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互文性是西方文论中的重要文本批评概念之一,它不仅指文本与其他文本之间的相互指涉,还包括文本与社会、历史、意识形态等语境之间的相互映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尼.莫里森的新作《仁慈》从文学文本与文化文本两个方面体现出了互文性的特点,并通过对互文性的运用表现出小说独特的主题,凸显了莫里森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2.
《孤独者》是一篇内涵很丰富的小说,在“互文”的研读视野中,文本内三个人物的“孤独”命运形成互文式循环;魏连殳与鲁迅其他小说的人物构成了互文式“孤独者”谱系;《孤独者》对“魏晋名士”、“零余者”这两个前文本进行了互文利用;文本中关于“孩子”话题的讨论与鲁迅“孩童观”发生了互文引证。在共时和历时的网络体系中,在此文本与他文本、文本和文化语境的相互指涉和映射下,建构起多维度的语言形象、文本语义结构、互文符号范式。  相似文献   

3.
标题是英语新闻报刊的眼睛,其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新闻报道的效果。互文性理论强调文本不是一种自足的存在,而是相互指涉,把这种互文指涉策略用于英语新闻报刊标题的设计可以大大提升其意义表述和美学效果。对英语新闻报刊标题的互文指涉策略进行了分类,并探讨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因文本传播介质的异质性,新媒介时代文本生成与解读越来越呈现跨媒介互文的趋势。本文回归互文性概念的本来定义,辨析当中已蕴含的跨媒介互文的可能性,认为跨媒介互文性传播有三种常见方式:中介性转移、体裁互文和重新语境化,指出跨媒介互文性既是语篇生成策略,也是一种修辞手段,旨在把某些立场和解读优先置于其余立场和解读之上,引导受众用一种特殊的方式解读文本,促成特定的读者反应。  相似文献   

5.
通过介绍互文性这一概念的发展过程及文本中互文参照的分类情况,从微观角度(词、句层面的具体互文性)探讨了互文性对文学翻译的影响和价值。通过分析原文中前文与现文具体语料的互文现象及其给译者带来的问题,提出了几种文学翻译策略,即直译、文化替代、文中注释或脚注、省略和音译。  相似文献   

6.
作为结构主义向解构主义转向中一种重要的文本理论,互文性强调文本的相互指涉、渗透、吸收和转化。从互文性理论审视中国古诗中文化意象的翻译,可以成为诗歌翻译实践及其研究的一个新的视角,译者既要充分认识中国古典诗歌中文化意象的互文性特点,又要采取适当策略准确传递源语的互文指涉,同时激励读者产生积极联想,了解异域文化,形成有效的互文。  相似文献   

7.
孔子及其弟子所著《论语》中,其中阐明意义、断定误说、阐述道理等,都多多少少借用修辞来阐述,而互文修辞是较常用的用法。将《论语》中互文修辞格分为交错互文、同义互文、对举互文、文本间互文四类,阐述了《论语》中互文引出话题、承接话题、归纳总结的语篇功能和做事之道、为人之道、家庭之道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8.
用互文性批评,解读了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家苏可尼克的《威尼斯之恋》。从这篇小说与托马斯·曼的《威尼斯之死》、维斯康廷的电影《魂断威尼斯》、博尔赫斯的《曲径分岔的花园》等之间的互文性,探索了其中的后现代特色及主题意蕴。  相似文献   

9.
互文性是语篇交际构成原则之一,强调一个语篇与其他语篇之间的某种联系。随着互文性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互文性在应用语言学领域的探索与研究开始备受关注。互文性视角下的大学外语教学是以互文性理论为基础,探讨大学外语教学中的五种互文性类型,即文化互文性、体裁互文性、语境互文性、媒体互文性、教师言语互文性,揭示互文性在大学外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在大学外语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互文性意识,提高学生的互文能力。  相似文献   

10.
互文性是英语新闻标题的一项重要特征,英语新闻标题的互文性可分为水平互文和垂直互文两种类型,且主要通过引用、仿拟和预设等手法予以展现。具有互文性特征的英语新闻标题,应在文化对等原则的基础上,采用直译法、增译法和注释法等不同的汉译方法,使其互文表意空间不因翻译而流失。  相似文献   

11.
互文性是法国文学理论家克里斯蒂娃提出的文学理论,意指任何文本都是在参照前有文本的基础上并且对前有文本进行重组改造而产生的。文本之间互相参照并交涉,读者必须掌握这种互文关系才能全面理解最新的文本。伊恩.麦克尤恩的小说《赎罪》正是一部依赖互文性才能被理解的著作,其主人公布里奥妮穷其一生追求宽恕的天路历程正是在小说内部的文本之间进行互相参照达成的。  相似文献   

12.
翻译是种特殊的再创造,因此互文性理论在翻译过程中尤为重要。翻译时如何感知、理解并在译语环境中恰当地反映出文本间广泛而错综复杂的互文关系,则显得至关重要。本文拟在互文性理论视角下,探讨钱钟书名作《围城》唯一日译版《结婚狂诗曲》的典故日译问题。  相似文献   

13.
互文性理论在翻译研究中彰显着愈来愈强的可行性。不论是从广义的对翻译活动的认识、阐释与批评,还是到具体的对翻译文本互文指涉的探求,互文性理论之于翻译研究都有着启迪性的意义与作用。对此在互文性理论视域下,重点探讨毛泽东诗词翻译中译者作为读者、阐释者和作者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运用互文性理论解读《紫色》与《对抗的力量》,认为两部小说在表现女性主义思想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分析了两部小说中的母亲形象、女性的社会贡献和关于女性联盟的思想,认为这两部作品在诸多主题上构成了文本互文,可互为参照,互为指涉。  相似文献   

15.
篇际互文性指文本中不同语类、话语及风格的相互融合。它是单模态文本与多模态文本的重要语篇特性。话语的"规约性"与"变异性"可激活模态文本中的"越界"话语。篇际互文性下"越界"话语的形成离不开话语的"再语境化"过程。文中在阐释单模态篇际互文性文本"再语境化"生成方式的基础上,基于与韩礼德三大元功能相对的视觉图像分析方法,探究多模态文本的意义构建,以揭示文本模态与图像模态在多模态话语中的协作性与互补性及两者协同实现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一切文本皆为互文本,一切文本都与它以前的以及和它同时存在的其他文本有互文关系,后人对前人的解读反过来构成并不断地构成前人文本的一部分,无论有意识还是无意识,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处于与其他许许多多作品的无限关联之中。因此,在翻译中",互文性"意味着翻译文本中没有一个意义的真理期待被一劳永逸地发现和揭示,意味着译本对原作的延续和创造,意味着读者解读的无限性和翻译的多元性。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淘宝体"体裁特点的基础上,借助体裁互文性理论探讨了"淘宝体"流行的原因,并通过具体实例说明"淘宝体"和其他体裁之间实现体裁互文的表征形式,以及由此反映的体裁之间的互文本质。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中有大量的典故,充满着丰富的互文性。翻译过程中的互文指涉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沉淀。从互文性角度探讨杨宪益、戴乃迭夫妇所译《红楼梦》中典故翻译。认为译者充分发挥了主体性,把保留原语互文关系和文化特色放在首位,这对提高翻译质量和更好地传递典故的文化内涵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运用互文性理论对《法国中尉的女人》和《德伯家的苔丝》进行对比研究,探索哈代和福尔斯对同一历史时期(维多利亚时期)人们生存状态的不同纪录。福尔斯通过挑战哈代的宿命论和人物的悲剧命运,传达了他的存在主义的自由主题。  相似文献   

20.
为梳理明清小说评点中的阐释规律,运用文本细读法对金批《水浒传》展开分析。研究结果发现:金批《水浒传》以《史记》为范本,通过创作动机、虚实笔法、人物塑造、叙事技巧以及情节意境等不同层面的对读分析,描述了小说与史传之间的多种联系。《史记》在明清之际完成经典化,吸引了众多小说创作者与评论者对他的探讨;加之传统阐释学中一直存在"以其他文本解释或印证本文"的习惯性思路,这些成为金圣叹选择《史记》作为参照文本的主要原因。金圣叹的对读批评虽然在致力于构建和探索文本间性上与西方互文性理论不谋而合,但他遵循的始终是我国传统阐释学原道宗经的原则,其对经典垂范作用的肯定和强调与西方互文性理论打破权威、瓦解中心的特点还是存在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