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运用混合流理论对松溪供水水源大坝底孔泄洪消能问题进行了分析,由混合流界限水深公式计算得出,在下游水位高于泄流底孔出口鼻坎高程的情况下,底孔消能方式仍可采用挑流消能,且由于挑射流对下游水位的推泄作用,迫使近坎水位低于下游水位,下游水位对底孔的泄流能力及孔内流态没有产生影响。通过水工模型试验验证了上述理论计算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白山水电站建成后,经历了4次泄流,泄流期间产生的掺气水流和雾化流,生成溅水和砂石飞溅,对两岸岸坡和两岸电站的运行造成了较大的危害。针对大坝泄洪所产生的危害,采取在大坝下游预挖消能塘的方案进行防护。大坝消能塘一级池布置在坝下游70~240m处的河床部位,长126m,宽92m,砼底板衬砌高程267.5m。地基高程为280.00~290.00m,为混合岩。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五嘎冲水库溢洪道水力学模型试验进行研究,首先对原设计方案进行介绍,然后根据设计已确定的枢纽布置,进行大坝溢流表孔的泄流能力试验,同时在表孔和底孔联合泄洪条件下对下游消能防冲效果、下泄水流对两岸的冲刷,观察底孔流态及冲刷情况,然后结合实际情况对原方案进行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4.
小山口水电站采用表孔和底孔联合泄流的泄洪方式。中小流量时,以底孔和机组泄流为主;大流量时,则以表孔、底孔和机组联合泄流。实践证明,"表孔宽尾墩+底孔+挖深式消力池"的联合消能设施是一种高效的联合消能工程,消能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溪洛渡水电站泄洪系统运行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溪洛渡水电站具有“窄河谷、高拱坝、巨泄量”的特点,泄洪建筑物由7个泄洪表孔、8个泄洪深孔以及4条泄洪洞组成.泄洪系统按照“分散泄洪、分区消能”的原则布置.坝身泄洪采用表孔下跌式、深孔上翘式布置,两股水舌在空中碰撞后跌入水垫塘内紊动消能.正常运行方式下,优先开启坝身泄洪深孔,后开启泄洪表孔,泄洪洞宜在坝身泄流能力不足时参与泄洪.  相似文献   

6.
恰甫其海水利枢纽工程消能区河床狭窄、泄水建筑物走向与河谷走向夹角较大,针对其地形地质条件,为满足工程布置及下游防冲,对消能进行了多方案论证及水工模型试验,采取了:表孔泄洪洞和深孔排沙放空洞出口采用带导向的曲面贴角窄缝挑流消能工、中孔泄洪洞出口采用“消力墩 T型墩 消力池”方案、三个泄水建筑物出口布置顺河向相互错开等消能方案,消能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针对云龙河三级水电站初步设计审查咨询意见及消能区地形地质特点,对其泄洪消能布置进行优化设计研究,将原初步设计坝顶表孔跌流鼻坎改为挑、跌流结合形式,实现各孔水流在纵向上分层入水,减小了下游消能区入水单宽流量,从而将原初步设计坝下人工混凝土水垫塘方案改为天然水垫塘消能方案。泄洪消能优化设计方案较好地解决了深窄河谷高落差泄洪消能布置困难的问题,能确保大坝的安全且节约较多工程投资,可供同类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8.
黄金峡水利枢纽工程具有洪峰流量大、泄洪消能建筑物规模大、运行条件复杂、水库调蓄能力小、河床宽度有限、下游水位变幅大等特点,泄洪消能及下游河岸防冲刷问题突出。为尽量减少溢流前缘宽度以及考虑到排沙、施工导流等,经多方案比较,最终确定采用表、底孔结合布置方式。由于泄洪表孔下游单宽流量大、下游水位高,经多方案分析比较和模型试验研究,表孔采用宽尾墩加戽式消力池消能型式,底孔采用底流消能型式,泄流能力满足要求。泄洪消能建筑物分二区布置,各工况下消能效果良好。研究所得成果为类似水利枢纽工程泄洪消能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山口水电站泄洪底孔和溢流表孔的泄流能力及消能方式分析计算与水工模型实验相互验证,表明该工程底孔和表孔泄流能力和流态设计计算与水工模型试验基本一致;但由于对河道覆盖层和基岩抗冲能力估计不足,消能工和下游防护都有较大的变化,最终通过水工模型试验调整。结果表明山口水电站工程消能方式研究为今后大流量、低水头、低抗冲流速河道修建消能工提供了经验和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温泉水电站深孔泄洪洞的水工模型试验研究,完善优化了深孔泄洪洞的挑流消能段的设计方案,使洞内水流流态及出口挑射水流对下游河床的冲刷状态均有所改善,试验成果对工程设计和其他模型试验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四川龚嘴水电站经过多年运行,消力池侧壁水下部分被高速水流冲刷破坏,出现淘空,采用导管法浇筑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对侧壁淘空进行了修复。汛期运行后的水下复查结果表明,新浇混凝土表面完整,耐磨性良好,说明导管法浇筑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技术可靠、有效,达到了工程质量要求。导管法浇筑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技术具有造价经济、工期短、工程量小、无污染等优点,为类似水下建筑的修复加固提供了新选择。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水下检查技术与病害治理工艺以及水下检查与测量,水下切割与凿除作业,水下锚筋架设,水下焊接和水下混凝土浇筑;介绍了水下检查、维护与修理的可实施与可操作性,为水下结构物病害的防治,提供了一套科学、可靠的技术和工艺。  相似文献   

13.
喜河水电站消力池存在比较严重的冲刷破坏,通过采用水下浇筑聚合物混凝土的方法对消力池进行补强加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文章结合喜河水力发电厂消力池水下修补工程的实例,介绍了PBM聚合物混凝土在水工建筑物修补工程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4.
江春波  杨泽川 《水力发电》2005,31(12):28-30
雅砻江干流梯级水电站大坝具有高水头、大流量、河谷狭窄的特点,消能问题突出。研究选定水垫塘内流态、底板冲击压强作为优化指标,通过改变坝身孔口尺寸、二道坝高程等手段,达到在控制水垫塘底板冲击压强的同时,使得在各种、工况下泄洪水股纵向拉升、横向归槽并避免对下游河道的冲刷。  相似文献   

15.
王祥  宋子龙 《人民长江》2016,47(2):101-105
水下检查是水利工程日常管理、应急抢险、大坝安全鉴定等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针对水利工程中水下检查存在的困难,结合ROV系统技术优势与特点,通过ROV系统在水库大坝、水闸等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实例,总结了ROV系统在水库(水闸)集中渗漏点查找、水下金属构件锈蚀检查、混凝土面板裂缝检查、消力池冲坑检查、水下构筑物声纳扫描成像等方面的应用方法和技术成果,同时对ROV的关键技术、应用难题与适用范围作了简单探讨。为科学、高效地查明水利工程水下安全隐患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1998年汛期隔河岩水利枢纽观测部位为深孔、表孔 及消能工。其观测内容包括流态、时均压力、空化噪声、流速、雾雨。观测结果表明:该工程泄洪表孔、深孔、消力池及辅助消能工的各项水力学特性基本良好。泄水建筑物过流面、一级池两边岸坡均无蚀损,二级消能工上的消力墩、差动坎等均基本完好无损,但1998年2 月抽干检查发现消力池有局部磨损,左岸隔流堤护岸在1998年泄洪过程中发生局部坍滑。由于集中坝身泄洪,泄洪时雾化现象较严重,故须采取措施,以确保工程安全运行。将部分原 型观测资料与模型试验资料和计算值作了对比,总趋势和数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7.
五强溪水电站右消力池修复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强溪水电站右消力池在“96·7”洪水期间遭受严重破坏 ,产生一巨大冲坑 ,汛后对右消力池进行了修复施工 ,后又对冲坑回填的水下混凝土进行了补强处理。经 1998年多次大洪水的考验后 ,右消力池未发现异常情况。1998年 11月至 1999年 3月 ,又对水下混凝土进行了第二次补强处理 ,水下混凝土的质量进一步提高。根据冲坑回填混凝土后的三维有限元计算分析 ,右消力池修复后 ,可满足大坝稳定与应力传递要求 ,消力池底板的稳定得以保证 ,其不均匀沉陷在允许范围内 ,因此可以认为 ,右消力池修复后可满足工程安全运行要求。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高岭拦河闸重建工程的消能试验,提出了将拦河闸消力池按2种形式分区布置的方案,利用该方案中池底高程相对较低的中间单元消力池承担拦河闸的初始泄流任务,较好地解决了在设计方案布置泄放小流量时存在的消力池消能不足的问题。该方案不仅满足了拦河闸的消能要求,又节省了工程投资,可为同类工程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黄河苏只水电站消力池修复处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只水电站自运行以来,首次对建筑物进行水下检查,发现消力池存在大面积冲蚀破坏。通过成因分析,并考虑施工等制约因素,提出了消力池修复处理措施。混凝土表面破坏处理材料采用SK手刮聚脲、环氧砂浆及抗冲耐磨混凝土。采用聚氨酯和SK手刮聚脲进行永久缝止水封闭的处理。  相似文献   

20.
某重力坝工程最大坝高67 m,其泄水建筑物由4个溢流表孔与2个泄洪排沙底孔组成,采用底流消能方式,因水库泥沙问题较为突出,设计方面制订了优先开启底孔进行泄洪排沙的运行方式。整体水工模型试验发现,当宣泄中小洪水底孔全开运行时,由于入池Fr数小,且下游水位低,导致底孔消力池消能效果欠佳,护坦下游河床冲刷严重,为此对泄水建筑物的运行方式进行了调整,采用底孔闸门半开运行并启用表孔参与泄洪的运行方式。水工模型试验结果表明,泄洪底孔采用半开方式能显著提高消力池消能效果并减轻下游冲刷,是适合于本工程的泄洪排沙运行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