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板溪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今后的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春胜 《采矿技术》2006,6(3):588-590
湖南桃江板溪锑矿是已开采上百年的国内著名大型锑矿床.由于多种原因,矿山已面临资源危机,加强深边部地质找矿尤为重要.板溪锑矿矿体主要产于北东向断裂中,分支复合部位沿走向拐弯处及沿倾向由陡变缓处往往形成富矿体.矿体围岩为凝灰质板岩,变质凝灰岩,且有板岩夹层时,一般矿化好,厚度大,品位富.主干断裂旁侧次级断裂与背斜构造复合部位是找矿的构造标志;出现硅化破碎带并伴有硫化矿物的生成为直接找矿标志.矿床成因为中低温热液充填型锑矿床.矿区内找金的前景大于找锑.矿区深部-300m以下可能存在富大锑矿体.  相似文献   

2.
让家溪锑矿位于雪峰山弧形构造带中部拐弯处,是雪峰山弧形隆起锑金钨成矿构造带上典型锑矿床之一,赋矿层位为震旦纪留茶坡组和寒武纪小烟溪组。在系统总结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对矿区矿床地质特征、矿体特征及控矿因素等方面的分析和研究,认为矿体赋存与地层岩性、构造密切相关,北东东—北东向断裂和裂隙控制矿体的富集和成矿;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和黄铁矿化。矿床类型为中低温热液充填型脉状矿床。结合矿区最新的勘查找矿成果,认为矿区边深部有较好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3.
祁雨沟金矿区蚀变岩型金矿床是一种由石英脉型矿床向蚀变岩型矿床的过渡类型。金矿体主要由一组北东向蚀变构造破碎带控制,成矿区主要位于北西向古构造与北东向控矿构造的交汇部位。本文根据矿床地质特征,提出了找矿方向及找矿方法。  相似文献   

4.
安化—桃江地区位于雪峰弧形构造带中东段,结合区内地质工作成果,对区内锑矿床地质特征、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锑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控矿因素等进行了综合分析,划分了矿床成因类型,并对找矿标志及找矿方向进行了详细探讨。研究表明:(1)该区锑矿床成因类型有沃溪式层控热液型钨锑金矿、板溪式石英脉型锑矿,矿床主要赋存于前寒武纪冷家溪群、板溪群浅变质岩系内,其次赋存于南华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碎屑岩及碳酸盐岩中;(2)锑矿多分布于区域性大断裂旁侧次级断裂与背斜交汇处,深断裂控制了金锑成矿带的展布,矿体主要产于NW组、NE组、近EW组、NNW组和NNE组次级断裂中;(3)矿区背斜或背斜倾伏端宏观控制了矿床的定位,背斜中的次级褶皱、断裂、层间破碎带及倾伏端等控制了矿体;(4)工作区浅成且酸性的小岩株、长英质脉岩可作为寻找锑矿的标志,Sb与Hg、As异常成密切正相关时,有利找矿,可利用金矿、砷矿(雄黄、雌黄)、汞矿等进行组合找矿。上述分析对于该区进一步研究成矿规律以及发现新的矿产地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祁雨沟金矿区蚀变岩型金矿床是一种由石英脉型矿床向蚀变岩型矿床的过渡类型,金矿体主要由一组北东向蚀变构造破碎带控制,成矿区主要位于北西向古构造与北东向控矿构造的交汇部位。本文根据矿床地质特征,提出了找矿方向及找矿方法。  相似文献   

6.
镇龙山银锑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镇龙山银锑多金属矿床为一构造控制的中低温热液充填"石英脉-破碎带"型矿床,矿区北西西向断裂对矿床的空间分布、产状起主要控制作用,北北西向断裂和近南北向断裂是矿区内主要的赋矿构造.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深部岩浆,其次为地层中的部分硫及金属元素.  相似文献   

7.
雪峰山钨金锑矿带成矿规律和矿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雪峰山鸽锑金矿主要产于上元古界板溪群五强溪组,变质砂岩和板岩为矿体斌存的直接围宕.五强澳组地层中锑丰度高,比克拉克值高出90-500倍,比区域背景值高出3-25倍,为矿源层.由主干断裂派生而成的次级构造——断裂、裂隙、层间破碎带和层间剥离,都是矿体斌存的场所.通过华夏系断裂构造改造、迁移而富集成矿,是矿床形成的重要条件.受一定的地层控制,改造富集作用明显,成矿物质来自地壳上部矿源层.矿床成因应属沉积改造一层控型矿床.  相似文献   

8.
上许坑铅锌矿位于太华—长塔复式背斜核部的中段,处在政和—大埔北东向断裂带和永安—晋江北西向断裂带的交汇地段。矿体明显受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区内发现多条铅锌矿体,均产于北东向断裂构造带中,位于翠屏山组中或其与溪口组接触带附近,矿体产状与断裂构造基本一致,呈脉状、透镜状产出。北东向断裂是区内的主要贮矿构造。初步认为成因类型应属断裂构造控制的中低温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9.
秀涧铅锌矿区域岩浆侵入作用频繁,火山、断裂构造发育,成矿地质条件有利。矿区内发育多条平行状北东向构造,即是导矿构造,也是容矿构造。通过地质工作已经发现2条矿化带,7条矿体,呈脉状产出,且尖灭再现,膨胀收缩特征明显。根据区域成矿规律,控矿地质条件,认为矿区矿床成因为燕山晚期中低温热液充填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10.
结合矿区野外工作和室内资料的综合整理,参考区域资料,将矿区构造划分为北东向、北北东向、北西向及北西西向等四个构造体系,提出了北东向构造带、北北东向带、北西向构造带及北西西向构造带的构造演化史.研究表明,区域上以北东向构造为主,萤石矿受北东向构造和北西西向构造带的控制.即北东向构造与北西西向构造是成矿的有利构造部位.  相似文献   

11.
广东揭阳铜多金属矿位于北东向莲花山深大断裂带东束之丰顺—海丰大断裂与佛冈—丰良纬向构造带的交汇部位,铜矿体赋存于燕山三期石英闪长岩与上三叠—下侏罗统银瓶山组接触带及由石英闪长岩侵入产生的次级北东或北北东向断裂构造破碎带上。属隐伏盲矿体,呈似脉状、透镜状成群成带产出,总体呈北东向展布,倾向北西,倾角33°~60°。矿体规模较大、矿层稳定、矿化匀、品位较高,有用元素为Cu、Ag,矿石矿物简单。根据矿区成矿地质特征、矿石矿物组成确定矿床成因类型及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2.
湖南省渣滓溪钨锑矿床是湘西地区一个大型的锑矿床,伴生钨矿。该矿床在成矿构造分析方面的研究仍较薄弱,制约了进一步找矿的突破。通过区域控矿构造分析、现场构造与矿体地质调查、历年矿区勘查资料整理编图、地质体产状统计及矿体成分分析,对构造控矿规律和构造演化序列进行了总结。结果表明:区域上锑钨矿床的分布主要受正向构造控制;矿区控矿构造型式为“十”字型;锑矿脉具有NNW—NWW向优势方位,钨矿体具有NNE向优势方位;锑矿体具有向南东侧伏规律,钨矿体具有向北东侧伏规律;F3上盘次级断裂是锑矿体有利的容矿构造。“钨早锑晚”属不同构造—成矿阶段形成,矿区南侧为矿化中心。矿区构造变形—成矿序列可归纳为:加里东期区域NE向复式背斜断裂隆起带构造定格阶段;印支期第一阶段——盖层与基底NEE向同轴叠加褶皱形成;印支期第二阶段——NE向钨矿体形成;印支期第三阶段——NNW—NWW向锑矿体形成;喜山期——NEE向破矿构造形成。基于对矿床地质特征、构造控矿规律和矿化垂向分带规律的研究认为,矿区深部具有较好找矿前景,并圈定出了两处找矿靶区:1号靶区位于9号锑矿体南东侧,2~6号勘探线之间,垂向标高为-750~-900 m;2号靶区位于13号钨矿体北东侧, W10~W12号勘探线之间,垂向标高为-270~-370 m。  相似文献   

13.
陈强春 《矿业快报》2006,25(6):61-64
介绍和分析了渣滓溪锑矿处于扬子准地台与华南褶皱系过渡部位的雪峰弧形构造带上,上元古界板溪群五强溪组为赋矿围岩,区域性北东向“断裂对”控制了矿床的分布,北西向断层起到了配矿作用,二组北西向剪切扭裂构造为容矿空间。矿体倾斜延深大于走向延长,具向南东侧伏现象,确定了区内具进一步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4.
江西省广昌县万山红地区长石矿赋存于震旦系片岩裂隙带中,主要控矿构造为裂隙,矿区出露地层简单,主要有震旦系洪山组和第四系地层,矿区内构造呈单斜构造,总体北东向,倾向南东.矿区内主要发育4条长石矿脉(M1~M4),矿石结构以花岗结构为主,块状构造.万山红长石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主要为燕山中期花岗岩体,为后期长石脉侵入抑或含钾热液沿断裂裂隙交代而成,总体上属于岩浆岩型矿床类型.  相似文献   

15.
<正> 一、矿石特性鱼儿山矿段系湘西金矿西矿段,属中-低温热液经后期变质作用叠加的复成因矿床。矿体赋存于板溪群马底驿组紫红色板岩的层间断裂及其侧羽状裂隙中,呈脉状及网脉状产出。矿床的矿物成份主要有自然金、辉锑  相似文献   

16.
龙王江金锑矿位于雪峰弧形构造带中段,赋存于板溪群五强溪组一套浅变质的碎屑岩系中。矿床主要产在2条NE向逆冲断层所挟持的陶金坪复背斜中。依据矿体构造、矿脉(体)产出形态,可划分为3类:即石英脉型、破碎蚀变岩型和糜棱岩型。在扼要阐述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成矿地质条件,指出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7.
龙山金锑矿床位于湘中金锑成矿带中部,地处白马山-龙山-紫云山EW向穹隆状隆起区东部。尽管近年来区内找矿取得了一些新进展,但深部找矿尚未有重大突破。在系统总结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矿区和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矿区成矿构造型式、构造控矿规律和构造演化序列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区域上矿床分布受正向构造控制;矿区成矿构造型式为“米”字型;成矿具有明显的NWW、NNE 2组优势方位;矿体在走向和倾向上均表现出贫矿段与富矿段相间出现的规律。根据上述分析,对矿区深部进行了成矿预测,认为该区重点找矿区域为:1#脉组101#~105#勘探线,垂向标高为-440~-610 m;2#矿脉210#~214#勘探线,垂向标高为200~50 m,该类区域为矿区下一步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18.
矿区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华南褶皱的中部,赣南于山南北构造亚带的北部与北东向构造带的复合部位,兴国白垩纪断陷盆地的东部边缘,萤石矿体赋存于矿区硅化破碎带中,受北北东—东西向断裂构造控制,构造控矿特征明显,矿物组合简单。矿床成因属岩浆期后低温热液充填交代型矿床,成矿作用与张性断裂及燕山期岩浆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正> 一、地质概况该矿床主要赋存于前震旦系片麻岩中,受北东和北西向两组构造所控制。矿床多赋存于北东走向北西顷斜的断裂带中呈单脉产出,在空间分布上与花岗岩及后期的闪长玢岩密切相关。该区矿床成因属于中低温硫化物石英脉类型。  相似文献   

20.
渣滓溪锑(钨)矿床位于雪峰弧形锑(钨)成矿构造带中段,成矿条件十分有利。结合最新发现的金矿化特征,对矿床特征进行了总结,并初步建立了矿床成矿模型。结果表明:①矿床类型为中—低温热液充填型锑(钨)矿床;②印支期为区内主要成矿时代,造山运动形成矿床有利的成矿构造;③金、锑成矿物质来源为壳幔混合来源,钨来源于五强溪组围岩,成矿流体水源主要为大气降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