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对不同成分的大型低碳合金钢锻件亚温淬火工艺进行研究,确定了亚温淬火工艺参数,并应用于实际生产中。结果表明,大型低碳合金钢锻件经亚温淬火热处理后,在满足工件强度的条件下,不仅可以获得更好的塑韧性,而且可以细化晶粒组织,节省能源。  相似文献   

2.
42CrMo天车车轮锻件夹板热处理组织与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夹板淬火与回火热处理工艺替代表面感应热处理工艺,应用于42CrMo天车车轮锻件踏面热处理。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夹板淬火回火处理,天车车轮硬度、拉伸性能和金相组织均满足设计和使用要求。该工艺设备简单,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3.
结合大型锻件热处理的特点、工艺形式和设备状况,从大型锻件热处理设备加热系统改造与创新、热处理淬火方式改进、计算机模拟技术及冶炼、锻造工艺对热处理的影响方面,阐述如何改变大型锻件高耗能、高污染现状。  相似文献   

4.
利用化学成分、显微组织以及硬度分析等方法,对汽车前轴用40Cr钢锻件的开裂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裂纹位于锻件的R角处,为淬火裂纹;锻件R角处的元素偏析造成淬透性显著高于周围其它位置,锻造过程中产生了表面缺陷,使得淬火时马氏体相变产生的体积内应力超过了材料的强度,造成了淬火裂纹的产生;通过增大R角半径、控制原材料的成分偏析以及调整锻造工艺等措施,能够减小汽车前轴用40Cr钢锻件热处理后淬火开裂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7175铝合金大型锻件热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7175铝合金大型锻件均匀化、淬火、时效工艺的试验研究,阐述了7175铝合金大型锻件经过特殊的热处理工艺不仅能够得到高强度,而且具有良好的耐蚀性和断裂韧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数值模拟和物理模拟方法对反应堆压力容器特厚大锻件用钢进行了研究.采用NSHT程序模拟400 mm×800 mm×800 mm模拟锻件淬火过程中的温度场分布,通过小试样控制冷却模拟锻件淬火,对实验钢的化学成分和热处理工艺进行了优化,并探讨了成分与热处理对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针对淬火油污染严重、生产不安全因素等问题,介绍一种新型水基淬火介质,及替代传统油淬的工艺。利用光学显微镜、洛氏硬度计、万能试验机和冲击试验机等手段对不同规格的42CrMo钢在无机高分子水基淬火液中淬火再高温回火后的组织及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用无机高分子水溶性淬火介质替代淬火油的可能性。结果表明,42CrMo钢在淬火后的硬度值为55~56 HRC;回火后的硬度值为285 HBW;显微组织主要为粒状索氏体。其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伸长率、断面收缩率等力学性能均达到大型合金钢锻件的JB/T6396技术条件要求。因此,改进后的热处理工艺可以更好地应用于42CrMo钢的淬火,显著提高了偏航齿圈综合热处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通过硬度测试、室温拉伸实验、低温冲击实验研究了常规奥氏体化后后续热处理对35Cr Ni3Mo V钢的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常规奥氏体化淬火,经常规奥氏体化淬火+回火热处理工艺处理(860℃×6 h+810℃×2 h,油冷淬火+600℃×16 h,油冷回火)后,锻件的低温冲击韧性提高了约33%,硬度为326 HB,室温拉伸强度略微下降,伸长率提高了约3.65%;在常规奥氏体化淬火+回火热处理工艺下(860℃×6 h+780℃×2 h,油冷淬火+600℃×16 h,油冷回火),锻件的低温冲击韧性与常规奥氏体化淬火相比提升了约4.1%,室温拉伸强度和伸长率分别提升了约8.4%和9.62%,硬度为356 HB。在810℃低温奥氏体化淬火下,降低了锻件的强度并大幅度提高了室温冲击韧性,晶粒组织均匀且细小。在780℃亚温淬火下,大幅度提高锻件强度的同时也小幅度提高了室温冲击韧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硬度测试、室温拉伸实验、低温冲击实验研究了常规奥氏体化后后续热处理对35Cr Ni3Mo V钢的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常规奥氏体化淬火,经常规奥氏体化淬火+回火热处理工艺处理(860℃×6 h+810℃×2 h,油冷淬火+600℃×16 h,油冷回火)后,锻件的低温冲击韧性提高了约33%,硬度为326 HB,室温拉伸强度略微下降,伸长率提高了约3.65%;在常规奥氏体化淬火+回火热处理工艺下(860℃×6 h+780℃×2 h,油冷淬火+600℃×16 h,油冷回火),锻件的低温冲击韧性与常规奥氏体化淬火相比提升了约4.1%,室温拉伸强度和伸长率分别提升了约8.4%和9.62%,硬度为356 HB。在810℃低温奥氏体化淬火下,降低了锻件的强度并大幅度提高了室温冲击韧性,晶粒组织均匀且细小。在780℃亚温淬火下,大幅度提高锻件强度的同时也小幅度提高了室温冲击韧性。  相似文献   

10.
对专用工具锄头的3种热处理工艺进行了试验,并对锄头硬度、畸变量、耐磨性和显微组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5钢淬火回火工艺畸变量最大,硬度适中,耐磨性最差;15Mn钢渗碳淬火工艺硬度最高,耐磨性最好,畸变量适中。15Mn钢淬火低温回火工艺畸变量最小,耐磨性较好,硬度较高,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该工艺的显微组织为板条状马氏体。因此,15Mn钢淬火低温回火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是最佳的热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1.
利用直读光谱仪、红外碳硫仪、光学显微镜和硬度计,对40Cr钢飞轮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宏观低倍和高倍显微组织观察、硬度试验等检测,并结合飞轮的制造加工工艺过程对飞轮开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飞轮调质硬度和轴颈淬火硬度均不符合要求,飞轮宽轴颈表面淬火不均,部分区段未进行表淬,在未淬区与淬火层界面形成应力集中,同时...  相似文献   

12.
热模钢渗氮与30SiMn2MoVA镀铬性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0SiMn2MoVA钢作为我国传统轻武器身管用钢,逐渐不能满足现代武器的要求,内膛镀铬处理带来的问题也急需解决。选用一种新研发的具有良好室温、高温和低温强韧性匹配的热模钢25Cr3Mo2NiSiWVNb,结合其合金元素种类,通过盐浴渗氮进行表面改性,并与30SiMn2MoVA镀铬进行比较。开展了30SiMn2MoVA镀铬和热模钢渗氮后组织形貌观察、硬度检测以及热模钢渗氮前后物相变化的分析,并针对身管储存要求及实际射击工况,对两种试样的耐蚀性和耐高温磨损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热模钢渗氮后硬度高于镀铬层,在3.5%NaCl溶液中耐腐蚀性能与镀铬层相当,但是耐高温磨性能仍需要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3.
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等试验手段,研究了经不同工艺预备热处理的9 Cr2 Mo钢的显微组织和碳化物形态、分布及大小,并测定了表面硬度。结果表明,9 Cr2 Mo钢淬火或正火态组织均为马氏体和下贝氏体,还有少量的未溶碳化物及残留奥氏体。钢的淬火组织中马氏体量要比正火组织中的多。经淬火+高温回火或正火+球化退火的9 Cr2 Mo钢,其组织均为铁素体基体和不同尺寸的碳化物颗粒,硬度基本能满足切削加工的要求。而经890℃×30 min油淬+690℃×10 h回火的钢,其组织中碳化物颗粒较均匀细小,是一种良好的预备热处理组织。  相似文献   

14.
利用洛氏硬度计及场发射扫描电镜等研究了奥氏体化温度和回火温度对热锻模具用钢5Cr5Mo2V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经过不同温度的淬火和回火处理后,组织均为回火马氏体+残留奥氏体+碳化物.当5Cr5Mo2V钢在920~1030℃淬火时,随淬火温度升高硬度值增加并于1030℃达到最大值62.53 HRC,之后硬度...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4种不同成分的Cr-W-Mo-V中合金钢的淬火硬度、回火硬度变化和组织结构转变.在淬火基体成分计算的基础上提出了该钢淬火硬度与某一淬火温度下奥氏体基体化学成分关系的近似计算公式.此类钢均具有较高的抗回火性,随着Cr、W、Mo、V含量的增加,不同类型碳化物的沉淀强化可使回火硬度出现低温二次硬化区或平台区,甚至高温二次硬化区.讨论表明,上述淬火硬度计算公式隐含着洛氏硬度测定和马氏体强化机理的对应关系,对其它钢种也适用.  相似文献   

16.
李立  曾艳  吴晓春 《金属热处理》2022,47(4):133-140
对不同工艺下4Cr5Mo2VCo钢的硬度及冲击性能进行测定,并用SEM对其显微组织和断口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1000~1100 ℃淬火温度范围内,4Cr5Mo2VCo钢的硬度先升高后降低,最高达59.2 HRC;未溶碳化物数量随淬火温度上升不断减少,在1100 ℃时基本全部溶入基体。回火过程中4Cr5Mo2VCo钢的二次硬化峰值温度为520 ℃,硬度随回火温度继续升高而逐渐降低。不同温度淬火试样的冲击吸收能量随回火温度的上升呈先增大后逐渐降低趋势。在44~46 HRC的硬度使用范围内,4Cr5Mo2VCo钢具有最佳强韧性配比的热处理工艺为1060 ℃×30 min淬火+(600~610) ℃×2 h回火两次,平均冲击吸收能量可达410 J。  相似文献   

17.
采用CaCl2水溶液对40Cr钢进行强烈淬火并高温回火,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硬度计、冲击及拉伸试验机等,表征了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及断口形貌,并与常规调质工艺(油淬)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40Cr钢采用CaCl2淬火介质进行强烈淬火+高温回火与常规调质处理相比,可获得细小均匀的回火索氏体组织;经强烈淬火+回火处理后,与常规调质相比,硬度提高8%~18%,强度提高3%~5%,冲击性能提高16%~30%,可满足其较高的服役性能要求。40Cr钢最优的调质工艺为850℃保温20 min后采用CaCl2淬火介质进行强烈淬火,再经580℃回火120 min后空冷。  相似文献   

18.
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扫描电镜、硬度计、X射线衍射仪和盐雾试验机,研究了不同温度(950、1000、1050、1100℃)下30Cr13和30Cr14N钢在马弗炉中空淬后,氮含量对30Cr13钢显微组织、碳化物、硬度和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淬火温度相同,30Cr14N钢比30Cr13钢硬度高、碳化物少和耐蚀性能好。氮不仅影响马氏体不锈钢的显微组织及硬度,还能通过降碳增氮,避免因碳化物过多的析出而引起的晶间腐蚀,而FeNiN的析出不会像Cr23C6析出造成显著的晶间腐蚀。因此,降碳增氮是改善马氏体不锈钢组织和性能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孙宇  张志远  韩丽华  张冰  宁玫  李志群  卢弘 《钢管》2011,40(6):43-48
主要研究了铬钼系列抗腐蚀钢连铸圆坯成分偏析,以及调质态钢管的微观组织和物相组成。研究结果表明,连铸圆坯芯部成分偏析较严重,晶界偏聚块状硫化物,而碳氮化物在偏析区沿晶分布,成分偏析区硬度大于基体部位。铸坯芯部成分偏析区的Mo、Cr、Mn、C、V含量明显高于基体部位。调质态钢管析出相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析出相主要包括M3C、Mo2C、M7C3、MC以及少量的M23C6。透射电镜分析显示,钢管基体部位析出相除M3C相外,还可能含有M7C3,内壁带状偏析区层片状析出相为Cr15.58Fe7.42C6,六边形相是Mo2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