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固相微萃取与GC-MS分析腊鱼中的挥发性成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索了以固相微萃取提取腊鱼中挥发性成分的最适条件,并用气-质联用技术对提取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表明,将85μm聚丙烯酸酯萃取头置于5mL萃取瓶中,于35℃条件下萃取30min可从样品中捕获到最大量的挥发性成分。从腌腊鱼中分离到21种主要挥发性物质,其中醇类4种、酯类13种,含量最丰富的3种挥发物分别为6-氨基-2,3-二氢化吲哚-2-酮、邻苯二甲酸二乙酯和顺-1-甲基-2-环己烯-1-醇,相对丰度分别为20.23%、13.22%和10.97%.  相似文献   

2.
以食用油为材料,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和50/30 um DVB/CAR/PDMS纤维头测定其中的挥发性物质。结果表明:从被鉴定的7种食用油中确定293种挥发性物质,包括醛类、醇类、酯类、烷类、酮类、腈类等物质。其中,醛、醇、酯类挥发性物质种类较多,醛类49种,醇类29种,酯类29种。醛类物质的百分含量最大,为30%。被鉴定的各食用油香味组成成分类似,其中醛类化合物在各种食用油中均大量存在。  相似文献   

3.
《食品工业科技》2008,(05):57-60
蜂胶是具有很高的保健功能和药用价值的蜂产品之一,其化学成分复杂。本文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分别分析了北京延庆和河北唐山产的蜂胶的挥发性成分,共鉴定出64种成分,其中甲酸,乙酸,苯甲酸,苯甲醇,乙酸苯乙酯是两地蜂胶挥发性成分的主要贡献物质。   相似文献   

4.
固相微萃取与GC-MS法分析蜂胶中挥发性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蜂胶是具有很高的保健功能和药用价值的蜂产品之一,其化学成分复杂.本文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结合气相色谱一质谱分别分析了北京延庆和河北唐山产的蜂胶的挥发性成分,共鉴定出64种成分,其中甲酸,乙酸,苯甲酸,苯甲醇,乙酸苯乙酯是两地蜂胶挥发性成分的主要贡献物质.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大蒜挥发性成分分析前处理方法,以新鲜大蒜和市售的糖醋蒜为材料,分别采用顶空取样和固相微萃取提取其挥发性成分,并进行GC-MS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采集方法检出的挥发性成分和含量有所不同,顶空取样检测出新鲜大蒜和糖醋蒜的挥发性成分种类和相对含量以及含硫化合物相对含量都较高;两种方法分别检出新鲜大蒜和糖醋蒜的共有含硫化合物分别为11种和6种。相对固相微萃取,顶空取样操作简单,快速,可用于大蒜及其加工品挥发性成分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联用方法对市售花椒油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采用50/30μm DVB/CAR/PDMS萃取头,在磁力搅拌条件下,萃取温度为50℃、萃取时间为40 min时花椒油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能最大程度地挥发、吸附。在花椒油中共鉴定出47种挥发性香气成分,主要为醇类9种(18.94%)、烯烃类19种(50.85%)、酯类5种(21.35%)、酮类6种(5.09%)、醛类8种(3.42%)。花椒油中香气成分主要是以醇类、醛类和酯类物质为主,桧烯(13.05%)、(E)-β-罗勒烯(14.65%)、桉油精(12.16%)、乙酸芳樟酯(17.65%)是其主要的挥发性化合物。  相似文献   

7.
固相微萃取与GC-MS法分析发酵型臭豆腐中挥发性成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结合气质联用分析了北京产发酵型臭豆腐中挥发性香成分,共鉴定出31种成分,其中酯类9种、含硫类化合物6种、醛酮类5种、醇类4种、酸类2种、含氮化合物1种、酚类1种、其他3种,检测到的含量较高的化合物有二甲基三硫、吲哚、二甲基二硫、苯酚、乙酸丁酯、正丁醇、丁酸乙酯、二甲基四硫、丁酸、正己醛、丁酸丙酯。   相似文献   

8.
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分析沙葱中挥发性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俊魁  杨帆  包斌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24):171-173
沙葱是一种生长于荒漠地带的野生蔬菜,具有独特的气味。为了确定其挥发性成分,实验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S-SPME)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萃取,然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共检测到24种化合物,在DVB/CAR/PDMS、PDMS/DVB、PA三种固相萃取头中,DVB/CAR/PDMS型号的萃取头萃取效果最佳;沙葱中主要挥发性成分是:2-己烯醛(27.74%)、甲基-2-烯丙基三硫醚(25.70%)、二甲基三硫化物(13.62%)、烯丙基甲基二硫醚(9.94%)、二烯丙基二硫(7.23%),占总成分的84.23%,其中2-己烯醛在沙葱中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9.
以顶空固相微萃取为富集手段,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印蒿挥发性风味成分组成。以总离子流图各成分的峰面积总和为考察指标,研究了固相微萃取纤维涂层、萃取时间和萃取温度等因素对挥发性成分富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条件以DVB/CAR/PDMS为萃取头的涂层,温度为75℃,时间为50 min,通过GC-MS分析鉴定出印蒿挥发性风味成分化合物71种,其中萜烯类17种、酯类15种、醇类13种、醛类10种、酮类7种,相对含量较高为印蒿酮(45.863%)、印蒿醚(10.847%)和肉桂酸乙酯(6.820%)等成分。  相似文献   

10.
顶空固相微萃取与GC-MS联用法分析淡水鱼肉气味成分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本文以我国主要食用养殖淡水鱼鲢、鳙、鲫和草鱼为原料,采用涂有聚二甲基硅氧烷-二乙烯苯(PDMS-DVB)涂层的固相微萃取头萃取鱼肉蒸馏后的挥发性成分,在相同的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条件和气-质联用仪(GC-MS)检测条件下,分析了鲢、鳙、鲫和草鱼肉中的挥发性成分组成,分别检出鲢、鳙、鲫和草鱼肉中有40、42、42、31种挥发性成分,均以挥发性羰基化合物和醇类为主,其相对百分含量分别为63.33%、72.69%、76.16%和55.40%.感官评定结果表明鲫和鳙的气味相近,四种鱼肉按气味的强弱排列次序为鲫、鳙、鲢、草鱼.推测挥发性羰基化合物和醇类含量越高,气味越强烈.  相似文献   

11.
枇杷花香气成分固相微萃取GC-MS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固相微萃取技术富集枇杷花的香气成分,并结合GC-MS法进行分离和鉴定.采用气相色谱-质谱共分离出64个色谱峰,确定出49种化合物,其峰面积占总挥发性成分峰面积的93.34%,相对含量最高的是苯乙醇8.84%、其次为苯甲醛7.00%、大茴香醛6.84%、乙酸5.41%、4-甲氧基苯甲酸甲酯4.36%、辛酸4.21%等成分.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浸入式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法(IM-SPME-GC-MS)测定葡萄酒挥发性成分的方法,并对萃取条件和色谱条件进行了优化;对宁夏贺兰山东麓地区赤霞珠葡萄酒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测定。该方法简便、快速、精确,适合葡萄酒挥发性较强成分的测定;分离鉴定了葡萄酒中20种主要挥发性成分,其中异戊醇、乙酸乙酯、D,L-2,3-丁二醇、内消旋-丁二醇、琥珀酸二乙酯、醋酸、2-羟基丙酸乙酯、苯乙醇等物质占主要比例。  相似文献   

13.
为了最大化获取陈皮挥发性成分,本文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不同年份陈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陈皮取样量为2 g,在90 ℃中萃取30 min所得挥发性成分最多,方法学考察中陈皮在6次平行试验中共有的色谱峰相对保留时间及相对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低于0.05%。三个不同年份陈皮中共检出44种挥发性成分,相对含量较高的挥发性组分有β-月桂烯、邻异丙基甲苯、D-柠檬烯、萜品烯、α-法尼烯、右旋香芹酮、香芹酚和2-(甲氨基)苯甲酸甲酯,其中含量最高的是陈皮的特征香气代表D-柠檬烯。随着陈皮贮藏年限延长,挥发性物质种类明显增多,烃类、醛酮类和酚类等物质相对总量变化程度较大,说明物质之间发生了相互转化,SPME的优化方法适用于陈皮挥发性物质的提取。  相似文献   

14.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联用分析酸鱼中的挥发性成分,共鉴定出化合物49种,其中醇类7种,醛类11种,酮类5种,酯类11种,酸类6种,烃类6种,其他化合物3种。其中,挥发性的醛类及酯类构成了酸鱼的主体风味。  相似文献   

15.
采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分析东北大酱的挥发性成分,并考察了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对挥发性成分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取时间为40 min、提取温度为60 ℃时对东北大酱的挥发性成分提取效果较好。从东北大酱中共鉴定出28种挥发性成分,相对含量占总流出物的89.02%,包括酮类3种(相对含量为53.57%)、酸类3种(相对含量13.36%)、醇类2种(相对含量13.20%)、酯类8种(相对含量3.57%)、酚类2种(相对含量2.44%)、醛类5种(相对含量1.55%)、其他类5种(相对含量1.33%)。其中苯乙醛、3-辛酮、2,3,5,6-四甲基吡嗪、愈创木酚、4-乙烯基-2-甲氧基苯酚等挥发性成分对东北大酱整体香气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固相微萃取法和溶剂萃取法提取八角茴香化学组分的差异。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两种方法提取的八角茴香化学组分进行分析。结果:采用固相微萃取法一共鉴定出60种化合物,其中75μm CAR/PDMS萃取头鉴定出51种,100μm PDMS萃取头鉴定出32种;溶剂萃取法一共鉴定出71种化合物,甲醇、二氯甲烷、正己烷为提取溶剂分别鉴定出47种、51种、41种。采用固相微萃取法和溶剂萃取法从八角茴香中提取的化学组分为烯烃类、烷烃类、醇类、酮类、酸类、酚类、醛类和酯类,其中相同的化合物有25种,含量最高的成分均为茴香脑。研究表明,在提取八角茴香中的醇类、酸类、醛类、酯类化合物方面,溶剂萃取法优于固相微萃取法;而在提取八角茴香中的烯烃类、酮类、芳香烃类化合物方面,固相微萃取法更好。  相似文献   

17.
对脯氨酸美拉德反应物挥发性成分进行顶空-固相微萃取条件的优化(采用65μm聚二甲基硅氧烷/二乙烯基苯固相微萃取头),确定其最优纤维头长度、萃取温度、时间条件,应用气相质谱检测分析其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固相微萃取头65μm PDMS/DVB的优化微萃取条件为:长度4 cm、70℃萃取50 min,从脯氨酸美拉德反应物中鉴定出64种挥发性成分,相对百分含量为83.39%,包括酯类14种(7.20%),酸类11种(6.28%),杂环化合物8种(8.91%),醇类8种(2.55%),酮类5种(6.68%),醛类5种(28.83%),胺类4种(4.29%),烷烃4种(0.9%),烯类3种(0.98%),酚类2种(16.77%)。  相似文献   

18.
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是提取挥发性成分比较常用的方法。为了确定提取酱油挥发性成分的SPME萃取头,分别以挥发性成分的累积峰面积标准化值和峰面积相对标准偏差的平均值与标准偏差为指标,考察了不同型号萃取头的萃取灵敏度和重复性,确定采用65μm PDMS/DVB提取酱油挥发性成分;并以各类挥发性成分峰面积和总峰面积为指标,优化了其萃取条件,确定萃取条件为:样品用量8 m L,萃取温度60℃,萃取时间60 min。利用优化方法对酱油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共鉴定出86种挥发性成分,其中最主要的为酯类物质,其次为醇类、醛类和酸类。挥发性成分峰面积的平均相对标准偏差为8.14%,方法重复性较好。  相似文献   

19.
罗静  吴迪  钟永科 《现代食品科技》2014,30(12):271-276
本文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分析了贵州沙姜的挥发性成分,同时,采用相应技术及傅立叶变换红外将所得主要成分与广西沙姜的成分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贵州沙姜的挥发性成分不同于广西沙姜,主要为爱草脑,其次是2,4,6,7,8,8a-六氢-3,8-二甲基-4(1-甲基亚乙基)-5(1H)-薁酮和塞舌尔烯。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对匹配度大于90%的可检索组分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从贵州沙姜中鉴别出的挥发性成分共47个,三主要成分含量占总体的绝大多数,爱草脑、2,4,6,7,8,8a-六氢-3,8-二甲基-4(1-甲基亚乙基)-5(1H)-薁酮和塞舌尔烯的含量分别为61.53%、15.54%和7.19%;鉴别出的47个挥发性成分的分布是醚类4个、酮类3个、萜类28个、酚类3个、醇类2个、酯类2个、醛类2个、烃类3个,其中醚类、酮类、萜类化合物的含量较高,分别为62.22%、15.83%、13.68%。  相似文献   

20.
杨敏 《食品工业科技》2010,(01):134-137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了甘肃主产冬瓜的挥发性成分,共鉴定出66种物质。结果显示,冬瓜挥发性成分主要为醛、烯、烷烃、醇类物质。其中醛类物质共15种,烯烃类18种,烷烃类7种,醇类11种,各类物质相对含量分别占总挥发性成分的26.66%、6.78%、5.54%、5.4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