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新明 《江苏水利》2006,(4):I0001-I0001
为做好今年的防汛准备工作,熟悉使用防汛抢险新材料,提高我省抢险人员的抢险能力,推动我省防汛抢险专业化建设.4月7日上午,省防汛防旱指挥部联合南京市防指等单位在南京六合红山窑水利枢纽举办了2006年防汛抢险汇报演练。  相似文献   

2.
渭河防汛抢险是确保渭河防洪工程安全和减小灾害损失的重要手段。随着渭河防汛形势的发展变化,渭河防汛抢险需要结合新的形势进行分析研究,这其中包括:以系统工程的理念和发展的眼光从全方位进行分析研究;实行社会化的渭河防汛机制;把"以防为主"作为防洪保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结合新的科技、经济环境对传统抢险手段进行更新和替代;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渭河防汛应急抢险专业队伍,用专业技术指导渭河防汛抢险工作。  相似文献   

3.
经解放军总参谋部批准,全军首家“防汛抢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最近在解放军南京工程兵工程学院正式挂牌成立.解放军南京工程兵工程学院担负着江苏省境内的防汛抢险重任,20多年来该院利用自己在爆破行洪、防渗堵漏、地基加固等方面的专业优势,在全国各地的防汛抢险工程中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被地方政府誉为“水上轻骑兵”.为了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在防汛抢险中的巨大作用,同时针对我国防汛抢险工程长期停留在土袋木桩、肩挑背驮的落后作业水平,经军地有关部门研究,决定授权南京工程兵工程学院成立“防汛抢险工程技术研究中…  相似文献   

4.
裴杰峰 《海河水利》2001,(Z1):76-76
防汛工作一靠堤防,二靠人防。真正做到防汛队伍“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关键是搞好队伍的防汛抢险培训工作。1防汛抢险培训的必要性1.1防汛抢险培训是行政首长了解防汛工作的一条途径《防洪法》规定,防汛抗洪工作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因此,行政首长必须熟悉河道情况,了解防汛工作。每年汛前各级水利部门都要向分包工程的行政领导汇报防汛情况,再通过防汛抢险培训,使他们对防汛工作有系统、全面的了解,这对于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责任制有极大的促进作用。1.…  相似文献   

5.
《防洪法》对防汛抢险物资的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第六章第五十二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挪用防洪。救灾资金和物资。”防汛抢险物资是江河发生洪水时用于抗洪抢险的专用物资,管好用好防汛抢险物资是各级政府和防汛主管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特别是’98大洪水之后,防汛工作更是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防汛抢险物资储备和管理工作日益增多。在这种情况下探讨管好、用好防汛物资尤为重要。防汛物资储备与管理工作是极其复杂的,涉及到方方面面,现就当前比较突出的几个问题,谈点个人看法。一、充分认识强化防汛抢险物资管理的…  相似文献   

6.
谈防汛抢险     
汛前,各级防汛部门都要根据当年气象、水文预报和工程现状确定抢险工作内容。总结历年防汛抢险经验,笔者认为防汛抢险工作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组织抢险队伍各地汛前要组织好以基干民兵为骨干的以乡镇和城镇各单位为单元的抢险队伍,并成立补修队、抢险队和巡逻队三支防汛队伍。抢险队伍要配备责任心强、有一定防汛抢险经验的年富力强的干部带队,并和包堤包库责任制结合起来。抢险队伍还要配备一定数量的车船等运输工具,堤防段江河水位超过警  相似文献   

7.
7月1日,烈日炎炎,最高气温达到38℃,新密市水利局开展防汛抢险演练活动,50名防汛抢险突击队员组成了一支精锐之师,迅速奔赴抢险演练场地——双洎河城关镇东瓦店段。在实战演练现场,队员们个个生龙活虎,斗志昂扬,按照抢险要点要求,有  相似文献   

8.
文中叙述了汾河水库2001年进行的一次模拟5000年一通洪水的防洪抢险演习过程。通过对这次实兵实战的防汛抢险演习,使每一位抢险人员都明白自己的职责,熟悉抢险方案,避免了长期存在的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锻炼了非常情况下的防汛能力,提高了防汛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强了各防汛单位间的协作精神,充实了防汛抢险的后勤保障力。  相似文献   

9.
为了推广和改进防汛抢险技术,适应堤防工程安全需要,满足广大读者的要求,本刊将连载《防汛抢险技术讲座》。内容包括大堤防汛抢险、险工与闸坝抢险和堵口工程三个方面,拟分三期刊载。欢迎读者随时提出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0.
防汛抢险是一项治标性的工程防洪措施,其目的就是通过汛前准备、巡回查险、抢险及汛后整修等工作,来保障各种防洪工程与设施能安全度汛,发挥其正常的防洪效能。淮河流域是一个洪涝灾害十分严重和频繁的地区,如何搞好防汛抢险,特别是针对淮河地区气象的异常及区域内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对防汛抢险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此,笔者认为防汛抢险应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采取“以防为主,防重于修,修重于抢”的防汛枪险策略 防汛抢险工作从时间上应分为汛前、汛期、汛后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的  相似文献   

11.
为全面检验近年来黄河防汛抢险新技术、新成果,做好抗大洪、抢大险的准备,1998年7月9日,黄河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黄委会)在山东聊城市举行了黄河防汛抢险演习和新技术演示会。之后,于7月10一11日在济南市召开了“黄河防汛抢险演习和新技术演示专家评议会暨防汛关键技术研  相似文献   

12.
对发生洪涝灾害的现场或出现险情的水利工程进行防汛抢险,很重要的是保障指挥决策系统的高效运转,而前提之一就是通信畅通。就是信息传递及时、准确、无误。笔者根据我省2001年东平湖抢险及2003年田庄水库防汛抢险演习的经验教训,谈一点对防汛抢险信息保障的认识。 1 防汛抢险的话音通信保障 主要用于现场指挥长与各抢险小队、领导与现场指挥长、领导与现场抢险人员以及抢险现场与各级防汛指挥部之间的话音通信保障。这种保障应主要体现  相似文献   

13.
防汛物资按抢险的用途分为救生物料、抢险物料、抢险机具、通信器材、水文测报器材等。防汛抢险和防汛物资储备中使用较多的有:救生衣、救生圈、救生艇、橡皮船、操舟机、发电设备和照明灯具以及复合土工布(膜)、帐篷、铅丝、木桩、彩条布、编织袋(麻袋、草袋)、沙石料、雨具等。现就几种常用防汛抢险物料住采购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防汛抢险技术的几个认识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界定防汛抢险技术讨论范围的前提下,分析了防汛抢险技术的现状.提出对防汛抢险的特点、防汛抢险技术的定量化描述和防汛抢险技术规范化等3 个认识问题的看法和改进意见.并对防汛抢险技术现代化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改进传统的防汛抢险技术方法虽然难度很大,但势在必行且大有可为,需要广大水利工作者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5.
2003年汛期,巢湖市长江干流一级支流滁河、西河发生了有资料记载以来的最大洪水。通过科学决策和政府及各级各部门的团结协作,奋力抢险,夺取了抗洪斗争的全面胜利。防汛抗洪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水利建设是永保安澜的根本措施,科学治水是提高防汛抗洪斗争水平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16.
1998年长江大水之后,为提高防汛抢险工作的技术含量,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组织有关单位对防汛抢险关键技术进行联合攻关,该项目采用数学,物理模型方法分析研究了堤防溃口过程中口门区和水流特性及溃口口门的变化过程,分析了黄河下游堤防可能发生决口的堤段及决口形式,科学系统地提出了黄河下游堤防溃口的总体对策。在分析研究黄河历史堵口技术的基础上,结合传统堵口技术的关键程序和步骤,利用现代新材料,新技术对传统堵口技术进行改进研究,通过对钢木土石组合堵口技术改进研究,大大提高了进展速度,另外,还系统地研究了土工合成材料在防汛抢险中的应用,提出了适合于黄河的土工合成材料反滤准则。该项研究取得了大量成果,提高了防汛抢险的技术水平,于2001年11月通过了国家防办组织的验收。  相似文献   

17.
1997年至今,焦作市黄河河务局的科技工作以提高抢险技术、减少劳动强度为中心,在事业费紧张的情况下,自筹资金50余万元,用于防汛抢险新机具的研制,先后成功地研制出组合装袋机、多功能抢险车等10余种防汛抢险新机具,并及时推广应用,受到黄委、河南局的重视和奖励,也受到基层单位的好评。  相似文献   

18.
防汛抗洪抢险的实践证明,防汛抢险专业队伍是防汛抗洪紧急抢险的骨干力量。本文针对江苏省防汛抢险专业队伍建设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对防汛抢险专业队伍建设的原则和措施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9.
黄河防汛复杂多变,"小水大险"时有发生,随时可能危及防洪安全和滩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当前的科技发展水平还不能达到提前几年对可能发生险情的地点做出事先预报,这就迫切需要临时应急抢修工程或对河道、堤防等重大险情隐患进行紧急处理。由于目前防汛工程应急抢险超出正常基建或维修养护范围的资金无渠道解决。通过分析近年来黄河防汛应急抢险的实际情况,提出黄河防汛抢险应急处置的对策建议,即通过建立黄河防汛抢险应急处置机制,来应对目前黄河防汛应急抢险存在的突出问题,为黄河防汛安全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20.
沂沭河为山洪性河道,具有源短流急的特点。近几年,各级各部门在沂河举办了多次防汛抢险演习,其中以2007年7月10日临沂市沂沭河防汛抢险演习最为成功。在演习组织过程中,我作为防汛抢险演习的具体参与者,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也认识到了其中的不足。本文对本次防汛抢险演习进行了实例分析,总结成功经验,以便于提高防汛抢险演习水平,同时为实战抢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