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5 毫秒
1.
本研究考察p H和微乳处方中的辅料对白藜芦醇稳定性的影响。首先制备含等量白藜芦醇、p H不同的溶液,再分别将油相、乳化剂及助溶剂与白藜芦醇单独配伍或辅料混合后配伍,制成混合溶液,在40℃下放置不同时间,定时取样测定。分别对浓度-时间曲线按各级动力学方程进行回归,由降解速率常数推断p H及各辅料对白藜芦醇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藜芦醇溶液稳定的p H范围为3.65.0;微乳各辅料单独与白藜芦醇配伍均加速了白藜芦醇的降解,但辅料混合后再与成分配伍其降解减慢,甚至可改善白藜芦醇的稳定性。制备白藜芦醇微乳适合选择聚氧乙烯蓖麻油为乳化剂,聚乙二醇400为助溶剂。   相似文献   

2.
陈程 《中国油脂》2020,45(12):84-87
采用高速剪切-高压均质-超声波联用技术制备牡丹籽油纳米乳,以白芨多糖交联卡波姆940制得水凝胶,再将牡丹籽油纳米乳加入水凝胶中制得牡丹籽油纳米乳凝胶。对牡丹籽油纳米乳及牡丹籽油纳米乳凝胶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 牡丹籽油纳米乳处方组成为牡丹籽油0.9%、PEG-40氢化蓖麻油1.8%、PEG400 0.3%,所得牡丹籽油纳米乳外观呈半透明液体,显淡蓝色乳光,粒径为(88.44±1.74)nm,Zeta电位为(-18.6±2.8)mV,PDI为0.538±0.084,电导率为(8.27±0.11)μS/cm,黏度为(47.24±0.55)mPa·s,该纳米乳在室温下稳定性良好,高速离心后稳定性良好;牡丹籽油纳米乳凝胶外观呈棕黄色,均匀细腻易于涂布,pH为6.82±0.03,黏度为(53 829±146)mPa·s,牡丹籽油含量为(2.60±0.03)mg/g, 具有良好缓释效果。牡丹籽油纳米乳凝胶的制备工艺简单,可为牡丹籽油在药品和化妆品领域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陕西临潼酸石榴为试验原料,探讨利用干酵母细胞作为壁材包埋石榴籽油制备微胶囊的可行性。通过正交试验研究芯材比、包埋温度、包埋时间对包埋率的影响并优化微囊化工艺,通过显微观察研究包有石榴籽油的酵母细胞的内外形态,通过理化分析研究微胶囊化前后石榴籽油脂肪酸组成的区别和它们在60℃加速氧化条件下的稳定性差异。在芯材比1∶1、包埋温度70℃、包埋时间4 h的条件下,石榴籽油的包埋率达到53.35%。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显示,包埋石榴籽油的酵母细胞更加饱满,表面光滑、平整、无油滴,细胞器结构发生明显变化,质壁发生分离。GC-MS分析表明,包埋前后石榴籽油的脂肪酸组成无明显变化;在储藏过程中,微胶囊化的石榴籽油的稳定性比对照明显提高。总之,采用该工艺微胶囊化石榴籽油,可有效提高其储存稳定性,产品具有酵母外形、流动性良好、食用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O-羧甲基壳聚糖(OCC)与海藻酸钠(SAL)形成的水凝胶微球,在肠道靶向传输过程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将不同的OCC与SAL混合后滴入Ca Cl2溶液中制备微球,研究OCC黏均分子质量对OCC/SAL微球在p H 1.2,p H 6.8和p H 7.4溶液中溶胀性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微球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OCC黏均分子质量对OCC/SAL微球在p H 1.2溶液中的溶胀性和稳定性无显著影响,而对其在p H 6.8和p H 7.4溶液中的溶胀差异、稳定性和微观结构有重要影响,并且该影响与OCC的取代度有密切关系。当OCC取代度为0.9时,OCC的黏均分子质量对OCC/SAL水凝胶微球在不同p H条件下的溶胀性能均无显著影响,而显著影响水凝胶的稳定性。OCC的黏均分子质量越小,水凝胶在中性及弱碱性条件下的稳定性越差。当OCC取代度为0.83时微球的稳定性也有相似的变化规律,而对其在p H 6.8和p H 7.4溶液中的溶胀性有显著影响,即溶胀率随着黏均分子质量的增加而降低。当取代度为0.53时,OCC/SAL微球在p H 6.8和p H 7.4溶液中的溶胀率随着OCC黏均分子质量的增加而增加,且高黏均分子质量OCC/SAL水凝胶微球在p H 6.8和p H 7.4溶液中均未被观察到裂解,而低分子质量OCC与SAL形成的微球在p H 6.8和p H 7.4溶液中均发生了裂解。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表明,OCC的黏均分子质量越大,微球表面的凸起越明显,而且聚集很多纳米级的小微球。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超临界CO2萃取法、亚临界丁烷萃取法、有机溶剂萃取法和压榨法所得的石榴籽油进行脂肪酸组成分析,研究4种不同制油方法对石榴籽油石榴酸含量的影响,并对石榴籽油进行理化指标及抗氧化性分析。结果表明:亚临界丁烷萃取法所得石榴籽油的石榴酸含量最高,可达82.39%,有机溶剂萃取法所得石榴籽油石榴酸含量最低。亚临界丁烷萃取法所得石榴籽油得率最高,理化指标较好,抗氧化性最强。  相似文献   

6.
石榴籽油的理化性质及清除自由基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石榴籽为原料,利用超声波辅助提取石榴籽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其脂肪酸组成,并对其理化性质及自由基清除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石榴籽油的主要成分是石榴酸58.68%,二十碳三烯酸15.02%,亚油酸6.06%,油酸6.46%等。理化测定结果表明:石榴籽出油率为23.53%,折光率为1.5168,皂化价为181.67mgKOH/g,碘价为150.9gI2/100g,酸价为0.81mgKOH/g,过氧化值为0.91meq/kg,相对密度为0.906g/mL;DPPH.及.OH最大清除率分别达83.62%和90.16%,可见石榴籽油是值得开发利用的营养保健油源。  相似文献   

7.
以石榴籽为原料,利用超声波辅助提取石榴籽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其脂肪酸组成,并对其理化性质及自由基清除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石榴籽油的主要成分是石榴酸58.68%,二十碳三烯酸15.02%,亚油酸6.06%,油酸6.46%等。理化测定结果表明:石榴籽出油率为23.53%,折光率为1.5168,皂化价为181.67mgKOH/g,碘价为150.9gI2/100g,酸价为0.81mgKOH/g,过氧化值为0.91meq/kg,相对密度为0.906g/mL;DPPH.及.OH最大清除率分别达83.62%和90.16%,可见石榴籽油是值得开发利用的营养保健油源。   相似文献   

8.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7,(3):175-179
以D-柠檬烯为油相,采用低能乳化法制备β-隐黄素纳米乳。对比研究了温度、光照对β-隐黄素纳米乳及β-隐黄素油溶液的影响,以及酸、碱、氧化剂和还原剂对β-隐黄素纳米乳的影响。结果发现:所制备的β-隐黄素纳米乳平均粒径为12.14 nm;β-隐黄素纳米乳比β-隐黄素油溶液更耐热、耐光;短时间强酸强碱环境对β-隐黄素纳米乳稳定性影响较小,但长时间的强酸条件会加速β-隐黄素的降解,而强碱条件会使β-隐黄素纳米乳变浑浊;高浓度的氧化剂会使β-隐黄素纳米乳有轻微降解,而还原剂对β-隐黄素纳米乳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因此,β-隐黄素纳米乳比β-隐黄素油溶液具有更好的稳定性,但仍需避免长时间处于强酸强碱环境。  相似文献   

9.
以萝卜籽为原料,用正己烷脱脂得萝卜籽粕,采用碱溶酸沉法对萝卜籽粕中的蛋白质进行提取,并测定其等电点。通过考察料液比、碱溶p H、浸提时间和浸提温度对萝卜籽蛋白提取率的影响,确定最佳的萝卜籽蛋白提取条件,并对所提取的萝卜籽蛋白和大豆分离蛋白进行功能性质的对比。结果表明:萝卜籽蛋白溶解度为84.9%,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在料液比1∶20、碱溶p H 9.0、浸提时间120 min、浸提温度50℃的条件下,萝卜籽蛋白提取率为52.3%;萝卜籽蛋白等电点有两个,分别为p H 0.5和p H 4.5;萝卜籽蛋白吸油能力为328.67%,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与大豆分离蛋白相近,起泡性及泡沫稳定性较大豆分离蛋白好。  相似文献   

10.
微波预处理压榨茶叶籽油及其氧化稳定性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采用微波预处理压榨法提取茶叶籽油,与烘烤后压榨法在提取率、理化性质和氧化稳定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微波预处理压榨茶叶籽油得率比120℃烘烤后压榨得油率高9.6%,为21.81%,油脂提取率为77.5%;微波预处理压榨茶叶籽油的理化性质与60、80℃烘烤后压榨茶叶籽油无明显差异;微波预处理压榨茶叶籽油氧化稳定性高于60℃烘烤后压榨的茶叶籽油,适当升高烘烤温度,压榨茶叶籽油的氧化稳定性升高,当烘烤温度达到120℃时,其氧化稳定性下降.  相似文献   

11.
石榴籽油中的石榴酸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石榴籽油为研究对象,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其脂肪酸含量及组成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不同甲酯化方法对石榴酸和其他脂肪酸含量的影响。试验表明,石榴籽油中含丰富石榴酸(74%)。经薄层色谱(TLC)验证,酸、碱催化法都可使石榴籽油完全甲酯化,但酸催化(三氟化硼-甲醇)会导致石榴酸的共轭双键构型发生顺反异构,使石榴酸向其共轭化合物转化,降低了其在终产物中的含量。结果表明,对于像石榴籽油一样富含共轭脂肪酸的油类物质,应选用碱催化法进行甲酯化。  相似文献   

12.
采用低温连续相变萃取技术分离石榴籽油,以油脂得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L9(3~4)优化萃取工艺,并对石榴籽油理化性质和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低温连续相变萃取石榴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原料颗粒度60目,萃取压力0.5 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70 min,解析温度70℃,该条件下石榴籽油得率为15.94%,石榴籽原料含油量16.31%,提取回收率高达97.60%。低温连续相变萃取石榴籽油呈浅黄色半固体膏状物,酸价为3.26 mg KOH/g,过氧化值为0.10g/100g。石榴籽油主要脂肪酸组成为9C,11TR,13TR-十八碳三烯酸甲酯(亚油酸,68.09%)、亚油酸甲酯(9.13%)、十八烯酸甲酯(6.91%)、棕榈酸甲酯(4.73%)、硬脂酸甲酯(3.33%)。  相似文献   

13.
以超临界CO2和亚临界CO2萃取得到的石榴籽油为研究对象,采用Schaal烘箱法考察石榴籽油贮藏期间不同抗氧化剂的抗氧化效果,以选择最合适的抗氧化剂.结果表明:不同抗氧化剂的抗氧化效果不同,无论是超临界CO2还是亚临界CO2萃取得到的石榴籽油,添加0.02% BHT单一抗氧化剂的油样贮藏稳定性最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提取溶剂对石榴籽油(pomegranate seed oil,PSO)生物活性及纳米乳形成的影响。方法:选择5种有机溶剂,采用超声法提取PSO,以PSO的出油率、黄酮、多酚、石榴酸含量、抗氧化活性、纳米乳浊度及其抗菌活性为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提取溶剂,并分析抗氧化活性、纳米乳浊度及抗菌活性与理化常数的相关性。结果:提取溶剂对PSO粘度、酸度、有效成分含量及生物活性有较大影响。PSO抗氧化活性与其皂化值及多酚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纳米乳浊度与油的皂化值呈负相关(r=-0.798)。综合评分最高的提取溶剂为乙酸乙酯。结论:以PSO出油率、有效成分含量、生物活性及纳米乳成型性为指标综合评价提取溶剂,对PSO纳米新制剂研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分别以α-乳白蛋白、β-乳球蛋白和乳铁蛋白为乳化剂,食品级中碳链脂肪酸甘油三酯为油相,以槲皮万寿菊素为芯材,采用二级高压均质法制备槲皮万寿菊素水包油型纳米乳液。通过测定乳液粒径大小、多分散指数、Zeta电位、浊度来对比三种乳化剂的乳化效果,研究不同pH、离子强度、热处理对乳液理化性质的影响,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纳米乳液对槲皮万寿菊素的包埋率,并采用Lu Mi Sizer稳定性分析仪对样品稳定性进行分析检测。结果表明,乳化剂种类对乳液粒径大小、分布情况有显著影响,以α-乳白蛋白为乳化剂稳定的槲皮万寿菊素纳米乳液平均粒径最小,为285.3±3.3 nm,多分散指数为0.19±0.03,包埋率约96.8%。在不同pH、离子强度和热处理条件下,以α-乳白蛋白为乳化剂稳定的槲皮万寿菊素纳米乳液具有最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采用碱法接枝和干热美拉德反应制备卵清白蛋白-没食子酸-葡聚糖(ovalbumin-gallic acid-dextran,OVAGA-DEX)共聚物,并通过与卵清白蛋白-没食子酸(ovalbumin-gallicacid,OVA-GA)和卵清白蛋白-葡聚糖(ovalbumin-dextran,OVA-DEX)的比较,分析其理化性质以及对白藜芦醇稳定性和抗氧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GA或DEX与OVA共价结合,改变OVA的二级结构组成,并提高了其亲水性和乳化稳定性;3种共聚物(OVAGA、OVA-DEX以及OVA-GA-DEX)在Pickering乳液中的粒径分布较均匀,其中OVA-GA-DEX具有更小的平均粒径((85.07±10.74)nm)并显示出其更好的稳定效果;OVA-GA-DEX的包埋有效地保护了白藜芦醇,防止其氧化或降解,并使白藜芦醇具有较高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7.
以吩嗪硫酸甲酯-还原型辅酶I-氮蓝四唑(PMS-NADH-NBT)系统产生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诱导DNA及蛋白质氧化损伤为模型,考察石榴籽油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以及对DNA和蛋白质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通过建立H2O2诱导PC12细胞损伤氧化应激损伤模型,采用甲氮甲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和细胞损伤程度,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氢酶(CAT)试剂盒测定细胞的氧化应激变化,研究不同浓度石榴籽油对H2O2刺激的PC12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石榴籽油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以及对DNA和蛋白质损伤的保护作用随着石榴籽油浓度的升高而增强。石榴籽油在0.5~4 mg/m L质量浓度范围能显著提高H2O2损伤的PC12细胞存活率,显著减少H2O2刺激的PC12细胞中MDA的生成,提高SOD活力及CAT活性。石榴籽油在体外具有清除自由基,减轻羟基自由基诱导DNA及蛋白质氧化损伤以及保护PC12细胞对抗氧化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奇亚籽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其中α-亚麻酸含量达60%以上,是ω-3脂肪酸的天然来源,对预防与饮食相关的慢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奇亚籽油中的抗氧化活性成分丰富,涵盖生育酚、植物甾醇、角鲨烯及多酚等。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奇亚籽油的脂肪酸组成、理化性质、提取工艺、氧化稳定性等领域的研究报道,并对奇亚籽油今后研究方向和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以牡丹籽油为主要原料,采用超高压均质(UHPH)方法制备牡丹籽油纳米乳液并研究UHPH压力、牡丹籽油用量、Tween-80用量对纳米乳平均粒径的影响。通过响应面法优化了制备条件并对牡丹籽油纳米乳液的稳定性进行初步评价。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UHPH压力164 MPa、牡丹籽油用量为总乳液质量的7.8%、Tween 80用量为总乳液质量的3.7%,最小粒径为(111.8±1.43) nm。贮藏温度、贮藏时间对牡丹籽纳米乳液平均粒径及Zeta电位的影响显著。UHPH制备的牡丹籽油纳米乳液贮藏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20.
采用氯乙酸法制备不同取代度的O-羧甲基壳聚糖(OCC),将其与海藻酸钠(SAL)混合后滴入Ca Cl2溶液中制备微球,系统研究OCC与SAL配比、Ca Cl2溶液质量浓度、Ca Cl2溶液p H值和交联温度对微球在p H 1.2、p H 6.8和p H 7.4溶液中溶胀率的影响,并就OCC取代度对OCC/SAL微球在上述溶液中的溶胀性影响进行探讨。试验结果表明,将OCC与SAL以质量比1∶3混合,保持总质量浓度20 mg/m L,60℃条件下在p H 7的20 mg/m L Ca Cl2溶液中固化0.5 h,室温下固化1.5 h后所得微球在p H 1.2溶液中溶胀率较小,在p H 7.4溶液中溶胀率较大。OCC取代度对微球的溶胀特性有重要影响,在上述反应条件下所得微球在p H 1.2溶液中的溶胀率随着OCC取代度的增大而减小,而在p H 6.8和7.4溶液中的溶胀率随着取代度的增大而增大。此外,OCC的取代度对微球的机械强度和稳定性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