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滑炒技法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滑炒是我国烹调技法中的一个重要的菜烹调方法,它应用广泛,适用范围广,是日常烹调中不可或缺的加成熟方法,滑炒的成菜特点是:滑、嫩、爽、亮。与其它烹调方法相比,它具有制作 速度快,操作迅速,卤汁紧襄主配料,盘中菜吃完后可以留有一层薄薄的油的特点,对滑炒技法的全过程进行研究,总结其规律,可以更好地为烹饪教学,科研,生产服务。  相似文献   

2.
向军 《中国食品》2006,(5):6-37
滑炒是中餐烹调技法中的一个重要的烹调方法。它应用广泛,适用范围广,是中餐烹饪最具代表性的加热成熟方法.滑炒的成菜特点是:滑,嫩,爽、亮。与其他烹调方法相比.它具有制作速度快.操作迅速.鱼汁紧裹主配料,原料鲜嫩的特点。对滑炒技法的全过程进行研究,总结其规律可以更好地为烹饪教学和生产服务。  相似文献   

3.
沈晖 《烹调知识》2008,(10):38-38
炒是我国烹调技术中使用广泛、变化较多的一种烹调方法。而滑炒却是其中最精细、最有特色的一种技法。它由一般炒法的一次加热改为两次加热即滑和炒,大大提高一了菜肴质感的鲜嫩度,达到了嫩、滑、脆、鲜、爽、色、香、味、形俱佳的水平。掌握和运用滑炒的烹调技法,是每一个厨师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  相似文献   

4.
李青 《烹调知识》2010,(11):15-15
卤菜品种繁多,可以直接食用,但将卤莱作为原料进行加工再烹调出菜肴,却另有一番风味。笔者将部分卤菜切成丝、丁等形状,或是剞花刀后,采用炒、炸、煸、煮等烹调方法成菜。  相似文献   

5.
炒是最基本的烹调技术之一,也是应用最广泛的烹调方法。按目前的一些分类,可分为生炒、熟炒、滑炒、清炒、干炒、抓炒、软炒、爆炒、煸炒等十多种。 炒一般是将炒的原料先进行加工,而后放入热油铝内,加入各种调味品,用旺火快速翻炒的一种烹调方法。加工时,要求原料不宜过大。 生炒生炒又称煸炒,所用的原料都是生的,并且原料以不挂糊为好。操作时,要旺火,热锅、热油。主料单一的可一次性下锅多种原料合炒的,应将质地老的先下锅,嫩鲜的后下锅。要用手勺反复拌炒,使原料均匀返热。主料变色时,放入小料,再放调料,入味后再放配料…  相似文献   

6.
李龙 《四川烹饪》2006,(8):17-17
羊肝.人们多以熘、炒、爆的烹调方法成菜,故口感多显出的是滑嫩鲜香。其实,还有很多烹调方法可以制作羊肝。这不,我就制作了三道别样的羊肝肴,让羊肝也变出花样来。  相似文献   

7.
所谓滑炒就是将经过精细加工处理或自然形态的小型原料,通过上浆处理,投入中小油量的温油锅中加热(滑油)成熟,再拌炒入调配料,并在旺火上急速翻炒,淋上芡汁,达到滑爽柔软、芡汁紧裹目的的烹调方法。其作为炒中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方法,是以刀工、火候见长的烹调方法,最能体现厨师的基本功,要想真正掌握此烹调方法,制作此类菜肴,必须掌握其操作技巧。  相似文献   

8.
滑炒是餐厅及家庭运用最多的一种烹饪方法。滑炒也是川莱最有特色、运用最广的一种炒法,最能体现出川莱烹调中的单锅小炒,小煎小炒,不过油、不换锅、临时兑滋汁、急火短炒、一锅成莱。滑炒是采用动物性原料作主料,经过加工切配成丝、丁、片、条等小型原料,先经码味上浆,在旺火上以中油量或小油量快速烹制,最后用兑汁芡收汁亮油的烹调方法。  相似文献   

9.
炒是一种以少油旺火(或中火)快速翻拌小型原料,短时间内制成菜肴的烹调方法。炒法由煎法演变而来,无论是炒法还是煎法均是以少量油为传热介质,所不同的是炒法要连续搅拌,且是全面受热;而煎法则是间歇翻动,且只有两面受热。在北魏《齐民要术》中已有“炒”字出现,如“鸭煎法”,根据记载,是将肥嫩鸭肉“炒令极熟,下椒姜末食之”。另在卷七中还记载“炒麦黄,莫令焦”。至宋代,炒法应用已很普遍,当时就有了假炒、生炒、南炒、爆炒等炒法。明清以来,又有酱炒、葱炒、烹炒等,炒已成为使用最为广泛的烹调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水炒羊肉     
吴国栋 《烹调知识》2008,(10):15-15
水炒羊肉,不是天方夜谭,不是痴人说梦,也不是今人所谓的“炒作”或“作秀”,而是陕西省绥德县创新的一道地方风味菜品。炒,中国现行30多种烹调技法之一。炒法种类较多,按热传递介质的可分干炒、盐炒、砂炒和油炒等:按对菜肴的质地要求,分生炒、熟炒、软炒、滑炒等几种。  相似文献   

11.
炒,作为一种古老的烹调方法, 使用广泛,可以说是厨艺之首。其变化多端,运用自如,可以烹调出数不胜数的美味佳肴。休假之余,亲自实践,以炒法创新,收获不小。现介绍几则,供试作品尝。一、芽菜炒豆腐原料嫩豆腐300克,泡辣椒25克,泡姜15克,芽菜25克,精盐1克,胡椒粉1克, 味精2克,水淀粉10克,精制油50毫升。  相似文献   

12.
采用炒、蒸、煮3种烹调方法对南瓜进行菜品制作,探讨不同烹调方法对南瓜感官品质及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烹调方法均使南瓜的瓜肉变软;蒸法和煮法的南瓜味道清淡,而炒法的香气较浓。3种烹调方法均使南瓜的胡萝卜素、VC、蛋白质含量下降;炒法和蒸法可使南瓜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而煮法却相反。从保存菜品品质及营养成分考虑,南瓜的烹调方法以蒸法最佳。  相似文献   

13.
烹调对蔬菜中烟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不同烹调方法对蔬菜中烟酸含量的影响,对7种蔬菜(白萝卜、胡萝卜、豇豆、扁豆、茄子、土豆、菠菜)采用6种不同烹调方法(炒、炖、腌、蒸、焯、炸)进行处理,用微生物法测定其鲜样和烹调后样品的烟酸含量。以烹调至可食用状态为标准进行比较。蔬菜经6种不同烹调方法处理后,其烟酸保存率大部分在60%以上。经过炒、炖处理后的蔬菜中烟酸保存率较高;经过焯和大量失去水分的腌,蔬菜中烟酸保存率较低。其中炸扁豆、炒胡萝卜、炒茄子烟酸含量与其鲜样相比差异无显性意义(P>0.05),其它烹调后样品烟酸含量与未处理的鲜样比较差异均有显性意义(P<0.01)。本研究结果对食品工业加工方法具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炒法综述     
在中餐烹调中炒制技法应用甚为广泛。各地区的地方菜系大都应用炒治制作菜肴,有许多名菜出自炒法。炒法是古代流传至今的一项传统的烹调技法,也是城乡居民做菜的一项通用技法。  相似文献   

15.
卤菜品种繁多,可以直接食用,但将卤菜作为原料进行加工再烹调出菜肴,却另有一番风味。笔者将部分卤菜切成丝、丁等形状,或是剞花刀后,采用炒、炸、、煮等烹调方法成菜。  相似文献   

16.
在炒菜时只有掌握好火候才能快速烹调出色、香、味俱全的美食,掌握厨房中的“四把火”有不少讲究: 旺火 旺火又称为大火、急火或武火,火柱会伸出锅边,火焰高而安定,火色呈蓝白色,热度逼人;烹煮速度快,可保留原料的新鲜及口感的软嫩,适合生炒、滑炒、爆等烹调方法。  相似文献   

17.
我们平常接触到的烹调方法无非是炒、炸、烧、煮、焖、煨、煎等,然而福建的闯菜厨师却至今仍在沿袭几种古老的烹调方法。  相似文献   

18.
1、烹调蔬菜时,加点淀粉,使汤变得稠浓,不但可使烹调出的蔬菜美味可口,而且由于淀粉含谷胱甘肽,还可对维生素起到保护价用。蔬菜尽可能做到现炒现吃,避免长时间保温和多次加热。  相似文献   

19.
炒,是中国传统烹调中最常用的一种烹调方法.也是中国菜肴名目变化莫测,味道繁复难言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也往往把厨师称为“炒菜的”。“炒菜”似乎成了我国烹调行业和中国菜的代用词。  相似文献   

20.
炒肉丝,有很多种炒法,各种炒法具有各种成菜的特点。煸炒、滑炒、干煽在烹调方法的分类上都为“炒”,但在成菜后的口感上具有很大的区别。然而,这些口感上的变化,最根本的还是由蛋白质变性的程度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