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黄河水少沙多是其突出特点,也是引黄供水项目决策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济南鹊山供水项目沉沙条渠引水时考虑了黄河的水情、沙情、凌情以及供水保证率等因素。设计代表系列引水引沙量计算结果表明:前10年年均引沙108万m^3,后15年年均引沙124万m^3。  相似文献   

2.
东深供水改造工程施工图阶段设计监理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深供水工程始建于1964年2月,1965年3月建成投产,以后历经三期扩建,为香港、深圳以及东莞沿线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供水河道一石马河及沙湾河流域经济的快速发展,部分未经处理的污染物流入供水河道,影响了供水水质,为此,1999年经国家和广东省政府批准建设专用输水系统,称为东深供水改造工程,以保证供水水质,并适当地增加深圳和东莞沿线地区的供水能力;供水设计水平年为2010年,设计年供水总量为24.23亿m3,要求供水保证率为P=99%,灌溉用水保证率为P=90%,其中供应香港11亿m3,深圳8.73亿m3,沿线东莞乡镇4.0亿m3.  相似文献   

3.
清河县供水调蓄工程为引黄入冀入津工程和南水北调工程受水区的调蓄工程,其主要作用是调节上游来水与下游供水过程不匹配的矛盾,提高城区供水保证率。工程设计对围坝坝坡采用复核土工膜防渗,基础采用振动沉膜防渗板墙进行防渗处理,解决围坝渗透不稳定问题。  相似文献   

4.
王策 《河北水利》2014,(9):40-40
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在即,迫切需要确定工程运行初期河北省受水区可受纳水量。根据配套工程和受水区用水情况,确定可受纳水量需综合考虑5方面的因素,即供水目标的分配水量、供水目标用水量预测、水厂以上配套工程建设进度、水厂及配套管网建设进度、水厂处理能力。此文通过对各供水目标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测算受水区可受纳总水量,为合理制定运行初期供用水计划、科学测算通水初期水价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龙口市现有3座大中型水库,是龙口市主要的供水水源.3座大中型水库供水形成了以王屋水库为中心,迟家沟水库、北邢家水库为辅的水源供应模式,遇有特殊干旱年份,通过胶东地区引黄调水引客水入王屋水库、迟家沟水库,使客水与当地水融合,联合供水.但由于历史原因,3座水库联合供水还存在缺乏统一调配、工程建设滞后等因素,影响供水保证率....  相似文献   

6.
吉林省中部城市供水工程属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可有效解决受水地区的水资源供需紧张状况,对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主要从受水区及受水区供水城镇的区域水资源状况、经济发展状况、用水现状及用水水平、节水潜力入手,详细分析论述该项目的取用水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荣程 《新疆水利》2006,(6):31-32
博河灌区近年来灌溉面积增长较快,作物结构调整后用水较集中,河道来水历年变化不大,用水矛盾较突出,如何提高供水保证率满足作物需水要求。保证农作物丰产丰收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南水北调工程的调水、用水管理具有其特殊的复杂性:一方面,调水管理涉及到调水区及其下游、受水区,水资源配置关系复杂,决策的影响因素多;另一方面,南水北调水将对受水区现有供水体系、用水习惯造成较大影响,管理难度大。为切实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破解用水管理难题,用好来之不易的长江水,杜绝新水源引发新浪费,《南水北调工程供用水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  相似文献   

9.
现行的引黄供水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制约了引黄供水工作的发展,影响了供水管理单位自身经济效益的实现和提高。要从根本上解决供水与用水,供水与收费的矛盾,就必须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把引黄供水管理工作纳入市场化轨道,减少行政行为,以经济的、法律的手段规范引黄供水市场。  相似文献   

10.
《四川水力发电》2013,(5):82-82
10月11日,武陟县白马泉引黄供水工程经过申请、批复、规划、设计、协调、征地和附着物清除等前期准备工作后,终于迎来了全面开工。白马泉引黄供水工程是通过对白马泉闸引水功能进行技术改造,恢复灌区及渠系工程,实现引黄供水,以供武陟县县城工农业用水的一项惠民工程。该工程被武陟县政府列为重点工程。  相似文献   

11.
《人民黄河》2015,(5):66-69
基于引洮供水二期工程的特点和受水区水环境现状,以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境保护后用水原则为前提,结合国家、黄河流域、甘肃省水资源保护、环境保护、污染控制等方面相关政策、规划及要求等,探讨了引(调)水工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思路,并分析了引洮供水二期工程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结合区域污水处理设施与废污水排放量的可匹配性分析,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水环境保护对策。结果表明:2030年受水区COD、氨氮入河量将有所减少,有利于受水区地表水质的改善。  相似文献   

12.
上世纪50年代河北省就开始了引黄调水工程。先后经历了引黄济卫、引黄人冀、引黄济津、引黄济淀、引黄济津济淀5个阶段。目前.随着经济社会对水需求的不断增大.我省逐渐加大了引黄力度。但是,黄河水的含沙量高,容易造成引黄输水河道的淤积。河北省实施引黄18年来.尽管引水缓解了受水区用水紧张状况.但大量的泥沙也沉积在输水河道中.妥...  相似文献   

13.
1可供水量的概念可供水量是指在不同水平年、不同保证率情况下,可利用水资源量、需水量及工程供水能力三者结合条件下工程可提供的水量。不同保证率可理解为考虑不同用水的需要所能达到的供水保证程度。2可供水量的影响因素2.1与水资源条件有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且有连续丰、枯交替现象,这些因素都影响着可供水量的大小。水资源越多,可供水量愈大,反之则小。由于水资源量随保证率增大而减小,所以可供水量也相应减小。2.2受用水条件影响由于不同年份用水结构、分布、规模等不同,以及合理用水等因素会影响可供水量的大小。在以农业用水为主…  相似文献   

14.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一年来,工程运行平稳,在提高受水区城市供水保证率,提升居民饮用水品质,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总结中线工程运行一年来实际经验的基础上,研究了中线工程来水水质和水量特征。研究认为,中线来水水质总体优良,特别是浊度低、硬度低,但存在高温高藻和低温低浊两个特殊水质时期,对水厂正常运行产生不利影响;中线来水总量富裕,特枯年份年内分配过程不均,存在工程能力富余和特枯来水时期缺水的问题。针对中线工程来水特征和问题,提出了有关保障城市供水安全和充分发挥工程效益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5.
南水北调工程自建成运行以来,作为受水区重要水源,随着用水需求不断增加,供水范围进一步扩大,同时水质指标达到或优于地表饮用水Ⅱ类指标,受到沿线受水区用户的认可和欢迎,对南水北调水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应进一步保障受水区用户供水安全。为解决南水北调受水区水资源利用率低,南水北调来水不均匀,与用水过程不匹配等问题,在沿线规划建设一定规模的调蓄工程是十分必要的。研究调蓄工程规模、布局、调度运行方式等对受水区供水安全影响,增加调蓄能力和城市之间的水量调配,对于提高南水北调水资源利用率和供水安全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盐环定扬黄甘肃专用工程供水水价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盐环定扬黄甘肃专用工程水价制定原则应为容量水价与计量水价相结合,考虑受水区用水户的承受能力,适当提高工程水价,确保受水区水价和水源结构的平稳过渡。计算的可承受水价表明,各设计水平年城镇生活、工业用水可承受水价高于工程供水成本,农村人畜用水和灌溉用水可承受水价低于工程供水成本。盐环定扬黄甘肃专用供水工程供水水价分析表明,按照收回投资、保本微利的原则测算的扬黄甘肃专用工程供水水价在用水户承受能力范围之内。为扶持农业发展,政府应该根据农业用水需要采取相应的支持政策,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度,在受水区城市实行当地水和外调水统一配置等。  相似文献   

17.
浙江省赵山渡引水工程是根据需水流量通过输水渠系引入飞云江河口两岸平源,以满足供水区内生活、工业、农业灌溉和其他用水,并结合发电,以达到综合利用水资源的目的,工程供水区水量调配的原则是:根据供水灌溉区内不同的水源和对水质要求不高的用水部门,按先用本流域水,后用外流域水,优质水源用于生活,保证确保用水户的用水要求等原则,进行优化调度,引水规模最终确定为设计引用流量36m∧3/s,用水部门可达P=95%的用水标准,并对水量的分配进行了调整。  相似文献   

18.
<正>南水北调中线来水特点要求受水区采取直供与蓄供相结合的供水方式,以充分利用引江水,提高供水保证率。现就受水区"地下水库"与中线来水联合调度作一探讨。1.南水北调中线来水特性1956~1997年,引江中线逐旬供河北省水量过程线具有以下特点:在长系列1512旬中,连续旬来水量约为8300万m~3,占44.8%,连续等于或超过9000万m~3的占49.8%,但长系列中有12a  相似文献   

19.
分析黄河山东段受水区水资源高质量发展主要成效,针对限制黄河流域及受水区水资源高质量发展制约因素,提出了推动山东省黄河流域及受水区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主要路径:一是多目标水资源协同联合调度新模式;二是理顺引黄供水水价;三是促进水生态系统健康稳定;四是健全水管体制机制。以期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针对如何提高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供水保证率、输水过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从城市用水安全度的角度,提出了丹江口水库调度、受水区反调节问题,并提出采用瀑河水库作为京津两座超大城市供水安全的调蓄工程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