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不同气调元件对软枣猕猴桃冷藏期保鲜品质及电子鼻判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7,(12):130-136
为了研究最适宜冷藏期软枣猕猴桃的箱式自发气调,提高软枣猕猴桃的贮运效果,确保软枣猕猴桃的保鲜品质,研究3种不同气调元件(12、7、6号)对‘长江一号’软枣猕猴桃自发形成的微环境气体含量、保鲜品质及电子鼻判别的影响。结果表明:12号气调元件(CO2:4.3%~5.0%、O2:15.9%~16.4%)处理组在软枣猕猴桃腐烂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和Vc含量中均比对照组(CK)的效果差,且在延缓硬度下降、抑制呼吸强度和乙烯生成速率指标效果中均低于其余两元件;6号(CO2:3.7%~4.7%、O2:16.2%~17.1%)和7号(CO2:2.6%~3.3%、O2:17.6%~18.3%)气调元件处理组的保鲜效果要优于CK组,且7号气调元件在腐烂率、硬度、糖酸含量、Vc含量、呼吸强度和乙烯生成速率中效果最佳,各指标均与CK组之间存在显著(p0.05)差异。另外,通过电子鼻对软枣猕猴桃处理的主成分分析(PCA)和线性判别分析(LDA)分析中可以得到,贮藏一段时间后,7号元件的风味成分仍与初值风味最相近,且LDA可以明显将CK组与3种不同气调元件(12、7、6号)处理组的风味区别。综上所述,12号气调元件保鲜效果最差,6、7号气调元件均可抑制腐烂率的发生,延缓可滴定酸和Vc含量的下降,延缓果实后熟保证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抑制果实的呼吸高峰和乙烯生成速率,且7号气调元件最适宜冷藏期软枣猕猴桃的贮藏。 相似文献
2.
3.
本实验研究了三种环丙烯类乙烯效应抑制剂对青熟期软枣猕猴桃果实采后生理品质的影响。实验以相应浓度的1-MCP(1-methylecyclopropene,1-甲基环丙烯)处理为参照,采用0.4、0.8、1.2μL/L的1-PentCP(1-pentylcyclopropene,1-戊基环丙烯)和1-OCP(1-octylcyclopropene,1-辛基环丙烯)分别在室温下熏蒸处理青熟期软枣猕猴桃果实20 h后,用0.02 mm厚的PE果蔬专用保鲜袋将果实包装,常温条件[(20±1)℃,RH 85~90%]贮藏,贮藏期间每5天测定一次果实的呼吸强度、硬度、好果率、Vc、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固形物、MDA含量、SOD及POD活性。结果表明,0.4、0.8、1.2μL/L的1-MCP、1-PentCP和1-OCP均能有效推迟软枣猕猴桃果实呼吸高峰和SOD、POD活性高峰的出现,抑制硬度、好果率、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以及MDA的积累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上升,以1.2μL/L 1-MCP作用效果较佳,其次是0.8μL/L 1-OCP,再次为1.2μL/L 1-PentCP。 相似文献
4.
黄雯;周宏胜;甘小虎;杨会玲;姬彦雪;徐明喜 《食品工业》2024,(5):127-131
以“莓香”番茄为试验材料,研究1-甲基环丙烯(1-MCP)、自发气调包装(MAP)和1-甲基环丙烯结合自发气调包装(1-MCP+MAP)处理对番茄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 1-MCP和MAP处理均可有效保持番茄的贮藏期品质,其中1-MCP+MAP处理能更显著地降低番茄失重率,可有效抑制硬度、可溶性固形物(TSS)、可滴定酸(TA)、维生素C含量、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含量的下降,延缓番茄红素含量的上升,从而维持番茄果实贮藏期间的品质。1-MCP+MAP处理在贮藏至第20天时其失重率仅为11.78%,硬度、可溶性固形物(TSS)、可滴定酸(TA)、维生素C含量、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含量分别比对照高50.5%, 16.3%, 14.4%, 14.4%, 102.4%和58.8%,番茄红素含量比对照低30.5%。 相似文献
5.
1-MCP对猕猴桃后熟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14):184-190
为探究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对猕猴桃后熟品质作用效果的差异,寻找适宜的1-MCP临界浓度,采后对猕猴桃后熟品质及乙烯生物合成关键基因表达进行测定,比较不同质量浓度1-MCP(0(CK)、0. 25、0. 5、0. 75、1. 0、1. 25、1. 5μL/L)在(0±0. 5)℃下对猕猴桃后熟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质量浓度的1-MCP均能不同程度地延缓果实呼吸强度和乙烯生成速率的上升,同时抑制了1-氨基环丙烷-1-羧酸合成酶(1-aminocyclopropane-1-carboxylate synthase,ACS)和1-氨基环丙烷-1-羧酸氧化酶(1-aminocyclopropane-1-carboxylate oxidase,ACO)的酶活性及1-氨基环丙烷-1-羧酸合成酶(ACS1)和1-氨基环丙烷-1-羧酸氧化酶(ACO1)的基因表达量,降低了1-氨基环丙烷-1-羧酸(1-aminocyclopropane-1-carboxylic acid,ACC)和丙二酰基-1-氨基环丙烷-1-羧酸(malonyl-1-aminocyclopropane-1-carboxylic acid,MACC)含量,但1. 25μL/L和1. 5μL/L的处理货架后期硬度大,VC含量和固酸比低,而0. 75μL/L的处理能够更好地保持果实的后熟品质,并且能够使果实正常软化。货架末期(12 d)不同处理猕猴桃感官评价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为0. 75μL/L> 0. 5μL/L> 0. 25μL/L> 1μL/L> CK> 1. 25μL/L> 1. 5μL/L。因此,采后用0. 5~0. 75μL/L 1-MCP来处理猕猴桃对保持果实后熟品质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不同浓度的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熏蒸结合自发气调包装对普通枇杷在常温下贮藏品质的效果,以“五星枇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的1-MCP(0.08、0.10、0.12、0.14 g/kg)结合自发气调包装对9成熟枇杷室温下贮藏期品质(失重率、腐烂指数、可滴定酸、可溶性性固形物、过氧化物酶、纤维素酶)的变化。结果表明,室温(25±0.5)℃条件下,与对照相比,4种浓度的1-MCP处理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采后枇杷果实失水皱缩,延缓了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速度;遏制了贮藏中期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升高;0.08、0.10、0.12 g/kg浓度的1-MCP处理均显著降低了采后枇杷果实在贮藏期间病害的发生;0.10 g/kg 1-MCP处理组在贮藏中后期可以延缓纤维素酶活性的上升速度。可见,0.10 g/kg1-MCP处理结合自发气调包装可延缓采后普通枇杷的软化进程和维持果实的贮藏品质。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处理和自发气调(self-modified atmosphere,MA) 贮藏对猕猴桃常温贮藏品质和活性氧代谢的影响,分别采用1 μL/L 1-MCP、MA贮藏和1-MCP+MA贮藏3 种方式处 理猕猴桃后,将其贮藏于(20±1)℃环境中28 d。结果表明:1-MCP处理和MA贮藏都能保持猕猴桃果实硬度,抑 制可滴定酸质量分数下降和总糖含量上升,降低乙烯释放速率,其中1-MCP处理效果优于MA贮藏,而1-MCP处理 后进行MA贮藏效果最好。1-MCP处理和MA贮藏都能提高果实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 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APX)活力,且在贮藏前、中期提高抗坏血酸含量,从而降低组织氧 化水平并抑制膜脂氧化进程,其中1-MCP处理在贮藏前中期效果显著,MA贮藏在贮藏后期效果更佳,而1-MCP处 理后进行MA贮藏的果实在贮藏前、中期CAT、APX活力和抗坏血酸含量最高。可见,1-MCP处理和MA贮藏都能保 持猕猴桃常温贮藏品质,并提高关键抗氧化酶活力和抗氧化物质含量,其中1-MCP作用效果更好,而1-MCP处理后 进行MA贮藏的保鲜方式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葡萄的保鲜效果,以4 个葡萄品种为试材,通过测定其落粒率、VC含量和可溶固形物含量等指标,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其挥发性物质,研究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ne,1-MCP)对葡萄货架品质特性及主要挥发性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MCP处理可以显著抑制4 个品种葡萄果实落粒率和腐烂率的下降,保持果实的新鲜度。与对照相比,1-MCP处理可以减缓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波动,同时可以保持可滴定酸含量的稳定性,有效抑制4 个品种葡萄果实硬度的下降,在贮藏前期可以有效抑制VC含量的下降,但后期作用效果不明显。4 个品种葡萄成熟果实中的挥发性物质主要成分为醇类、醛类和酯类。货架期间,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主要挥发性物质波动小,整体风味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9.
以华红苹果为材料,研究1-MCP和小包装自发气调包装(MAP)对苹果冷藏(0℃)期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MCP和MAP均可有效控制华红苹果果实货架期返糖现象的发生,抑制果实货架期间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的增加,减缓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抑制果皮亮度和细胞膜透性的增加。其中,0.02mm PE袋包装和0.04mm PVC袋包装均未使华红苹果产生CO2伤害,为较耐CO2品种。果皮亮度和细胞膜透性可作为华红苹果衰老与否的衡量指标,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可作为华红苹果品质维持好坏的衡量指标。包装方式延长贮藏时间的顺序为:1-MCP>0.04mm PVC袋>0.02mm PE袋>对照;包装方式维持果实品质能力的顺序为:0.04mm PVC袋>1-MCP>0.02mm PE袋>对照。 相似文献
10.
针对新疆蟠桃不耐贮藏,贮藏品质差等问题,分别采用蓄冷周转箱、原位压差、冷库直冷式预冷并结合1μL/L 1-MCP对蟠桃果实进行熏蒸及纳米聚乙烯微孔保鲜膜包装的预处理措施,以无预冷及熏蒸处理为CK,通过测定果实腐烂率、硬度、呼吸强度、SSC、MDA、总酚含量、CAT和POD等指标,分析蟠桃在贮藏过程中冷藏品质变化的规律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1-MCP结合3种预冷方式均可减少蟠桃果实的腐烂率,延缓蟠桃的硬度、总酚、SSC含量的下降速度;推迟呼吸高峰的出现,抑制MDA在果实体内的积累,提高果实的POD、CAT活性,延长果实新鲜品质的保质期。其中以1-MCP结合原位压差预冷处理的效果最优,在贮藏第36 d,处理组果实的腐烂率、呼吸强度和MDA较CK组分别降低33.33%,33.33%,27.78%,硬度、SSC、CAT和POD较CK组分别提高60%,42.86%,60%,66.67%,促进蟠桃的正常后熟,最大限度地保持果实的新鲜品质。研究为蟠桃规模化贮运保鲜提供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11.
12.
探讨不同保鲜贮藏方式对板栗仁中糖类的影响。以贮藏0 d的板栗仁为对照,研究箱式气调保鲜(box-type controlled atmosphere,BCA;O25%、CO24%、0℃)、主动气调包装(active modified atmosphere packaging,AMAP;O217%、CO24%、0℃)、被动气调包装(passive modified atmosphere packaging,PMAP;聚乙烯塑料薄膜袋包装、0℃)对板栗仁中可溶性糖、还原糖、淀粉及糖分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贮藏30 d后,BCA处理的板栗仁霉变率高达63.2%。AMAP和PMAP保鲜贮藏期约50 d,但PMAP更易操作。贮藏20 d后,AMAP处理的板栗仁中可溶性糖含量最高(29.44%),但随后呈下降趋势。经3种不同保鲜贮藏后,板栗仁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淀粉及直链淀粉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利用离子色谱法,初步检测出板栗仁中占比1%以上的糖分组成为蔗糖(93.37%)、水苏糖(2.43%)、棉子糖(2.20%)、葡萄糖(1.21%)。经3种不同保鲜贮藏后,蔗糖含量均增加,占比升至96.11%~98.25%,但PMAP贮藏后棉子糖、水苏糖下降幅度最大。PMAP较适用于板栗仁贮藏保鲜。 相似文献
13.
14.
该文对软枣猕猴桃果实的营养成分、软枣猕猴桃酒的酿造方式、酵母菌的选用、酶的选择、降酸工艺、澄清技术及品质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提出现阶段软枣猕猴桃酒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旨在为软枣猕猴桃酒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促进软枣猕猴桃深加工产业化,推动软枣猕猴桃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16.
17.
以软枣猕猴桃、葛枣猕猴桃及狗枣猕猴桃茎作为材料,考察液料比、超声功率、超声时间及乙醇浓度对总生物碱得率的影响,并探究三种猕猴桃茎中总生物碱对灰葡萄孢菌、胶孢炭疽菌、链格孢、多主棒孢霉和丁香假单胞杆菌猕猴桃致病变种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三种猕猴桃茎中总生物碱提取最佳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为92%,液料比24 mL/g,300 W超声20 min,软枣猕猴桃、葛枣猕猴桃及狗枣猕猴桃茎中总生物碱平均得率分别为0.41、0.43和0.39 mg/g。软枣猕猴桃茎中总生物碱对丁香假单胞杆菌猕猴桃致病变种抑制效果明显,MIC为50 mg/L,葛枣猕猴桃及狗枣猕猴桃茎中总生物碱对丁香假单胞杆菌猕猴桃致病变种抑制效果不明显;对灰葡萄孢菌、胶孢炭疽菌、链格孢及多主棒孢霉无抑制效果。该研究初步证实三种猕猴桃茎中均含有生物碱类物质,且对细菌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为后续三种猕猴桃总生物碱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选用ZrOCl2比色法、NaNO2-Al(NO3)3比色法、AlCl3比色法以及HPLC法测定软枣猕猴桃总黄酮含量,通过对黄酮粗提液和芦丁标准品与不同显色剂反应后进行200~600nm波长扫描,根据扫描结果确定各种反应的适合波长并进行定量分析比较。结果表明,NaNO2-Al(NO3)3比色法与AlCl3比色法不适合软枣猕猴桃总黄酮测定。在284nm波长处,ZrOCl2比色法的线性方程Y=0.0114X-0.0001,R2=0.9991,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4%,RSD=1.61%(n=5)。ZrOCl2比色法是一种快捷、准确的检测方法,适用于软枣猕猴桃总黄酮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