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低温水热法,通过未添加表面活性剂、添加CTAB和添加SDS三种方式成功制备了各种ZnO纳米晶。利用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及扫描电镜(SEM)等测试手段对ZnO纳米晶的晶体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有ZnO纳米晶均为高质量的六方纤锌矿结构,并呈现不同的形态,如花形、卷心菜形等。详细讨论了在不同表面活性剂水热生长的条件下,ZnO纳米晶的生长机制。此外,对ZnO纳米晶的光致发光性能进行了测量,发现所有产物均具有相似的光发射峰位。  相似文献   

2.
低温水热法制备氧化镁纳米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MgCl2·6H2O和Na2C2O4为反应物在表面活性剂存在的条件下低温水热反应制得纳米级前驱体MgC2O4· 2H2O,经过热处理可制得MgO纳米晶.通过XRD研究了水热条件(时间、浓度等)以及灼烧条件(温度、时间)对产物的影响;通过TG-DTA、FTIR、TEM、SAEM和XRD表征,结果表明产物为粒径分布均匀、结晶良好、晶粒尺寸仅5nm左右的立方型 MgO纳米晶.  相似文献   

3.
纳米晶的结构形貌控制及生长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酽  朱晨  蔡菊芳 《材料导报》2003,17(6):9-11,24
综述了纳米晶研究的最新进展,着重介绍了纳米晶形貌、尺寸和结构控制的新方法,评述了纳米晶的相转变及生长机理研究的新发现和新观点,对其生长规律做了新的概述。诸如气氛、羟基、蛋白质等个别不被人们注意的因素有可能是影响纳米晶结构形貌的关键。STM等技术像温度、压力一样能够诱导纳米晶体的相转变。一种鲜为人知的现象在纳米晶合成研究中被揭示出来,即纳米晶在一定条件下存在着叠合生长现象,晶体的初始位错起源于纳米晶的叠合生长。  相似文献   

4.
通过阴离子开环聚合法制备纳米二氧化硅(Si O2)/MC尼龙6原位复合材料,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纳米粒子在基体中的分散行为进行表征,结果表明Si O2约以30~70nm左右的尺寸均匀分散在基体中。广角X射线衍射(WAXD)结果表明,纯MC尼龙6及其原位复合材料均呈现典型尼龙6的α晶型衍射峰,纳米Si O2的引入在MC尼龙6结晶过程中削弱了大分子链在c轴的取向。液氮淬冷样品经退火处理后的WAXD结果表明,纳米Si O2和MC尼龙6之间的相互作用阻碍了大分子链段的运动,从而使得γ晶型向α晶型的转变速率降低。  相似文献   

5.
采用化学沉淀-热分解法,合成粒度在20~120 nm的氧化镁粉体。采用透射电镜及X射线衍射分析,研究纳米氧化镁的粒度和形状的控制因素对纳米氧化镁颗粒形成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镁源及分散剂的种类、沉淀反应温度、样品干燥方式都是影响氧化镁粒度和形状的重要因素。在以Mg(NO3)2为镁源、n(Mg2+):n(OH-)=2:1、沉淀温度为30℃、体积分数为8%的乙二醇为分散剂、微波低火干燥2 min条件下,得到平均粒径为40 nm的氧化镁产品。前驱物的形状与产物纳米氧化镁的形状存在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6.
纳米二氧化钛晶型互变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水解-沉淀法,以四氯化钛为原料,通过添加少量的硫酸铝、硅酸钠来改变氧化钛的晶型;利用X射线检测氧化钛的晶体结构.透射电镜观察表面形貌,并利用液氮吸附法测试比表面积;结果表明:添加少量的硫酸铝可以将金红石型氧化钛转化为锐钛型;当在锐钛型氧化钛的基础上添加少量的硅酸钠后,又能抑制金红石的产生,氧化硅含量越高,锐钛型转化为金红石越难,比表面积越大;XRD、TEM检测出氧化物粒径为3~20nm。  相似文献   

7.
采用氧化镁水化法制备氢氧化镁,研究硫酸镁、乙酸镁、氯化镁、硝酸镁4种镁盐的添加量对氧化镁水化率的影响,以及镁盐和晶种对氢氧化镁颗粒大小和形貌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合成的氢氧化镁晶体特性、颗粒大小和形貌进行表征,并对上述因素的影响机理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随着镁离子浓度的增大,氧化镁的水化率逐渐增大,氧化镁水化率最高可达到98.68%,水化产物氢氧化镁颗粒近似于六方片状,粒径约为200500 nm。  相似文献   

8.
形貌及尺寸规整可控的ZnS纳米晶的合成是目前非常有发展前途的研究领域。按纳米维数、对不同形貌的ZnS纳米晶的合成方法进行了介绍和综述,并提出了它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纳米二氧化钛的晶型转变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得稳定的TiO2透明溶胶.凝胶经焙烧制备了纳米TiO2粉体,利用FT-IR、XRD和原子力显微镜(AFM)技术对其进行了结构和形貌表征,考察了其对水杨酸的光催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醇胺不同的加入量,对TiO2从锐钛矿转变为金红石型的晶相转变温度(600~800℃)有很大影响.FT-IR谱的423cm^-1处吸收峰为金红石型TiO2的特征Ti-O键振动峰,采用310nm的紫外光波长照射时锐钛矿型TiO2粉体具有较高的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简单的水热/溶荆热法合成了纳米结构的Bi0.5Sb1.5Te3晶粒,通过改变溶剂种类和表面修饰剂的添加量可以实现对Bi0.5Sb1.5Te3纳米晶体的尺寸和形貌的控制.当表面修饰剂的浓度较小时,合成的Bi0.5-Sb1.5Te3晶粒只有数十纳米,有望为高性能的纳米结构块体热电材料提供原始粉末.产物的颗粒尺寸减小和片状形貌的获得,可能是生成物的合成速率减缓和表面修饰剂选择性吸附所致.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一种新工艺来合成油酸包覆的氢氧化镁针状纳米粒子,其合成过程是在一种常温下具有特殊结构、能产生复合剪切力的反应器内进行,出料后经过特殊的搅拌、陈化、水洗、干燥工艺,可以大量合成短轴为3~4nm、长轴为50~60nm的油酸包覆的针状氢氧化镁纳米粉体,并提出可能的反应机理。用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等方法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油酸包覆的氢氧化镁纳米粒子结晶度、包覆效果、分散效果、热稳定性能优异,可有效地防止纳米粒子在干燥过程中的团聚现象。  相似文献   

12.
纳米SiO_2的表面改性及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纳米SiO2用作润滑油添加剂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但从研究结果看出,它具有优良的摩擦学性能。本文中简单介绍了纳米SiO2表面改性方法,总结了它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研究现状;并对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其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发展趋势,即纳米SiO2粒子的制备和表面修饰的“一体化”,制备高聚物-纳米SiO2杂化粒子以及对其摩擦学机理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纳米氢氧化镁粉体的制备及热分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氯化镁和尿素为原料,采用均匀沉淀法制备出厚度约为20 nm的片状纳米氢氧化镁粉体。利用热重分析法对片状纳米氢氧化镁粉体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热分解动力学进行研究,以期深入认识由纳米氢氧化镁粉体热分解得到纳米氧化镁粉体过程的物理化学本质。分别采用Coats-Redfern方程和Dolye方程,对热重分析数据进行了处理和拟合,得到了片状纳米氢氧化镁粉体热分解反应属于Avrami-Erofeev(n=1)的成核和生长为控制步骤的反应机理,其表观活化能E=131 kJ/mol,指前因子A=1.56×1010。  相似文献   

14.
以六水氯化镁和尿素为原料,采用均匀沉淀法制备出氢氧化镁沉淀,利用不同改性干燥法除去沉淀中的湿分,再将干燥的氢氧化镁粉体经马弗炉煅烧得到纳米氧化镁粉体,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的表征与分析,研究了改性干燥方式对纳米氧化镁粉体形貌、颗粒尺寸和团聚情况的影响,讨论了改性干燥的基本原理和改性剂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改性干燥方式对纳米氧化镁颗粒形貌和大小的影响不大,对其颗粒间团聚状态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5.
以硫酸铝铵、碳酸氢铵为原料,采用化学沉淀法,在不同pH条件下制备Al2O3的前驱体NH4Al(OH)2CO3,再经不同温度焙烧得到Al2O3粉体;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分析手段对Al2O3粉体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反应溶液pH的增大能降低Al2O3的相转变温度,但pH越大,所得到的Al2O3粉体越容易团聚;控制反应溶液的pH为910,焙烧温度为800℃左右,可得到结晶度高的γ-Al2O3粉体,其平均晶粒径约为12 nm。  相似文献   

16.
酒石酸对直接沉淀法制备纳米Bi_2O_3晶体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氯酸铋和氢氧化钠为原料,采用一步直接沉淀法,通过添加和控制酒石酸的用量,制备出纺锤形的纳米氧化铋粒子,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差热分析等手段对产品进行分析与表征,并且对反应机理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当酒石酸盐的质量分数为8%左右时,合成的纳米氧化铋为纺锤形,粒子分布均匀,粒度较小,平均粒度约为90 nm。  相似文献   

17.
用火焰化学气相沉积法,分别以氨气为氮源、TiCl4为TiO2前驱体,在丙烷-空气湍流火焰中氧化制备氮掺杂纳米TiO2颗粒,以及用TiCl4为TiO2前驱体,在丙烷-空气湍流火焰中氧化制备纳米TiO2颗粒,然后在管式炉中,在氨气的环境下高温煅烧制备氮掺杂纳米TiO2颗粒。利用X射线衍射仪、紫外可见光谱仪、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分析方法对两种方法所制备的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氨气流量下,火焰化学气相沉积法直接制备的氮掺杂纳米TiO2颗粒在波长400~500 nm的可见光的吸收强度大,氮掺杂量多。  相似文献   

18.
以MgCl_2·6H_2O为原料,PVA与CTAB为添加剂,采用氨水直接沉淀制备氢氧化镁前驱体,再经煅烧得到高纯超细氧化镁。研究了温度、镁离子浓度、添加剂用量、原料配比和煅烧温度对氧化镁粒度的影响。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40℃,Mg2+浓度1mol/L,PVA用量0.6%(质量分数),CTAB的用量1.2%(质量分数),n(NH_3·H_2O)∶n(MgCl_2·6H_2O)=3.3∶1,煅烧温度600℃,煅烧时间3h。荧光光谱分析表明,氧化镁纯度达到了99.9%以上;激光粒度和SEM结果显示,粒子分散性较好,平均粒径为190nm,粒度分布呈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