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文章针对新宁县防洪抗旱减灾体系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防汛抗旱规划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以及主要建设项目和任务。 相似文献
2.
3.
嫩江县地处黑龙江省西北部、小兴安岭西麓,嫩江中上游左岸,属丘陵漫岗地带。春季干旱少雨,夏季降水集中,这直接导致县境每年多有旱灾、洪灾发生。灾害发生时,县、乡、村减灾能力低,不配套,满足不了现代防洪抗旱减灾的需要,急需建立健全县、乡、村防洪抗旱减灾体系,以达到预期强化县、乡、村防洪抗旱减灾能力。 相似文献
4.
珠江是我国七大江河之一,地处中国最南端,涉及滇、黔、桂、粤、湘、赣、琼、闽8省(自治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流域片面积65.39万km2。 相似文献
5.
在防洪抢险决战取得全面胜利之际,江泽民主席提到“兴修水利是安民兴帮的大事”,这对我们水利工作者是极大的鼓舞和鞭策。现谈几点我的认识和意见:1当前急需进行的工作洪水过后的恢复工作量是极大的,尤其水利工程建设时间更为紧迫,因为要准备明年渡汛。我们要动员全国水利 相似文献
6.
当前珠江防汛抗旱形势严峻,流域缺乏调控大洪水和枯水的有效手段,因此应以构建珠江防洪抗旱工程体系作为推进防汛抗旱“两个转变”的突破口,重点是建设具有流域性调控能力的枢纽工程、大藤峡水利枢纽在珠江洪水治理和流域水资源配置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对流域洪水具有全局性控制作用,对流域供水具有安全保障作用,同时具有巨大的发电、航运、灌溉等综合利用效益,是构建珠江防洪抗旱工程体系的关键工程,应抓住机遇,加紧实施。 相似文献
7.
截至2000年底,我国尚有17%的人口处于贫困状态,他们创造的GDP仅占全国的7%。这些贫困地区占据着1/4的国土面积,大多处在水旱灾害频发地区,贫困与灾害在这里形成了恶性循环。上世纪下半叶,我国政府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水旱灾害损失的增长,大大缓解了贫困地区的贫困状况。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及社会环境的不断改变,水旱灾害与消除贫困又出现了新的问题,我国的防洪抗旱减灾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加强非工程防洪措施建设,建立完善的工程与非工程防洪抗旱综合减灾体系,是防洪抗旱减灾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8.
9.
甘肃省是一个干旱灾害非常严重的省份。新中国成立60年来,甘肃省投入了上百亿资金,修建了大批的水利抗旱工程,建立健全了抗旱管理机构和抗旱服务组织,制订了规章制度,抗旱减灾保障体系已基本形成,为甘肃的抗旱减灾起到了重大作用,抗旱效益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10.
11.
12.
通过分析总结甘肃省旱情发展变化趋势、水资源供需状况,结合全省现有抗旱能力,指出了当前抗旱基础设施薄弱、抗旱体制和机制尚不健全、抗旱投入严重不足、旱情监测信息化手段落后等抗旱应急减灾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编制完善抗旱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应急水源建设、落实农业抗旱措施、强化服务组织建设,建立完善法规制度等抗旱减灾体系建设完善的建议,为今后的科学抗旱,提高抗旱减灾应急能力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淮河流域地处中国东部,介于长江和黄河两流域之间,流域面积27万km2。流域西起桐柏山、伏牛山,东临黄海,南以大别山、江准丘陵、通扬运河及如泰运河南堤与长江分界,北以黄河南堤和沂蒙山与黄河流域毗邻。淮河流域以废黄河为界,分淮河及沂沭泗河两大水系,流域面积分别为19万km2和8万km2,有大运河及淮沭新河贯通其间。 相似文献
14.
截至2000年底,我国尚有17%的人口处于贫困状态,他们创造的GDP仅占全国的7%。这些贫困地区占据着1/4的国土面积,大多处在水旱灾害频发地区,贫困与灾害在这里形成了恶性循环。上世纪下半叶.我国政府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水旱灾害损失的增长,大大缓解了贫困地区的贫困状况。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及社会环境的不断改变,水旱灾害与消除贫困又出现了新的问题,我国的防洪抗旱减灾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加强非工程防洪措施建设,建立完善的工程与非工程防洪抗旱综合减灾体系,是防洪抗旱减灾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5.
16.
中国是世界上水旱灾害频繁而严重的国家之一。据历史记载,在公元前206年至1949年的2155年间,我国共发生大的水灾1092次,大的旱灾1056次。中华民族的治水传统与华夏文明一样源远流长。但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随着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入侵,连年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全国水利基础设施非常薄弱,江河堤防仅有约4万km,其中长江流域约2.6万km,主要集中在湖区、圩区,其他比较重要的堤防分布在黄河下游、淮河下游、钱塘江和部分海塘;全国仅有大中型水库23座,其中大型6座、中型17座;全国仅有2.4亿亩灌溉面积。 相似文献
17.
建立科学完善的防洪减灾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现有防洪减灾体系主要由工程体系和非工程体系两部分组成。工程体系包括河道堤防和湖泊、水库、蓄滞洪区等;非工程体系有水文、气象、通信等防洪指挥系统以及有关的法律、法规体系。这些防洪体系在战胜’98大洪水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减灾效益达7000多亿元,但在抗洪斗争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笔者认为,今后应加强防洪减灾体系建设,可从以下方面来考虑: 相似文献
18.
治水,是我国历代统治阶级的一件大事。由于特殊的地理构造和气候条件,使我国洪涝灾害频发,且随人口增加,经济发展,灾害损失日趋严重。为使洪水灾害减少到可以承受和达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作者提出了科学防洪减灾体系。 相似文献
19.
20.
艾义亮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9,48(10)
铁岭市属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控制区,位于长白山余脉与辽河冲积平原的缓接地带,地势自西向东逐渐抬高,受地理、地势、地貌和季风的综合影响,历史上洪涝灾害多发重发。为全面做好新时期下防洪减灾工作,文章详细介绍了河道堤防、水库现有工程体系,以及山洪灾害防御非工程措施现状,并针对目前防洪减灾体系存在的问题展开了探讨,最后提出了加强铁岭市防洪减灾体系能力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