军事性、地域性、人文性、生态性四个方面对该理念进行解读与构建:突出主轴,铸造军魂;因地制宜,山水环绕;以人为本,文化育人;院落营造,气韵推升。在该理念的指导之下,规划形成了"一轴"、"二场"、"三湖"、"四院"的总体格局,实现营区的生态可持续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荷兰乡村景观发展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0世纪荷兰乡村景观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土地开垦将荷兰部分自然景观转变成文化景观;20世纪,在不断出台的一系列的土地整理政策的指导下,荷兰的乡村景观开始发生演变,从丰产的景观,过渡到农业、休闲和自然保护平衡发展,再到注重"新自然"的创造这样一个动态发展过程。"二战"之后,乡村景观规划在乡村景观的重塑中扮演了重要作用,使得荷兰乡村景观表现出功能性、可读性和生态性的特征。20个国家景观区域的确立将保持荷兰的景观独特性。  相似文献   

19.
着重研究柏林文化产业的行业发展特征及其空间结构。从文化产业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入手,分析柏林文化产业在空间上集聚的特点,尤其关注文化产业内部各行业的区位选择,总结文化产业、文化企业与文化设施之间的关系。基于文化产业异质化、小型化和集聚性的产业特征,传统的城市规划手段和工具应作相应的调整,以把握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律。因此,柏林的实例旨在厘清文化产业、创意空间、城市规划三者的联系,明确城市规划作为公共政策,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在塑造创意空间的角色。  相似文献   

20.
新农村背景下的乡村景观保护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进行的背景下,乡村景观的发展同时面临着机遇和挑战,许多乡村景观发展模式却照搬城市发展的模式,乡村独特的景观正迅速消失。该文在系统分析总结现阶段乡村景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借鉴马岗村新农村规划经验基础上,开创性地提出了文化性、结构性、要素性三位一体的乡村景观保护模式及"城乡互补"的乡村景观发展模式。希望能够推动乡村景观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